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思想中的永恒 eternity, in Christian thought (Natalja Deng)

首次发表于 2018 年 3 月 22 日星期四;实质性修订于 2023 年 8 月 24 日星期四

“永恒”一词在讨论西方神论中上帝与时间关系的讨论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些讨论有着悠久而值得尊敬的历史。它们也引起了当代人的浓厚兴趣。

这种长期持续的兴趣的原因很简单。一个人如何看待上帝与时间的关系在整个宗教哲学和神学中都会产生影响。上帝与时间的关系有多大程度以及以何种方式,因此他的本质与我们的不同?关于上帝的样子,可以说多少有意义的话,相对于上帝如何不是什么?一个不变的上帝如何与世界互动,影响历史,或者回应祈祷?甚至,人们应该如何思考科学与神学宗教之间的关系;经验性发现是否能(不)证实有神论?因此,对上帝如何与时间相关的概念是任何对上帝概念的定义性要素。

这篇文章提供了有关上帝和时间的一些关键立场的概述,并讨论了支持和反对神的永恒性的论点。最后一部分概述了一些其他哲学背景,其中永恒的概念可以发挥作用。


术语

“神论”在此处指的是一种观点,即存在一位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他创造了世界,并且仍然积极参与世界的运行。

在关于上帝和时间的哲学讨论中,“永恒”一词被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在这里将遵循的一种用法中,“永恒”代表上帝与时间的关系,无论是什么。当以这种方式使用时,该术语在阐明上帝与时间关系的不同方式之间是中立的。西方的神论者一致认为上帝是永恒的;任务是制定和评估这种永恒可能意味着什么的概念。

广义而言,关于上帝永恒性质有两种对立观点。在第一种观点中,上帝是无时间的(神圣无时间性);在第二种观点中,上帝是有时间的(神圣有时间性)。有时术语“永恒”被用来表示无时间性,但正如前面提到的,我们将在此处将其中立地使用,既不倾向于无时间也不倾向于有时间的观点。另一方面,“永恒”(或“永恒不变”)这个术语,大多与有时间的观点相关。在有时间的观点中,上帝存在于时间中,因此在每个时间点都存在;没有上帝不存在的时间。

方法论

这个讨论继承了两场非常复杂的哲学辩论(关于上帝和时间)。鉴于话题的性质,或许不无道理地想知道在这里可以有效采用什么方法。

由于主题是西方神论的上帝,所以存在来自西方经文的相关段落的限制。讨论的重点大部分集中在犹太-基督教,尤其是基督教传统上。(但请注意,特定的基督教教义,如三位一体论或化身论,虽然密切相关,但并非重点;有关这些内容,请参见,例如,(Le Poidevin 2023)。)圣经包含许多称上帝为永恒的段落,以及详细阐述上帝的永恒性的段落。例如,有段落告诉我们上帝的“年代无穷”(诗篇 102:27,所有引文均来自新标准本)以及上帝存在“从亘古到永远”(诗篇 90:2,103:17)。上帝说:“让天空的穹苍中有光,将白昼与黑夜分开,并让它们成为记号,用以分辨季节、日子和年岁”(创世记 1:14),以及“我是首先的,我也是末后的”(以赛亚书 44:6)。此外,我们被告知上帝在“世代以前”就向我们承诺了永生(提多书 1:2),并且“他在万有之先”(歌罗西书 1:17)。这些段落需要解释,这也是哲学工作的开始(请参见,例如,Leftow 2005,以制定基于这些段落的限制)。

一个广泛的方法论选择涉及是否让一个人的神学承诺决定一个人对时间的形而上学甚至物理学的看法。一个显著的替代方案是做相反的事情,例如以我们最好的物理理论所暗示的时间形而上学观点作为出发点,然后推导出任何神学的含义。第三种方法可能涉及给予两极相等的重视,并试图在同一努力的一部分中得出关于时间和上帝的一致和充分的概念。在哲学和神学领域可能存在各种立场(有关相关方法论问题的明确反思,请参见,例如,Murray & Rea 2008: 47; Mullins 2016: Ch. 1)。一个广泛的方法论选择涉及是否让一个人的神学承诺决定一个人对时间的形而上学甚至物理学的看法。一个显著的替代方案是做相反的事情,例如以我们最好的物理理论所暗示的时间形而上学观点作为出发点,然后推导出任何神学的含义。第三种方法可能涉及给予两极相等的重视,并试图在同一努力的一部分中得出关于时间和上帝的一致和充分的概念。在哲学和神学领域可能存在各种立场(有关相关方法论问题的明确反思,请参见,例如,Murray & Rea 2008: 47; Mullins 2016: Ch. 1)。

3. 简要历史评论

直到最近,无时间观在哲学和神学领域占主导地位。因此,许多历史讨论都围绕着这一观点。

3.1 The Loci Classici

在奥古斯丁(354-430)的《悔悟录》第十一卷和博伊西乌斯(480-约 525 年)的《哲学的安慰》第五卷中可以找到经典的论点。(尤其是在他的《论世界的创造》中,对亚历山大的菲洛(约公元前 25 年至公元 40 年)的柏拉图主义的影响程度尚不清楚。)然而,这两位思想家的风格截然不同。博伊西乌斯直接而相对没有问题地提出了永恒无时的概念。奥古斯丁则在这个概念上苦苦挣扎,并对时间本身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对的永恒无时的概念表达了持续的困惑。

在博伊修斯(Boethius)中,对比是永恒的无时间性,只有上帝才能享受,以及永恒性,这是世界本身所拥有的(遵循柏拉图)。

因此,所有以理性生活的生物普遍判断上帝是永恒的。因此,让我们考虑永恒的本质,因为这将使我们清楚上帝的本质和他的认知方式。永恒,是对永生的完全、同时和完美的拥有;通过与存在于时间中的生物进行比较,这一点将变得清晰。

