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与保全 creation and conservation (David Vander Laan)

首次发布于 2017 年 11 月 9 日星期四;实质性修订于 2022 年 3 月 8 日星期二

在宗教哲学中,创造是上帝将一个对象带入存在的行动,而保守是上帝维持一个对象存在于时间中的行动。主要的一神论明确肯定上帝既创造了世界又保守着它。然而,创造和保守是否应被看作是不同种类的行动并不太清楚。这个问题源于中世纪和近代对神圣行动的描述,并在最近几十年受到了重新关注。

在主流传统观点中,保守是持续的创造。持这一观点的人通常像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一样说,上帝对事物的创造和保守“只在概念上有区别”(苏亚雷斯 1597 年,120 页)。例如,乔纳森·爱德华兹说,“上帝维持被创造的实体,或者说在每一个连续的时刻引起它的存在,完全等同于在每一个时刻从无中立即产生,……因此这个效果与第一次创造毫无区别,只是环境不同……”(爱德华兹 1758 年,402 页)。换句话说,创造的行动和保守的行动之间没有真正的区别,尽管可能会用不同的词来描述它们。笛卡尔、马勒布朗奇、莱布尼茨和伯克利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更近些年,菲利普·奎恩同样将上帝的创造和保守视为引起事物存在的种类。如果这个行动发生在生物存在的第一次时刻,我们称之为‘创造’,如果发生在以后的某个时刻,我们称之为‘保守’,但行动是相同的(例如,奎恩 1988 年,54 页)。

与将存在的生物召唤到存在之间的替代观点是,保护已经存在的生物的行为与从虚无中召唤生物到存在之间存在差异。一些人认为,每个持续存在的生物在其持续存在中发挥因果作用,因此上帝并非像在从虚无中创造时那样是唯一的代理者。一些人还认为,保护必须是一个持续的行为,而创造发生在瞬间。

辩论中涉及的重要部分是神迹行为与造物行为之间的关系。持续创造理论者可能会拒绝将创造与保护区分开来,因为这样做是试图将神的特权归因于被创造的事物。另一方面,那些支持区分的人可能会认为持续创造理论是(借用一句话)“那些高尚的哲学贬低上帝作品的理论,伪装成对上帝个人的赞美”(van Inwagen 1988, 46 n4)。这场辩论还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关于因果关系、时间及其关系的问题。


1. 区分关于神圣保护的论文

区分几个论点将会很有用。

  • 保守论:创造物的持续存在取决于上帝的活动。

  • 同一行动论:上帝创造事物的行动与上帝保守事物的行动相同。

  • 唯一来源论:只有上帝使创造物的持续存在成为可能。

  • 偶然主义:上帝是任何效果的唯一真正原因。

保守论与上帝与世界的关系的迪斯蒂克理解不一致,根据这种理解,世界的存在和运行在世界被创造后不需要神的参与。以不同的方式,保守论与任何否认被创造物真正通过时间持续存在的观点不一致。如果没有任何被创造的事物存在超过一瞬间,上帝可能一直在创造,但上帝并没有保守已经被创造的事物。在传统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神学中,保守论相对不具争议,部分原因是这一论点显然被圣典所暗示。(一个圣经例子是希伯来书 1:3:“[子] 是上帝荣耀的光辉和上帝本体的真实表象,他以自己有力的话维持万有。”一个古兰经例子是《阿尔-巴克拉》2:255:“他的永恒力量覆盖了天地,维持它们并不使他疲倦。”对于保守论的挑战,请参阅 Beaudoin 2007。)

肯定保守是创造的延续的人超越了对保守的简单肯定,提出了关于保守性质的理论。这样的人可能考虑的是同一行动论或唯一来源论。同一行动论暗示保守是持续的(或“连续的”)创造,因为通过时间创造物的持续存在是导致它们首次存在的行动的结果。行动本身可能是永恒的,因此真正持续的是效果。

唯一来源论意味着保守是在上帝以无创造物的帮助的方式保守的意义上继续创造,即上帝保守的方式与上帝创造的方式一样,既不是作为因果共同代理也不是作为患者。像创造一样,保守是一种 ex nihilo 行为。爱德华兹表达的观点是这一主张的代表性例证。

同一行动论和唯一来源论在保守的历史讨论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它们是不同的主张。通常,“持续创造理论”指的是唯一来源论,这已经成为突出的观念,但持续创造的语言有时也指的是同一行动论(例如,参见 Muller 1985 年的“continuata creatio”条目)。

