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缪尔·亚历山大 Alexander, Samuel (Emily A. E. Thomas)

首次发表于 2014 年 6 月 2 日;实质性修订于 2022 年 7 月 13 日

澳大利亚出生的哲学家塞缪尔·亚历山大(1859-1938)是 20 世纪初英国哲学界的重要人物。他以推动“英国新兴主义”而闻名,该运动认为心灵“从物质中产生”。亚历山大拒绝了唯心主义,因此可以与伯特兰·罗素等“新实在主义者”并列;然而,与其他新实在主义者不同的是,亚历山大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与英国唯心主义保持密切联系,他的本体论与 F·H·布拉德利的绝对唯心主义有相似之处。亚历山大在他最伟大的作品《空间、时间与神》(1920)中阐述了他成熟的形而上学系统。亚历山大将世界构想为一个层次结构:空间和时间位于最低层次,通过一种出现过程产生了物质、生命、心灵和神的层次。这些层次被现实的“范畴”特征所渗透,如实体、普遍性和因果关系。尽管亚历山大主要以形而上学家而闻名,但他广泛涉猎许多其他哲学主题,包括哲学史、伦理学、美学和宗教哲学。亚历山大大部分职业生涯都在曼彻斯特大学度过,他支持教育和女权主义的各种举措。亚历山大去世时,他将自己的哲学论文和通信留给了曼彻斯特的约翰·赖兰兹图书馆,这个收藏构成了该时期重要的哲学档案。

阿历山大的作品在他的一生中广受赞誉。J.H.穆尔黑德(1939 年:3)写道,在布拉德利于 1924 年去世后,阿历山大成为“英国哲学界的领军人物,所有学派,无论他们的分歧如何,都很高兴将他视为他们的首领”。约翰·莱尔德(1939 年:61-5)将《空间、时间和神》描述为自霍布斯以来“最大胆的详细推理形而上学冒险”。虽然他从未创办过哲学学派,但阿历山大被认为对新实在主义者莱尔德、C.D.布罗德和埃德温·B.霍尔特;过程哲学家 A.N.怀特黑德;澳大利亚哲学之父约翰·安德森及其在悉尼的学派;英国唯心主义者梅·辛克莱和希尔达·奥克利;以及历史哲学家 R.G.科林伍德产生了影响。20 世纪中叶出现了一些关于阿历山大作品的研究,但随后它经历了一段被忽视的时期。在过去的十年左右,人们对其产生了更多的兴趣,如费舍尔(2021 年)的《纪念塞缪尔·亚历山大的《空间、时间和神》百年》一书所示。


1. 生平

阿历山大于 1859 年 1 月 6 日出生在悉尼,出生于一个犹太家庭。他是塞缪尔·亚历山大的第三个儿子,塞缪尔·亚历山大是一位英国移民和制鞍师。阿历山大的父亲在他出生几周后去世,五年后,剩下的家人搬到了墨尔本。阿历山大在家中由家庭教师进行教育,然后于 1871 年进入韦斯利学院。阿历山大于 1875 年进入墨尔本大学,并在艺术、科学、语言和自然哲学方面获得奖项。1877 年,阿历山大前往英国,试图在牛津大学赢得奖学金。他成功获得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的奖学金,并于 1881 年获得一等学位。次年,阿历山大获得牛津大学林肯学院的研究员职位。

在这个时候,牛津的哲学界被英国唯心主义所主导,亚历山大与绝对唯心主义者 F.H.布拉德利、A.C.布拉德利和伯纳德·博萨基特建立了终生的联系。这种唯心主义影响在亚历山大早期的作品中是显而易见的,包括关于黑格尔和道德进步的作品。可以说,这种影响在他后来的形而上学作品中也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名学生,亚历山大还阅读了柏拉图——在唯心主义者本杰明·乔维特的指导下——和黑格尔的著作。

尽管亚历山大大部分时间都在英国,但在 1882 年,他前往德国一年,至少有一部分时间是在柏林大学度过的,在那里他熟悉了赫尔曼·冯·赫尔姆霍兹的生理心理学。1890 年,他前往德国弗莱堡,在雨果·门斯特伯格的新心理实验室工作了大约一年的时间。

1893 年,亚历山大接受了曼彻斯特大学的教授职位。他积极参与该大学的生活,并大力支持女权主义。亚历山大在曼彻斯特度过了余生,1902 年,他将包括母亲和三个兄弟姐妹在内的家人从澳大利亚带到了曼彻斯特。他没有结婚。尽管亚历山大从未返回澳大利亚,但他与几位澳大利亚哲学家保持着通信,包括苏格兰出生的约翰·安德森。

随着亚历山大发展他的反唯心主义观点,他发表了关于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文章。他与英国新兴主义者 C.劳埃德·摩根和 C. D.布罗德就心理学和形而上学进行了长时间的通信。虽然他拒绝了唯心主义,但他仍然继续与 F. H.布拉德利和博桑克通信。在战争期间,亚历山大为招募新兵并帮助比利时难民做了大量工作。

随着亚历山大担任亚里士多德学会主席(1908 年至 1911 年,他在 1936 年至 1937 年再次担任主席),人们对他的工作越来越感兴趣。他被邀请在战争年代的 1917 年和 1918 年发表吉福德讲座。这些讲座被称为《空间、时间和神》并成为他的著作《空间、时间和神》(1920 年)的基础。莱尔德报告说,战后,亚历山大在写作这两卷书时遇到了困难:“与他所承担的任务相比,他感到自己的渺小”(莱尔德 1939 年:61)。尽管如此,《空间、时间和神》最终完成,确保了亚历山大在英国哲学界的地位。它受到新实在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的赞扬。正如约翰·帕斯莫尔所说:

…即使亚历山大与唯心主义者决裂,他们仍然对他表示尊重,而对新实在主义者则很少如此——尽管这种善意在剑桥的荒凉中没有幸存下来,麦克塔格特在忘记自己的黑锅的情况下抱怨《空间、时间和神》中“在每一章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没有哲学家,除了亚历山大教授,曾经持有的观点”。期望时间的主要敌人赞扬它的主要先知是不人道的。(帕斯莫尔 1957 年:268)