…因为在柏拉图的理论中像世界那样通过永恒的生命进步是一回事,而在同一瞬间拥抱整个永恒生命是另一回事。(Boethius Consolation, V.VI., transl. V. E. Watts 1969)

博伊修斯(Boethius)利用他对永恒的看法来解决神圣预知问题(见第 6.2 节)。如果上帝事先知道我们将要做什么,那么我们如何能自由行动呢?他的答案是,这个问题在上帝并不事先知道任何事情,而是对所有事情具有即时、非时间性的知识的情况下得以解决。

在博伊修斯(Boethius)中,我们找到了几个关于永恒无时的类比。其中一个是永恒无时与圆心之间的类比。思想是中心与圆周上的任意一点之间具有相同的关系,同样,永恒无时与时间中的任何事物之间也具有相同的关系。(阿奎那后来发展了这个类比。)另一个类比是上帝永恒无时的视野与站在山顶上的人一览众山小的情景之间的类比。

奥古斯丁将上帝的永恒与上帝作为所有时间的原因和上帝的不变性联系在一起。

什么时候存在过不是由你带来的时刻?或者如果它们从未存在过,它们怎么会流逝呢?因此,你是所有时刻的起因,如果在你创造天地之前存在过任何时刻,那么有谁能说你停止了工作呢?(Augustine, Confessions, XI. xiii (15))。

你并不在时间之中超越时间。否则,你就不会超越所有时间。在永恒的崇高中,它总是存在于当下,你在所有过去的事物之前,超越所有未来的事物,因为它们还未到来。 (Augustine, Confessions, XI. xiii (16))。

在你身上,存在和生命并非两回事:存在的至高境界和生命的至高境界是一回事。你以至高的存在而不变。在你身上,今日没有终结,然而在你身上它有了结局:“这一切都在你里面存在”(罗马书 11.36)。它们不会消逝,除非你给它们设定了限度。因为“你的年岁无尽”(诗篇 101.28),你的年岁就是今日。(奥古斯丁,《忏悔录》,I. vi (10))在你身上,存在和生命并非两回事:存在的至高境界和生命的至高境界是一回事。你以至高的存在而不变。在你身上,今日没有终结,然而在你身上它有了结局:“这一切都在你里面存在”(罗马书 11.36)。它们不会消逝,除非你给它们设定了限度。因为“你的年岁无尽”(诗篇 101.28),你的年岁就是今日。(奥古斯丁,《忏悔录》,I. vi (10))

3.2 古代的来源

如前所述,博伊修斯在柏拉图那里找到了他对永恒概念的源头。在《时间篇》(37E6–38A6)中,柏拉图将永恒的形式与有时间限制的创世界对比,即变化和生成的世界。时间是与天堂一同创造的(38B5)——至少意味着时间是变化的度量,也许它与天体的运动是相同的(这一观点后来被奥古斯丁批判(《忏悔录》,第十一卷第二十三章))。柏拉图在《时间篇》中对永恒的理念似乎是一种无时间的持续。形式在时间序列中持久存在,其中“时间是永恒的流动图像”。可以追溯到巴门尼德对无时间永恒的类似想法(尽管他确切的意思是学术争议的主题)。

在某些地方,柏拉图将形式的必然性与永恒相联系,而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必然性与永恒性之间存在联系。必然的是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的东西。偶然的是在某个时候不存在的东西。上帝作为必然存在,是永恒的。可以说永恒不受时间限制(尽管在柏拉图所赋予形式的意义上,它在某种意义上是无限的),因为永恒存在的东西不会衰老(《物理学》221b30)。亚历山大的菲洛被认为是第一个将永恒归于上帝,归于犹太圣经中的上帝。在普罗提诺(约公元 185-254 年)那里,首次将永恒和生命联系起来。智慧是永恒的,超越时间,享受无继承的持续。

3.3 Medieval Thinkers

安瑟姆(约 1033-1109 年)提出了与博伊修斯和奥古斯丁类似的观点。

假设,另一方面,它在各个不同的时间中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例如,一个人昨天、今天和明天都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适当地说它曾经是、现在是和将来会是。在这种情况下,它的时间跨度并非同时是一个整体。相反,它是通过时间的部分而被延伸出来的。但它的时间跨度就是它的永恒,而它的永恒恰恰就是它自己。因此,至高的本质将会被沿着时间的划分而被切割成部分。(安瑟尔姆,《独说篇》,第 21 章)

对于安瑟姆(Anselm)来说,上帝永恒的无时无刻是由上帝的本质决定的,这个本质是一切所能构想的最伟大之物(参见第 6.1 节)。在《祷文》(Proslogion)中,安瑟姆阐述了神圣力量的“语法”,这决定了对最完美存在所能说的内容,包括该存在的无时无刻。

在中世纪时期,讨论不仅涵盖了基督教思想家,还包括犹太教和伊斯兰教思想家。与创造者和被创造物之间的明显界限相一致,阿奎那和犹太思想家摩西·迈蒙尼德斯(1131-1204)(对阿奎那产生了很大影响)认为,上帝永恒的时间应该主要以否定的方式理解。对于阿奎那来说,上帝的永恒是无尽的,没有开始和结束,是一个没有连续性的瞬间整体。这是神圣简单性的相关内容(请参阅 SEP 关于神圣简单性的条目),并且无法被生物定义或完全理解。对于阿奎那来说,永恒的时间也构成了谈论上帝的“语法”的一部分。由于上帝是永恒的,问上帝存在了多少年没有任何意义,或者他是否变老了,或者他将来会做什么也没有意义。

