布尔戈斯的阿布纳 Abner of Burgos (Shalom Sadik)

首次发表于 2012 年 7 月 9 日星期一;实质性修订于 2020 年 8 月 28 日星期五

布尔戈斯的阿布纳(阿方索·德·巴利亚多利德;约 1260 年-1347 年)可能是 14 世纪和 15 世纪犹太西班牙拉比-背教者中最重要的哲学家。在他的一生中的第一部分,阿布纳是一位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犹太哲学家。然而,在 60 岁时(如果巴勃罗·德·圣塔玛丽亚是一个可靠的消息来源),经过多年的犹豫,他成为了一个新柏拉图主义的基督徒,使他成为中世纪时期很少有哲学家(更不用说哲学家-拉比)在哲学观点(和宗教)上改变的人之一。他的大部分作品主要是辩论性的,并试图说服他以前的犹太同胞成为基督徒,就像他一样。然而,在他的辩论性著作中,阿布纳建立了对传统犹太教和亚里士多德(和迈蒙尼德)对犹太教的哲学解释的原创性哲学批判。他的哲学目标的另一部分是对基督教的非常激进的解释,旨在说服他的犹太听众,他的基督教优于传统和哲学的犹太教。阿布纳是亚里士多德的第一批哲学和科学批评家之一,也是中世纪基督教中更激进的新柏拉图主义思想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中世纪后期的犹太哲学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他的一些观点通过哈斯代·克雷斯卡斯拉比影响了西方哲学。


1. 生平

关于阿布纳的生平资料并不多。大部分资料都是他的自传性作品(尤其是《正义的展示者》)中的片段。阿布纳大约出生于 1260 年左右,可能在布尔戈斯的犹太社区,这是卡斯蒂利亚的一个主要社区之一。在还是犹太人的时候,阿布纳曾经从事过书商、拉比的工作,可能还是一名医生。在此期间,他是布尔戈斯的一所犹太学院(耶史瓦)的负责人,但我们不知道这所学院是公共机构还是只是一个在他家里聚会的私人学生团体。我们从他的前学生拉比艾萨克·普尔加和他的作品中使用的资料中得知,在他的犹太时期,阿布纳是一位哲学家,属于当时犹太哲学中的梅蒙尼德-亚维罗主义潮流。

尽管现代学者的大多数意见如此,阿布纳在皈依基督教之前可能并不是一位卡巴拉派。这个错误主要基于两个来源:一是阿布纳为三位一体和圣婴论提出的一些论证可以解释为源自卡巴拉派的来源,二是存在另一个拉比阿布纳(在他那个时代对犹太人来说并不常见的名字),他是一位卡巴拉派,被阿克雷的艾萨克拉比多次引用。在我看来,阿布纳对三位一体和圣婴论的论证并不是基于卡巴拉派的来源,而是源自他的新柏拉图主义和基督教经典背景。此外,阿布纳(这位背教者)并没有使用许多重要的卡巴拉派来源。他的观点与另一个拉比阿布纳(艾萨克拉比引用的那个)不同,我们可以看到这两位作者的背景不同,使用的来源也不同,阿布纳几乎完全使用的是犹太哲学和传统拉宾学的来源,而拉比阿布纳的几乎所有来源都来自纳赫芒尼德对《托拉》的注释,而这本书几乎没有被背教者阿布纳引用过。

阿布纳对犹太教的怀疑始于 1295 年阿维拉的一个伪弥赛亚事件。根据阿布纳的说法,北卡斯蒂利亚的犹太社区的犹太人们走出城市欢迎弥赛亚,但他们却收到了一场十字架的雨,十字架粘在他们的衣服上。一些目睹奇迹的犹太人向阿布纳寻求建议。这个事件让阿布纳对以色列持续流亡的原因和犹太教的真相产生了一些怀疑。在犹豫了二十二年后(大约在 1317 年左右),阿布纳在梦中写下了他的第一个启示。在梦中,他看到一个人告诉他要成为“正义的教师”(mostrador de justicia,不巧的是这也是阿布纳主要著作的名字),并将他的人民从流亡中解放出来。这个梦突显了这位犹太拉比的不确定性。经过三年的研究后,他做了第二个梦,梦中他得到了同样的启示,这次他注意到那个人穿的衣服上有像基督教的耶稣十字架一样的十字架。这个梦促使他在 1320/1321 年左右最终皈依基督教。皈依后,阿布纳成为巴利亚多利德教堂的祭衣房管理员,并致力于在他以前的犹太同胞中传播基督教(他得出结论,皈依基督教是摆脱流亡的唯一途径)。我们知道他写了一部长篇辩论作品,并参与了 1336 年至 1339 年间北卡斯蒂利亚的反犹太辩论努力。大约在 1335 年至 1336 年间,阿布纳与一位拉比进行了一场公开辩论,辩论的主题可能是犹太人反对叛教者的祈祷。这场争论是阿方索十一世于 1336 年颁布针对犹太祈祷中这部分内容(birkat**ha-minim)的法令的主要原因。阿布纳可能在 1347 年或之后去世。

