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曼·鲁尔 Llull, Ramon (Ernesto Priani)

首次发表于 2017 年 2 月 10 日星期五;实质性修订于 2021 年 2 月 11 日星期四。

拉曼·鲁尔(1232-1316)是中世纪哲学领域中一位令人惊叹的人物。他目前被认为是《大艺术》的作者,这是一个结合逻辑系统以发现真理的工具,被构想为用于跨宗教对话以转化异教徒的工具。在《大艺术》中,拉曼·鲁尔的神学、形而上学和逻辑观念得到了充分的阐述,并且这些观念在他的 200 多部加泰罗尼亚语、阿拉伯语和拉丁语著作中得到了发展。他以使用自己的方言语言加泰罗尼亚语来传达自己的思想而闻名。


1. 生活及其哲学和宗教项目

拉曼·鲁尔(也被称为雷蒙德·卢利或雷蒙德·卢尔;在拉丁语中,雷蒙杜斯或雷蒙杜斯·卢卢斯或卢利乌斯)过着一个异常而非常富有成果的生活,对于一个中世纪人来说,他的生命异常漫长,充满了冒险,并且受到他的哲学、宗教和政治信念的指导,这些信念无一例外地渗透到他的工作中。他可能于 1232 年出生在马略卡岛,也可能是在 1233 年。他的父母,拉蒙·阿马特·鲁尔和伊莎贝尔·德埃里尔,是巴塞罗那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成员。在 1229 年,他们与其他加泰罗尼亚商人一起,鼓励并资助阿拉贡国王詹姆斯一世征服当时处于穆斯林统治下的马略卡岛,以换取土地和特权。在战胜摩尔人后,他们获得了土地并搬到了岛上。他们的独生子拉蒙几年后在那里出生。

关于他的早年生活知之甚少。关于拉曼·鲁尔生活的主要来源是匿名的《同代人生活》(De vita coaetanea),这是一篇 1311 年由他在巴黎的朋友写的文章。该文章显然基于他的回忆,它指出拉曼·鲁尔在年轻时是詹姆斯二世国王宫殿的总管和大臣。然而,多明格斯·雷博拉斯(Dominguez Reboiras)和加亚(Gayá)(2008 年)的当代研究已经证实,“马略卡的鲁尔家族从未拥有过贵族的社会地位,也没有被授予过这种地位”(2008 年:21)。拉曼·鲁尔实际上应该是在他的早年作为一个年轻的市民度过的,接受了基本的教育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致力于家族生意。1257 年,他与居住在马略卡的另一个加泰罗尼亚家族的布兰卡·皮坎尼(Blanca Picany)结婚,他们育有两个孩子,多梅内克(Domènec)和玛格达莱娜(Magdalena)。

1.1 转变和形成

拉曼·鲁尔转变为基督教的过程在《同代人生活》I-4 中叙述:拉曼·鲁尔当时正在为一位他痴迷爱着的女士写一首歌曲(并不是他的妻子),这时他看到了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幻象。这个幻象对他来说还不足以完全理解和接受这个召唤。因此,在他继续尝试写上述的爱情歌曲时,这个幻象又重复出现了四次。最后,他听到了一个声音

他的良心告诉他,他们(幽灵)只能意味着他应该立即放弃世俗,从那时起完全奉献自己于我们的主耶稣基督的事奉。(《生命论》I–4. 安东尼·邦纳翻译)

对信仰的呼召伴随着一项决定,将他的一生奉献于上帝的事奉。这一刻在《同代生活》中被回忆起来,他在其中反思了自己如何事奉上帝,并构想了一个行动计划,概述了三个主要目标:使不信者归向基督,撰写反对异教徒错误的书籍,以及资助修道院,以便在这个使命中所需的不同语言得以教授。

这个项目展示了一种新颖的信念,即宗教之间的理性对话是建立一个基于克服三个一神教宗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之间差异的单一信仰和单一普世宗教法的途径(Mayer,2010 年,53 页)。但拉曼·鲁尔决心要承担的项目面临着他自己承认的更大困难:他没有进行这样一项事业所需的任何知识。因此,他的项目的一个基本部分将是他在两种他并不完全了解的文化和语言中的教育:拉丁语和阿拉伯语。

幻象和对他使命的反思只是转变过程的开始。根据《同代人生活》所述,拉曼·鲁尔在三个月内没有进行任何计划。

在圣方济各节,即 10 月 4 日,他听取主教描述了圣方济各·阿西西的转变。受到圣人的榜样所感动,拉曼·鲁尔决定出售大部分的物质财产,只保留最基本的供养妻子和孩子的必需品,并开始朝圣之旅。

如果这些幻象确实发生过,那么它们必须发生在 1263 年至 1265 年之间,但没有找到任何证据支持这一说法。另一方面,有文件显示拉曼·鲁尔至少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保持了家庭生活,这与他接受培训的时期相吻合。然而,这个过程使他与家人分离。他的妻子布兰卡因拉曼·鲁尔越来越隐士的生活而要求对家族财产进行法律管理。她的请求于 1276 年 5 月 13 日获得批准(多明格斯·雷博拉斯和加亚 2008 年:43)。

关于拉曼·鲁尔(Ramon Llull)皈依后的时期,人们对此知之甚少,他在这段时间里开始了一段密集的学习和冥想。根据《同代人的生活》(De vita coaetanea)的记载,在完成朝圣之后,他决定前往巴黎学习。然而,他的意图既没有得到朋友的支持,也没有得到亲戚的支持,因此他留在了马略卡岛。

他的学习对象和方式一直是一个讨论的话题。约翰斯顿(Johnston,1996)认为,他可能在私人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拉丁语,并可能参加了岛上建立的行乞修会学院的讲座。根据《同代人的生活》的记载,他从一名穆斯林奴隶那里学习了阿拉伯语。无论如何,鲁尔似乎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

这段学习过程将以他退隐到马略卡岛的 Puig de Randa 山上,专心沉思和学习而结束。在这次灵性体验中,他构想出了现在被称为“艺术”(Ars)的方法和作品,他将用这种方法与“异教徒的错误”进行斗争(《生活》I-5)。他在 Puig de Randa 的隐居生活将以访问西特尔修道院 La Real 结束,他在那里写下了 Ars 的第一个版本,被称为 Ars compendiosa inveniendi veritatem。这段学习期间将以他在山上再次冥想四个月,直到他通过一位神秘的神父接收到新的神谕信息而结束。

1.2 蒙彼利埃和首次巴黎之行

在 1274 年至 1275 年间,拉曼·鲁尔应马略卡岛的詹姆斯二世王子的召唤来到蒙彼利埃。在这次首次蒙彼利埃之行中,鲁尔建议詹姆斯二世在马略卡岛的米拉马建立一座修道院,其主要目标是教授语言,尤其是阿拉伯语,给传教士们。这个项目得到了批准,王室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来支持修道院,那里将居住 13 名方济各会修士。修道院的建立得到了教皇约翰二十一世在 1276 年 10 月 17 日的教皇诏书的确认。

鲁尔将于 1287 年底抵达巴黎,并在那里逗留到 1289 年夏天。尽管关于他访问巴黎的信息有限,但已知他经常访问索邦学院。他与索邦学院的两位杰出成员彼得·利摩日和托马斯·勒·米耶西尔建立了有影响力的友谊,后者成为他最重要的门徒。

《De vita》中提到,拉曼·鲁尔在巴黎的逗留会促使他在公开讲座期间讨论的困难情况下修订这一艺术的结构。

1.3 前往异教徒之地的途中

拉曼·鲁尔在 1289 年夏天回到蒙彼利埃,一直停留到 1290 年秋天。在这段时间里,他公开展示了对这一艺术的评论,并写了一份名为《Ars inventiva veritatis》的新版本,更简化了这项工作。当他在蒙彼利埃完成工作后,拉曼·鲁尔前往热那亚,这个城市对他来说非常重要,既因为他与斯皮诺拉家族的个人关系,也因为后来发生的事件。

1289 年 4 月,叙利亚的的黎波里城被埃及人夺取,拉丁军队被囚禁在阿克尔。十字军东征接近尾声,对于参与十字军东征的热那亚人来说,这是一个微妙的政治时刻。尽管黎波里和阿克尔的防御对于教皇来说并不是重要的优先事项,但尼古拉四世教皇要求欧洲各国国王支持十字军东征,这引发了一系列支持圣地收复的倡议。

拉曼·鲁尔在 1290 年底的这种情况下抵达罗马,他在那里写了《过渡之书》,这是一篇以一封名为《圣地如何恢复》的信为前导的文本,在这封信中,鲁尔利用了政治局势来展示他的使命和他的艺术的相关性,首次将他的工作与十字军东征以及对异教徒使用军事力量的可能性联系起来。

这次罗马之行没有带来任何好处,1291 年,鲁尔回到了热那亚,这次他有坚定的意愿前往突尼斯继续他的传教使命。这次旅行充满了极大的困难,主要是由于深刻的个人危机。

这场危机在《生活》中被详细叙述,可能是在 1292 年春天他准备前往突尼斯的旅行时开始的,并在 1293 年五旬节庆祝期间达到了最危急的时刻。

两件重要事件可能影响了他的情绪。鲁尔已经 60 岁了,而 1292 年 1 月詹姆斯二世国王决定关闭米拉马修道院。鲁尔已经为他的传教之旅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但他开始考虑被异教徒谋杀或监禁的可能性。这种情况使他充满了恐惧。因此,他没有踏上这次旅程。

当本应带他去突尼斯的船只在没有他的情况下启航时,鲁尔充满了羞愧,生病了。这种病痛一直持续到五旬节的庆祝活动,鲁尔被带到圣多明我教堂。当他在教堂时,他有一个幻象,被告知“他将在这个秩序中得救”(《生活》IV-20)。因此,鲁尔决定立即加入多明我会,但由于教堂的主持人不在场,他无法实现。最后,在经过仔细的思考和新的幻象后,并考虑到他的艺术已经得到了方济各会的认可,鲁尔决定加入方济各会。然而,多明格斯·雷博拉斯(2016)认为,没有历史证据表明鲁尔加入了圣方济各会。