尽管与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在上帝与时间关系的本质上存在分歧,但邓斯·斯科特(Duns Scotus,约 1266-1308 年)似乎坚持上帝的永恒性(尽管请参阅 Leftow 1991: 228)。一般而言,中世纪时期普遍,如果不是普遍的对神圣简单性的承诺,似乎意味着对神圣永恒性的承诺(Mullins 2016: 第 3 章)。

关于上帝和时间的一些观点

最近有人提出,关于上帝与时间的关系实际上存在两个正交问题:(1)上帝是否位于我们的时空——即现代物理学所研究的时空;以及(2)上帝是否永恒或永恒存在。(请注意,这里没有使用这个术语。)上帝可能是永恒的,其生命不受时间顺序的标记,同时位于每个时空点。相反,上帝可能是永恒存在的,但根本不位于物理时空中(Murray & Rea 2008: Ch. 2)。

乍一看,这种区别似乎让第二个问题有些神秘:如果它不位于我们的物理时空中,那它是什么?如果说一个实体是永恒的,或者存在于所有时间,那是否意味着一个人对这个实体是否位于时空的看法?那么时间是什么——它们不是最终以某种方式要用时空来理解吗?乍一看,这种区别似乎让第二个问题有些神秘:如果它不位于我们的物理时空中,那它是什么?如果说一个实体是永恒的,或者存在于所有时间,那是否意味着一个人对这个实体是否位于时空的看法?那么时间是什么——它们不是最终以某种方式要用时空来理解吗?

但在附近有两个明显的问题。一个是关于上帝的生命,或者换句话说,上帝经历的本质。一个生命体是否经历连续性,以及更普遍地说,其经历的(a)时间特征是什么,与该生命体是否位于时空中无关。

然而,这些问题之间也存在联系。我们最熟悉的存在,比如我们自己,是时空的,并经历时间的连续;对于我们来说,这些事实是相关的。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位于时空中,我们才会经历连续,并且关于这种联系的细节存在着有趣的问题。

本节概述了有关上帝和时间的一些观点,重点放在当代文献上;在本节末尾提出了进一步阅读建议。每种观点可能涉及关于上帝是否存在于时间/时空中以及关于上帝经历的(a)时间特征的主张。具体而言,无时间观点可能涉及上帝不位于时间/时空中的主张,以及上帝的生活是非时间性的主张,例如上帝不经历连续性的意义。同样,时间观点可能涉及上帝存在于时间/时空中的主张以及上帝的生活是时间性的主张,例如上帝经历连续性的意义。

神圣的永恒

4.1.1 Pure Atemporalism4.1.1 纯粹的非时间主义

在这个观点中,上帝并不处于时间之中,上帝的生命没有任何时间特征。这是对无时间性立场的自然第一解释。然而,很少有支持上帝无时间性的人会认同这一观点。有人提出,梅蒙尼德和施莱尔马赫可能持有这一观点(Leftow 2005;实际上,Leftow 归因于这些作者的观点是上帝没有“典型的时间特性”(TTPs);请参见第 4.1.3 节的结尾)。

4.1.2 Atemporal Duration4.1.2 非时间性持续

博伊修斯(Boethius)在当代哲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很大程度上通过埃莱诺·斯坦普(Eleonore Stump)和诺曼·克雷茨曼(Norman Kretzmann)的作品传播(以下简称 S&K 1981, 1987, 1992)。

回想一下博伊修斯(《慰藉》V.VI., 这里是史都华等人 1973 年的另一种翻译):“永恒 [...] 是无限生命的整体、同时和完美的拥有”。或者说,永恒是一次完全拥有无限生命。

斯塔姆普(Stump)和克雷茨曼(Kretzmann)从这一说法中提炼出四个要素。

  1. 一个永恒的存在拥有生命(非生物性质),即是活着的。也就是说,抽象物(如果有的话),比如数字或集合,不算在内。即使世界是永恒的,也不算。

  2. 一个永恒存在的生命是没有限制的,不能被限制。它不能开始或结束。它不可能没有无限的持续时间。

  3. 一个永恒存在的生命因此涉及一种特殊的,非时间性的持续。

  4. 一个永恒的存在一次性完全拥有其生命。也就是说,它不经历连续性。根据 Stump 和 Kretzmann 的观点,这就是使得一个永恒的存在超越时间的原因。相比之下,一个生活在时间中的生物经历连续性,一次只拥有生命的一个时刻。

永恒的存在不仅不经历连续性,而且其生活事件也不涉及连续性。由于变化需要连续性,一个永恒的存在不会改变。但在某种意义上,一个永恒的存在仍然是当下活着的。此外,该存在生活中的事件在某种意义上是同时发生的,既与彼此同时,也与时间物品同时。

Stump 和 Kretzmann 提出了永恒-时间同时性(“ET-同时性”)的概念。首先,定义“永恒现在”为一个无限延伸的、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持续时间(严格来说,根据这里使用的术语,应该是“无时间的现在”)。然后让时间同时性(“T-同时性”)是在同一时间存在/发生,让永恒同时性(“E-同时性”)是在同一永恒现在存在/发生。每种都只涉及一种存在方式,即时间的或永恒的。相比之下,ET-同时性涉及不同存在方式的项目,一个是时间的,一个是永恒的。

Stump & Kretzmann 基于从一些特殊相对论的表述中借鉴的概念来定义 ET-同时性

让“x”和“y”范围在实体和事件之间。[…]

(ET)

对于每个 x 和每个 y,如果且仅当 x 和 y 是 ET-同时的时:

I.永恒

要么 x 是永恒的,y 是暂时的,要么反过来

ii.