剑桥的荒凉不提,亚历山大在他的一生中获得了许多荣誉。这些荣誉包括 1913 年当选为英国学院院士,1924 年获得牛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5 年获得利物浦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以及 1934 年获得剑桥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23 年,亚历山大从曼彻斯特退休。在一次演讲中,他描述了自己在那里担任教授期间的自豪和快乐,“在那段时间里,我尽力做好我的一份工作”(亚历山大,引自莱尔德 1939 年:71)。

亚历山大的退休并没有阻止他的创作潮流。在完成《空间、时间和神》之后,亚历山大继续以丰富多样的方式撰写了一系列文章。他写了几篇比较他的形而上学与斯宾诺莎的文章,亚历山大以他们共同的犹太传统为荣,他在那里感受到了深刻的相似之处。亚历山大还写过关于艺术、历史、莫里哀、帕斯卡、神学和简·奥斯汀的文章。亚历山大是奥斯汀的终身粉丝,尤其喜欢《劝导》。他的朋友和同事 J·H·穆尔黑德认为,亚历山大对文学的热爱可能是由于部分听力受损,使他难以欣赏音乐。

最终,亚历山大将他的哲学关注点从形而上学转向了艺术和价值观。洛德·利斯托尔描述了亚历山大朝向美学的转变:

但是,为什么在他可能被诱惑绘制许多未航行的海洋中,他的无尽好奇心会将他带入美学理论的汹涌水域的最后一次航行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没有确切的答案。我们所知道的是,这个神圣三位一体的第三个人,其成员是真理、善良和美,与前两者相比,一直被遗忘得很可悲,迫切需要一部关于美学的论文作为一个完美的哲学体系的顶石。然而,认为他对这个主题的喜爱仅仅或者主要是出于系统的原因是一个严重的错误。艺术以其多样的形式,无法抗拒地吸引着他...[他] 写作和谈论艺术,是因为他真的喜爱那些具体的表现形式,如绘画、雕塑、豪宅、诗歌、小说和戏剧。(Listowel 1939: 181)

亚历山大完整的美学体系可以在他的最后一部专著《美和其他价值形式》(1933 年)中找到。

在他晚年,亚历山大继续发表著作,但 Laird 报告称,从 1930 年代开始,亚历山大对犹太难民的苦难感到非常困扰;亚历山大尽其所能以笔和钱帮助他们(Laird 1939: 94)。亚历山大于 1938 年 9 月 13 日去世,他的骨灰安放在曼彻斯特南墓园。他将他的大部分财产和哲学论文遗赠给曼彻斯特大学。艺术家爱普斯坦创作的亚历山大半身像现立于曼彻斯特大学的塞缪尔·亚历山大大楼(原名艺术大厅)。据报道,亚历山大曾表示他很乐意在他的骨灰盒上刻上“与斯宾诺莎一同迷失”;穆尔黑德建议他应该刻上“另一位哲学家斯宾诺莎”(Muirhead 1939: 14)。

阿历山大的传记可以在莱尔德(1939)的回忆录中找到;另请参阅穆尔黑德(1939)和 G. F. 斯托特(1940)。

2. 早期著作

2.1 哲学史:黑格尔和洛克

阿历山大的第一部著作《黑格尔对自然的理解》(1886 年)揭示了阿历山大在牛津大学英国黑格尔派的哲学背景。阿历山大旨在尽可能清晰地阐述黑格尔对自然的理解,这种理解“如此奇幻而如此富有诗意,以至于人们常常认为它不是认真的”。他还旨在展示它与当代科学的一致和分歧之处。该文章解释了科学如何通过观察导致对自然的哲学,例如,通过发现其一般特征将看似孤立的个体转化为普遍性,并发现规律。阿历山大还将黑格尔的观点与当代进化理论进行比较,并认为二者有“很大的相似之处”(阿历山大 1886 年:518)。可以说,阿历山大归因于黑格尔的一些立场与他自己成熟观点相似;例如,阿历山大认为黑格尔认为空间和时间与物质一样“存在于世界中”(阿历山大 1886 年:506)。

阿历山大的早期专著《洛克》(1908 年)讨论了约翰·洛克的《论伦理学、政治学和宗教学的论文》。这本短篇著作展示了阿历山大对洛克和洛克的经验主义的钦佩。虽然这部作品主要是学术性的,但阿历山大在一章“对论文的观察”中批评了洛克,在这里阿历山大展示了他自己早期观点的倾向。例如,阿历山大抱怨洛克如果将他关于心理经验连续性的观察应用于物质上,他可能会走得更远(阿历山大 1908 年:52)。这是有启示性的,因为阿历山大后来关于时空(物质的本质)的一个关键观点是它是连续的。

2.2 进化伦理学

阿历山大的第一本专著《道德秩序与进步》(1889 年)捍卫了进化伦理学,即人类道德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的自然主义论点。这本专著是阿历山大在牛津写的一篇论文的基础上完成的,他凭借这篇论文赢得了 1887 年的 T.H.格林道德哲学奖。在前言中,阿历山大写道,

我为我的工作与 T.H.格林的名字有关而感到自豪,尽管这种关联是间接的。而且我更加感到自豪,因为尽管我对他的基本原则表示了明显的异议,但我对他的债务非常重大。(第七页)

前言还揭示了阿历山大的工作背景中强烈的唯心主义背景:这本专著是献给 A.C.布拉德利的,前言中阿历山大还亲自感谢了 D.G.里奇、威廉·华莱士、R.L.内特尔希普和 J.S.霍尔丹。阿历山大补充说,他对 F.H.布拉德利有特别的感激之情,布拉德利与他一起审阅了这篇论文(阿历山大 1889 年:第九页)。阿历山大继续与这些唯心主义者交流哲学思想,直到他们生命的最后。