怀着新的热情,尽管他仍然生病发烧,他登上了第一艘可用的船前往突尼斯,但很快被他的朋友们阻止了。几天后,他完全康复,登上了一艘新船,起航了。1293 年 9 月左右,他抵达突尼斯并开始了他的使命。他的计划是与城市的知识界建立联系并促进对话,使用他在《艺术》中提出的方法,使他们相信自己的错误。这个努力没有持续很久,他被监禁了。他被驱逐出城市,于 1293 年 10 月被送往那不勒斯。

1.4 回到罗马和新的旅行

拉曼·鲁尔在 1294 年 7 月教皇塞勒斯丁五世当选时离开那不勒斯,前往罗马。这是他工作的非凡时期。在他在罗马度过的两年里,他写了各种关于他的艺术的文本。然而,在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是《Desconhort》,这是一首他反思自己的生活、计划、失败和希望的诗歌;以及《Arbor Scientiae》,这是一部他对知识进行分类的百科全书,在文艺复兴时期非常受欢迎。

在罗马逗留后,拉曼·鲁尔前往巴黎,在那里他将从 1298 年 8 月住到 1299 年 7 月。他写了 17 篇致学院学者和神学家的文章,显示了他对大学的学术和政治讨论的参与。在这个多产的时期之后,他返回马略卡岛,但新的事件将再次使他旅行。

由加桑·汗率领的蒙古军队于 1299 年入侵叙利亚,并在圣地上推进,这给十字军带来了新的希望。拉曼·鲁尔对这个消息充满热情,决定在 1301 年夏天前往塞浦路斯。他到达后得知,一年前蒙古人再次撤退了。他的失望并没有阻止他,他说服了塞浦路斯国王帮助他皈依穆斯林、尼斯托利派和雅各布派的岛上居民。他的布道并没有取得太大成功,1302 年他前往亚美尼亚的阿亚斯港,再次试图向异教徒传教。

拉曼·鲁尔于 1303 年 5 月回到热那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将在热那亚和蒙彼利埃之间度过,并写了超过 18 篇文章,其中大部分是关于将他的艺术应用于各种学科和主题。

在这段相对安静的时期之后,拉曼·鲁尔开始了一次前往非洲的新旅程。这一次他去了利比亚,途中前往贝贾亚。《生平》详细叙述了这次旅行。鲁尔大部分时间都在监狱里度过。与他第一次去突尼斯时寻求与知识分子会面不同的是,他在下船后立即去了主广场,向路人和在场的任何人发表演讲。人群愤怒了,鲁尔被逮捕了。当局对他进行了审问和监禁。他在那里待了六个月,接受了寻求使他皈依伊斯兰教的智者的访问。后来他被驱逐出城,但他的困难并没有在那里结束。他的船在返回热那亚的途中沉没,但鲁尔和另一名乘客设法游到了海岸。然后他留在比萨,在那里完成了他之前开始写作的文本,如《普遍艺术的最后》。

1.5 哲学和政治的成功

拉曼·鲁尔于 1309 年 11 月再次前往巴黎。这次访问与以往不同,不仅因为鲁尔的思想在大学中越来越受到接受,还因为他参与了政治活动。这种情况的明确证据是在 1310 年 2 月听完他关于自己的艺术的演讲后,医学和神学系教授们签署的认可信。此外,鲁尔还见到了菲利普四世国王,并获得了国王的推荐信。次年,巴黎大学校长证明了鲁尔的教义“符合天主教信仰”。(多明格斯·雷博拉斯和加亚,2008 年:108)

当教皇克雷芒五世在 1311 年夏天在维也纳召开一次大公会议时,拉曼·鲁尔发送了一系列请求,定义了他的宗教和政治计划。其中一些请求包括建立语言学校、统一军事团体、为新的十字军东征筹集资金、有关神职人员服装的问题、根除亚维洛主义以及在犹太教堂和清真寺传教的计划。其中一些请求已经是讨论的议题,并在会议期间得到了解决。他最重要的请求是决定建立和推广希伯来语、阿拉伯语和迦勒底语学校,这是拉曼·鲁尔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关于统一军事团体的问题,大公会议似乎承认了拉曼·鲁尔的提议,并将其用于讨论圣殿骑士团的命运,该基督教军事团体将在大公会议后正式解散。

1.6 最后一次旅行

到 1313 年,突尼斯和西西里之间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西西里国王弗雷德里克三世与突尼斯签订了一项停止海盗活动的条约。利用这项条约,他开始了一个推广教义的项目,当然也有拉曼·鲁尔的参与。他于 1313 年夏天前往西西里。不久之后,他前往突尼斯,得到了弗雷德里克三世的批准和阿拉贡的哈梅二世的支持,后者将拉曼·鲁尔的一些作品从加泰罗尼亚语翻译成拉丁语。在这次对非洲土地的最后一次旅行之后,拉曼·鲁尔回到了马略卡岛。他于 1316 年 3 月之后在这个岛上去世,享年 84 岁。

2. 一个理解现实的普遍模型

拉曼·鲁尔的哲学并不容易被置于 13 世纪的背景之中。一些作者,如利贝拉(1991: 135),将其概念化为一个主要目标是“非专业化”(dèprofessionnalisation)哲学的运动的一部分。而约翰斯顿(1996)强调了鲁尔思想的白话特性,旨在促进大众教育,而不仅仅是在大学中进行辩论。佩雷拉(2012)强调,他的思想的独创性不在于使用白话,而在于他将先前传播的思想作为新创立的方式呈现,最终获得了同行的认可。近年来,强调鲁尔是一个世俗思想家(多明格斯 2016: 408),他是参与信仰的广泛世俗人士运动的一部分,如贝古因派(恩塞纳特 2017:37),他们在按照信仰生活的方式上与他有重要的相似之处。

然而,普遍共识是,他的哲学与斯科拉哲学和亚里士多德主义提出的新观点是分离的。他的思想基于圣奥古斯丁、亚略巴古德、圣安瑟姆、圣维克多修道院的休和圣博纳文图拉等哲学家的广泛传播的思想。

但拉曼·鲁尔哲学的主要特点是其统一性。它表明哲学、神学和神秘主义并不是相互独立或相互矛盾的真理来源,而是同一知识过程的不同方面。他还相信基督教的统一性。这个统一性受到异教徒和分裂的威胁。正如特里亚斯·默坎特(1989)所说,他的整个哲学计划旨在将异教徒转变为信仰真理的人,并将基督徒统一为一个教义上一致、道德上有德行的社群。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拉曼·鲁尔旨在构思一个通用模型来理解现实。正如博尔多伊(2012)所指出的,一方面,这个模型将使我们能够认识上帝的存在和行动,另一方面,它将承认其余的创造是由神性生成的。这些思想将允许编写《艺术》(Ars),这本书将作为一种方法,供任何犹太、天主教或穆斯林学者寻求真理。正如鲁比奥(2008a)所认为的,它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文本中提出的必要理由来转变异教徒,并使基督徒了解和实践信仰的原则,正如特里亚斯·默坎特(1989)所指出的。

3. 随附性

对于拉曼·鲁尔来说,上帝的存在是必然的,并且他是所有现有事物的起源。然而,在狄奥尼修斯·亚略巴古提所提出的负面神学的影响下,鲁尔认为由于人类理解上的局限性,上帝是无法理解的。这种无能力在一般知识上造成了最初的困难,因为根据鲁尔的观点,没有办法接触到存在、真理和知识的最终源泉。

根据鲁尔的观点,解决这个困难的方法是承认描述上帝所创造的事物的正面品质的谓词的认知价值,这些品质是上帝品质的反映,因此可以作为通过属性来认识上帝的一种方式。

当我们谈论某事物的善良或伟大时,我们表达的是一种对事物的品质,对于鲁尔来说,这种品质也对应着一种神圣属性。这些属性被称为“尊严”,尽管有时也被称为“理由”或“美德”。鲁尔在 Gayá(2008: 466)的定义中将“尊严”定义为“上帝的完美,或者在上帝中,也只有在上帝中,它们达到最完美的实现”。

在拉曼·鲁尔的作品中,尊严的数量是多样的。其中我们发现无限(infinitas),永恒(aeternitas),统一(unitas),智慧(sapientia),这些都是基督教传统中常见的,还有其他一些如巨大(magnitudo),美德(virtus),怜悯(misericordia),或简单(simplicitas),这些对应于我们自己(quoad nos)或与其他生物的关系中我们所认识的属性。根据 Mayer(2016)的说法,这些属性是人们能够感知上帝在创造中的工作的手段,从而能够将其投射到神性上。

这些“尊严”指代神圣的属性,因此是拉曼·鲁尔思想的起点,同时也是他最终的反思对象。我们可以在“图 A”中的不同版本的 Ars 中找到它们的表述。

3.1 原则

善是使善行善的东西。

这就是拉曼·鲁尔在他的《简明艺术》3-1 中定义第一原则的方式。这些原则是拉曼·鲁尔根据尊严制定的公理。他将它们定义为存在和行动的原则(principia existendi et agendi)。作为存在的原则,它们是抽象的,并暗示了尊严。作为行动的原则,它们用于将《简明艺术》应用于特定科学的知识,例如法律、航海和占星术等。这些原则可以是绝对的,如果它们单独被采用,或者是相对的,如果它们被应用于特定的主题(例如,彼得是伟大的)。鲁尔在《简明艺术》中解释了这些原则的特性,它们是

一种上升和下降的阶梯;例如,从一个完全普遍的原则下降到一个既不完全普遍也不完全特殊的原则,从一个既不完全普遍也不完全特殊的原则下降到一个完全特殊的原则。(《简明艺术》2-I,翻译:Yanis Dambergs)

3.2 秩序、参与、影响

在拉曼·鲁尔形成的过程中,他发展了一种相似性的形而上学,可能受到圣博纳文图拉的影响。这种形而上学主导着他的第一批文本和第一批 Ars 版本。它基于这样一个观念:创造具有代表性的功能:它是一个镜子(Mayer 2016)或一个“痕迹”的网络(Rubio 2008b: 325),在其中神圣的完美得以反映。

