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基伯 Leucippus (Sylvia Berryman)

首次发表于 2004 年 8 月 14 日,实质性修订于 2023 年 1 月 9 日。

希腊传统将留基伯视为古希腊哲学中原子论的创始人。关于他的了解很少,他的观点很难与他的同事德谟克利特的观点区分开来。有时人们说他是埃莱亚的泽诺的学生,并且为了摆脱巴门尼德和他的追随者提出的问题而设计了原子论哲学。


1. 生平与作品

有关勒克尼普斯的出生地,有不同的说法,包括 Elea、Abdera 或 Miletus(DK 67A1)。他的出生日期不详,只知道他生活在公元前五世纪。狄奥根尼斯·拉尔提乌斯(Diogenes Laertius)报道说,他是巴门尼德斯的追随者泽诺(DK 67A1)的学生。泽诺以悖论而闻名,这些悖论表明,如果一个量可以被无限分割成许多部分,那么运动将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部分都必须被穿过,而且还有其他与将量视为无限可分的荒谬之处。原子论被认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对这些论证的回应而形成的,这可能解释了勒克尼普斯是泽诺的学生的传说。

Leucippus 对发展起子论的贡献的程度尚不清楚。他与 Democritus 的关系,甚至他的存在本身,在 19 世纪的学术界引起了相当大的争议(Graham 2008)。关于早期希腊原子论的大多数报道仅涉及 Democritus 的观点,或者同时涉及两位原子论者; Epicurus 甚至似乎否认有一个名叫 Leucippus 的哲学家(DK 67A2)。亚里士多德确实将原子论体系的奠基归功于 Leucippus。有时人们说 Leucippus 是一部名为《大世界系统》的著作的作者;据说有一处幸存的引文来自一部名为《论心灵》的著作。

2. 原子论学说

大多数来源都将 Leucippus 称为宇宙由两种不同元素组成的理论的创始人,他称之为“充实”或“固体”和“空虚”或“虚无”。虚空和其中的固体原子被认为是无限的,并且在它们之间构成了一切事物的元素。由于对 Leucippus 的观点和他对原子论的具体贡献知之甚少,关于发展起子论的更全面讨论可在 Democritus 的条目中找到。

早期的希腊原子论通常被认为是对 Eleatic 主张的回应,即“存在的东西”必须是一个且不变的,因为在“存在的东西”中任何区分或变化的断言都涉及到“不存在的东西”,这是一个无法理解的概念。虽然对巴门尼德斯的论证很难解释,但在古代人们理解他迫使他之后的哲学家解释如何在不假设某物来自“不存在的东西”(即无)的情况下实现变化。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留基伯试图制定一种理论,与感官的证据一致,即世界上存在着变化、运动和多样性的事物(DK 67A7)。在原子论体系中,我们所感知到的许多变化只是表面上的:存在的真正组成部分保持不变,只是重新排列形成了外观世界的新组合。像巴门尼德斯的存在一样,原子不能改变或分解为“不存在的东西”,每个原子都是一个坚实的单位;尽管如此,形成外观世界的原子组合不断变化。亚里士多德引用了字母表的类比,字母表可以通过几个元素的组合产生许多不同的单词;这些差异都源于字母的形状(schêma),如 A 与 N 的不同;通过它们的排列(taxis),如 AN 与 NA 的不同;以及通过它们的位置定向(thesis),如 N 与 Z 的不同(DK 67A6)。

据报道,留基伯也接受了 Eleatic Melissus 的论证,即虚空对于运动是必要的,但他认为这是一个证据,即我们经历运动,必须存在虚空(DK 67A7)。据报道,提出最小不可分割的大小的原因也是对 Zeno 悖论的回应,这些悖论是基于假设大小是无限可分的(DK 29A22)。据报道,留基伯认为原子始终处于运动状态(DK 67A18)。亚里士多德批评他没有提供一个解释,不仅解释为什么一个特定的原子在运动(因为它与另一个原子碰撞了),而且解释为什么存在运动。因为原子是不可破坏和不可改变的,它们的属性在所有时间内保持不变。

正如 Diogenes Laertius 报道的留基伯的宇宙学所述,当原子团体结合形成宇宙漩涡时,世界或 kosmoi 形成,这导致原子分离并按照相似的种类进行排序。原子的一种薄膜由旋转的原子形成,将其他原子包围其中,并通过旋转产生压力。当外部薄膜与外部原子接触时,它不断地吸收其他原子,这些原子在旋转和形成星星时被点燃,太阳位于最外层的圈中。世界的形成、成长和消亡是根据某种必然性进行的(DK 67A1)。