2. 作品

阿布纳的作品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辩论、科学和哲学。

辩论作品:《正义的展示》是阿布纳的著作中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现今只有一本西班牙语的翻译本(可能是阿布纳本人翻译),而原始的希伯来文已经失传。这本书以简短的介绍开始,阿布纳在其中谈到他改宗的原因(阿维拉事件和他的两个梦境)。书的主要部分是一个基督徒(主人)和一个犹太人(叛逆者)之间的辩论。与其他类似辩论的作品不同,在《正义的展示》中,叛逆者并没有成为基督徒,尽管他在辩论中失败,但这位犹太人仍然坚信他表面上错误的宗教。这本书分为十章,每一章又分为若干段落。每个段落都是辩论中的一个角色发表的演讲。[6]

章节摘要:

I.

阿布纳指出在辩论中可以用作证据基础的书籍。在这一章中,主人和叛逆者都同意双方都可以从哲学论证中带入证据。

II.

布尔戈斯的阿布纳关于弥赛亚降临后新律法的证明。

III.

对新律法的揭示进行解释和辩护。

第四章

否认弥赛亚将来并死亡并为亚当的罪而带来赎罪的人的论据;以及驳斥这些论据的内容。

第五章

叛乱者的论点与主对三位一体和基督的人性化化身的立场相矛盾,以及主对这些论点的回答。

VI.

叛乱者反对基督的神性在基督的人性化身中的论点,以及主如何试图反驳这些论点。

第七章

试图证明犹太人对预言中基督的来临抱有的希望是虚假的,并且拿撒勒的耶稣是按照先知和智者书中所指示的基督来临的时间来的。

第八章

犹太人主张基督尚未来临,这是他们声称基督徒是以东或以扫民族的基础,而以东或以扫民族在基督来临之前将被毁灭和倒下的论据;并试图驳斥这些论据。

IX.

试图证明犹太人随时期待基督来临的希望是虚假的,因此犹太人仍然流亡于以色列之地。

X.

阿布纳试图证明基督徒根据他们在法律中拥有的习俗和戒律应该被称为以色列的圣洁之民,而犹太人根据他们在塔木德法律中拥有的习俗和戒律不适合返回以色列土地;以及叛徒试图反驳这些论点。

对亵渎者的回应(Teshuvot la-Meharef):这本书在原始的希伯来语 [7] 和卡斯蒂利亚语翻译 [8] 中都幸存下来。这本书是对阿布纳唯一已知的学生拉比艾萨克·普尔加尔写的反对他的决定论和基督教著作的信件的回应 [9]。阿布纳没有将这本书分成正式的章节,尽管这本书包含了四个主要主题,以连续的方式呈现:(1)引言部分,阿布纳在其中攻击他的前学生在哲学立场和两人之间的其他个人事务上;(2)三位一体以及它如何基于哲学、经文和犹太拉宾文学的引用;(3)神性在世界中的必然存在;以及(4)从经文和其他犹太来源(塔木德和弥赛亚文献)推导出前述基督教信仰的证明。在这最后一部分中,占据了这本书几乎一半的篇幅,阿布纳论证弥赛亚已经来临,基督教是真实的。

虽然阿布纳关于三位一体和圣婴的论点在《正义的展示者》中更加详细,但这部作品的哲学重要性在于他对犹太哲学家的批评。在这里,阿布纳区分了普通的犹太人(他们有一些希望成为基督徒并得救)和犹太哲学家(如普尔加尔)。后者是没有希望的,他们没有宗教,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获得科学知识的人在死后才有某种存在。由于他们自认为高人一等,这些哲学家没有希望改善并接受基督教的真理。阿布纳在这本书中对犹太哲学家的批评部分很可能影响了克雷斯卡斯。