在鲁尔的形而上学中,事物的存在是通过它们的本质与其他存在分享的“相似性”来解释的,以及这种相似性如何“参与”其他更高级存在(如原则或尊严)的本质。这种“相似性”表达了存在之间的对应关系,鲁尔也将其称为“意义”,因为它是上帝在创造中显现的一种关系。“在被创造的善的完美中”——鲁尔在《拉蒙八十一箴言》中写道——“被创造的善的完美被表示出来”。

意义不仅仅描述了创造与神性之间的关系。此外,它还描述了存在的不同程度之间的关系。拉曼·鲁尔分享了一种理论,这种理论在基督教、犹太教和阿拉伯文化中常被使用,即存在的阶梯。它是基于一种秩序的存在的——一种根据目的组织事物的结构——这导致了在阶梯中每个存在程度上的相似性或差异定义的等级制度。在拉曼·鲁尔的形而上学中,这些程度如下:(1)元素性,对应于四个元素;(2)植物性,包括能够进行营养、生长和繁殖的生物;(3)感知性,包括能够有感知能力的生物;(4)想象性,包括能够内部再现其所感知的事物的生物;(5)人类,作为一个理性的存在,同时也是属于精神和物质领域的参与者;(6)天堂,包括天体球;(7)天使,没有身体的纯精神;最后(8)上帝,阶梯的最高层。

除了上帝以外,所有的存在都是依赖性的,因为创造的最终意义是由神性给予的,神性通过创造来表达自己。这种创造的组织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根据拉曼·鲁尔的观点,无论一个存在在阶梯的哪个层次上,都可以通过相似性的连接而上升或下降。这种由相似性给出的意义网络——正如在原则的情况下所示——显示了一种知识的阶梯,通过其中既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通过感官数据到对精神现实的理解,反之亦然。

拉曼·鲁尔在存在之梯中引入的创新之一是他所称之为工具性或人工性的类别,该类别在他于 1290 年开始重新制定 Ars 之后引入。它包括工具性或人工性的存在,这是人类工具性或人工性力量或能力的结果。在存在之梯中,它们将位于元素步骤之下。

3.3 相关性理论

拉曼·鲁尔哲学中最原创的方面之一是相关性理论,该理论不遵循 Ars 最初的类比逻辑,而是遵循基于它们自身本质解释存在之间连锁的本体论原则的逻辑。

根据相关性理论,一个存在的本质是由其活动所定义的。因此,存在和活动是不可分割和相互识别的(esse 和 agere)。因此,根据相关性理论,一个存在的本质是基于以下因素来定义的:(a)它的活动,使其能够执行不同的内在和外在行动;(b)它的激情,无论是内在的自身还是外在的他者对其产生的影响;以及(c)它的行动,使其处于行动中并保持不断运动。这种结构在他的作品中将得到不同的表述,即物质/形式/结合、起始/中间/结束,或者行动者/被行动者/手段(Gayá 2008;Bonner 2007)。在《智慧的上升与下降》一书中,这种结构被如下呈现:每个存在都有一种自然的能力,可以是“主动的”、“被动的”和“连接的”。这些能力是 Llull 通过使用后缀来语言上区分的相关性。对于主动的本质,他使用-tivus(例如,bonificativus);对于被动的本质,他使用-bilis(bonificabilis);对于连接的本质,他使用-are(bonificare)。

每个存在的本质是由其相关性在内在上构成的,例如,在人的情况下,是“homificativus”、“homificabilis”和“homificare”。通过这些相关性所进行的行动,人必须实现其行动的潜能。然而,由于每个存在都由某些能力构成,人的本质的活动性、被动性和连接性必须通过每一个能力来行使。因此,为了看见,他将使用由其相关性形成的视觉(将在以下章节中解释),依此类推。当他使用这些相关性中的每一个时,他必须运用原则的相关性的活力,例如“善良”或“伟大”,这也构成了他的行动中反映尊严的神性。

因此,相关性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结构,贯穿整个阶梯和每一个存在体,从上帝到石头,以本体论的方式解释了所有存在体之间的连续性。在每一个存在体中,整个创造的链条都得到了再现。

相关性在上帝中也有所区别,因为对于拉曼·鲁尔来说,自然需要活动,只有具有活动性的神性才能存在。拉曼·鲁尔通过三位一体,即父、子和圣灵,来确定神性相关性的内在行动,而通过尊严的外在行动,将导致创造。

4. 知识论

Homo est animal homificans / 人是一种使人类化的动物。

在《Ars Brevis 9-IV》中对人的定义中,拉曼·鲁尔将人的本质与其活动相一致,正如洛佩斯·阿尔卡伊德(2016)所解释的那样。通过实现人类灵魂的三个主要活动,即认识、记忆和爱,产生了使人类化的动物。对于鲁尔来说,这三个活动对应着灵魂的三个上级能力:理解、记忆和意志。

在《Liber de homine》中,鲁尔承认人必须知道人是什么,而且只有当他能够认识自己时,他才能认识其他人,当然也能认识上帝。然而,人类能够达到的知识与其他生物不同。例如,动物只能通过感官和想象力来认识,而天使只能通过自身来进行智力认识。由于人由灵魂和身体构成,他可以通过感官来认识,但并不受其限制。他能够通过原则来上升并理解其他存在;此外,他还可以通过存在来下降并理解原则。

上升和下降描述了灵魂获取世界知识的两条路径。它们是不同但互补的方式。上升始于有形物体,其感知种类(形式或相似性)被外部感官捕捉,并通过想象力转化为内部种类;然后,灵魂的更高能力在智力中将它们转化为对外部存在的知识。下降是相反的路径,从普遍到特殊。它以原则作为起点,通过人类灵魂可以在特定存在中认识这些原则-善良、真理等。

4.1 第六感

拉曼·鲁尔解释了感官根据相关性理论在感知和认知上的功能。每个传统感官都有其三个相关性。根据 Romano 和 de la Cruz(2008: 380)提出的例子,眼睛根据“Visituus”、“Visibilis”和“Videre”内在地发挥作用,而“Visibilitas”存在于物体中,即其可见种类。由于看的行为类似于被看的行为,它们以这样的方式相连,以至于外在可见种类可以通过思维的活动,即想象力,被感知和转化为内在可见种类,想象力是完成抽象过程的能力。

拉曼·鲁尔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 Affatus 的原创贡献,它的运作方式与五种传统感官相同。Affatus 被定义为动物通过声音向另一只动物展示其概念的潜力。正如他在《拉蒙 CCLXII 谚语集》中所写的那样,这是人与理性灵魂沟通的手段,比任何其他感官更多地与灵魂产生声音,并在人类的情况下传达科学。它是理解的形象,它允许与上帝交流,也是机械艺术表达的方式。

所有感官的目的与 Affatus 相同:实现人类(homificans)的活动,通过内部和外部物种的连接使人类能够认识、记忆、爱和生活。因此,感官对于生活是必要的,但尤其是较低级别的感官,如触觉、味觉和嗅觉,对于区分快乐和痛苦尤为重要。较高级别的感官,如听觉、视觉和 Affatus,不仅使人类能够生活,而且还激活他的最高能力,并使人类更接近上帝。听觉对于认识和记忆尤为重要,特别是上帝的名字;视觉用于理解、记忆和爱,尤其是上帝;而 Affatus 用于传达知识和与上帝交谈。

4.2 类比知识

作为一个整体,拉曼·鲁尔的知识过程包括几个步骤,即使它们有一个上升和下降的顺序,也形成一个可以双向穿越的圆圈。这个过程将从自我认知开始,正如之前所述。最初,人类将利用自己的智力来理解自己的活力(Petit 2004),在这个过程中,他将在下降时在感性事物中寻找相似性(善良、伟大等)的原则。

从这个下降的动作中,将会跟随一个上升的动作,通过这个动作,从外在的物种中推导出内在的物种。这个过程将以一个最终的智力动作结束,洛佩斯·阿尔卡伊德(2015)将其描述为水平的动作,在这个动作中,智力通过考虑感官的善良来考虑智力本身的善良,从而达到了善良本身。

通过将外部对象的相似性与理解的内在原则相连接的过程,人类意识到了创造的结构,以及它的秩序,存在之间的相互参与和影响,以及原则和尊严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拉曼·鲁尔的知识包括感知和理解神圣属性中的对象所揭示的意义。正如佩蒂(2004 年:219)所观察到的那样,根据拉曼·鲁尔的观点,知识“不仅是看、感受或触摸的结果,也是沉思的结果”。

4.3 超验点的教义

在 1297 年至 1299 年期间他在巴黎逗留期间,拉曼·鲁尔参与了反对亚维洛主义的讨论,特别是反对“双重真理论”。在这场争论的背景下,他发展了被称为超验点教义的理论,试图解决获取知识过程中的不连续性问题,并最终表明信仰和知识并无差异。

拉曼·鲁尔的起点是确定真理在两个意义上超越了人的能力。首先,人从世界中通过感知能力获得的知识是不足以建立准确的世界真理的。因此,人必须超越这个初始水平。正是在这时,根据拉曼·鲁尔的观点,发生了鼓励人寻找他的上级能力所特有的对象的超越性转变,也就是说,理解的事物,使他能够达到科学和哲学所能提供的知识。但是这种知识也是有限和不足的。因此,他必须向前跃进,超越和超越自己。他的目的是达到神圣的对象,尊严,在其中以超群的方式承认以前只是人类概念的东西。这是适当的神学知识。

即使超越点学说的主要功能基本上是辩论性的,它与拉曼·鲁尔逻辑中的两个核心要素相关。第一个是知识对象的存在的三种类型的表述,感性的、理性的和神圣的,它们对应于语言中的三个形容词的程度:肯定、比较和最高级。这样,它将与拉曼·鲁尔在 Ars 中使用的三种逻辑证明方式相关联。前两种是亚里士多德逻辑中的 propter quid 和 quia 证明:(1)当通过其原因证明效果时(例如,太阳照耀时,必然是白天);(2)当通过其效果证明原因时(例如,现在是白天,因此太阳必然在照耀)。第三种证明被拉曼·鲁尔称为 argumentum per aequiparantiam 或等价证明,根据这种证明,当一件事等于另一件事时,就会产生证明。例如,上帝不能犯罪,因为他的能力等于他的意愿,而他的意愿不想犯罪。