另一个论点是偶然论,它认为上帝不仅是创造物持续存在的唯一原因,还是它们可能参与的每一个事件的唯一原因,包括创造物可能看起来影响其他事物的事件。一些人反对持续创造理论,理由是它暗示了偶然论。(见第 3.1 节。)

2. 作为持续创造的保护论点

2.1 来自神圣的非时间性

由于上述的模糊性,持续创造的捍卫者和否认者都可以在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中找到一些启发。在《神学大全》中,他说,

上帝保护事物是他赋予存在的行动的延续,这种行动既没有运动也没有时间;同样,空气中的光是通过太阳的持续影响而产生的。(Ia.104.1,回应第 4 个反驳)

在这里,神圣无时间论支持相同行动论。上帝通过一个不变的行动使创造物(即被创造的事物)在它们存在的任何时间存在。(马勒布朗奇在《形而上学对话》中也表达了这一观点,第 VII.7 节。)

然而,在接下来的文章中,阿奎那明确论证这并不意味着上帝立即保护被创造的事物(即没有中间原因)。一些生物的保护依赖于其他生物以及上帝作为它们的原因(Ia.104.2)。阿奎那的说法意味着被创造事物的保护与它们的创造不同,并且唯一来源论是错误的。

当代哲学家乔纳森·克万维格(Jonathan Kvanvig)和休·麦肯(Hugh McCann)基于神圣不变性提出了持续创造理论。他们反驳了两种类型的回应:(1)试图限制神圣创造的对象,以排除生物的持续存在(同时承认神圣不变性),以及(2)对神圣不变性的异议。正如克万维格和麦肯所承认的,神圣不变性的概念面临着一个非平凡的挑战,即一个全知的存在必须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因此必须发生变化(参见克雷茨曼 1966 年)。因此,他们建议用额外的论据来加强持续创造理论的论据。

2.2 从区分的多余性

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Francisco Suárez)支持同一行动论,将这一观点归因于阿奎那和其他人。对于苏亚雷斯来说,创造和保全是同一行动,它们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仅仅在概念上或因为某种内涵和关系而有所不同”(苏亚雷斯 1597 年,121 页)。他得出结论,保全没有承受者;上帝并没有对已经存在的生物做些什么来保护它。相反,它的保护是从虚无中创造的一个实例。因此,苏亚雷斯的立场也包括唯一来源论。

苏亚雷斯支持他的立场,认为创造和保存之间的任何区别都是多余的。例如,他认为,如果创造和保存是两种不同的行为,那么第二种行为将必须持续整个生物被保存的时间。但如果是这样,第一种行为同样可以持续那段时间,那么假设存在两种行为就没有意义了。

苏亚雷斯还强调,创造和保存的效果是一样的:生物的存在。

… 一个行动从它的终点和原则(或者如果是对一个受事者的行动,则还包括受事者)获得它的统一。但是生产和保存有完全相同的终点;因此,如果原则是相同的,正如我们所假设的那样,那么我们在这里讨论的行动将是相同的,因为创造没有主体 [即没有受事者](同上,122 页)。

阿奎那、苏亚雷斯等人的论点影响深远,以至于笛卡尔后来可以将同一行动论描述为“神学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方法论》第五部分,133 页)。

2.3 从被创造事物无法维持自身存在性的角度

许多思想家主张唯一来源论不仅(或不仅仅)基于神圣行动的本质,而是基于创造物无法自我保存的基础。在《哲学原理》中,笛卡尔从物体随时间持续存在的角度证明了上帝的存在。他的推理清楚地表明,他将保全视为持续的再创造。

如果我们注意时间的本质或事物的持续时间,任何东西都不可能掩盖这一证据的清晰性。因为时间的本质是这样的,它的部分并不相互依赖,也永远不会同时存在。因此,从我们现在存在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一会儿后会存在,除非有某种原因——最初产生我们的同一原因——不断地再生我们,也就是说,保持我们的存在。因为我们很容易理解,我们没有能力使自己保持存在。我们也理解,那位有如此伟大的力量,能够使我们保持存在,尽管我们与他不同,他必定更能使自己保持存在;或者更确切地说,他不需要其他任何存在使他保持存在,因此,简而言之,他就是上帝(《哲学原理》,200 页)。