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通过陈述伦理学的适当业务是研究道德判断,例如“撒谎是错误的”。亚历山大着手探索道德的本质,询问这些判断实际上表达了什么(亚历山大 1889 年:1-3)。他通过研究伦理学中的一些“工作概念”,包括对与错和责任的理解,并询问它们对应的是什么来做到这一点。就像物理学中的工作概念(包括能量、物质和运动)按照“自然的连贯性”进行排序一样,亚历山大的目标是对伦理概念进行排序。亚历山大得出结论,这些工作概念对应于在社会中保持平衡的方式。例如,关于善或对的想法仅仅意味着“有序整体中各个部分的调整”:社会中不同个体的平衡。

[T] 将“好”这个谓词应用于一个行动...意味着这个行动是代理人通过它来履行社会地位所要求的职能。(亚历山大 1889 年:113)

亚历山大认为这个论点至少是当前两个竞争伦理学理论的共同基础:

现在,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我们自己的国家,主要对立的伦理学理论正在趋于融合。一方面是传统的英国思维方式,通过功利主义的发展最终演变为所谓的进化伦理学;另一方面是与德国哲学有关的理想主义运动... 这两种观点都承认个体与社会之间,或者个体与法律之间的那种比例关系,即有机联系的表达方式。(亚历山大 1889 年:5-6)

亚历山大对伦理学理论朝着这个正确的终点的进展有着黑格尔式的感知。

亚历山大的伦理体系是一种进化伦理学,类似于莱斯利·斯蒂芬的伦理学。通过将进化应用于伦理学,亚历山大解释说,可以指的是将生物学整合到伦理领域,或将道德视为宇宙综合观的一部分,在其中可以观察到从低级到高级的稳定发展,这种发展遵循适者生存的法则(亚历山大 1889 年:14)。当然,亚历山大两者兼而有之。他强调,虽然他的伦理体系基于社会的有机性质,部分归功于生物科学的影响,但认为完全归因于这种影响是“完全误解”;他的观点也是伦理学和政治学进步的结果(亚历山大 1889 年:7-8)。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黑格尔理想主义的幽灵在这部作品的背景中徘徊,亚历山大坚决抵制了理想主义倾向于唯一论的倾向,即宇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整体的观点:

[T] 共同利益的概念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绝对的利益一致...在某种程度上,所有所谓的唯一论形式,即认为在良好的行为中,个体与他人以及普遍存在相一致的观点,都是误解的受害者。(亚历山大 1889 年:174)

换句话说,亚历山大认为,仅仅因为他提出了一种关于善的概念——社会内的有机联系,我们不应该接受社会内的个体不是个体的观点。

3.形而上学及相关观点

3.1 现实主义和共存

虽然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可能从他最早的作品开始就捍卫了现实主义,但他成熟的现实主义可以在一系列后来的论文中找到,这些论文相继发表:包括他的 1909-10 年、1912a、1912b 和 1914 年的论文。这些论文提出了亚历山大将在《空间、时间和神》(1920 年)中进一步阐述的论点。

在《现实主义的基础》(1914 年)中,亚历山大拒绝了唯心主义,支持了现实主义。他写道,现实主义的“气质”是去人格化:将人和心灵放置在事物世界中的适当位置。虽然心灵被正确地理解为自然的一部分,但这并不减少它的价值(亚历山大 1914 年:279-80)。对于亚历山大来说,现实主义因此是自然主义的。本文是亚历山大较不严格的观点(1909-1910 年)的扩展,他在其中将心灵的新概念视为宇宙的一部分,而不是宇宙的中心,类似于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转变。

亚历山大观点的一个关键部分是,心灵存在于世界中,与其他事物并存。心灵与世界中的其他对象(如桌子和山)“共在”。实际上,所有存在物彼此“共在”:

在心灵与其对象之间的关系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情况中特别的是其中一个术语的性质,即它是心灵或意识。这种关系是一种“共在”关系。但是,两个物理事物之间也存在“共在”的关系。心灵和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与桌子和地板之间的关系相比较。(亚历山大 1914 年:288)

根据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的观点,我们直接感知世界:我们不是感知桌子的表象或想法,而是桌子本身(或桌子的某些方面)。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知觉过程,他将这种意识称为“享受”。任何关于知觉的直接理论都必须解释错误。如果我们直接感知世界,那么我们如何对它产生错误的认识?亚历山大的答案是,我们并没有错误地感知世界,但我们可能错误地将部分感知应用于整体。例如,我们可能正确地感知到桌子有一个平坦的边缘,但错误地将这种感知应用于整个桌子。

亚历山大在这里还提出了一个论点,即心智是从低级生物中产生的,并且并不因此而不真实:

尽管心智在其物质方面是从较低形式的存在中衍生出来的,但当它出现时,它是世界上的一种新质量,并且并不因为在某些方面可以分解为物理运动而失去其独特性,就像颜色因为可以分解为振动而消失一样。(亚历山大 1914 年:304)

阿历山大早期(1889 年)在伦理学方面的工作中所依据的生物学在他对心灵的解释中得以保存:心灵通过进化在世界中出现。这种“新兴进化”理论类似于 C.劳埃德·摩根提出的理论;阿历山大后来引用了摩根的《本能与经验》(1912 年)。阿历山大在这里补充说,存在的最低层次是空间和时间,它们是“所有现实的基础”,他在他的书(1920 年)中对这个观点进行了大量的扩展。

关于阿历山大的现实主义,包括其背后的动机以及他最早的作品中是否能找到现实主义的问题,请参阅韦恩斯坦(1984 年),费舍尔(2017 年;2021b 年)和托马斯(2021 年)。

3.2 空间、时间和神明

这部艰深的两卷作品阐述了亚历山大的宏大形而上学图景,一个全面的系统,提供了宇宙起源论,解释了世界如何达到其当前状态的;以及基于出现的层次性本体论,试图解释物质、生命、心灵、价值和神的存在。亚历山大并没有为这个图景进行论证。相反,他希望他的图景能够提供对世界的描述。这与他的一般方法论一致。