对于某些观察者 A,在独特的永恒参考系中,x 和 y 都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要么 x 是永恒存在的,而 y 被观察为在时间上存在,要么反之

永恒

对于某些观察者 B,在无限多个时间参考框架中,x 和 y 都是同时存在的——也就是说,x 被观察为永恒存在,而 y 在时间上存在,或者反之。(S&K 1981: 439)

他们还提供了以下图像。想象两条平行的水平线。下方的线代表时间,上方的线代表永恒。现在被光所代表。时间现在由沿着下方线稳定移动的光表示,而永恒现在则由上方线一次性点亮表示。下方线中的每个点,在其在时间上的存在时,与整个上方线同时存在。或者至少从那个时间的观点来看是这样的。从永恒的观点来看,整个下方线都被点亮;每个时间“在 [它] 在时间上存在时”都与整个上方线同时存在(S&K 1992: 475)。

由于根据定义,两个项目只有在一个是时间的,另一个是永恒的情况下才能是 ET-同时的,并且由于任何给定项目只能是这两者之一,ET-同时性不是自反的;事实上,它从不在实体和自身之间成立。它也不是传递的;事实上,当 x 和 y 是 ET-同时的,y 和 z 也是 ET-同时的时候,x 和 z 从不是。ET-同时性的非传递性是解决一个紧迫问题所必需的。如果 t 与永恒同时,而永恒与 t′同时,那么 t 与 t′同时。因此,所有时间都合并为一个:

但是,在圣托马斯的观点中,我打这篇论文的同时也是整个永恒的一部分。同样,在他看来,罗马的大火与整个永恒同时发生。因此,在我打下这些字的同时,尼禄心狠手辣地拉着琴。(Kenny 1979: 38–9)

The Stump & Kretzmann proposal has generated much discussion. Here are three questions that have been raised.

首先,一个非时间性持续的概念是否连贯?(见 Fitzgerald 1985; also Craig 1999; Nelson 1987; Helm 1988: 35.)什么使得在这里谈论持续成为可能?永恒的当下被认为不是点状的,而是涉及某种无限延伸或扩展。这表明它应该具有某些扩展的形式特征。例如,两个特定事物具有相同或不同数量的扩展应该是可能的。如果非时间性持续不是这种情况,那么它如何成为一种持续呢?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它又如何不是一种时间性的持续呢?

这种观点的支持者可能会坚持认为,非时间性持续性并不具备这些特征,因为只有在所讨论的延伸是可分割的情况下才具备这些特征(S&K 1987, 1992)。而永恒的当下并不具备这种特性。为了支持这一点,他们可能会建议,甚至并非所有的时间延伸都是可分割的。考虑我们在短时间尺度上的时间经验和“虚假当下”学说。根据这一学说,时间经验涉及一个时间上延伸的内容。也许这甚至在概念上也是不可分割的,尽管它是一个时间延伸(S&K 1992: 468)。如果想将永恒的当下视为上帝的包含所有时间的虚假当下,那么这种比较尤为恰当(Alston 1984,还有 Leftow 1991: 143;尽管请参见 Oppy 1998,其他互联网资源,对这一想法的批评)。

此外(他们可能会补充),即使所有时间延伸都是可分割的,这并不表明所有延伸都是可分割的。在被迫证明他们对术语“延伸”的使用并解释其与日常用法的联系时,他们指出神学中不可还原的类比断言的其他情况(参见 Rogers 1994 年对此举措的反对)。

其次,对于永恒存在的事物来说,它如何能观察到像在时间上存在的事物,反之亦然?(见 Lewis 1984; also Nelson 1987; Padgett 1992: 69; Swinburne 1993.)假设某个永恒的事物将某事物视为在时间上存在。如果这意味着它观察到某事物的生成,那么观察本身不也会生成,使得存在变得有时间属性吗?相反地,一个有时间属性的实体如何能将某事物视为永恒存在?它如何能观察到任何事物而不将该事物引入时间序列中?毕竟,x 在 t 时观察 y 的事件与 y 在 t 时被 x 观察的事件是相同的。

考虑这个修订后的 ET-同时性定义:

(ET′)永恒

对于每个 x 和每个 y,如果且仅当 x 和 y 是 ET-同时的时候,它们才是 ET-同时的

I am ready to proceed with the translation of the philosophical academic paper into Simplified Chinese. Please provide the text for translation.

要么 x 是永恒的,y 是暂时的,要么反之(为方便起见,让 x 是永恒的,y 是暂时的);

ii.

关于某个在独特的永恒参考框架中的 A,x 和 y 都同时存在——即(a) x 相对于 A 处于永恒的当下,(b) y 处于时间当下,(c) x 和 y 都以 A 为参照被安置,以便 A 可以与它们中的每一个直接和立即地进入因果关系,并且(如果有意识的话)可以直接意识到它们中的每一个。

永恒

关于某个无限多个时间参考框架中的 B,x 和 y 都同时存在——即(a) x 在永恒的当下,(b) y 与 B 同时,(c) x 和 y 都相对于 B 位于一种方式,使得 B 可以与它们中的每一个直接和立即地进入因果关系,并且(如果有意识的话)可以直接意识到它们中的每一个。(S&K 1992: 477–8)

这是否回答了异议,还是依赖于一个?正如 Brian Leftow 在类似情境中指出的那样(Leftow 1991: 173; 也见 Fales 1997),在所提出的观点中,只有在某种意义上同时的时间和永恒才能进入因果关系。这就是引入永恒同时性的原因。如果在永恒同时性的定义中依赖于永恒因果性的概念,就会面临循环性的问题。