《律法书》(Book of the Law)。这部作品只在卡斯蒂利亚语中残存 [10]。阿布纳在这本书中的主要论点是犹太人忘记了《托拉》的秘密,这些秘密通过基督教的教义,尤其是三位一体,得以显现。

《对叛教的回应书》(The Book of Responses to the Apostasies)只存在于希伯来语中 [11]。其中有三封辩论信 [12],特别涉及有关弥赛亚的经文论证 [13]。

3. 布尔戈斯的阿布纳与圣三一与化身

阿布纳的哲学辩论作品的两个主要主题是圣三一与化身。阿布纳对圣三一有着独特的观点。在他看来,可以通过哲学的方式证明圣三一的现实性。[14] 他声称,只有将世界的神圣源泉分割开才能解释世界的多样性。上帝(父亲)的无限力量将会燃烧世界的有限物质,如果没有某种将神圣力量适应物质有限性的“变压器”(子)。阿布纳区分了子的两个部分。上级子是超越性神性的一部分。下级子是世界各个不同部分中的神性本质。将神圣力量和本质转化的是上级子。

关于神性属性的理论,阿布纳也有独特的观点。他区分了作为上帝本质的属性和作为上帝必要属性的属性。上帝本质的属性只在圣三一的位格之间分化。其余的属性只是上帝的必要属性(可以归因于任何一个位格)。这种对神性属性的划分影响了后来的哈斯代·克雷斯卡斯拉比,后者又影响了斯宾诺莎。

布尔戈斯的阿布纳对于道成肉身的观点也非常独特。根据阿布纳的说法,上帝的本质存在于整个世界中。世界只由被腐化的物质和不同纯度的神圣本质组成。即使是最腐化的物质内部也含有一些神圣本质。神圣本质赋予物质以肉体形式,并在其中产生其维度。人类的独特之处在于能够净化自己的物质,从而达到更高程度的神圣本质。根据阿布纳的观点,使耶稣独特的是他诞生于最高的物质,使他能够与人类能够达到的最高程度的神圣本质相结合。阿布纳认为,上级之子并不在这个世界中化身。耶稣只是存在于整个世界本质中的下级之子的最高程度。

布尔戈斯的阿布纳对于道成肉身的观点与他对原罪教义的看法密切相关。在阿布纳看来,原罪的原因是亚当的理解不足。亚当认为他的智慧,即人类中神性的化身,是上帝,因此错误地得出他自己是上帝的结论。为了纠正亚当的错误,人类需要摩西的律法,该律法过分强调上帝的统一,因此(有些不准确地)解释上帝根本不在世界中成为肉身。只有在这一关键步骤之后,人类才能理解,虽然人类中有神性,但这种神性并不是独立的上帝,而是整个世界中神性的一部分。摩西的律法旨在净化世界,使其摆脱偶像崇拜,但存在一些问题。它不能完全使人类从罪恶和错误中解放出来。阿布纳声称,否定上帝在世界中的道成肉身会否定死后的生命可能性。死后的生命可能性来自于理解神性在所有人类中的化身。否定死后的生命会导致不道德。为了实现其主要目标(相信上帝是唯一的),摩西的律法必须容忍所有这些不准确之处。然而,最终的结果虽然比前任更好,但人类无法自己克服这个困境。因此,上帝派遣了耶稣(他以更高程度的物质和神性诞生)。由于耶稣内在的神性、他的奇迹和他的复活,人们能够理解世界中的一切都有一些神性的本质,这是下级子的一部分,而世界中所有神性的起源是上级子。这种理解使人类能够从原罪中得到拯救,并代表了对上帝与世界之间关系的真正理解。 圣事弥撒的角色是提醒我们耶稣本质的神圣方面,以及耶稣所行的一切奇迹,并在我们现在的时代继续产生影响。