如果被创造的事物能够在因果上对它们的持续存在做出贡献,那么上帝将与造物者合作以保存它们。在这种情况下,假设造物者的因果贡献并不多余,这将使创造和保存有所不同。但笛卡尔声称,鉴于时间的本质,造物者无力维持自己,只有上帝才能导致它们的持续存在。

乔纳森·爱德华兹,一个热心捍卫神圣威严和主权的人,为造物对上帝的现存依赖提出了类似的论点。

[创造物现在存在的原因] 不能是同一物质的先前存在。例如,月球此时此刻的身体存在,不能是其在上一个时刻存在的结果。因为不仅上一个时刻存在的东西不是主动原因,而完全是被动的东西;还要考虑到的是,没有原因能在其自身不存在的时间和地点产生影响。很明显,没有东西能在其不存在的时间和地点施加自身,或者运作。但月球的过去存在既不是其当前存在的地点,也不是时间。(1758, 400)

后来爱德华兹补充说,同样的推理表明,效果的任何部分都不是由所讨论的物质的先前存在所致(同上,402)。他得出结论,“上帝保持创造物的存在与持续创造完全等同,或者说是在它们存在的每一刻创造那些东西”(同上,401)。

尽管笛卡尔的论点,如所述,假定创造物通过时间持续存在,爱德华兹几乎声称创造物根本不持续存在。根据持续创造理论,他说,“在不同时间存在的创造物中没有任何身份或统一,而这一切都取决于上帝的主权构成”(同上,404)。然而,他在这一点上加以限定,声称存在不同种类的身份和统一,并且上帝的构成——也就是上帝的旨意或命令——是使这类真理成立的原因。

爱德华兹的观点在持续创造理论的案例方面有两个缺点。一是这个论点暗示创造物并非真正的原因,这一立场被传统中的大多数思想家明确拒绝(这是我们将在下文讨论的问题)。另一个是,因为在这个观点下,生物似乎并不持续存在,所以说它们被保存是不准确的。上帝确实持续创造,但如此创造的对象是新的对象。因此,这个观点意味着严格意义上没有什么被保存。

爱德华兹认为生物无法维持自身是“明显的”。克万维格和麦肯试图通过削弱几个可能支持相反观点的理由来支持这一立场。例如,有人可能认为物理定律的历时特性表明物理对象具有固有的持续能力。如果没有,那么是什么使得这些定律可靠地预测对象的行为呢?克万维格和麦肯认为这种想法缺乏根据,因为物理定律预设了世界的持续存在。它们是可靠的,是因为这一预设是正确的,而不是因为它们所描述的对象是自我维持的。

有关固有的自我维持品质的想法是否可行?克万维格和麦肯考虑了许多可能的解释,并认为它们在逻辑上是可疑的。他们还提出了一种具有爱德华兹风格的论证。持续自身存在的能力将是在未来某个时间引起某事发生的能力,而在那个时间,这种能力的行使将不再存在。没有任何物理事件序列可以成为这种跨越时间的能力的基础,因为这样的序列本身将依赖于这种能力。因此,这种能力需要在没有任何中间事件的帮助下带来未来效果。但是,任何不再存在的东西都不能产生因果作用,因此不可能有这种能力。

区分创造和保护的论据

从次要因果关系出发

(另见偶发主义。)

对于唯一源论的一个持久担忧源于中世纪关于是否存在次要因果关系(即,由创造物体引起的真正因果关系)的辩论。假设创造物体是原因:火确实会导致水沸腾,冰确实会导致水冷却。如果生物可以以这种方式影响未来事件,为什么它们不至少有助于促成自己未来的存在呢?为什么它们的因果能力仅限于影响事物的品质而不促成自己在世界中的存在呢?反过来说,如果创造物体不能促成自己未来的存在,它们是否也无法对未来产生任何影响?