哲学通过描述来进行,它只使用论证来帮助你看到事实,就像植物学家使用显微镜一样。(亚历山大 1921b: 423)

这个想法是,《空间、时间和神》提供了最符合事实的世界描述。

《空间、时间和神》第一章以亚历山大宣称哲学的所有重要问题都依赖于空间和时间(亚历山大 1920i: 35)开篇。亚历山大将空间和时间看作是构成一切事物的物质:空间和时间是真实而具体的,从它们中产生了物质、生命等等。空间和时间在一个四维流形中统一,即时空。这个巨大的单一实体不会移动,但包含了所有的运动,因此亚历山大将其称为“运动”。在这方面,亚历山大的时空与 F·H·布拉德利(1893)的绝对有些相似:运动和绝对都不会在时间中移动或存在,但它们都包含了运动和时间。

亚历山大提出了一个关于空间和时间统一的形而上学论证,认为它们只是运动的可区分的方面。他认为空间和时间必须统一,因为当它们被抽象出来时,很明显它们不能独立存在。时间将变成一个简单的“现在”,无法进行连续;而空间将变成一个简单的“空白”,没有可区分的元素(亚历山大 1920i: 47)。运动既是连续的,又具有可区分的元素 - 这是因为它是空间和时间的结合。亚历山大关于这种统一的形而上学论证受到了布罗德(1921a,b)的严厉批评。亚历山大认为他对时空的描述与当时的物理学相一致。以下可以理解为他立场的物理学论证:

我们基于普通经验对时空进行的纯形而上学分析在本质和精神上与明可夫斯基对四维绝对世界的概念相同,其中几何学的三维世界省略了时间元素(亚历山大 1920i: 87).

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继续区分经验存在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可变的,比如生命、红色或甜味,以及那些普遍存在的特征。

[这些普遍的特质] 在所有存在者中以某种形式存在。比如,同一性(例如数值同一性)、实质、多样性、大小、甚至数字...存在的普遍范畴是从康德的用法中所知的经验的范畴,我将称之为范畴特征,以区别于经验的特质或品质。(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 1920i: 184-5)

范畴特质是时空的属性,这就是为什么这些范畴适用于时空中的所有事物。这个讨论建立在亚历山大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和范畴》(1912)的基础上。在后来的一篇论文《一些解释》(1921b)中,亚历山大解释说,范畴的存在意味着存在着包含它们的东西:时空。

对我来说,类别学说与 S-T(时空)概念一起被视为核心...“关系”是什么,使得持续时间成为一系列相关时刻的整体?关系在我们的经验中代表什么?我回答说,它已经暗示了 S-T,并且在获得具体解释之前,在形而上学中它只是一个词。(阿历山大 1921b:411-2)

这个想法是,通过假设时空的存在,我们解释了关系的存在(这是现实中所有事物之间存在的特征)。同样,时空的存在解释了所有其他类别的存在。有关关系的更多信息,请参阅亚历山大(1921b)。

《空间、时间和神》的第二卷探讨了时空与其中各个存在层次(物质、生命、心灵和神)之间的关系。亚历山大认为,我们应该将时空内部层次的出现建模为心灵从身体中的出现:

经验事物是时空与其质量的复合体,现在我的责任是尝试展示不同秩序的经验存在如何相互关联...心灵的本质及其与身体的关系本身比较简单,比起较低级存在的性质与其较低级基础的关系而言;对我来说,它为我解释较低级存在的线索提供了线索。(阿历山大 1920ii:3)

当时空内的运动变得足够复杂时,类似于亚历山大认为心灵从身体中产生,新的存在层次从时空中出现:

经验事物或存在是时空内的分组,也就是说,它们是纯粹事件或运动的复合体,具有不同程度的复杂性。这些有限体具有所有范畴特征,也就是说,所有从任何时空的本质中流动的基本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运动复杂性出现,新的质量出现...我们使用的线索是意识从较低复杂性水平(即生命)中出现的情况。(阿历山大 1920ii:45)

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因将时空中的品质的出现解释为类比于心灵-身体的出现而受到批评,因为后者的出现方式很少被认为像亚历山大所设想的那样没有问题。有关此问题的更多信息,请参见例如埃米特(1950)。

根据亚历山大的观点,时空中新的存在层次的出现是由一种“nisus”驱动的,这是一种朝着某种目标努力或感受到的推动力:

在时空中存在一种 nisus,它将它的创造物从物质和生命推向心灵,然后将它们推向更高层次的存在。(亚历山大 1920ii:346)

这意味着时空中品质的出现不仅仅是一个过程,而是一个进展。关于 nisus 的确切含义,评论者们存在分歧 [3],但无论如何,最好的理解是它推动了时空中新品质的出现,包括朝向神性的推动。

《时空与神》第二卷还包含了对美以及其他价值形式的相对简要的讨论。亚历山大在他的 1933 年专著中对此进行了大量扩展;请参见下面的第 4.2 节。

亚历山大与 F. H. Bradley、C. D. Broad 和 C. Lloyd Morgan 进行了长时间的通信,其中与 Bradley 的一些信件可以在 Bradley(1999)的《集成作品》中找到。其他信件可以在曼彻斯特约翰·赖兰图书馆的塞缪尔·亚历山大文件中找到。

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的时空形而上学的二手文献包括 Brettschneider(1964),Broad(1921a,b),Murphy(1927-1928)系列,Emmet(1950),Thomas(2013),Fisher(2015)和 Rush(2021)。Schaffer(2009)主张将时空与物质等同,并追溯这种思路到亚历山大。关于亚历山大关于心灵-身体出现的解释的二手文献包括 Broad(1921a,b),Calkins(1923)和 Emmet(1950)的经典批评。Stout(1922)讨论并否定了亚历山大的感知理论。关于亚历山大关于出现的一般解释的最新研究还有 McLaughlin(1992),Gillet(2006)和 O'Connor 和 Wong(2012)。