从留基伯保留的一句直接引用中可以看出,没有任何事情是徒劳无益的(matên),一切都是由于理性和必然性(DK 67B2)。这一点一直令人困惑,因为对于理性的提及似乎暗示着事物受到理性的统治,而这一观念在德谟克利特的体系中是排除的。要么留基伯的体系在这一点上与德谟克利特的体系不同,要么这里对于理性的提及不能指的是一个控制性的思维。巴恩斯认为没有理由偏好其中任何一种解释(Barnes 1984),但泰勒认为留基伯的立场是可以给出所有事件的原因的一个解释(或理性)(泰勒 1999,第 189 页)。其他报道中没有任何迹象表明留基伯支持普遍智能统治事件的观念。

亚里士多德经常将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配对,包括他对于提出原子和虚空的动机的描述。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将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与“存在不过是非存在”这一故意悖论的断言联系在一起,即虚空存在与实体或实体一样多(DK 67A6)。斯科菲尔德(2002)认为,西姆普利修斯的更为仔细的描述表明 ou mallon 或“不再”学说是德谟克利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格雷厄姆(2008)提出了对留基伯的新解读,其中原子和虚空的区别实际上是基于对巴门尼德斯的多克萨的阅读,即他的宇宙学观。留基伯的原子不是逻辑抽象,而是基于巴门尼德斯的宇宙学对立,即黑夜和光明。如果按照这种解释线索,留基伯对于原子和虚空的概念可能与德谟克利特的相当不同,而亚里士多德倾向于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倾向有些误导性。

Bibliography

Texts

  • Diels, H and W. Kranz, Die Fragmente der Vorsokratiker, 6th edition, Berlin: Weidmann, 1951 (cited as DK).

  • Graham, Daniel W., 2010, The Texts of Early Greek Philosophy: The Complete Fragments and Selected Testimonies of the Major Presocr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Laks, André and Most, Glenn W. (eds.), 2016. Early Greek Philosophy (Volumes 6 and 7),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Luria, Solomon, 1970, Demokrit, Leningrad.

  • Taylor, C.C.W, 1999a, The Atomists: Leucippus and Democritus. Fragments, A Text and Translation with Commentary, Toronto: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Secondary Sources

  • Bailey, Cyril, 1928, The Greek Atomists and Epicurus, Oxford: Clarendon.

  • Barnes, Jonathan, 1982, The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 revised edi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 1984, ‘Reason and Necessity in Leucippus,’ in Linos G. Benakis (ed.),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Democritus (Volume 1), Xanthi: International Democritean Foundation, pp. 141–58.

  • Furley, David J., 1967, Two Studies in the Greek Atomist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 1987, The Greek Cosmologists (Volume 1: The Formation of the Atomic Theory and its Earliest Cr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Graham, Daniel, 2008, ‘Leucippus’ Atomism,’ in Patricia Curd and Daniel W. Graham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resocratic Philosoph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333–352.

  • Gregory, Andrew, 2013, ‘Leucippus and Democritus on Like to Like and ou mallon,’ Apeiron, 46 (4): 446–68.

  • Kirk, G.S., J.E. Raven and Malcolm Schofield, 1957, The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 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Leszl, Walter (ed.), 2009, I primi atomisti. Raccolta dei testi che riguardano Leucippo e Democrito, Florence: Olschki.

  • McKirahan, Jr., Richard D., 1994, Philosophy Before Socrates: An Introduction with texts and Commentary, Indianapolis: Hackett.

  • Schofield, Malcolm, 2002, ‘Leucippus, Democritus and the ou mallon Principle: An Examination of Theophrastus Phys. Op. Fr. 8,’ Phronesis, 47(3): 253–63.

  • Taylor, C.C.W., 1999, ‘The Atomists,’ in A.A. Long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arly Greek 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181–204.

  • Zilioli, Ugo (ed.), 2021, Atomism in Philosophy: A History from Antiquity to the Present,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Tools

Other Internet Resources

[Please contact the author with suggestions.]

atomism: ancient | Democritus | Epicurus | Lucretius | Melissus | Parmenides | Zeno of Elea

Acknowledgments

I wish to thank the ancient philosophy editor John Cooper, A.P.D. Mourelatos, Tim O’Keefe and anonymous referees for helpful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Copyright © 2023 by Sylvia Berryman <sberrym@interchange.ubc.ca>

最后更新于

Logo

道长哲学研讨会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