偶然论是一种理论,认为没有真正的次要因果关系,因为上帝不仅是第一因,而且是唯一因。我们可能会倾向于将水壶下面的火视为一个创造的原因,但它的存在仅仅是上帝使水沸腾的一个机会。因此,对于唯一源论的担忧在于它暗示了偶然论。例如,William Lane Craig 表示,连续创造理论“存在陷入某些中世纪伊斯兰神学家的激进偶然论的风险…”(Craig 1998, 183)。例如,阿什阿派基于经文的理由认为只有上帝具有代理权(McGinnis 2006)。他们提出了各种论证支持偶然论,并反对亚里士多德所构想的创造物体具有本质的性质和因果能力。

尽管如此,偶然论在神学家中一直是少数观点。阿奎那和苏亚雷斯都认为保持是某种意义上的持续创造,但坚决反对偶然论。这是大多数神学家的典型立场,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连续创造理论暗示偶然论将构成对前者的反对。

为连续创造理论提出支持偶然论的论据是很容易的。特别是,由于被创造物无法影响未来而推动的论据(例如笛卡尔和爱德华兹提出的那些,以及马勒布朗奇提出的类似论据)似乎将偶然论视为一个必然结果。如果没有原因能够在其不存在的时间产生影响,那么被创造的事物就不会导致它们的未来状态,也不会导致其他被创造的事物的状态。世界的变化只能由上帝引起。马勒布朗奇和爱德华兹很乐意接受这个结果;笛卡尔的情况则不太清楚。相比之下,克万维格和麦肯(1988 年,43-44 页)否认他们类似论据暗示偶然论。

除了任何支持连续创造理论的特定论据外,菲利普·奎因认为这种观点本身并不意味着偶然论(奎因,1988 年)。无论因果关系被理解为休谟式的规律性、刘易斯式的反事实依赖还是必然联系,上帝是有限存在的唯一原因这一命题并不意味着上帝是事件的唯一原因。有可能有限存在的事物仍然对其他类似事物的品质和行为产生因果影响。结果是一个关于世界不断演变状态的合作图景。“上帝和点燃的火柴共同产生了加热的水:上帝提供了水,点燃的火柴提供了热量”(奎因,1988 年,70 页)。

安德鲁·帕维利奇提出了我们可以称之为第一时刻反对这种观点的异议。如果我们考虑上帝创造一系列运动物体的时刻,似乎被创造物的因果能力无法解释其他物体的特性,包括它们的运动。在第一时刻,只有上帝的创造力能够影响它们的状态。但如果每个后续时刻都是上帝从虚无中创造世界的时刻,那么每个时刻与第一时刻是相关相似的。在任何时候,被创造的事物都无法行使其因果能力(帕维利奇,2007 年,12-13 页)。

一种可能的回答(由帕维利奇讨论)认为,在时间 t 创建的事物对 t 时刻的其他事物没有影响,但却会影响以后的时间(受影响的事物是否与 t 时刻存在的事物相同或不同)。以后的时间至少在于它们是由早先的时间先导的,这就打开了存在以后时间的事物受早先时间行使的因果力影响的可能性。这样的回答对于像乔纳森·爱德华兹那样假设任何物体都不能在其不存在的地方或时间产生影响的人是不可用的。然而,对于那些肯定时间跨度内的因果关系的人来说,一个包括连续创造但拒绝偶发主义的立场是一个理论上的选择。

从被创造事物的持久性

认为被创造物体的持久性必须依赖于这些物体的因果力的某种运作,而不仅仅是上帝的创造力,一个原因是,一个不依赖于其早期存在的物体实际上不能是同一个物体。为了持续存在,一个物体的后续存在必须至少部分归因于其自身的早期存在。持久性反过来是保全的必要条件,因为一个没有持久物体的世界将不会被保全在存在中,而是在存在中被取代。

我们已经注意到(在第 2.3 节中)爱德华兹对于持续创造的论点几乎是否认了被创造的事物严格地通过时间持续存在。因此,人们很可能会想知道,独一无二的来源论是否排除了生物随时间的身份。坚持认为持续性需要因果依赖(至少)的直觉是广泛共享的。例如,彼得·范因瓦根接受它作为对如何解释物理人在死亡和复活之间如何持续的可接受答案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他写道:

最终,似乎没有绕过以下要求的方法:如果我是一个物质事物,那么,如果将来某个时候活着的一个人要成为我,那么现在构成我的物质与将来构成那个人的物质之间将必须存在某种物质和因果的连续性。(范因瓦根 1995 年,486 页)

自那时以来解决这个难题的大多数唯物主义者都分享了范因瓦根的假设,尽管否认因果要求会使提供解决方案变得更容易。这表明因果要求具有相当大的直觉力量。

单一来源论甚至可能威胁到除因果要求之外的生物的持续存在。克雷格阐明了保护中缺乏受试者是否会导致这种结果的问题。

在每一时刻肯定上帝是否创造一个持久的实体是连贯的吗?如果在每一个 t 时刻上帝从虚无中创造,那么存在的是连续的实体而不是一系列的幻象吗?由于在创造中没有受试者主体,那么是如何使得每一时刻重新创造出一个相同的主体而不是一个数值上不同但相似的主体呢?(克雷格 1998, 184)