5. 随附性

拉曼·鲁尔的哲学最重要和最原创的成果是《艺术》(Ars),或者更准确地说,通过众多文本的发展来揭示真理的组合逻辑系统。这也是他工作的主要核心。

《艺术》的发展分为两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被称为四元阶段,因为它是基于拉曼·鲁尔使用的大多数类比的四个元素模型组织起来的。四元阶段包括两个主要文本:拉曼·鲁尔在 1274 年在 Puig de Randa 山脉上的艺术启示之后写的《简明发现真理的艺术》和 1283 年的《证明艺术》,以及其他评论或解释《艺术》的文本。第二阶段被称为三元时期,因为它遵循三位一体的结构。它始于巴黎的批评,即《发明真理的艺术》(1290),接着是《总表》的修改(1293-1294),最后是《最终总表》(1305-1308)及其缩写版本,顺便提一下,在文艺复兴时期,最多的评论和讨论都是关于 1308 年的《简明艺术》。

拉曼·鲁尔将《艺术》视为一种跨文化和跨宗教对话的工具。因此,它是帮助传教士工作的工具。吉尔斯(2020 年,4 页)指出拉曼·鲁尔的开放性,“通过讨论或辩论精神差异并承认共同传统的方法,说服宗教他者接受基督教真理,而不是通过辩论的修辞学或策略性引用权威”。

结果,拉曼·鲁尔并没有根据主要的基督教教义——三位一体和圣婴降生——来构建这个作品,而是基于三个书籍宗教的共同原则。正如鲁比奥(2008a: 245)所认为,“这种艺术的秘密在于它证明了被接受的世界观意味着基督教对上帝的看法”。

对于这个艺术的研究(Ruiz Simón 1998; Rubio 2008a; Jaulent 2010)表明,它解决了拉曼·鲁尔对于斯科拉哲学逻辑的批评。这个批评有两个重要的阶段:一方面,通过三段论进行的证明的不足——作为所有斯科拉哲学科学的基础——无法揭示新的真理,因为它只是明确陈述已知事实和明显原则之间的关系(Ruiz Simón 1998),从而将辩证法(或者说是发现论的艺术)——它包括根据一些“地点”找到论证和反论证——归为意见的领域。另一方面,这个批评(Jaulent 2010)指出了三段论证明只能通过第二意向来运作,也就是说,它描述的是逻辑命题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现实中的对象,这些对象被概念化为第一意向。

拉曼·鲁尔的 Ars 试图形成一个与学院派逻辑系统不同的逻辑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发现描述逻辑关系和形而上关系的新真理。根据 Ruiz Simón(1998)和 Bonner(2007)的说法,Ars 是拉曼·鲁尔根据四个形容词定义的:compendioso 和 inventivo,就像它的第一个版本一样;demostrativo,就像第二个版本一样;以及 general,在最后阶段:(1)compendioso,因为可以从一些有限的原则中找到无限数量的论证;(2)inventivo,因为通过其组合机制,可以找到这些论证;(3)demostrativo,因为它允许得出必要的结论;(4)而 general,因为它涵盖了真实和逻辑对象,因此适用于任何主题。

因此,Ars 是一种访问任何逻辑或形而上学真理的系统,是找到新论证的手段,是访问所有一般和特定知识的工具,是寻求驳斥异教徒论证的传教士的工具,也是实施美德和抑制恶习的方式。

5.1 Ars 的结构

拉曼·鲁尔的 Ars 的结构是为了回答问题,这些问题通常出现在 Ars 的不同版本的最后部分。这些答案通常是由构成 Ars 的元素组成的术语、图形和字母的组合。

这些术语是 Ars 的基本概念。例如,尊严,如善良、美丽、伟大、永恒;或者原则,如差异、和谐、对立等。

这些图形是不同类型的图形形式,如圆圈、表格和三角形,它们形成了内部元素以及它们与其他图形的组合的组合。

最后,字母主要在三元时期使用,并由九个字母组成,其含义并不固定,而是根据数字和它们的组合使用而理解。

5.2 四元阶段的图形及其功能

图 A. Ars compendiosa inveniendi veritatem XV Century. Palma, BP, 1031. 数字版本 Biblioteca Virtual del Patrimonio Bibliográfico. 西班牙. 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Cultura y Deporte.

Ars 的第一个图形是图形 A,由 16 个术语组成,对应于尊严:善良、智慧、荣耀、简单、伟大、意志、完美、高贵、永恒、美德、正义、慈悲、权力、真理、慷慨、统治。

在这个图形中应该注意两个情况:字母表的使用——从“b”到“r”围绕图形的字母,其功能是以简化的方式引用图形内的术语,尽管它们并不在所有 Ars 的版本中都有;以及连接图形内每个术语与所有其他术语的线网,这些线在所有版本中也不都显示。这些线条说明了这个图形中的组合。在这种情况下,每个 16 个术语中的一个与其余术语有 15 种组合。这种组合可能性得到了支持,因为每个尊严都可以转化为另一个尊严,根据所有神性属性的统一原则。此外,它反映了等价论证的原则,正如已经解释过的那样,这是 Ars 的证明形式之一。

这些组合中的每一个将形成一个隔间,而它们的集合将形成一个包含所有可能组合的表格(参见 A 的第二个图形)。

XV 世纪的 A. Ars compendiosa inveniendi veritatem 的第二图。Palma, BP, 1031. 数字版本 Biblioteca Virtual del Patrimonio Bibliográfico。西班牙。教育、文化和体育部。

Ars 的第二图称为图 S,其中理性灵魂被描绘为由记忆、理解和意志组成,遵循圣奥古斯丁的观点。然而,这种描绘不是根据能力,而是根据它们的行为和组合。

灵魂的能力行为可以在图 S 的隔间中找到:理解和不理解的智力;记住和忘记的记忆;爱、恨和爱恨交织的意志。此外,这些隔间还包含了字母的组合,对应于内圈中的字母,这些字母指的是能力行为的组合。因此,例如,d. h. m.指的是爱的意志的组合、恨的意志的组合、爱恨交织的意志的组合。b. c. d.指的是记忆记住的组合、理解的智力、爱的意志的组合。Llull 将这些组合分为四个名为 E、I、N、R 的种类,这些种类由能力行为组合所在的隔间的字母来标识,并形成了圆圈内部绘制的一个方块。因此,种类 E 标识了组合 b. c. d.,I 标识了组合 f. g. h.,N 标识了组合 k. l. m.,最后,R 标识了这些组合的组合 o. p. q.。

图 S. Ars compendiosa inveniendi veritatem XV 世纪。Palma, BP, 1031. 数字版本 Biblioteca Virtual del Patrimonio Bibliográfico。西班牙。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Cultura y Deporte。

物种不仅组织了灵魂的某些行为,而且还代表了某些行为。因此,例如,由理解的智力、记忆和爱的意愿组成的物种 E 对应于以论据肯定命题的态度。由理解的智力、记忆和憎恨的意愿组成的物种 I 代表了以论据否定命题的态度。

物种 N,其中智力和记忆无法理解和记住,从而确认或否认某事物,代表了假设,一种既不由论据也不由理由支持的信念。

最后,由所有上述选项的组合形成的 R 代表怀疑。

在这种情况下,字母的使用具有独特的功能。例如,F 和 B 具有相同的意义:理解的智力,但其意义根据物种 E 和 I 中找到的关系而变化。因此,使用这个字母可以强调结构意义而不是词语的意义(Bonner 2007)。

图 S 可以与 Ars 的其他图形结合使用。因此,它用于构建 Ars 最后几节中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方案。

5.2.1 图 T

图 T 至关重要,因为它通过与其他图形的组合来构建解决方案。它由三个由不同颜色的三角形连接的圆圈组成。这些三角形连接了三个概念(即差异、和谐、对立),每个边缘形成了圆圈的三个物种(即感性和感性、感性和理性、理性和理性)。

  • 蓝色三角形:上帝(统一、本质和尊严);生物(感性、理性和动物);操作(理性、自然和人工)

  • 绿色三角形:差异(感性与感性之间,感性与理性之间,理性与理性之间);一致性(感性与感性之间,感性与理性之间,理性与理性之间);对立性(感性与感性之间,感性与理性之间,理性与理性之间)

  • 红色三角形:起始(时间、数量或原因);中间(极端、测量或连接);结束(最终原因、终止或剥夺)

  • 黄色三角形:多数(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属性之间,属性与属性之间);平等(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属性之间,属性与属性之间);少数(物质与物质之间,物质与属性之间,属性与属性之间)

  • 黑三角形:肯定(对存在、非存在或可能与不可能的怀疑);怀疑(对存在、非存在或可能与不可能的怀疑);否定(对存在、非存在或可能与不可能的怀疑)

图 T. 真理的简明发现法 15 世纪. Palma, BP, 1031. 数字版本 Biblioteca Virtual del Patrimonio Bibliográfico. 西班牙. 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Cultura y Deporte.

5.2.2 图 V

图 V 更简单,涉及到美德和恶习,每种都有七个。在某些表述中,美德是红色的,恶习是蓝色的,两者之间通过线条相互连接。

这个图反映了拉曼·鲁尔的伦理观念。该系统基于美德和恶习之间的对立关系(Rocha 2019)。通过组合所有元素,可以得到 28 个伦理概念。与图 T 中的变体一起,它提供了丰富多样的道德观念和选择,因为艺术也是一种鼓励美德和抑制恶习的方法(根据 Trias Mercant 1989)。

图 V. Ars compendiosa inveniendi veritatem XV Century. Palma, BP, 1031. 数字版本:Biblioteca Virtual del Patrimonio Bibliográfico. 西班牙. 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Cultura y Deporte.