我们看到,关于三位一体和圣婴的这种观点与阿布纳时代的天主教教会官方教义相矛盾。在他看来,神性在耶稣身上的化身并没有绕过神性本质在世界中的常规过程。相反,耶稣的显现代表了神性化身的巅峰,尽管确实存在于整个世界中,但在耶稣身上以最纯粹的形式发生。阿布纳的这种观点,类似于他的其他哲学观点,是基督教的激进新柏拉图主义解释的一部分。他与其他新柏拉图主义基督教哲学家(如埃克哈特大师)的区别在于他们受到的影响源不同。阿布纳没有利用传统的新柏拉图主义基督教源,如亚略巴格斯提阿里热。我们在他的任何作品中都没有看到他意识到这些源的存在。另一方面,阿布纳确实利用了一些阿拉伯和犹太的源。他对基督教的非常规立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他反对犹太哲学的常见亚里士多德-梅蒙尼德-阿维罗伊斯特趋势。阿布纳和之后的斯宾诺莎一样,认为这些思想家对由完美的上帝创造世界的问题的解释是不足和不准确的。阿布纳提出了他对三位一体基督教教义的激进解释,这种解释不受神学基督教传统的影响。

4. 决定论

阿布纳的一个更重要的哲学观点是他的决定论观点。[15] 阿布纳致力于他的著作《Zelos 的奉献》(原始失落的希伯来文本为 Minhat Kena'ot),以及其他已经失传的作品,探讨决定论和自由意志的问题。[16] 在这本书的开头,阿布纳描述了他的前学生拉比艾萨克·普尔加尔的观点,他否认上帝对人类决策的预知。在阐述这个观点及其否定之后,阿布纳解释了他的决定论观点。阿布纳认为人们在有限的意义上拥有自由意志,但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以一种确定的方式行动。人们在与自己的关系中是自由的,这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在在两个选择之间进行辩论时与影响他或她的原因(例如教育、社会影响)分离,那么他或她真正可以自由选择两个选项中的任何一个。在这种特定情况下,一个人可以利用他或她的意愿,在两个选项之间自由选择。然而,如果考虑到影响他或她意愿的所有原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些原因将限制该人的意愿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选项。在阿布纳的观点中,人们就像蜡一样,如下所示:蜡可以被融化并塑造成许多不同的形状。然而,塑造蜡的人决定了它的当前形式只能是其中一种选择。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在他们自己身上,他们有能力在不同的可能性之间进行选择,但他们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决定了他们的选择。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阿布纳的决定论观点有多么强烈。值得注意的是,阿布纳将人的意愿定义为吸引力和想象力之间的一致,这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两种力量。

阿布纳以同样的方式解释了可能性和偶然性的含义。事物只有在与自身的关系中才可能存在。相对于整个世界及其因果关系,一切都是真正确定的。偶然事件只是相对于其发生的可能性似乎不太可能。然而,相对于世界上所有的因果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最不寻常的情况下,看似偶然的事件实际上也是必然发生的。简而言之,对于阿布纳来说,没有偶然事件(根据偶然事件的普遍含义)。

这种基于理性论证的世界确定性描述解决了人们自由意志与上帝预知之间的神学问题。在阿布纳看来,自由意志实际上并不存在。对他来说,上帝是第一原因;他知道世界上的所有法则,因此知道他所确定的一切事物。

这种确定性的描述引发了两个神学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上帝会向那些无法真正决定是否遵守命令的人发送命令。第二个问题是,人们如何能够因为他们无法真正控制的行动和决定而获得奖励或惩罚?阿布纳通过解释禁止的事物本质上是不好的来回答第二个问题。罪人的惩罚不是神圣意志的特殊行为,而是他不好的行动的自然结果。这引导我们得出对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根据阿布纳的说法,托拉的目标是影响人们做正确的事情。托拉和先知(以及派遣他们的上帝)按照他的本性在世界中行动。影响某人做某事的唯一方法是给他足够的原因去做。托拉只是另一个影响人们做正确事情的原因。阿布纳将奖励和惩罚比作父亲强迫儿子服药。即使儿子不高兴地服药,药物仍然会起作用。对于人们的所有行动也是如此。当人们做正确的事情时,他们相信自己会得到奖励,而如果他们做错了事,他们相信自己会受到惩罚,即使他们本质上没有其他选择。