3.3 宗教哲学

《空间、时间和神》的一个乐观结论是,在未来,神将作为整个宇宙的一种品质出现。这种神-世界的出现类似于心灵-身体的出现。在下面的段落中,亚历山大解释说,我们不应该将上帝与时空等同起来。相反,时空系统正在“产生”上帝:

宇宙,虽然可以用空间和时间来表达,但并不仅仅是时空的。它展示了物质、生命和思维。它迫使我们预测神明的下一个经验质量。一方面,我们有世界的整体,最终是时空的;另一方面,是在整体中产生或正在产生的神明的质量。这两个特征在整个世界表达自己的概念中合二为一,对于思考来说,这不是光秃秃的时空,而是上帝的理想概念。(亚历山大 1920ii:353-4)

对于亚历山大来说,上帝是拥有神性质量的整个世界(亚历山大 1920ii:353)。然而,“整个世界”尚不存在,因为亚历山大的宇宙是一个过程;宇宙正在朝着完整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为什么亚历山大声称宇宙正在朝着神明发展的原因。尚不存在拥有神性质量的整个世界,但其中的一部分存在:“作为一个实际存在,上帝是具有其朝向神明的努力的无限世界”(亚历山大 1920ii:353)。神性质量尚未到来,甚至可能永远不会到来,但上帝以他的身体的一部分,即不断增长的世界,存在着。

亚历山大面临的一个潜在问题是,上帝经常被认为是超越时间的。相比之下,在亚历山大的体系中,上帝既是空间的又是时间的。亚历山大承认这可能被视为一个问题,但他认为实际上这是一个优势。如果上帝不是“先于”世界,而是世界的产物,那么你可以避免一个关于邪恶问题的表述,即上帝创造了世界并允许其中的苦难(亚历山大 1920ii:399)。

神并不对在实现他的预知中所遭受的苦难负责,而是我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 1920ii: 400)

一个被创造的神使我们作为自由行动者的地位更加重要。

亚历山大在他 1927 年的《神论与泛神论》中进一步探讨了关于神的解释,该文收录在他的《哲学和文学作品》(1939)中。这篇论文认为神学是一种旨在解释某种经验的科学:人们在世界中感受到神性的经验(亚历山大 1939: 316)。亚历山大讨论了一种特定的哲学问题,即是否可以将超越(即超越物质世界)和内在(即生活在世界中)结合在一个存在中,这常常被认为是神的特征。亚历山大认为他可以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如果神从世界中出现,他就可以被理解为既超越又内在。

上帝...正在成长,他的神性是超越人类品质的时间阶段。就像植物的根、叶和汁液滋养着花朵一样,整个世界在时间的进程中绽放成神性...上帝的神性因此是宇宙中在时间前进中出现的新品质。(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 1939 年:330)

上帝是超越性的,因为他仍在成长,也是内在的,因为他将从整个世界中绽放而出。

关于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的神论的详细讨论可参见 Titus(1933)和 Thomas(2016)。简要讨论可参见 McCarthy(1948)和 Stiernotte(1954)。新兴的神学派认为上帝在某种意义上将从宇宙中出现,目前正在复兴,Clayton(2004)在这个背景下讨论了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的体系作为他自己的竞争对手。

4. 后期著作

4.1 哲学史:斯宾诺莎

在《空间、时间和神》出版后,据报道,亚历山大首次接触到斯宾诺莎的体系。在一系列晚期论文中,包括《斯宾诺莎与时间》(1921a)和《从斯宾诺莎中得到的教训》(1927),亚历山大将自己的体系重建为斯宾诺莎的“注释”。

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认为哲学和物理学才刚刚开始“认真对待时间”,如果斯宾诺莎意识到这些发展,他的本体论最终会与亚历山大的相似。亚历山大特别提到了空间和时间应该合并为四维流形时空的论点。

斯宾诺莎的伦理学认为只有一个物质,这个物质与上帝和自然是一致的。这个物质有无限多的属性,包括空间延伸,并支持无限多的依赖模式。亚历山大认为他的系统与斯宾诺莎的相似,只是他理解单一物质——运动只有两个属性,空间和时间。

在我们对斯宾诺莎的解释中,最终的现实充满了时间,不是无时间的,而是本质上充满了时间,并且是不断变化的舞台。它只在整体上是无时间的,不特定于任何一个持续时间的瞬间,而是包含了它们全部...现实是时空或运动本身,是无限的或自包含的,没有任何外部存在。(亚历山大 1921a: 39)

阿芙罗蒂西亚的亚历山大认为他的注释解决了斯宾诺莎原始系统中的问题。他还赞扬斯宾诺莎成功地将宗教价值观与自然主义结合在一起(亚历山大 1927 年:14)。亚历山大在这个主题上的一篇文章中总结道,他为自己的系统与斯宾诺莎的相似之处感到自豪(亚历山大 1921a:79)。当时,亚历山大正在与斯宾诺莎学者哈罗德·约阿希姆通信。

关于亚历山大思想的这一方面,几乎没有什么二手文献,尽管托马斯(2013 年)认为通过斯宾诺莎来理解亚历山大是最好的。

4.2 艺术和其他价值形式

阿历山大关于艺术的著作可以分为两类。首先,有关于文学和艺术的论文。这些都被收录在阿历山大的著作中(1939 年),涵盖了广泛的主题:从简·奥斯汀的艺术到巴斯卡尔的著作,再到创造冲动的起源。其次,还有阿历山大关于价值的论述。阿历山大早期对伦理学的兴趣体现在他的第一本专著(1889 年)中,后来在他的后期工作中,这种兴趣转变为对价值本质的关注,尽管重点放在美的审美价值上。阿历山大的著作(1920 年)中包含了几章关于价值本质的内容,他还通过其他论文进一步补充了这些内容。这些论文包括《自然主义与价值》和《价值》,都被收录在阿历山大的哲学和文学著作中(1939 年);以及《道德作为一门艺术》(1928 年)。这些论文最终以另一本专著《美和其他形式的价值》(1933 年)达到高潮,这是阿历山大在这一主题上最重要的著作。他关于价值的著作比起文学和艺术的著作更具哲学意义。