5.2.3 图 X、Y 和 Z

图 X,或称“对立图”或“对立和和谐图”,由不同的对立关系组成:预定/自由意志;存在/缺乏;完美/缺陷;功德/责备;假设/证明等。如同图 A 一样,线条将所有术语连接在一起。然而,正如拉曼·鲁尔自己解释的那样,这些连接有时是矛盾的,有时是和谐的,因为拉曼·鲁尔用这个图形来代表某些对立关系(即预定和自由意志)对人类所带来的问题。

图 X。15 世纪的“简明发现真理法则”。Palma, BP, 1031. 数字版本来自西班牙文化和体育部的虚拟文化遗产图书馆。

最后,图 Y 和图 Z 仅由一个概念形成:真理 Y 和虚假 Z。拉曼·鲁尔导致这两个方向,由这两个概念代表:朝着某些命题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定义。

图 Y 和图 Z。15 世纪的拉曼·鲁尔简明发现真理。Palma, BP, 1031. 数字版本来自西班牙文化和体育部的虚拟文化遗产图书馆。

5.3 拉曼·鲁尔的应用

一旦定义了其中的数字和术语,拉曼·鲁尔就开始展示它们是如何组合的。《艺术》的几个版本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展示数字之间的关系如何有助于构建特定的论证或解决特定的问题。拉曼·鲁尔使用“enter(进入)”一词来表达一个数字与另一个数字的关系,有时为此目的使用另一个数字,通常是数字 T。因此,在《简明艺术》中,例如,他使用数字 ASTV 来解释哪些是与恶习相反的品种。因此,他解释说,如果 X(人的灵魂)以品种 EIN 进入 V(恶习和罪恶的数字),那是因为它以品种 E 理解(b),记得(c),并爱(d)节制,而通过 I,它理解(g),记得(f),并憎恨(h)暴食。当 b c d 在节制中时,I 形成了耐心,因为它被转化了。当灵魂以 N(不理解,不记得,爱和憎恨)进入 A(上帝)时,完美和正义(隔间[完美,正义])通过红色三角形(相等)加强了 E I 的一致性。

这个例子使我们能够跟随拉曼·鲁尔构建这个论证的过程,基于不同数字的组合。因此,这是一个可能的组合的例子,也是拉曼·鲁尔的一个有效的哲学命题。如果我们按照这个例子,拉曼·鲁尔使用数字的组合来构建论证,通过这个论证解释了灵魂如何将恶习的否定转化为美德,当它在上帝中承担完美和正义时。

拉曼·鲁尔并未穷尽《Ars》不同版本中的所有可能组合。他只呈现了那些对于构建论证所必要的组合,以首先对抗异教徒提出的论证,并肯定基督教的教义原则。因此,艺术家(即使用《Ars》的人)仍然有可能在其他情境中找到新的组合和新的论证应用。

5.4 四元《Ars》的两种变体

在《Ars demostrativa》(1283)中,拉曼·鲁尔引入了两个重要的变体。第一个是元素图的加入,而在《Ars》的第一个版本中,它只是支持图 T 的一个图形。正如 Bonner(2007)所解释的那样,这个图形的功能是模拟对立表以强调两个方面:适当和适用的品质,以及它们的一致和相反之处。

Figura Elementalis. Ars demostrativa. Beati Raymundi Lulli Opera, ed. Ivo Salzinger i Franz Philipp Wolff, III (Magúncia: Häffner, 1722. 数字版本 Biblioteca Virtual del Patrimonio Bibliográfico. 西班牙. Ministerio de Educación, Cultura y Deporte.

然而,在 Ars demostrativa 中引入示意图尤为重要,因为它综合了其他图形并使它们的关系变得动态。示意图由六个圆组成,并包含一个允许圆圈旋转的机制。在中心,拉曼·鲁尔将一个三角形放置在其中,就像图 T 中的三角形一样。前两个圆对应于元素图形,接下来的两个圆,带有七个字母,代表图形 A、S、T、V、X、Y、Z。最后两个圆上有字母 B-R,它们是图形 S 的术语,但也是图形 A、T、V、X 以及其他两个图形——神学原理和哲学原理的术语,当艺术的操作扩展到这两个领域时引入。

示意图

示范图的重要性在于它是向拉曼·鲁尔的普遍化迈进的一步,因为它启动了对原则更大程度抽象的过程。尽管原始图中使用的术语被保留,但它们以及图形本身都被替换为字母。同时,它是一个旋转的图形,这显然显示了拉曼·鲁尔的组合特性。最后,它将拉曼·鲁尔超越其自身的原则,用于其他领域,如神学、哲学和法律。

5.5 三元拉曼·鲁尔

在他第一次访问巴黎并随之而来的批评之后,拉曼·鲁尔于 1290 年开始进行深刻的变革,这将使他重新制定拉曼·鲁尔的工具。拉曼·鲁尔于 1305 年至 1308 年间撰写的《最终普遍艺术》和 1308 年的《简明艺术》确立了这个新版本的最成熟的表述。他对拉曼·鲁尔进行的改变旨在通过对图形更大程度的抽象和元素的减少来简化其结构和功能。

这些变化的总体概述包括第一个版本中七个基本图形(A、S、T、V、X、Y、Z)的减少,仅剩下四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个版本中的图形 S 消失了,这是一个重要的元素,以及图形 V、X、Y 和 Z 也消失了。在 V 的情况下,它的术语将在文本的其他部分找到。在 Ars demostrandi 中并入的元素图形和演示图形也被删除了。图形的名称发生了变化。它们不再使用字母,而是被指定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在所有这些图形中,第一个版本中显示的术语被字母替换,而这些字母在每个图形中的含义则在一个“字母表”中找到。此外,其中只有 9 个术语保留下来,而不是其中包含的 16 个术语,因为 Ars 的新基础是三元模型,而不是四元模型。

5.6 三元 Ars 的字母表和图形

字母表是 Ars 三元公式中的一个核心要素。它由九个字母组成,即 B、C、D、E、F、G、H、I、K,利用这些字母,可以组织成命题和论证,提出和解决问题。每个字母都有与之相关联的六个术语:

| 信 | 代表 | | --- | --- | --- | --- | --- | --- | --- | | B. | 善 | 差异 | 是否? | 上帝 | 正义 | 贪婪 | | C. | 伟大 | 和谐 | 什么? | 天使 | 谨慎 | 暴食 | | D. | 持续 | 对立 | 什么? | 天堂 | 坚毅 | 欲望 | | E. | 力量 | 开始 | 为什么? | 人类 | 节制 | 自负 | | F. | 智慧 | 中间 | 多少? | 想象力 | 信仰 | 懒惰(懒散) | | G. | 意志 | 结束 | 什么品质? | 感官 | 希望 | 嫉妒 | | H. | 美德 | 多数 | 何时? | 植物 | 慈善 | 愤怒 | | I. | 真理 | 平等 | 在哪里? | 元素 | 耐心 | 谎言 | | K. | 荣耀 | 少数 | 如何以及用什么? | 乐器 | 同情 | 变化无常 |

这些术语中的第一个术语指的是适用于所有存在层次的积极属性。第二个术语对应于实体之间的关系的定义(它是对前一个图 T 的重新表述)。第三个术语对应于规则和问题,它构成了这个模型中研究的最重要工具,因为它们将被用来制定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最后三个术语对应于(a)Ars 所涉及的主题,(b)美德和(c)恶习。这些图形将被用于以类似于 Ars 的先前表述方式来直观地表示不同术语之间的关系。总共有 54 个原则,它们构成了整个系统的基础,并通过这些图形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5.6.1 第一图

第一图形由九个元素组成的唯一圆圈形成,其字母对应于字母表第一个意义的术语。

第一图形。 Ars brevis XVIII 世纪。巴尔马德马略卡 BP MS998。数字版本 Biblioteca Virtual del Patrimonio Bibliográfico。西班牙。教育、文化和体育部。

5.6.2 第二图形

第二个图形由三个同心圆连接的三角形组成,类似于第一版艺术中展示的 T 图形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三角形丢失了。在三角形的边缘上,可以找到字母第二个意义的术语,每个术语都展开成三个种类。例如:第一个三角形涉及差异、一致性和对立性(B、C、D)。每个概念都有三个种类:感觉和感觉、感觉和智力、智力和智力。第二个三角形,起始、中间、结束(E、F、G),每个边缘上有不同的种类。起始的种类是原因、数量和时间。在 Ars brevis 2-II 中,拉曼·鲁尔解释了以下内容

原因意味着效率、物质、形式和目的原因。数量和时间表示其他谓词和可以归纳为它们的任何东西。

Bonner(2007)认为,在这一部分中,拉曼·鲁尔引入了亚里士多德的原因和范畴,这意味着他将这种逻辑的术语和概念纳入了他的系统中。中间同时具有三个种类,这些种类由主语和谓语之间的中间(例如,人是动物-生理生活),作为爱的中间(在被爱和爱人之间的关系中),以及极端之间的中间(例如,两个点之间)形成。最后一个小三角形的边缘,小、等、大(H、I、K),共享相同的三个种类:意外和意外、物质和意外、物质和物质。

第二图。Ars brevis XVIII 世纪。巴尔马德马略卡 BP MS998。数字版本 Biblioteca Virtual del Patrimonio Bibliográfico。西班牙。教育、文化和体育部。

5.6.3 第三和第四图

新公式的第三和第四图具有类似的功能。第三个图形是一个方形,其中表示了二进制的组合,而第四个图形则是艺术内部三进制组合的表示。后者由三个同心圆组成,拉曼·鲁尔解释说,必须将其旋转以形成不同的组合。也就是说,如果初始组合的起始点是 BCB,那么接下来的组合将是 CCB,相应地构建前九个三进制组合。因此,圆圈被旋转到下一个对齐位置,即 BDB,并且过程继续进行。

第三图。Ars brevis XVIII 世纪。巴尔马德马略卡 BP MS998。数字版本 Biblioteca Virtual del Patrimonio Bibliográfico。西班牙。教育、文化和体育部。