有趣的是要注意到,阿布纳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写的这本哲学书,比他皈依基督教后的二十多年,几乎没有基督教的参考资料。尽管如此,这本书充满了对犹太来源的引用,包括塔木德和像梅蒙尼德斯这样的犹太权威的引用。我们看到,即使在他皈依基督教多年后,阿布纳仍然写信给犹太社区,并参与了关于决定论问题的内部犹太辩论。事实上,阿布纳是第一位中世纪犹太哲学家,为世界提出了决定论的解释。他的观点影响了拉比哈斯代·克雷斯卡斯(他在他的主要哲学著作《上帝之光》中改写了《热忱的奉献》的重要部分),并通过他影响了斯宾诺莎。一些犹太哲学家,如拉比艾萨克·普尔加尔、拉比纳尔邦和拉比约瑟夫·本谢姆托夫,明确回应了阿布纳的决定论观点,毫无疑问,他的观点对 14 世纪和 15 世纪的内部犹太自由意志辩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批评亚里士多德科学的人

正如我们之前所述,阿布纳的主要科学著作(新哲学)已经失传。我们仍然可以通过他其他作品的一些部分,特别是现存的作品《梅亚舍尔·阿科布》,拉比艾萨克·普尔加尔对失传作品的简要总结,以及《正义的展示柜》中的一些科学段落,来尝试重建他的一些科学观点。

阿布纳的第一个有趣观点是他对原始物质的看法。阿布纳否认了亚里士多德派对物体和事故(大小、重量、数量等)之间的必然联系,他认为一个没有这些事故污染的物体仍然可以实际存在。他在弥撒礼仪问题的教义背景下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反叛者对弥撒的主要哲学论证如下:(1)几个物体如何占据同一个地方?(2)耶稣的身体如何在面包和酒中而不改变它们?(3)同一个身体如何同时成为两种不同的物质?(4)通过吃和消化他来贬低耶稣是如何实现的?阿布纳在回答的开始强调弥撒是奇迹。然而,他确实提供了关于物质变质的科学解释。对于阿布纳来说,每个人都有一层纯粹的神圣存在,其他形式和事故都是附加的;但是,如果身体剥离了所有这些附加物,它将仅限于原始的神圣物质。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将没有边界、数量或重量来占据宇宙,因此是无限的。这个身体是整个物质世界的基础,通常情况下(至少在亚月球世界中)除了弥撒和圣餐以外,它不会存在没有事故。这个物质被认为是耶稣的肉体,它只有神圣的存在,这意味着耶稣的身体与原始物质相同。

上述描述消除了阿布纳对叛逆者所提出的所有困难。两个物体同时存在于同一位置的问题被消除了,因为所有的物体一旦被剥离了它们的形式和意外,就会融入耶稣的无限身体,充满整个宇宙。在去除了这些形式之后,面包和酒与耶稣的身体被认同为同一物体。同样的原理也消除了耶稣的身体同时存在于多个地方的问题,因为他的身体充满整个宇宙,超越了所有地点的定义。因为他的身体也超越了数量的定义,有限数量的问题也被解决了。

阿布纳批评亚里士多德科学的另一个问题是地点的定义和地点与物体之间的关系。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地点的定义是“包围物体的界限”。在他看来,地点在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自然运动的定义是物体朝向其在世界中的自然位置的运动。亚里士多德解释说,自然位置既吸引物体,物体也会自行移动到自己的自然位置。

阿布纳区分物理对象和延伸或维度。根据阿布纳,维度是“一个与所有可移动物体分离的简单而微妙的数量”;换句话说,它是空间,独立于任何物体。维度本身是可测量的,并且与其所占据的内容无关。然而,阿布纳对于位置的定义仍然与物体相关联:“位置”是一个物体所占据的维度,而正是物体将其转化为“位置”。根据阿布纳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是因为它们被吸引到某个必须休息一段时间才能恢复运动的地方;相反,它们的运动是由多种力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与任何特定的位置无关。一个被抛向上方的物体会上升,但如果由于相反的力而突然开始下降,两个相反运动之间不会有休息的时刻。

因此,阿布纳否定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被其自然位置所吸引的概念。不同的位置并没有以不同的特性为特征(因为所有的位置都是相等的,只是空间中的点)。因此,物体没有理由移动到特定的位置,也没有位置是其运动的最终原因。