第三,如果有的话,狭义相对论在提案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预期的角色是相当重要的。关于同时性的相对论的考虑应该表明,关于 ET-同时性概念的困难“绝非唯一”,“不能假定是 ET-同时性概念或永恒本身的困难”(S&K 1981: 439)。但很难看出它们如何能够表明这一点。斯塔姆普和克雷茨曼强调了同时性是一个三元关系的发现,并将其作为对不连贯威胁的回应(两个遥远事件既“同时 […] 又不同时”(S&K 1981: 437))。但是,无论是二元关系还是三元关系,ET-同时性都存在困难。这些困难涉及阐明永恒现在和独特的永恒参考框架可能是什么,以及在其中的存在者与我们之间如何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包括观察性关系。在狭义相对论中并不存在类似的困难(Fales 1997;另见 Padgett 1992: 71;Craig 2009)。

永恒的无时无刻

对于 Brian Leftow 来说,中心思想是,时间中的所有事物也与上帝一起存在于永恒之中。他在 Anselm 那里找到了这个想法。就像在 Stump 和 Kretzmann 的提议中一样,通过对参考框架和特殊相对论的概念的呼应,这个想法被赋予了当代的特殊意义。

考虑上帝没有空间位置的说法。由于空间距离只能存在于空间中的事物或位置之间,这意味着上帝与空间中的事物之间没有空间距离。基于此,莱托推断上帝与空间中任何事物之间的距离为零(“零论题”)(Leftow 1991: 222)。

零论不仅表示上帝与任何空间事物之间的距离为零,而且始终为零。因此,就上帝而言,没有任何事物会移动。此外,所有变化都是依赖于运动的,例如,颜色的变化依赖于微粒的运动。因此,就上帝而言,没有任何变化。因此,上帝和所有空间事物共享一个参考框架,即永恒的参考框架,在其中没有任何变化。在这个参考框架中,所有事件都是同时发生的,包括上帝的行动及其影响。也就是说,它们都发生在永恒,而永恒有点像另一个时间,因此它们都是同时发生的。但在其他时间参考框架中,情况并非如此。在这些框架中,上帝的行动发生在永恒,但它们的影响发生在特定的时间点。因此,在这些框架中,它们是非同时的。这就是特殊相对论的作用。毕竟,同时性的相对性表明,在一个参考框架中同时发生的事件在其他参考框架中可能是非同时的。

遗憾的是,零论题和 Leftow 对其的论证存在问题。从空间事物与上帝之间没有空间距离这一事实,并不能推出空间事物与上帝之间的空间距离为零。类似的推论会导致人们声称所有空间事物在空间上与黄色和数字 3 相邻。Leftow 当然意识到了这一后果,并将其视为关于黄色和数字 3 的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他认为零论题之所以看似有问题,是因为人们未能注意到零距离只是距离的缺失(Leftow 1991: 225)。然而,零距离似乎应被视为一种距离,而不是距离的缺失(Oppy 1998,其他互联网资源)。

在之前的讨论中,很难看出谈论参考框架以及对同时性相对论的引用如何有助或甚至相关。参考框架是一种物理设备系统,如测量棒和时钟,允许观察者确定事件的位置。不清楚永恒的无时无刻如何成为这样一个系统。同样不清楚永恒的无时无刻如何又能够(像)一个时间,其同时性可以是测量的结果。

鉴于上述要求,以下是翻译结果:在转向 Leftow 观点的进一步元素之前,有必要暂停一下,描述一些关于时间形而上学的背景(另请参阅 SEP 关于时间、John M.E. McTaggart 以及现代物理学中的存在与变化的条目)。 McTaggart 区分了 A 系列和 B 系列事件。 A 系列从未来经过现在到过去,而 B 系列从早到晚(McTaggart 1908)。这种区别以当代 B 理论与(各种版本的)A 理论之间的对立形式延续下来。

根据 B 理论(无时态理论,块宇宙观),(a)所有时间和/或事件都存在且同样真实(这被称为永恒主义—不要与有时也被称为相同名称的神圣无时性混淆);和(b)存在关于时间现实的完整无时态描述。无时态描述是指保持准确的描述,因为它仅提及诸如事件何时发生以及它们如何在时间上相互关联等事物。因此,它仅提及有关 B 关系的事实,如同时性和继承。将这些称为无时态事实。B 理论将永恒主义与这样一种主张相结合,即存在关于时间现实的完整描述,这是关于时间现实在其最基本层面的描述,不提及任何有关时态的事实,比如现在是 12:00 这样的事实。

与此相对立的是各种 A 理论的版本,它们否定(a)和(b)中的一个或两个。这些 A 理论观点(包括永恒主义和非永恒主义观点,如现在论或成长块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在形而上上特别看重某一个时间。基本的时态事实捕捉了这种特权。A 理论的一个突出动机是对时间流逝的信念(强烈地——即在超越纯粹的 B 理论时间继承的意义上(参见 Skow 2015: 2);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所指的“时间流逝”就是这个意思)。随着时间的流逝,时态事实发生变化:首先是一个基本事实是 12:00,然后是 12:01。

现在回到 Leftow 的观点。让 A-发生是当前发生,让 B-发生是在某个此刻的时间位置 t 发生。(这旨在与麦克泰格特的区别连续。)B-发生蕴涵 A-发生:如果某事发生在一个此刻的 B-位置 t,那么它现在发生。但反之则不然。某事可以在不发生在一个此刻的 B-位置 t 的情况下现在发生。也就是说,某事可以 A-发生而不 B-发生。现在定义 A-同时性为“在同一此刻发生”。相比之下,B-同时性是在某个 B 系列中具有相同的时间 B 位置。如果两个事件是 B-同时发生的,并且它们 B-发生(即它们位于同一此刻的 B 时间位置),那么它们是 A-同时发生的。如果两个事件在同一非时间此刻发生并且 A-发生(即现在发生),它们也是 A-同时发生的。