保卫连续创造理论免受持久性反对的一种方法是主张可以多次创造同一对象。奎因区分了创造某物(使其存在)和引入某物(首次使其存在)。很明显,不可能在多个时刻引入某物,但是,奎因认为,创造某物在多个时刻并不一定不可能。因此,奎因质疑了因果要求(奎因 1983)。

时间部分理论可能会提出另一种防御线。William Vallicella 简要表示,一个偶然论者可以通过认为时间是连续的,坚持创造物的持续性,并认为持续的物体由连续的许多时间部分组成(Vallicella 1996, 353 n. 20)。如果这是正确的,那么一个连续创造论者可能也可以做同样的事情。David Vander Laan 考虑了一个时间部分策略,并发现其中存在问题。他认为,鉴于一个足够包容的组合理论,一系列物体确实可以组成一个在不同时间存在并因此持续的物体,但如果这些物体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那么它们的总和似乎不可能是,例如,一个人。任意的跨时间总和不需要通过内部因果关系相连,但人必须如此(Vander Laan 2006, 164)。

Vander Laan 探讨了解决连续创造理论和因果要求之间紧张关系的各种选择。连续创造论者应该解释,如果不是因果连续,什么可以区分持续案例和被定性重复替换案例。在他考虑的选择中,Vander Laan 提出,最可行的选择在于将区别定位于在持续案例中存在而在替换案例中不存在的神圣命令(2006, 165–6)。另一方面,一个肯定因果要求的人应该解释上帝以何种方式维持事物的存在。Vander Laan 确定了两种可能性:(1)一个联合充分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上帝的因果贡献和生物的因果贡献都是需要的,才能使生物持续存在;(2)一个合作的神圣充分理论,根据这一理论,上帝的行为必须导致生物继续存在(2006, 172–4)。

从时间的本质

最近对连续创造理论的一个反对意见是,它暗示时间并不真实(Pavelich 2007, 16–19)。Pavelich 认为,为了时间是真实的,它必须具有一种“时间惯性”,即自然倾向于从一个时刻移动到后续时刻。这种惯性将包括存在于某个时刻的事物继续存在的自然倾向。但正是这种惯性连续创造理论否认了,因为它说时间和时间中的物体的存在仅取决于神圣的行为。

Pavelich 暗示时间与连续创造之间的紧张关系甚至更深。根据连续创造理论,时间之间只存在前后关系是因为上帝的创造活动。但然后我们不能说上帝在另一个时刻之前或之后创造了一个时刻,因为时间关系仅在这些创造行为之后才存在。

对这些说法的一个可能回应是,时间可以在没有“时间惯性”的情况下是真实的。有些人会拒绝时间必须由于其自身的自然倾向而移动或流逝的直觉。有些人完全拒绝时间的流逝。其他人会说时间的流逝是真实的,它发生正是因为上帝的创造活动。(回想一下第 2.3 节中引用的笛卡尔的论点。)

另一个可能的回应是,存在一个与创造无关的时间,上帝在其中运作,可以赋予创造世界的时间现实性。帕维利奇认为,即使这样的时间是真实的,也不会成功地赋予创造世界的时间现实性。创造世界的时刻仍然不会直接相关,以至于使时间变得真实。帕维利奇认为,上帝甚至可以按顺序创造它们或改变过去,而不会引起任何一个被创造的生物能够注意到的奇怪事情。

3.4 从因果患者和发生时间的差异

根据克雷格的观点,创造和保守是不同的行动,因为保守有一个患者(或对象),而创造则没有。保持一件事物的存在就是对那件事物进行行动。相反,创造一件事物并不是对它或任何其他事物进行行动,而是从无中使其存在。因此,“情境”上创造和保守之间的区别(即导致某物的存在,而之前不存在 vs. 导致某物的存在,而之前存在)需要对行动本身的性质进行更深入的区分(克雷格 1998 年,183 页)。我们可以称之为保守的代理-患者理论(米勒 2009 年)。克雷格发现这种直观的区别在斯科鲁斯身上得到了表达,尽管蒂莫西·米勒对这种解释提出了异议(2009 年,475 页)。