阿历山大在《道德作为一门艺术》中表达的观点为他的完整解释提供了有用的引导。在这篇论文中,阿历山大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将道德与美术进行比较来有益地理解道德。他认为,正如艺术中所体现的美的价值是人类的构建一样,道德价值也是如此:

因为最明显的特征是,美术是人类的构建。但真理和道德是否像美一样是我们的构建,这并不那么明显...我在这里辩护相反的观点。所谓的最高价值,真理、美和善,它们都是人类的发明,有价值的是满足某些人类本能或冲动的东西。(阿历山大 1928 年:143)

对这种观点的异议是,美不是被构建出来的;例如,我们可能会在自然景观中找到美。阿历山大回应说,景观和其他自然现象之所以美丽,是因为我们挑选出了其中的部分,就像摄影师构图一样。因此,自然之美是由我们构成的(阿历山大 1928:149)。这意味着自然美和艺术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有关此问题的更多信息,请参阅阿历山大的《艺术与材料》(收录于阿历山大 1939 年的重印版)。

阿历山大认为,我们根据某些需求构建价值观。例如,美满足了人类中建设性的冲动。在《价值观》一文中,阿历山大将人类艺术与河狸的筑坝行为相联系(阿历山大 1939:296)。类似地,道德满足了人类中群居或社交性的冲动。

它是从纯粹的动物社交性中人性化出来的...我们在野狗等成群生活的动物或像蜜蜂一样形成社会的动物中发现这种社交性(阿历山大 1928:150)。

《美和其他价值形式》(1933 年)扩展了这一解释。亚历山大认为他对价值的自然主义解释与斯宾诺莎提供的解释相似。在《自然主义与价值》一文中,亚历山大告诉我们,斯宾诺莎的自然主义是“真正的”自然主义:一切都是延伸的,包括价值,然而一切仍然是神圣的(亚历山大 1939 年:279)。

在之前的许多小论文的基础上,《美和其他价值形式》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自然主义价值解释。亚历山大的方法是依次讨论最高价值,从美开始,然后转向真理和善。他继续讨论较低的价值。他的目标不仅是解释价值是什么,还包括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亚历山大认为,任何事物如果对某个事物有重要性,就可以具有价值。在这个意义上,食物对动物有价值,水分对植物有价值。然而,“至高”价值——美、善和真理——可以与其他价值区分开来,因为它们是唯一的自身有价值的价值,为了自身而有价值:

当我们谈到最高的价值观,美丽、真理和善良,在某种程度上,它们就像小麦和苹果一样:它们是一定构成的对象——雕塑和奏鸣曲、风景、慷慨的行为、化学。它们作为价值观的卓越之处在于它们的存在与其价值无法分离。这是因为它们不仅仅像苹果那样被发现,它们的价值也不像苹果的食用价值那样被发现,而是被赋予了价值,与其价值一同产生。(阿历山大,1933 年:293)

认为这些价值观与其价值一同产生的说法当然是指阿历山大在他的《美和其他价值形式》(1933 年)中提出的论点,即最高价值观是人类的发明。

正如我们在上面看到的,阿历山大认为人类根据某些需求或本能构建价值观。《美和其他价值形式》的最后部分揭示了我们最高价值观的动物起源。例如,人类的社会冲动与蜜蜂的社会冲动之间存在类比。《自然主义和价值观》解释说,就像蜜蜂寻找蜜糖的本能曾经被认为是“神奇”的,但现在已经被生物学用自然主义的术语解释了一样,价值观似乎也是神奇的,但可以用自然方式解释(阿历山大,1939 年:282)。他继续论证达尔文的进化论在价值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T] 自然选择学说可以被描述为价值观如何进入有机世界的历史。就其作为物种确立过程的必要部分而言,它是构成价值观历史的原则,因为它展示了个体生物的利益如何得到充分的基础并成为价值。(阿历山大 1933 年:287)

这个观点是,对于动物来说,有价值的东西通常是那些能够促进物种生存的东西,比如食物。那些利益无助于维持自身存在的动物在其存在条件下会灭亡,并为其他动物“让出场地”。这样,自然选择提供了一个关于价值的历史。关于这一点,可以在阿历山大的《自然主义与价值》中找到更多信息(收录于阿历山大 1939 年)。将进化理论融入阿历山大的美学中,对我们来说并不意外,因为这是阿历山大更大作品中的一个主题。

阿历山大关于艺术和价值的著作在当时受到了良好的反响:

[亚历山大的] 幸福地将赫伯特·斯宾塞的耐心经验主义与布拉德利的更大胆的系统性概括以及德国唯心主义的巨人形象相结合,在他对美学的处理中产生了丰硕的成果。(利斯托尔 1939: 183)

二次文献包括利斯托尔(1939),福克斯(1934),胡珀(1950)和伊尼斯(2017)。

4.3 事物的历史性

"事物的历史性"(1936 年)是亚历山大的最后一篇论文之一。它有价值的原因之一是它以亚历山大自己的话简明地概述了他的时空形而上学。它有价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涉及一个不寻常的主题:历史与自然的关系。亚历山大认为,虽然一些来自科学的哲学贡献是明确的,但哲学从历史中可以学到什么则不太清楚(亚历山大 1936 年:12)。亚历山大认为,由于时间和运动属于现实的最基本层次,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历史性的”。因此,科学从历史开始:

历史可以声称是科学的主人,就像数学一样,尽管意义不同。它们代表了每个科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关键要素,即我们通过思考发现事物内在秩序的建构过程和原始材料本身...然而,当然要记住,历史科学只是从世界的事实和事件中产生的科学之一。(亚历山大 1936 年:24)