结果是永恒

上帝与时间实体之间的永恒同时性与时间实体之间的永恒同时性是一致的。 (Leftow 1991: 239)

这将使得时间实体与永恒上帝之间的关系不再像 Stump & Kretzmann 的建议那样神秘,根据他们的建议,ET-同时性是独特的,仅在一个时间实体和一个永恒实体之间发生。

但这似乎是通过规定获得的进展,因为讨论是这样开始的:“[L] 让我们这样理解‘现在’,即现在发生并不意味着在一个 B 系列中具有位置的早期和后来的事件。也就是说,实际上让我们将‘现在’和‘现在发生’作为原始术语,可以一致地应用于时间和永恒或无时间的事物”(Leftow 1991: 239)。鉴于这一最初的规定,随后的定义使人能够说,时间实体之间存在的 A-同时性与永恒上帝和时间实体之间存在的关系是相同的。

根据 Leftow 的观点,(永恒)中不会发生变化,在永恒中,所有事件都是同时发生的(A-)。然而,在一些地方,永恒被描述为涉及连续性,即由许多不同的 B 系列组成,对应不同的时间参考框架(Leftow 1991: 239)。乍看之下,这些是不同且不兼容的观念。持有时间基本上由处于 B 关系的事件组成的 B 理论者,并不认为整个时间都会坍缩到一个单一时间。根据 Leftow 的观点,(永恒)中不会发生变化,在永恒中,所有事件都是同时发生的(A-)。然而,在一些地方,永恒被描述为涉及连续性,即由许多不同的 B 系列组成,对应不同的时间参考框架(Leftow 1991: 239)。乍看之下,这些是不同且不兼容的观念。持有时间基本上由处于 B 关系的事件组成的 B 理论者,并不认为整个时间都会坍缩到一个单一时间。

这与准时空永恒性(QTE,Leftow 1991: 120–2)的概念相关。与 Stump & Kretzmann 不同,Leftow 认为,作为 QTE 的无时空持续涉及不同的点,但不涉及部分。这些点(至少在某种意义上)彼此早晚,但它们并不处于继承关系。这种看似矛盾的说法部分通过对 B 理论的呼应来进行辩护。其想法是,博伊斯永恒就像 B 时间中的延伸,QTE 存在的生命包含早期和晚期的点,它们之间没有继承关系。在这方面,我们被告知,它就像 B 时间中的生活一样,只是没有时间经过的幻觉。

有一种误解 B 理论的危险。虽然 B 理论不提出时间的流逝,但它确实提出了继承。相关地,将我们的时间经验与 B 理论调和的传统项目是为了解释时间流逝的错觉,而不是解释时间继承的错觉(参见有关时间经验和感知的 SEP 条目)。由于 B 理论提出了继承(一种 B 关系),在 B 理论中,继承的经验是非幻觉的。这对 Leftow 对 B 理论的诉求造成了麻烦。毕竟,Leftow 认为,一个 QTE 存在的生命,其中所有时间同时体验,就是 B 时间的非幻觉体验(Leftow 1991: 122)。换句话说,这个想法是,时间继承的经验在 B 理论中是幻觉的。

Leftow 也建议,QTE 涉及早期和晚期观点的意义并不是时间上的,而是逻辑上的。然而,逻辑优先性并非时间优先性,也不像时间优先性那样相关(Rogers 1994: 11)。

一个更近期的想法是典型时间属性(TTP)的概念。如果一个术语预言它是“时间性质的定义的一部分或适当地出现在关于时间性质的非定义充分条件中”(Leftow 2002),那么属性就是 TTP。例如,“必然地,过去的一切都是时间性的”而不是“必然地,任何猪都是时间性的”。这个想法是,就像两足动物有助于使我们成为人类而不足以使我们成为人类一样,例如,存在有助于使事物具有时间性而不足以使事物具有时间性(因此可以有一个像博伊修斯那样的永恒无时无刻的存在)。

4.2 神圣的永恒

最近,人们普遍偏离了神的永恒观。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观点可以归类为神的时间性观点;其中许多也可以被归类为“中间”观点。正如在 4.1 中所述,这个列表当然远非详尽无遗。

尽管开放神学已成为远离神的无限时间的转变的一部分,但该立场特别涉及到神的预知话题。开放神学认为上帝不知道我们将来会自由选择什么,因为尚无可知的事物;在这里,自由选择沿着自由意志主义的思路理解,未来在某种形而上学上重要意义上被认为是真正开放的。有关开放神学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Pinnock 等人 1994 年,Zimmerman 2010 年,Rice 2020 年,Rissler(其他互联网资源),以及关于神的预知的 SEP 条目。

4.2.1 纯粹时间主义

在这个观点中,上帝在所有时间点都存在,上帝经历了时间的推移,上帝已经经历并将经历一个无限的过去和未来。这里的想法是上帝存在于(我们的,物理)时间/时空中,上帝是一个时间性的存在,就像我们一样,只是上帝的生命时间跨度是无限的。与其他时间观点相比,这个观点在概念上是直接的。然而,可以说,这与当前宇宙学存在紧张关系,因为它暗示宇宙有一个有限的过去。在这个观点中,上帝受到限制,或者对时间没有权力,这也可能与一些源自西方经文的约束相矛盾(见第 2 节)。这个观点至少在过程神学家如查尔斯·哈特什恩(Hartshorne 1947)中被发现。

相对永恒

根据艾伦·帕奇特(Alan Padgett)的观点,上帝发生变化,因此上帝是临时的。然而,时间性并没有被抛弃;相反,它被重新定义。

我并没有放弃永恒性。相反,我重新定义“上帝是永恒的”为上帝是相对永恒的,即他不受时间衡量,也不受时间流逝的负面影响。(Padgett 1992: 146; also 2001)