我们从拉比·艾萨克·普尔加尔那里得知,阿布纳还批评了亚里士多德关于虚空的可能性的观点,并在他失传的科学著作《新哲学》中辩论了虚空的存在。由于阿布纳对拉比·哈斯代·克雷斯卡斯的影响,我们可以推断他的批评与克雷斯卡斯在《上帝之光》第一篇演讲的开头的批评密切相关。

布尔戈斯的阿布纳在 14 世纪初撰写了他对亚里士多德科学的批评,大约与奥卡姆对这一科学的批评同时进行。在阿布纳的著作和思想中,我们没有看到奥卡姆或其他后期学者的任何影响(他引用的唯一的学者哲学家是托马斯·阿奎那,关于科学主题的引文中没有来自基督教来源的引用)。有趣的是,亚里士多德科学的系统性批评在犹太人的环境中(阿布纳的著作)和基督教的环境中几乎同时开始,两者可能没有任何关联。

阿布纳对亚里士多德科学的批评对克雷斯卡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并通过他影响了皮科·德拉·米兰多拉和西方哲学的发展。

6. 阿布纳的影响

必须区分阿布纳所产生的两种影响。阿布纳通过他的辩论作品影响了犹太-基督教辩论,直到中世纪结束。一些天生的基督徒,如阿方索·德·埃斯皮纳,以及特别是犹太人的背教者,如巴勃罗·德·圣塔玛利亚,利用了他的辩论作品。与此趋势相对应,有五个以上的犹太辩论作品明确回应了阿布纳的辩论论点。尽管在辩论中使用了阿布纳的作品,但他的作品几乎没有对基督教神学产生哲学影响,因为辩论中的基督教参与者使用的是阿布纳引用的犹太来源,而不是他的神学论证,这些论证在内容上与官方天主教教义非常不同。

阿布纳的持久影响的第二种方式是在纯哲学领域。值得注意的是,阿布纳的直接哲学影响仅限于犹太社区。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看到任何基督教哲学家在除了纯辩论之外的其他论坛上阅读犹太叛教者的作品。相比之下,在犹太社区中,阿布纳的作品在 1492 年西班牙犹太人被驱逐之前产生了重要影响。阿布纳的决定论观点无疑是 14 世纪和 15 世纪犹太哲学家撰写大量关于这一主题的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这些作品都是反对阿布纳的观点。阿布纳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哲学影响是对哈斯代·克雷斯卡斯拉比(1410/1411 年去世)的影响。克雷斯卡斯拉比是中世纪末期的主要犹太哲学家。尽管在犹太-基督教辩论中立场相反(克雷斯卡斯拉比写了一部更具哲学性的反基督教作品),克雷斯卡斯拉比借鉴了阿布纳的一些重要原创哲学观点,包括决定论、本质属性和必要属性之间的区别,以及对亚里士多德科学的批评。关于整个主题,克雷斯卡斯拉比结合了阿布纳和其他来源的观点来形成自己的观点。尽管发生了这种重要变化,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克雷斯卡斯拉比的著作中有阿布纳哲学的迹象,而这些迹象几乎构成了阿布纳对犹太和西方一般哲学的后中世纪影响的全部内容。

Bibliography

Works by Abner

  • Meyasher aqob, G. Gluskina (ed. and trans.), Moscow: Nauka, 1983.

  • Ofrenda de zelos y Libro de la ley, W. Mettmann (ed.), Opladen: Westdeutscher Verlag, 1990. [Available online].

  • Mostrador de justicia, W. Mettmann (ed.), Opladen: Westdeutscher Verlag, 1996–1997.

  • Responses to the Blasphemer (Teshuvot la-Meharef), edited and translated in J.L. Hecht, The Polemical Exchange between Isaac Pollegar and Abner of Burgos/Alfonso of Valladolid according to Parma MS 2440, Ph.D. Thesis, Skirbal Department of Hebrew and Judaic Studies, New York University, 1993.

  • Abner Epistles: Rosenthal, J., 1961, “The Third Letter of Abner of Burgos”, Studies in Bibliography and Booklore V, (Hebrew), pp. 42–51.

  • –––, 1964, “From Sefer Alfonso”, Abraham Neuman Jubilee Volume, in Hebrew, M. Ben-Horim editor, Leiden: Brill, pp. 588–621.

  • –––, 1964, “The second Epistle of Abner of Burgos”, Abraham Weiss Jubilee Volume, S. Balkin (ed.), New York: Abraham Weiss Jubilee Committee, pp. 483–510.