第四图。Ars brevis XVIII 世纪。巴尔马德马略卡 BP MS998。数字版本 Biblioteca Virtual del Patrimonio Bibliográfico。西班牙。教育、文化和体育部。

与前两个图形不同,其字母指的是字母表中给出的第一和第二意义的术语,而在第三和第四图形中,字母可以被字母表中呈现的六个意义中的任何一个替代。例如,组合 BC 可以表示“善大”——这些术语取自字母表的第一个意义——但它也可以表示“差异很大”,当第一个术语取自第二个意义,第二个术语取自第一个意义时。同样,它的意义可以是“善和谐”,当第一个术语取自第一个意义,第二个术语取自第二个意义时。一些作者在使用第一个意义时使用大写字母,在使用第二个意义时使用小写字母,以便更容易理解和使用这种艺术。因此,给定的例子可以表示为 BC、bC、Bc。

拉曼·鲁尔引入了一张表格,源自第四图形,在这个图形中找到了所有的组合。

第四图形的表格(片段)。 Ars brevis XVIII 世纪。巴尔马德马略卡 BP MS998。数字版本:西班牙国家图书馆虚拟遗产图书馆。教育、文化和体育部。

在这个表格中,引入了一个具有句法功能的字母 T,用于说明从第一个意义中取出哪些术语,以及从第二个意义中取出哪些术语。规则是,在字母 T 之前找到的字母使用字母表的第一个意义,而在字母 T 之后找到的字母使用第二个意义。

5.7 实践阿尔斯

在阿尔斯通用终极和阿尔斯布雷维斯中,拉曼·鲁尔在两个名为“排除第三图形”和“乘以第四图形”的部分中解释了阿尔斯的运作方式。

拉曼·鲁尔使用“排除”一词来说明如何提取每个组合的所有意义,以智力为代理。排除开始“通过进行陈述,然后我们用主语和谓语交换,然后提出问题”(阿尔斯通用终极 6-1。翻译:Yanis Dambergs)。也就是说,使用字母表的第一个意义(例如,B,C:善是伟大的)形成陈述;然后使用字母表的第一个和第二个意义形成另一个陈述(例如,b,B:差异是好的);然后主语和谓语被颠倒(例如,B,b:善是不同的)。每个字母组合共有 12 个意义。BC 的示例为:

BC善是伟大的bB差异是好的

B

b

善是不同的

b

C

差异很大

B

c

善良是一致的

b

c

差异是一致的

C

B

伟大是好的

c

B

和谐是好的

C

b

伟大是不同的

c

C

和谐是伟大的

C

c

伟大是和谐的

c

b

和谐是不同的

之后,根据字母表的第三个意义,引入了相应的问题。对于 B 和 C,问题是是否和什么。因此,基于这些肯定的陈述,例如可以是:“善是伟大的”,“善是否伟大?”和“伟大的善是什么?”这个过程应用于 12 个肯定的陈述,从而得到了 BC 组合的 36 个可能的意义。这个过程必须在第三图中找到的所有组合上进行。

5.7.1 定义和规则

拉曼·鲁尔提供的定义和规则是 Ars 的一部分,必须用来完成排除并理解所有 36 个可能的组合的意义。这里有 18 个定义:其中九个对应于字母表的第一个意义,另外九个对应于第二个意义。例如,前五个定义陈述了:

B.善是使善行善的东西。

C.

伟大是使善、持久等变得伟大的东西。

D.

持久是使善、伟大等持久的东西。

E.

力量是使善良、伟大等能够存在和行动的东西。

F.

智慧是智者理解的一种属性。

Bonner(2007)指出,拉曼·鲁尔提出的定义的一个独特特点是它们不遵循亚里士多德的模式。相反,它们基于主体的活动来定义主体,这使得例如伟大的定义可以适用于阶梯中的任何存在,而不仅仅是上帝。这正是他将要做的,以完成第三图形的排除,稍后将会解释。

规则对应于字母所给予的三个意义中的第三个。每一个问题都有同时有用于确定所寻求的答案类型或所希望构思的问题性质的种类。例如,第一个问题“是否?”有三个种类,即怀疑、肯定和否定。第二个问题“什么?”有四个种类:第一个定义主题,第二个定义相关事物,第三个询问某个事物在另一个事物中的地位(例如,“智力在其他事物中是什么?”),第四个询问某个事物在另一个事物中的作用或拥有(例如,“智力在其他事物中有什么?”)。

为了完成第三图的撤离,智力必须使用这些工具来构建意义,并遵循定义和规则提供的指导。例如,在第一个组合 BC 的情况下,“善是伟大的”,根据规则 C,问题被构思为“善是否伟大?”它的撤离将遵循规则 C 的第一个种类,来定义谓语:“伟大是一种使善变得伟大的存在。”然后,根据规则 C 的第二个种类,通过其相关事物来定义主题:“善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具有其本质的增益、可增益和增益性”。因此,根据规则 C 的第四个种类(善在伟大中有什么?),善在伟大中具有其“自然安宁”。最后,根据规则 C 的第三个种类(善在伟大中是什么?),

它在定义中通过区别和一致性而存在,它在其属类和本质中区分和融合其共性相关事物,从而产生伟大的道德善。 (拉曼·鲁尔的《通用艺术》第 6-1 章。翻译:Yanis Dambergs)

5.7.2 第四图的乘法

对于第四图,拉曼·鲁尔采用了与第三图相似的程序。首先,可以基于初始组合进行三元组合。例如,基于 B C D,接下来会有 B C E,然后是 B C F,依此类推。因此,对于每个字母的三元组合,例如 B C D,可以根据字母表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个意义提出 20 个问题,以获得问题的形式。每个列中总共有 20 个问题。例如:

BCD是否善良如此伟大以至于它是永恒的?

B

C

b

是否存在一种如此伟大的善,它内部包含与自身共本质的不同事物?

C

D

b

永恒的巨大差异是什么?

C

D

c

伟大而永恒的和谐是什么?

D

b

c

和谐与永恒的差异在于什么?

D

b

d

永恒与对立的差异在于什么?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第三图形的情况相同,根据涉及的字母、它们在字母表中的含义以及每个字母中使用的规则的种类,结合定义和规则。

5.7.3 原则、规则、主题、美德和恶习的组合

在拉曼·鲁尔的三元形式中,他广泛使用了组合结构。因此,Ars 的原则——字母的第一和第二意义——在它们自身和规则之间进行组合,以获得从原则和规则的组合中可以肯定的一切的详尽关系。这对于 Ars 的使用者来说是一个基本工具,因为根据拉曼·鲁尔指定的“混合”,通过原则的组合,可以更容易地确定解决问题的适当原则。同样的组合程序必须应用于拉曼·鲁尔形成了现实层次结构的九个主题或存在——字母的第四意义:上帝、天使、天堂、人类、想象、感知、植物、元素、工具或艺术品。每一个主题都必须与原则和规则相结合,以详尽地获得关于每个主题的陈述,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个过程也适用于字母的第五和第六意义,即美德和恶习。

5.7.4 问题和 Ars 的使用

无论是 Ars Generalis Ultima 还是 Ars Brevis,都以一系列可以被形式化的问题作为结论,并且通常会说明如何使用 Ars 的组合机制来回答这些问题。然而,这些并不是 Ars 能够回答的唯一问题。Llull 在两篇文章中都解释了,首先,Ars 是一个解决问题和发展论证的工具。因此,大多数解决的问题都展示了 Ars 的示范性特征。在 Ars 教学部分,Llull 指出了两件事。首先,强调了创建一个无需依赖权威来推理的工具的意图。他在 Ars Generalis Ultima 13-2 中写道:

其次,他应该通过推理清楚地向学生解释文本,而不依赖任何权威,并且学生应该阅读文本,并向老师提出任何问题。(翻译:Yanis Dambergs)

但是,对于 Ars 的教学和使用的最终意义在 Ars generalis ultima 13-3 中得到了说明:

老师应该向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这门艺术的过程提供理由来解决问题,因为没有推理,艺术家无法使其发挥作用。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到这门艺术有三个朋友,即智力的敏锐、推理的技巧和良好的意图,因为没有这些,没有人能够学会它。

Bibliography

Cited Primary Literature

  • Desconhort, in [ORL] XIX (1936), 217–254 pp.

  • De vita coaetanea, in [MOG] (1721) I Int. i, 1–12 (35–46). English translation Anthony Bonner, Ramon Llull: A Contemporary Life.

  • Arbor Scientiae, in [ORL] XI-XIII (1917, 1923, 1926), xxi + LVI + 335, 451 i 521 pp.

  • Ars Brevis, in [ROL] XII / CCCM 38 (1984), 171–255. English translation SW 569–646 pp.

  • Ars compendiosa inveniendi veritatem, in [MOG] I (1721), Int. vii, 1–41 (433–473) [+31].

  • Ars demonstrativa, in [MOG] III (1722), Int.iii (93–204), and [ROL] XXXII / CCCM 213 (2007), lxxx + 343 pp. English translation SW 305–568.

  • Ars inventiva veritatis, in [MOG] V (1729), Int. i (1–211) and [ROL] XXXVII / CCCM 265 (2014), cxxii + 513 pp.

  • Ars generalis ultima, in [ROL] XIV / CCCM 75 (1986), 4–527 pp. English translation Mnemonic Arts of Blessed Raymond Lull (see Other Internet Resources)

  • Liber de ascensu et descensu intellectus, in [ROL] IX / CCCM 35 (1981), 1–199 pp

  • Liber de homine, in [ORL] XXI (1950), 1–159 pp.

  • Liber de passagio, in [ROL] XXVIII / CCCM 182 (2003), 255–353 pp.

  • Libre dels proverbis de Ramon, in [MOG] VI (1737), Int. vi (283–413). Spanish translation Garcías Palou, Sebastián. Proverbis de Ramon.

  • Quomodo terra sancta recuperari potest, Manuscript Palma, Vivot, 4. (XVIII). 207–209v; 211–212v

Primary Literature Collections

In Latin, Catalan, Spanish

  • [MOG] 1721–1742, Raymundi Lulli Opera omnia, Ivo Salzinger et al. (eds), 8 vols. Mainz (Reprinted Frankfur am Main 1965).