上帝的时间与我们的“测量时间”不相同。

“测量时间”是“我们历史和宇宙中特定的人类时间:秒、天和世纪的时间;我们时空的时间”(Padgett 1992: 130)。在这种“时间”的意义上,上帝是永恒的。然而,上帝并非在“时间”指涉任何形式的时间性的严格意义上是永恒的,因为上帝处于他自己的时间之中。这是否意味着上帝只存在于他自己的时间而不在我们的时间之中?不,他也存在于我们的时间之中(第 131 页——至少说这是“在哲学上可以接受的”(第 126 页)),正如我们存在于他的时间之中一样。只是他超越了我们的时间。超越我们的时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上帝是时间的基础,他不受时间流逝的消极影响,而且(事情在这里有点循环),他是相对永恒的。

关于这个问题,人们可能会问的一个问题是,“测量时间”和“上帝的时间”是什么,以及认为这两者存在的可能性有多大。Padgett 认为,在日常语言中,“时间”并不指“一个本体范畴”,而是指“我们历史和宇宙的人类时间”(1992: 130)。这种区别得到了对这种“时间”和“哲学中严格的本体意义上的‘时间’”之间的差异的支持(第 140 页)。但这可能仍然让人对这种区别感到困惑。首先,很少有当代本体论者认为他们正在研究一种与“我们历史和宇宙的人类时间”不同的时间。他们也不倾向于将宇宙的时间视为特定于人类。另外,关于时间有许多不同的哲学观点。

4.2.3 无时间性的创造与有时间性的创造

克雷格(Craig)认为上帝在没有创造时是永恒的,在创造之后是有时间性的(Craig 2000)。上帝在没有创造时是“没有”时间性的,而不是在创造之前,因为没有真正的“之前”。因此,上帝不可能真正变得有时间性,因为变成任何事情都涉及首先是一种事物,然后是另一种事物。尽管如此,上帝是“没有创造时是永恒的,在创造之后是有时间性的”,上帝“在创造的时刻进入时间”(Craig 2000: 33)。上帝是不变的和永恒的,但通过创造,上帝经历了一种外在的变化,“将祂带入时间”(Craig 2000: 29)。

问题在于即使是外在的变化仍然假定了一个之前和之后(Leftow 2005: 66)。克雷格意识到了这个困难:

在这种观点下,上帝的生命似乎有两个阶段,一个是永恒的阶段,一个是时间的阶段,而永恒的阶段似乎比时间的阶段存在得更早。但这在逻辑上是不一致的,因为处于早于关系中在所有情况下都是时间性的。(Craig 2000: 32)

His solution is 他的解决方案是

在创造之前,实际上没有时间间隔 [...] 没有早晚,没有持续通过连续的间隔,因此也没有等待,没有时间上的变化。这种状态将会在创造的那一刻整体消失,而不是逐步消失。

这种状态,他说,“看起来可疑地像是一个永恒的状态” (Craig 2000: 33).

但这个解决方案看起来可疑地像是对观点的重新陈述。问题在于我们只能用引号谈论“之前”。然而,在这个观点中,我们需要确实存在这样一个“之前”。(这是除非我们拒绝对所有这一切进行字面上的解释,但这并不是克雷格的方法。)说上帝在经历了一场变化之后成为了世俗的,这意味着什么?克雷格的答案似乎是在时间开始之前有无时间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在”时间开始之前。但这个解决方案看起来可疑地像是对观点的重新陈述。问题在于我们只能用引号谈论“之前”。然而,在这个观点中,我们需要确实存在这样一个“之前”。(这是除非我们拒绝对所有这一切进行字面上的解释,但这并不是克雷格的方法。)说上帝在经历了一场变化之后成为了世俗的,这意味着什么?克雷格的答案似乎是在时间开始之前有无时间性,或者更确切地说,“在”时间开始之前。

Craig 支持 Padgett 对“测量时间”和“本体时间”(上帝的时间)的区分。与 Padgett 不同的是,他将后者与牛顿的绝对时间相提并论。他捍卫了对狭义相对论的“新洛伦兹”解释,根据这一解释,存在一个特权参考系,由于动力学定律的有效洛伦兹不变性,这个参考系原则上是不可检测的。此外,他指出一些广义相对论时空模型的宇宙时间可能是绝对时间的候选。这些主张都是为了支持对 A-理论的强烈先验承诺而提出的,这一承诺与 Padgett 共享。然而,每个主张都面临问题,它们之间的联系也不清楚,因为对于狭义相对论的“新洛伦兹”方法不像标准方法那样自然地向广义相对论的方向发展(参见,例如,Balashov & Janssen 2003,Wüthrich 2013)。

Craig 和 Padgett 在宇宙时间是否给出了上帝时间的“适当度量”方面存在分歧,因此在这种观点上,我们是否对上帝的时间(我们也在其中)有任何认识上的接触也存在分歧。Craig 给出了肯定的回答,但仍然犹豫是否将宇宙时间与上帝的时间等同,而更倾向于说这两者“重合”(Craig 1990: 344)。

度量上无定形的时间

理查德·斯文本最初辩护永恒(Swinburne 1965),但后来转而支持时间观点。根据他后来的观点,在创世之前,上帝独自生活在一个度量上无规则的时间中(Swinburne 1977, 1993, 1994)。 (帕奇特还描述上帝的时间是度量上无规则的。)一旦上帝创造世界并制定自然法则,时间就获得了度量。然后开始有关于时间间隔有多长的事实。

进一步阅读:

  • 神的永恒辩护:Helm 1988, 2001; Yates 1990; Rogers 2000, 2007; Dolezal 2017; Duby 2022.