亚历山大将历史描述为拥有整个世界作为其主题的特征是有趣的,尤其是因为它引起了如此大的争议。与英国唯心主义有关的历史哲学家 R.G.科林伍德和希尔达·奥克利都对亚历山大的描述提出了强烈的异议;请参阅科林伍德重新印刷的《历史原理》(1938 [1999: 56])和奥克利的《世界作为记忆和历史》(1925-1926)。

Oakeley 和 Collingwood 都与亚历山大进行了通信,他们的通信中所幸保存下来的部分可以在约翰·赖兰图书馆的塞缪尔·亚历山大文件中找到。亚历山大-科林伍德的通信已经在小林(2021)中发表,并提供了讨论。

5. 亚历山大的遗产

亚历山大的工作影响了各种各样的思想家,尤其是在 1910 年代到 1930 年代之间广泛阅读。他的工作被英国新实在主义者伯特兰·罗素、G·E·摩尔、G·F·斯托特、约翰·莱尔德、C·D·布罗德等人使用和引用;美国实在主义者埃德温·B·霍尔特和乔治·P·亚当斯也使用了他的工作;更详细的列表请参见费舍尔(2021a)。

过去十年来,学术界对追溯亚历山大对其他哲学家的影响越来越感兴趣。例如,约翰·安德森(John Anderson)也接触了亚历山大的 1917-1918 年吉福德讲座。从亚历山大延伸出来的思想线索可以在安德森的澳大利亚学生 D.M.阿姆斯特朗(D.M. Armstrong)和美国哲学家唐纳德·C·威廉姆斯(Donald C. Williams)的作品中找到。关于亚历山大对安德森和阿姆斯特朗的影响,请参见吉列特(Gillett)(2006 年),费舍尔(Fisher)(2015 年),科尔(Cole)(2018 年,§1;§5.2)和韦布林(Weblin)(2021 年)。关于威廉姆斯,请参见费舍尔(Fisher)(2015 年)和威廉姆斯(Williams)(2021 年)。形而上学家多萝西·埃米特(Dorothy Emmet)的作品也受到了亚历山大的很大影响。

近年来,人们才开始真正意识到亚历山大与历史哲学家 R.G.科林伍德之间的智力关系的广度;请参见奥尼尔(O'Neill)(2006 年),康奈利(Connelly)(2021 年)和小林(Kobayashi)(2021 年)。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者,亚历山大的作品也被至少两位英国唯心主义者梅·辛克莱(May Sinclair)和希尔达·奥克利(Hilda Oakeley)所接受;请参见托马斯(Thomas)(2015 年;2019 年)。

Bibliography

Works by Alexander

  • 1886, “Hegel’s Conception of Nature”, Mind, 11: 495–523.

  • 1889, Moral Order and Progress: An Analysis of Ethical Conceptions, London: Trubner & Co.

  • 1908, Locke, London: Archibald Constable & Co.

  • 1909–10, “Ptolemaic and Copernican Views of the Place of Mind in The Universe”, The Hibbert Journal, 8: 47–66.

  • 1912a, “The Method of Metaphysics; and the Categories”, Mind, 21: 1–20.

  • 1912b, “On Relations; and in Particular the Cognitive Relation”, Mind, 21: 305–28.

  • 1914, “The Basis of Realism”, Proceedings of the British Academy, 5: 279–314.

  • 1920, Space, Time, and Deity (2 volumes), London: Macmillan & Co Ltd.

  • 1921a, Spinoza and Time, London: Unwin Brothers.

  • 1921b, “Some Explanations”, Mind, 30: 409–428.

  • 1928, “Morality as An Art”, 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Studies, 3: 143–57.

  • 1927, “Lessons from Spinoza”, Chronicon Spinozanum, 5: 14–29.

  • 1933, Beauty and other forms of Value, London: Macmillan & Co.

  • 1939, Philosophical and Literary Pieces, edited by John Laird. London, Macmillan & Co.

  • 2021,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Samuel Alexander’s Space, Time and Deity, in Fisher, A. R. J. (ed.),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Switzerland.

Other Primary Literature

  • Bradley, F. H., 1893, Appearance and Reality, London: Swan Sonnenschein.

  • Collingwood, R. G., 1938 [1999], The Principles of History, W. H. Dray & W. J. Van der Dussen (ed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Morgan, C. Lloyd., 1912, Instinct and Experience, London: Methuen.

  • Oakeley, H. D., 1926–7, “The World as Memory and as History”, Proceedings of the Aristotelian Society, 27: 291–316.

  • Spinoza, Ethics, in Edwin Curley, translator, The Collected Writings of Spinoza (Volume I),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5.

Secondary Literature

  • Bateman, J. V., 1940, “Professor Alexander’s Proofs of the Spatio-Temporal Nature of Mind”, 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49: 309–324.

  • Bradley, F. H., 1999, Collected Works of FH Bradley, Volumes 4 &5, Selected Correspondence, edited by Carol A. Keene, Chippenham: Theommes Press.

  • Brettschneider, Betram, 1964, The Philosophy of Samuel Alexander, New York: Humanities Press.

  • Broad, C. D., 1921a, “Professor Alexander’s Gifford Lectures I”, Mind, 30: 25–39.

  • –––, 1921b, “Professor Alexander’s Gifford Lectures II”, Mind, 30: 129–150.

  • Calkins, Mary Whiton, 1923, “The Dual Role of the Mind in the Philosophy of S. Alexander”, Mind, 32: 197–210.

  • Clayton, Philip, 2004, Mind and Emerge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ole, Creagh McLean. 2018. John Anderson. In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ed. Edward N. Zalta.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pr2018/entries/anderson-john/.

  • Connelly, James M. (2021). “Becoming Real: The Metaphysics of Samuel Alexander and R.G. Collingwood”, in Fisher, A. R. J. (ed.),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Samuel Alexander’s Space, Time and Deity, pp. 193–210,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Switzerland.

  • Emmet, Dorothy, 1950, “Time is the mind of space”, Philosophy, 25: 225–234.