  • –––, 1967, “Excerpts from the Hebrew Writing of the Apostate Abner of Burgos”, Mehqarim u-Meqorot, in Hebrew, 2 volumes, Jerusalem: Ben Zvi, pp. 324–367.

Secondary sources

  • Baer, Y., 1929, “Abner aus Burgos,” Korrespondenzblatt des Vereins zur Gründung und Erhaltung einer Akademie für die Wissenschaft des Judentums, 9: 20–37.

  • –––, 1961–1966, A History of Jews in Christian Spain, Philadelphia: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 Chazan, R., 1984, “Maestre Alfonso of Valladolid and the New Missionizing,” Revue des études juives, 143: 83–94.

  • –––, 2000, “Undermining the Jewish Sense of Future: Alfonso of Valladolid and the New Christian Missionizing,” in Christian, Muslims and Jews in Medieval and Early Modern Spain, M. D. Meyerson and D. Edward (eds.),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p. 179–194.

  • Gershenzon, S., 1974, “Midrash and Exegesis in the Christological Argument of Abner of Burgos,” Hebrew Abstracts, 15: 96–100.

  • –––, 1984, “A Study of Teshuvot La-Meharef by Abner of Burgos,” Ph.D. Thesis, Hebrew Literature in Jewish History, The Jewish Theological Seminary of America.

  • –––, 1984, “A Tale of Two Midrashim: The Legacy of Abner of Burgos,” in Approaches to Judaism in Medieval Times, D. Blumenthal (ed.), Atlanta: Scholars Press, pp. 133–145.

  • –––, 1986, “The View of Maimonides as a Determinist in ‘Sefer Minhat Qenaot’ by Abner of Burgos,” Proceedings of the Ninth World Congress of Jewish Studies (Division C: Jewish Thought and Literature), Jerusalem: The Magnes Press, pp. 93–100.

  • Hames, H. J., 2009, “It Takes Three to Tango: Ramon Llull, Solomon ibn Adret and Alfonso of Valladolid Debate the Trinity”, Medieval Encounters, 15: 199–224.

  • Hecht, J. L., 1993, “The Polemical Exchange between Isaac Pollegar and Abner of Burgos/Alfonso of Valladolid according to Parma MS 2440”, Ph.D. Thesis, Skirbal Department of Hebrew and Judaic Studies, New York University.

  • Lazar, M., 2003, “Alfonso de valladolid’s Mostrador de Justicia: A Polemic Debate Between Abner’s Old and New Self”, Edad Media: revista de historia 6, 121–127.

  • Ravitzky, A., 1982, “Crescas’ Theory of Human Will: Development and Sources,” Tarbiz, 51: 445–470 (Heb.).

  • Rosenthal, J., 1961, “The Third Letter of Abner of Burgos”, Studies in Bibliography and Booklore V, (Hebrew), pp. 42–51.

  • –––, 1964, “From Sefer Alfonso”, Abraham Neuman Jubilee Volume, in Hebrew, M. Ben-Horim (ed.), Leiden: Brill, pp. 588–621.

  • –––, 1964, “The second Epistle of Abner of Burgos”, Abraham Weiss Jubilee Volume, S. Balkin (ed.), New York: Abraham Weiss Jubilee Committee, pp. 483–510.

  • –––, 1967, “Excerpts from the Hebrew Writing of the Apostate Abner of Burgos”, Mehqarim u-Meqorot, in Hebrew, 2 volumes, Jerusalem: Ben Zvi, pp. 324–367.

  • Sadik, S., 2008, “Crescas’ critique of Aristotle and the lost book by Abner of Burgos”, Tarbiz, 77: 133–155 (Heb.).

  • –––, 2011, “The definition of Place in the Thought of Abner of Burgos and Rabbi Hasdai,” Jerusalem Studies in Jewish Tough, 22: 233–246.

  • –––, 2016, “Abner of Burgos and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Transfer: a Summary of his Transfer of Philosophical Knowledge from Judaism to Christianity and from Christianity to Judaism”, Medieval Encounters, 22: 95–112.

  • –––, 2020, Ideology of Apostasy – the Ideology of Jewish Spaniards who Converted to Christianity, (Hebrew), Jerusalem: Magness.