  • [ROL] 1959–1967, 1975–, Raimundi Lulli Opera Latina, I–V (Palma) and VI– Turnholt, Belgium: Brepols.

  • [CCCM], Corpus Christianorum Continuatio Mediaevalis. This is a reference to the series by the publisher Brepols in which [ROL] appear.

  • [NEORL] 1990, Nova Edició de les Obres de Ramon Llull, Palma de Mallorca.

  • [OE] 1957–1960, Obras essencials, Joaquín Carreras y Artau et al. (eds), 2 Vol., Barcelona.

  • [OL] 1948, Obras literarias, Miquel Batllori and Miguel Caldentey (eds), Madrid.

  • [ORL] 1906–1950, Obres de Ramon Llull, Salvador Galmés et al. (eds), 21 vols., Palma de Mallorca.

Translations (English, Spanish, French)

  • [SW] Bonner, Anthony (ed. and trans.), 1985, Selected Works of Ramon Llull, 2 vol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ncludes translations of Ars demonstrativa and Ars brevis.

  • Johnston, Mark D. (ed. and trans.), 1996, The Book of the Lover and the Beloved, Warminster: Aris & Phillips.

  • Bonner, Anthony (ed. and trans.), 2010, Ramon Llull: A Contemporary Life, New York: Tamesis. Translation of De Vita Coetanea

  • Fallows, Noel (trans.), 2013, The Book of the Order of Chivalry, Suffolk: The Boydell Press.

  • Cortijo Ocaña, Antonio (ed. and trans.), 2015, The Book of the Order of Chivalry = Llibre de l’Ordre de Cavalleria = Libro de la Orden de Caballeria,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original Catalan with modern Spanish and English translations)

  • Peers, Allison E. (trans.), 1926, Blanquerna: A Thirteenth Century Romance, London: Jarrolds.

  • Peers, Allison E. (trans.), 1978, The Book of the Beasts, Westport: Hyperion Press.

  • Llull, Ramon, Llibre de Les Bèsties, Col·lecció L’Aljub, núm. 2. Alicante: Editorial Aguaclara, 1990. (Catalan)

  • Garcías Palou, Sebastián (ed. and trans.), 1978, Proverbis de Ramon, Madrid: Editora Nacional. (Spanish)

  • Gustà, Marina (ed.), 1980, Llibre de Meravelles, Barcelona: Edicions 62. (Catalan)

  • Butinyà i Jiménez, Júlia (ed. and trans.), 2015, Libro de la orden de caballeria, Madrid: Centro de Lingüística Aplicada ATENEA. (Spanish)

  • Moga Bayona, Eduardo (trans.), 2006, Libro de Amigo y Amada, Barcelona: DVD Ediciones. (Spanish)

  • Rubio Albarracín, Josep-Enric (ed and trans.), 2004, Arte breve, Pamplona: Ediciones Universidad de Navarra. (Spanish)

  • Llinarès, Armand (trans.), 1988, Traité d’astrologie Raymond Lulle, Paris: Stock. (French)

Secondary Literature

  • Badia [Pàmies], Lola, Joan Santanach [Suñol], and Albert Soler [Llopart], 2016, Ramon Llull as a Vernacular Writer: Communicating a New Kind of Knowledge, Woodbridge: Tamesis.

  • Badia [Pàmies], Lola and Albert Soler [Llopart] (eds), 1991, Robert Pring-Mill Estudis sobre Ramon Llull, Barcelona: Curial—Publicacions de l’Abadia de Montserrat.

  • Bonillo Hoyos, Xavier, 2005, “L’estructura dels llibres del Paradís i de l’Infern al Fèlix de Ramon Llull”, in Ripoll Perelló 2005: 217–233.

  • Bonner, Anthony, 1993, “L’Art lul·liana com a autoritat alternativa”, Studia Lulliana, 33: 15–32.

  • –––, 2002, “A Background to the Desconhort, Tree of Science, and Apostrophe”, Religion, Text, and Society in Medieval Spain and Northern Europe. Essays in honor of J.N. Hillgarth, Thomas E. Burman, Mark D. Meyerson, and Leah Shopkow (eds), Toronto: Pontifical Institute of Mediaeval Studies, 122–133.

  • –––, 2003a, “Estadístiques sobre la recepció de l’obra de Ramon Llull”, Studia Lulliana, 43: 83–92.

  • –––, 2003b, “Les estructures de l’Art durant l’etapa quaternària”, Studia Lulliana, 43: 57–82.

  • –––, 2007, The Art and Logic of Ramon Llull: A User’s Guide, Studien Und Texte Zur Geistesgeschichte Des Mittelalters, Leiden, Boston: Brill.

  • Bonner, Anthony and Lola Badia [Pàmies], 1988, Ramon Llull. Vida, pensament i obra literària, Barcelona: Empúries.

  • Bonner, Anthony and Maria Isabel Ripoll Perelló, 2002, Diccionari de defnicions lul·lianes/Dictionary of Lullian Defnitions, Palma/Barcelona: Universitat de les Illes Balears/Universitat de Barcelona.

  • Bordoy Fernández, Antoni, 2012, Raimundo Lulio y la filosofía del siglo XIII, Madrid: Liceus.

  • Butiñá Jiménez, Julia (ed.), 2012, Los mundos de Ramón Llull en las lenguas de hoy, Madrid: Universidad Nacional de Educación a Distancia.

  • Carreras y Artau, Tomás and Joaquín, 1939–43, Historia de la filosofía española, 2 vols. Madrid.

  • Colom Mateu, Miquel, 1982–5, Glossari general lul·lià, 5 vols. Palma de Mallorca: Editorial Moll.

  • Colomer [Pous], Eusebi, 1975, De la Edad Media al Renacimiento: Ramón Llull—Nicolás de Cusa—Juan Pico della Mirandola, Barcelona: Herder.

  • –––, 1986, “El pensament de Ramon Llull i els seus precedents històrics com a expressió medieval de la relació fe-cultura”, Fe i cultura en Ramon Llull, Publicacions del Centre d’Estudis Teològics de Mallorca II. Palma de Mallorca: 9–29.

  • Cruz Hernández, Miguel, 1977, El pensamiento de Ramon Llull, Madrid: Fundación Juan March-Editorial Castalia.

  • Díaz Marcilla, Francisco José, José Huiguera Rubio, 2017. En torno a Ramón Llull. Presencia y transmisión de su obra, Vila Nova de Famalicão: Edições Húmus.

  • Domínguez Reboiras, Fernando, 2016, Ramon Llull: El Mejor Libro Del Mundo, Barcelona: Arpa Editores.

  • Domínguez Reboiras, Fernando, Viola Tenge-Wolf, Peter Walter, and Raimundus-Lullus-Institut (eds.), 2011, Gottes Schau und Weltbetrachtung: Interpretationen zum “Liber contemplationis” des Raimundus Lullus: Akten des internationalen Kongresses aus Anlass des 50-jährigen Bestehens des Raimundus-Lullus-Instituts der Albert-Ludwigs-Universität Freiburg, 25.–28. November 2007, Turnhout: Brepols.

  • Domínguez Reboiras, Fernando and Jordi Gayá, 2008, “Life”, in Fidora and Rubio 2008: 3–124.

  • Drton, M., G. Hägele, D. Haneberg, F. Pukelsheim, and W. Reif, 2004, “A Rediscovered Llull Tract and the Augsburg Web Edition of Llull’s Electoral Writings”, Le Médiéviste et l’ordinateur, 43. Drton et al. 2004 available online

  • Ensenyat Pujol, Gabriel. “Ramón Llull y la época. Genesis historica del pensamiento luliano”, in Díaz and Higuera 2017: 35–51.

  • Fidora, Alexander, 2003, “Ramón Llull frente a la crítica actual al diálogo interreligioso: el arte luliana como propuesta para una ‘Flosofía de las religiones’”, Revista Española de Filosofía Medieval, 10: 227–243.

  • Fidora, Alexander and José G. Higuera [Rubio] (eds.), 2001, Ramón Llull, caballero de la fe: el arte luliana y su proyección en la edad media Pamplona, Anuario Filosófico 17, España: Universidad de Navarra.

  • Fidora, Alexander and Josep E. Rubio [Albarracín] (eds.), 2008, Raimundus Lullus: An Introduction to His Life, Works and Thought, Turnhout: Brepols.

  • Gardner, Martin, 1982, The Ars Magna of Ramon Lull. Logic Machines and Diagrams, New York: McGraw-Hill.

  • Gayà Estelrich, Jordi, 1980, “Sobre algunes estructures literàries del Libre de Meravelles”, Randa, 10: 63–69.

  • –––, 1989, “Honori d’Autun i Ramon Llull. Raons per a una hipòtesi”, La cultura mallorquina des de l’Edat Mitjana fins al segle XX. Homenatge al Pare Miquel Batllori. Estudis Balèarics, 29/30: 19–24.

  • –––, 2002, Raimondo Lullo. Una teologia per la missione, Milan: Jaca Book.

  • –––, 2008, “The Divine Realm”, in Fidora and Rubio 2008: 462–515

  • Giles, Rayan D., 2020, “The Problem of Interreligious Peacmaking in the Works of Ramon Llull”, Religions, 11(4): 206. doi:10.3390/rel11040206

  • Hames, Harvey, 2003, “The Language of Conversion: Ramon Llull’s Art as a Vernacular”, The Vulgar Tongue. Medieval and Postmedieval Vernacularity, Fiona Somerset and Nicholas Watson (eds), University Park, PA: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43–56.

  • Higuera Rubio, José G.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Medieval Philosophy (eds.), 2015, Knowledge, Contemplation and Lullism: Contributions to the Lullian Session at the SIEPM Congress—Freising, August 20–25, 2012, Turnhout: Brepols.

  • Hillgarth, J.N., 1971, Ramon Lull and Lullism in Fourteenth-Century Franc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Jankélévitch, Vladimir, 1974, La philosophie de l’amour chez Raymond Lulle, Paris: Mouton.