  • –––, 2021. “Samuel Alexander in Manchester”, in Fisher, A. R. J. (ed.),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Samuel Alexander’s Space, Time and Deity, pp. 77–88,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Switzerland.

  • Gillet, Carl, 2006, “Samuel Alexander’s Emergentism: Or, higher causation for physicalists”, Synthese, 153: 261–296.

  • Fisher, A. R. J., 2015, “Samuel Alexander’s Theory of Categories”, The Monist, 98: 246–267.

  • –––, 2017, “Samuel Alexander’s Early Reactions to British Idealism”, Collingwood and British Idealism Studies 23: 169–96.

  • –––, 2021a, “Introduction”, in Fisher, A. R. J. (ed.),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Samuel Alexander’s Space, Time and Deity, pp. 1–20,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Switzerland

  • –––, 2021b, “Samuel Alexander and the Psychological Origins of Realism”, in Fisher, A. R. J. (ed.),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Samuel Alexander’s Space, Time and Deity, pp.165–192,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Switzerland.

  • Fox, A. C., 1934, “Professor Alexander’s Ethical View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thics, 44: 405–417

  • Hooper, Sydney E., 1950, “A Reasonable Theory of Morality (Alexander and Whitehead)”, Philosophy, 25: 54–67.

  • Innis, Robert. E, 2017, “Aesthetic Naturalism and the «Ways of Art»: linking John Dewey and Samuel Alexander”, Rivista Di Storia Della Filosofia, 3: 513–532.

  • Kobayashi, Chinatsu, 2021, “Collingwood’s Letters to Alexander”, Collingwood and British Idealism Studies 27: 145–196.

  • Laird, John, 1939, “Memoir” in Alexander’s Philosophical and Literary Pieces, J. Laird (ed.), London: Macmillan & Co.

  • Listowel, Lord, 1939, “The Aesthetic Doctrines of Samuel Alexander”, Philosophy, 14: 180–191.

  • McCarthy, John, 1948, The Naturalism of Samuel Alexander, New York: Macmillan.

  • McLaughlin, B., 1992, “The rise and fall of British Emergentism”, in Emergence or Reduction?, A. Beckerman, H. Flohr and J. Kim (eds.), pp. 49–39, Berlin: Walter de Gruyer.

  • Muirhead, J. H., 1939, “Samuel Alexander”, Philosophy, 14: 3–14.

  • Murphy, Arthur E., 1927a, “Alexander’s Metaphysic of Space-Time I”, The Monist, 37: 357–383.

  • –––, 1927b, “Alexander’s Metaphysic of Space-Time II. Space-Time and the Categories”, The Monist, 37: 624–644.

  • –––, 1928, “Alexander’s Metaphysic of Space-Time III: Space-Time and Knowledge”, The Monist, 38: 18–37.

  • O’Connor, Timothy and Hong Yu Wong, 2012, “Emergent Properties”,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pring 2012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URL = <Emergent Properties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Spring 2012 Edition)>.

  • O’Neill, Michael, 2006, “On the Role of Time in Collingwood’s Thought”, in Alexander Lyon Macfie (ed.)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 Passmore, John, 1957, A Hundred Years of Philosophy. London: Duckwork.

  • Rush, Michael, 2021, “Samuel Alexander on Motion”, in Fisher, A. R. J. (ed.),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Samuel Alexander’s Space, Time and Deity, pp. 129–148,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Switzerland.

  • Schaffer, Jonathan, 2009, “Spacetime as the One Substance”, Philosophical Studies, 145: 131–148.

  • Simons, Peter, 2021, “Samuel Alexander’s Categories”, in Fisher, A. R. J. (ed.),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Samuel Alexander’s Space, Time and Deity, pp. 149–164,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Switzerland.

  • Stiernotte, Alfred, 1954, God and Space-Time, New York: Philosophy Library.

  • Stout, G. F., 1922, “Prof. Alexander’s Theory of Sense Perception”, Mind, 31: 385–412.

  • –––, 1940, “S. Alexander (1859–1938): Personal Reminiscences”, Mind, 49: 126–129.

  • Thomas, Emily, 2013, “Space, Time, and Samuel Alexander”,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21: 549–569.

  • –––, 2015, Hilda Oakeley on Idealism, History and the Real Past.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23 (5): 933–953.

  • –––, 2016, “Samuel Alexander’s Spacetime God: A Naturalist Rival to Current Emergentist Theologies”, in Alternative Concepts of God, Y. Nagasawa and A. Buckareff (ed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225– 273.

  • –––, 2019. The Idealism and Pantheism of May Sinclai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5(2): 137–157.

  • –––, 2021, “Samuel Alexander’s Place in British Philosophy: Realism and Naturalism from the 1880s Onwards”, in Fisher, A. R. J. (ed.),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Samuel Alexander’s Space, Time and Deity, pp. 113–128,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Switzerland.

  • Titus, Harold, 1933, “A Neo-realist’s Idea of God”, Journal of Religion, 13: 127–38.

  • Weblin, Mark, 2021, “The Rise and Fall of Australian Empiricism”, in Fisher, A. R. J. (ed.),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Samuel Alexander’s Space, Time and Deity, pp. 211–236,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Switzerland.

  • Weinstein, Michael, 1984, Unity and Variety in the Philosophy of Samuel Alexander, West Lafayette, IN: Purdue University Press.

  • Williams, Donald C., 2021, “Samuel Alexander and the Analytical Introverts”, in Fisher, A. R. J. (ed.), Marking the Centenary of Samuel Alexander’s Space, Time and Deity, pp. 89–110, Palgrave Macmillan: Cham, Switzerland.

Academic Tools

Other Internet Resources

Anderson, John | Bradley, Francis Herbert | Collingwood, Robin George | emergent properties | ontology of art, history of | pantheism | Spinoza, Baruch

Copyright © 2022 by Emily A. E. Thomas <emily.thomas@cantab.net>

最后更新于

Logo

道长哲学研讨会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