  • Sainz de la Maza Vicioso, C. N., 1989, Alphonso de Valladolid: Edicion y estudio del manuscrito LAT 6423 de la biblioteca apostolica vaticana, Madrid: Madrid Univesity Press.

  • –––, 1992, “El converso y judio: Alfonso de Valladolid y su libro del zelo de dio,” in Las tres culturas en la corrona de Castilla y los sefardies: Junto cultura de Castilla y Leon, Salamanca: Junta de Castilla y León, pp. 75–81.

  • –––, 1992, “El toldot Yeshu Castellano en el Maestre Alfonso de Valladolid,” Actas II congreso internacional de la asociacion hispanica de literature medieval (Volume 2), Alcala: Ministério de Educação Nacional, pp. 797–814.

  • –––, 1992, “Vi en vision de sueno: Conversion religiosa y autobiografia onirica en Abner de Burgos, alias Alfonso de Valladolid,” Compas de letras: monografias de literaturas espanola, 1: 186–208.

  • Schwartz, Y., 2011, “Images of Revelation and Spaces of Knowledge, The Jew, the Christian and the Christian-Jew: Jewish Apostates as Cultural Mediators in Medieval Spain”, in A. Fidora and M. Tischler (eds.), Christian North – Moslem South, Münster: Aschendorff Verlag, pp. 267–287.

  • Shamir, Y, 1972, Rabbi Moses Ha-Kohen of Tordesillas and His Book ‘Ezer Ha-emunah – a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the Judeo-Christian Controversy, Coconut Grove, FL: Field Research Projects.

  • Sirat. C., 1975, “Deux philosophes juifs répondent à Abner de Burgos à propos du libre-arbitre humain et de l’omniscience divine”, in Mélanges André Neher, E. Amado Lévy-Valensi (ed.), Paris. 87–94.

  • Szpiech, R. W., 2006, “From Testimonia to Testimony: Thirteenth-Century Anti-Jewish Polemic and the Mostrador de Justicia of Abner of Burgos/Alfonso de Valladolid,” Ph.D. Thesis, Judaic Studies, Yale University.

  • –––, 2010, “In Search of Ibn Sīnā’s ‘Oriental Philosophy’ in Medieval Castile,” Arabic Sciences and Philosophy, 20: 185–206.

  • –––, 2010, “The Original is Unfaithful to the Translation: Conversion and Authenticity in Abner of Burgos and Anselm Turmeda,” eHumanista, 14: 146–177.

  • –––, 2010, “Polemical Strategy and the Rhetoric of Authority in Abner of Burgos / Alfonso of Valladolid,” in Late Medieval Jewish Identities, María Esperanza Alfonso and Carmen Caballero-Navas (ed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p. 55–76.

  • –––, 2013, Conversion and Narrative – Reading and Religious Authority in Medieval Polemic, Philadelphia: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 143-173.

  • –––, 2014, “Petrus Alfonsi…Erred Greatly: Alfonso of Valladolid’s Imitation and Critique of Petrus Alfonsi’s Dialogus”, in Petrus Alfonsi and his Dialogus: Background, Context, Reception, Carmen Cardelle de Hartmann and Philipp Roelli (eds.), Florence: Sismel Edizioni del Galluzzo, 321–348.

  • –––, 2018, “L’hérésie absente: karaïsme et karaïtes dans les Oeuvres polémiques d’Alfonso de Valladolid (m. v. 1347),” Archives de sciences sociales des religions, 182 (2018): 191–207.

  • –––, 2020, “On the Road to 1391? Abner of Burgos/Alfonso of Valladolid on Forced Conversion,” in Coming to Terms with Forced Conversion: Coercion and Faith in Pre-Modern Iberia and Beyond, Mercedes García-Arenal and Yonatan Glazer-Etan (eds.), pp. 175–204, Leiden: Brill.

Academic Tools

Other Internet Resourc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with suggestions.]

Aristotle, Special Topics: natural philosophy | Crescas, Hasdai | determinism: causal | free will: divine foreknowledge and | God: and other ultimates | Maimonides | Meister Eckhart | Neoplatonism | Ockham [Occam], William | Spinoza, Baruch | trinity

Copyright © 2020 by Shalom Sadik <navitshalom@hotmail.com>

最后更新于

Logo

道长哲学研讨会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