创造和保全之间的区别也使得克雷格认为,两者发生在不同的时间。创造是瞬间发生的;它发生在被创造的事物首次存在的时刻。虽然事物的创造通常是在事物不存在之前,但这个行为本身并不是一个将事物从不存在转移到存在的延续过程。在事物存在之前,它并不存在,也就无法受到影响。但保全是将事物从一个时间保存到另一个时间的行为,因此它必须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克雷格 1998 年,186-7 页)。换句话说,创造是同步的,而保全是历时的。因此,在很多方面,对创造和保全的概念的反思使我们看到这两者是有区别的。

代理-受事者理论引发了两个关于保全发生时间的异议。瓦利切拉认为,在这个观点下,上帝不能开始保全一个对象(瓦利切拉 2002 年),米勒认为,在这个观点下,上帝不能持续保全事物(2009 年,478-483 页)。

瓦利切拉首先观察到,如果保全有一个受事者,上帝对其的保全必须是历时的。如果保全的行为与对象存在的效果同时发生,那么上帝在某个时间的行为既会导致又会预设该对象在那个时间的存在。因此,这个行为必须发生在一个更早的时间或在一个更早的时间间隔内。接下来,瓦利切拉认为,如果上帝在 t 时刻从虚无中创造一个对象,那么上帝不能在 t 时刻保全它,因为它还不存在。显然,上帝不能在对象被创造后的某个时间开始保全对象,因为对象只有在那个时间存在,如果它已经被保全。因此,上帝无法在某个时间开始保全一个对象。米勒质疑为什么对象在 t 时刻不存在。瓦利切拉关于对象开始存在的时间和它首次存在的时间之间的区别是可疑的,因为一个不存在的对象无法经历开始存在的过程(米勒 2009 年,477 页)。

米勒对代理-患者理论的反对之一是,它不允许上帝持续保存(2009 年,478-483 页)。尽管在代理-患者理论中,保存通常是历时性的,但上帝的最初保存行为必须发生在患者首次存在的时刻。这一行为要么在稍后的时刻带来患者的存在,要么通过稍后的时间间隔。如果在稍后的时刻,那么患者将在其创造和相关时刻之间的时间内不存在。如果是通过稍后的时间间隔,那么在此期间上帝将不需要保存患者,因为其在该时间间隔内的存在已经通过上帝在其第一个时刻的保存行为得到了保证。在此期间的任何保存行为都将是多余的。在时间间隔之外,困境再次出现,这表明代理-患者理论上的保存将需要是不连续的,有点像一个人每隔几秒钟推动旋转木马以保持其旋转。

米勒补充说,代理-患者理论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保存行为可以在一段时间内带来事物的存在,那么似乎在其创造之后不需要任何维持行为。在其第一个时刻引起的存在时间间隔可能足够长,以包括对象的整个存在时间跨度。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存似乎是不必要的。范德兰(2022 年)探讨了米勒对代理-患者理论的反对是否可以通过理论来规避,根据这些理论,上帝的保存行为只会在与额外的连续神圣活动相结合时带来患者的后续存在。

上述调查的论点说明了关于创造和保存的历史讨论和当代辩论是多方面的。关于神圣本质、人类本质、因果关系和时间的考虑都与保存是否应被理解为持续创造相关。因此,那些希望在辩论中占据立场的人的一个关键任务是评估这些不同论点中哪些最有说服力,哪些可以被可信的反对意见所回应。

Bibliography

  • Aquinas, Thomas, 1274. Summa Theologiae, Fathers of the English Dominican Province (tr.), second revised edition, available online.

  • Beaudoin, John, 2007. “The World’s Continuance: Divine Conservation or Existential Inert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61: 83–98.

  • Craig, William Lane, 1998. “Creation and Conservation Once More,” Religious Studies, 34: 177–88.

  • Descartes, Rene, 1637. Discourse on the Method, in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Descartes, John Cottingham, Robert Stoothoff, and Dugald Murdoch (e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p. 111–51.

  • –––, 1644. Principles of Philosophy, in The Philosophical Writings of Descartes, John Cottingham, Robert Stoothoff, and Dugald Murdoch (e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pp. 177–291.

  • Edwards, Jonathan, 1758. Original Sin, in The Works of Jonathan Edwards (Volume 3), Clyde Holbrook (ed.),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0.