  • Jaulent, Esteve 2010, “El Ars Generalis ultima de Ramon Llull: Presupuestos metafísicos y éticos”, Anales del Seminario de Historia de la Filosofía, 27: 87–113

  • Johnston, Mark D., 1987, The Spiritual Logic of Ramon Llull, Oxford/New York: Clarendon Pres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1996, The Evangelical Rhetoric of Ramon Llull: Lay Learning and Piety in the Christian West around 1300,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Libera, Alain de, 1991, Penser au Moyen Âge, Paris: Seuil.

  • Lohr, Charles, 1986, “Ramon Llull: ‘Christianus arabicus’”, Randa, 19: 7–34.

  • –––, 1987, “Les fondements de la logique nouvelle de Raymond Lulle”, Raymond Lulle et le Pays d’Oc, Cahiers de Fanjeaux 22. Toulouse: Privat, 233–248.

  • López Alcalde, Celia, 2016, “Ontology of the Soul and Faculties of Knowledge. Soul, Body and Knowledge in Ramon Llull’s psychological work”, Anuario filosófico, 49(1): 73–95.

  • Mayer, Annemarie C., 2016, “Llull y los atributos divinos en el contexto del siglo XIII”, Anuario filosófico, 49(1): 139–154.

  • –––, 2010, “Ramon Llull and the Indispensable Dialogue”, Quaderns de la Mediterrània, 14: 53–59.

  • Musco, Alessandro, and Fernando Domínguez Reboiras (eds.), 2008, Il Mediterraneo del 300: Raimondo Lullo E Federico III d’Aragona, Re Di Sicilia; Omaggio a Fernando Domínguez Reboiras; Atti Del Seminario Internazionale Di Palermo, Castelvetrano-Selinunte (TP), 17 – 19 Novembre 2005, Turnhout: Brepols.

  • Peers, E. Allison, 1929, Ramon Lull: A Biography, London: Society for promoting Christian knowledge.

  • Pereira, Michela, 2012, “Comunicare la verità: Ramón Llull e la filosofía in volgare”, in Anna Alberni (ed.), El saber i les llengües vernacles a l’època de Llull i Eiximenis: estudis ICREA sobre vernacularització, Barcelona: Publicacions de l’Abadia de Montserrat, 22–44

  • Petit, Leonci, 2004, “Conèixer en Ramon Lull”, Ars Brevis, 10: 201–225

  • Platzeck, Erhard-Wolfram, 1953–4, “La Figura ‘A’ del Arte luliano y la esfera inteligible de Plotino”, Studia Monographica & Recensiones, 9–10: 19–34.

  • Pring-Mill, Robert D.F., 1955–6, “The Trinitarian World Picture of Ramon Lull”, _Romanistisches Jahrbu_ch 7: 229–256.

  • –––, 1961, El microcosmos lul·lià, Palma de Mallorca: Editorial Moll.

  • –––, 1962–7, “Entorn de la unitat del Libre d’amich e amat”, Estudis Romànics, 10: 33–61.

  • –––, 1963, Ramón Llull y el número primitivo de las dignidades en el “Arte general”, Oxford: Dolphin.

  • Ramis, Pedro, 1992, Lectura del Liber de civitate mundi de Ramón Llull, Barcelona: Biblioteca Universitaria de Filosofía.

  • Ripoll Perelló, Maria Isabel (ed.), 2005, Actes de les Jornades Internacionals Lul·lianes: ‘Ramon Llull al s. XXI’ Palma, 1, 2 i 3 d’abril de 2004, Palma/Barcelona: Universitat de les Illes Balears/Universitat de Barcelona.

  • Rocha da Silveria, Augusto Leandro, 2019, “Aspectos Éticos No Livro Da Ordem De Cavalaria De Ramon Llull – Por Uma Autonomia da Ética Luliana”, Revista Chilemna de Estudios Medievales, 16: 46–51.

  • Romano, Marta M.M. and Oscar de la Cruz, 2008, “The Human Realm”, in Fidora and Rubio 2008: 263–459

  • Rossi, Paolo, 1960, Clavis universalis. Arti mnemoniche e logica combinatoria da Lullo a Leibniz, Bologna: Il Mulino, 1983 (second edition). Translated, 2000, Logic and the Art of Memory. The Quest for a Universal Language, Stephen Clucas (tra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London, The Athlone Press.

  • Rubio y Albarracín, Josep Enrico, 1993, “Les raons necessàries segons l’Art Demostrativa”, Studia Lulliana, 33: 3–14.

  • –––, 1997, Les bases del pensament de Ramon Llull. Els orígens de l’Art lul·liana, Valencia and Barcelona: Publicacions de l’Abadia de Montserrat.

  • –––, 2000, “Com és la vertadera Figura X de l’Ars compendiosa inveniendi veritatem”, Studia Lulliana, 40: 47–80.

  • –––, 2002, “L’evolució de les figures A, S, T de l’Art quaternària en el trànsit cap a l’Art ternària”, Taula, 37: 83–98.

  • –––, 2008a, “Thought: The Art”, in Fidora and Rubio 2008: 243–310

  • –––, 2008b, “Natural Realm”, in Fidora and Rubio 2008: 211–362.

  • Ruiz Simón, Josep Maria 1986, “De la naturalesa com a mescla a l’art de mesclar (sobre la fonamentació cosmològica de les arts lul·lianes)”, Randa, 19: 69–99.

  • –––, 1993, “‘Quomodo est haec ars inventiva?’ (l’Art de Llull i la dialèctica escolàstica)”, Studia Lulliana, 33: 77–98.

  • –––, 1996, “Ramon Llull y las contradicciones aparentes”, in Fernando Domínguez and Jaime de Salas. Constantes y fragmentos del pensamiento luliano: Actas del simposio sobre Ramon Llull en Trujillo, 17–20 septiembre 1994, Tübingen: Max Niemeyer Verlag, 19–38.

  • –––, 1998 “El Joc de Ramon Llull I la Significació de L’àrt General”, Ars Brevis, 2: 55–65

  • –––, 1999, L’Art de Ramon Llull i la teoria escolàstica de la ciència, Barcelona: Quaderns Crema.

  • –––, 2005, “Las transformació del pensament de Ramon Llull durant les obres de transició cap a l’etapa ternària”, in Ripoll Perelló 2005: 167–196.

  • Sala-Molins, Louis, 1974, La philosophie de l’amour chez Raymond Lulle, Paris and The Hague: Mouton.

  • Saranyana, Josep-Ignasi, 2000, “Le vocabulaire philosophique en langue romane: les premiers écrits catalans de Ramon Llull”, in Jacqueline Hamesse and Carlos Steel (eds), L’élaboration du vocabulaire philosophique au Moyen Âge, Actes du Colloque International de Louvain-la-Neuve et Leuven, 12–14 septembre 1998, Turnhout: Brepols, 325–335.

  • Soler [Llopart], Albert, 1992–3, “Els manuscrits lul·lians de Pere de Llemotges”, Llengua i Literatura, 5: 447–470.

  • –––, 1993, “Ramon Llull and Peter of Limoges”, Traditio, 48: 93–105. doi:10.1017/S0362152900012897

  • –––, 1994, “‘Vadunt plus inter sarracenos et tartaros’: Ramon Llull i Venècia”, in Lola Badia i Pàmies and Albert Soler, Intel·lectuals i escriptors a la baixa Edat Mitjana, Barcelona: Curial/Publicacions de l’Abadia de Montserrat, 49–68.

  • Trias Mercant, Sebastià, 1989, “Proyecto de sistematización de la etica luliana”, Studia Lulliana, 29: 45–58.

  • Urvoy, Dominique, 1980, Penser l’Islam: Les présupposés islamiques de l’«Art» de Lull, Paris: Vrin.

  • Vega [Esquerra], Amador, 2003, Ramon Llull and the Secret of Lif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the Human Person, New York, NY: Crossroad.

  • Villalba y Varneda, Pere, 2015, Ramón Llull: escriptor i filòsof de la diferència: Palma de Mallorca, 1232–1316, Barcelona: Universidad Autonoma de Barcelona.

  • Yates, Frances A. (ed.), 1982, Lull and Bruno: Collected Essays, volume 1, London/Bost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Academic Tools

Other Internet Resources

  • Base de datos Ramon Llull, maintained by Centre de documentació Ramon Llull (Facultat de Filolofia Catalana. Universitat de Barcelona), is an electronic bibliography aimed at systematizing and facilitating a search for all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Lullian or pseudo-Lullian opus. Provides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265 authentic Lullian Works, reference to manuscripts, and a extensive bibliography.

  • Biblioteca digital NARPAN. Espai de literatura i cultura medieval coordinate by Sandurní Marti and Miriam Cabré (Universidad de Girona) has digital transcription and editions of Llull Works as Ars demostrativa, Doctrina Pueril, Tabula general, among others.

  • Mnemonic Arts of Blessed Raymond Lull, maintained by Yanis Dambergs, is a repository of Llull’s documents translated to English by Dambergs. The site include versions of the Ars Brevis, Ars Generalis Ultima, The Book of Propositions.

  • The Augsburg Web Edition of Llull’s Electoral Writings, maintained by the Institute of Mathematics of the University of Augsburg, exhibits the electoral writings of Ramon Lull: facsimiles, transcriptions, and translations of Llull’s three writings on electoral systems.

  • Instituto Brasileiro de Filosofia e Ciência Raimundo Lúlio. The site contains translations of Llull’s work in to Portuguese, publications and reference to research on Llull.

  • The Freiburg manuscript database of the Freiburg University is a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digitized manuscripts of Llull’s work.

Anselm of Canterbury [Anselm of Bec] | Arabic and Islamic Philosophy, historical and methodological topics in: influence of Arabic and Islamic Philosophy on the Latin West | Aristotle | Augustine, Saint | Bonaventure | condemnation of 1277 | medieval philosophy | Pseudo-Dionysius the Areopagite

Copyright © 2021 by Ernesto Priani <epriani@gmail.com>

最后更新于

Logo

道长哲学研讨会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