  • Fakhry, Majid, 1958. Islamic Occasionalism and it Critique by Averroes and Aquinas,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 Freddoso, Alfred, 1988. “Medieval Aristotelianism and the Case against Secondary Causation in Nature,” in Thomas V. Morris (ed.), Divine and Human Action,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p. 74–118.

  • –––, 1991. “God’s General Concurrence with Secondary Causes: Why Conservation is Not Enough,”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Volume 5), James E. Tomberlin (ed.), Atascadero, CA: Ridgeview Publishing, pp. 553–85.

  • Kretzmann, Norman, 1966. “Omniscience and Immutability,” Journal of Philosophy, 63: 409–21.

  • Kvanvig, Jonathan L. and McCann, Hugh J., 1988. “Divine Conservation and the Persistence of the World,” in Divine and Human Action, Thomas V. Morris (ed.),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p. 13–49.

  • –––, 1991. “The Occasionalist Proselytizer: A Modified Catechism,” in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Volume 5), James E. Tomberlin (ed.), Atascadero, CA: Ridgeview Publishing, pp. 587–616.

  • Malebranche, Nicholas, 1688. “Selections from Dialogues on Metaphysics,”in Philosophical Selections, Willis Doney (tr.), Steven Nadler (ed.), Indianapolis, IN: Hackett, 1992, pp. 145–256.

  • McGinnis, Jon, 2006. “Occasionalism, Natural Causation and Science in al-Ghazali,” in Arabic Theology, Arabic Philosophy, From Many to the One: Essays in Celebration of Richard M. Frank, James E. Montgomery (ed.), Leuven: Peeters Publishers, pp. 441–63.

  • Miller, Timothy D., 2009. “On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Creation and Conservation: A Partial Defense of Continuous Creation,” Religious Studies, 45: 471–85.

  • –––, 2011. “Continuous Creation and Secondary Causation: The Threat of Occasionalism,” Religious Studies, 47: 3–22.

  • Muller, Richard A. 1985. Dictionary of Latin and Greek Theological Terms: Drawn Principally from Protestant Scholastic Theology, Grand Rapids, MI: Baker Book House.

  • Pavelich, Andrew, 2007. “On the Idea that God is Continuously Re-Creating the Universe,” Sophia, 46: 7–20.

  • Quinn, Philip L., 1983. “Divine Conservation, Continuous Creation, and Human Action,” in The Existence and Nature of God, Alfred J. Freddoso (ed.),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pp. 55–80.

  • –––, 1988. “Divine Conservation, Secondary Causes, and Occasionalism,” in Divine and Human Action, Thomas V. Morris (ed.),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p. 50–73.

  • –––, 1993. “Creation, Conservation, and the Big Bang,” in Philosophical Problems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Worlds, John Earman, Allen I. Janis, Gerald J. Massey, and Nicholas Rescher (eds.), Pittsburgh, PA: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pp. 589–612.

  • Suárez, Francisco, 1597. On Creation, Conservation, & Concurrence,: Metaphysical Disputations 20–22, Alfred J. Freddoso (tr.), South Bend, IN: St. Augustine’s Press, 2002.

  • Vallicella, William, 1996. “Concurrentism or Occasionalism?” American Cathol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70: 339–59.

  • –––, 2002. “The Creation-Conservation Dilemma and Presentist Four-Dimensionalism,” Religious Studies, 38: 187–200.

  • van Inwagen, Peter, 1995. “Dualism and Materialism: Athens and Jerusalem?” Faith and Philosophy, 12: 475–88.

  • –––, 1988. “The Place of Chance in a World Sustained by God,” in Divine and Human Action, Thomas V. Morris (ed.),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p. 211–35.

  • Vander Laan, David, 2006. “Persistence and Divine Conservation,” Religious Studies, 42: 159–76.

  • –––, 2022. “The Timing of Divine Conservation,” forthcoming in Philosophical Essays on Divine Causation, Greg E. Ganssle (ed.), New York, NY: Routledge.

  • Yang, Eric Timothy, 2009. “Conservation, Discontinuous Time, and Causal Continuity,” Religious Studies, 45: 85–93.

Academic Tools

Other Internet Resources

occasionalism | Suárez, Francisco

Copyright © 2022 by David Vander Laan <vanderla@westmont.edu>

最后更新于

Logo

道长哲学研讨会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