  • 辩护神的时间性:Lucas 1973, 1989; Wolterstorff 1975, 2000a,b, 2001; Hasker 1989, 2002; Zimmerman 2002; DeWeese 2002, 2004; Mullins 2016.

反对神的永恒论点

5.1 Arguments from Divine Omniscience and Tensed Facts5.1 神圣全知和时态事实的论证

回想一下,有神论的上帝是全知的。因此,上帝应该知道时间现实在其最基本层面上是什么样的。如果存在基本的时态事实(比如现在是 12 点),上帝就知道这些事实。但由于这些事实会改变,上帝所知道的也会不断改变。因此,上帝不断改变;所以上帝存在于时间中。

论据 1

(1)

上帝是全知的。

(2)

如果上帝是全知的,那么上帝知道基本的时间事实。

因此 (3)

上帝知道基本的时间事实。(From (1), (2))

So (4)那么(4)

如果存在基本的时态事实(即 A 理论为真),那么上帝知道它们。(From (3))

(5)

如果上帝知道基本的时态事实,那么上帝知道的内容会发生变化。

(6)

如果上帝所知道的改变了,那么上帝就改变了。

(7)

如果上帝改变,那么上帝就是临时的。

因此,如果 A 理论是真实的,那么上帝是临时的。(From (4), (5), (6), (7))

克雷格(Craig)2000 年,2001 年;德维斯(DeWeese)2004 年;哈斯克(Hasker)2002 年;克雷茨曼(Kretzmann)1966 年;帕吉特(Padgett)1992 年,2001 年;沃尔特斯托夫(Wolterstorff)1975 年;穆林斯(Mullins)2016 年:第 4 章等人捍卫了这一论点的各种版本。由于辩论的许多参与者认为 A 理论是正确的,因此被视为支持神的时间性的论据。作为回应,时间无限性的拥护者挑战了该论据的一个或多个前提(Wierenga 1989 年,2002 年;Alston 1989a;Ganssle 1993 年,1995 年,2002 年)。其他人则通过放弃 A 理论并接受 B 理论(Helm 1988 年,2001 年;罗杰斯(Rogers)2000 年)来回应。这一思想是,这一论证无法适用于 B 理论,因为在 B 理论中,基本(无时态)的时间事实不会改变。类似的论证将在步骤(5)的类比处陷入困境:如果上帝知道基本的无时态事实,那么上帝知道的内容不会改变。因此,虽然论证本身对于 B 理论是否允许将无限性与全知相结合保持沉默,但制作这一论证的部分目的是类似的论证无法适用于 B 理论。

然而,人们可能会想知道在 Argument 1 附近是否有可以用于 B 理论的论点。首先考虑以下相似的论点。

论证 2

(1′)

上帝是全知的。

(2′)

如果上帝是全知的,那么上帝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So (3′)

上帝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From (1′), (2′))

(4′) Beddor, 2024

时间的变化。

So (5′)

上帝所知道的是会改变的。 (From (3′), (4′))

(6)

如果上帝所知道的改变了,那么上帝就改变了。

(7)

如果上帝改变,那么上帝是暂时的。

因此,上帝是临时的。 (From (5′), (6), (7))

与论证 1 的情况不同,这里与 A-理论的联系并不直接。在 B-理论上,有一种意义上(4′)是正确的,尽管在 B-理论上,基本时间事实没有变化。在每个时间点,那个时间点都是当前的——不是绝对的、在形而上学上特权的 A-理论意义上,而是相对的、透视的意义上。每个时间点在自身是当前的,就像每个空间位置相对于自身都在这里一样。此外,在关于时态语言的标准 B-理论解释中(例如,Mozersky 2015;但请参阅 Torre 2010 以获取另一种解释),在这些时间点中,一个时间主体 S 可以知道,并且可以对其所处的时间有一个真实的信念。在中午,S 相信现在是中午;这种信念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有一个无时态事实,比如 S 在(与中午同时的时间)持有这种信念。在 12:01,S 真实地相信现在是 12:01,这种信念之所以成立,是因为有另一个无时态事实,比如这种后来的信念是 S 在(与 12:01 同时的时间)持有的,依此类推。

在这个 B-理论的观点上,诚然,并非如此,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在不同的时间)涉及在不同的时间知道不同的事情。原因在于被相信的无时态内容可以被 S 在所有时间同样地相信(通常也会如此)。因此,虽然在每个时间点,S 拥有一个带有无时态内容的时态信念,该内容与 S 在之前时间点的时态信念的无时态内容不同,S 可能不会相信或知道任何新事物。这表明同样适用于上帝,并且(5′)并不是从(3′)和(4′)推导出来的。在这个 B-理论的观点上,诚然,并非如此,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在不同的时间)涉及在不同的时间知道不同的事情。原因在于被相信的无时态内容可以被 S 在所有时间同样地相信(通常也会如此)。因此,虽然在每个时间点,S 拥有一个带有无时态内容的时态信念,该内容与 S 在之前时间点的时态信念的无时态内容不同,S 可能不会相信或知道任何新事物。这表明同样适用于上帝,并且(5′)并不是从(3′)和(4′)推导出来的。

然而,重要的不仅是 S 知道和相信什么,而是 S 知道和相信的方式。 有时态的信念与相应的无时态信念具有相当不同的认知意义。 对于及时行动而言,重要的是通过具有真实时态信念(“现在是中午(现在)”)来相信无时态内容。 重点是一个更一般的观点,同样适用于除“现在”之外的指示物,如“I”或“here”:指示信念的认知意义与相应的非指示性信念不同。

因此,如果 B-理论主体 S 知道(在不止一个时间点)现在是什么时间,那么他们会发生变化。原因在于他们相信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需要通过拥有适当变化的时态信念来跟踪他们的时间观念(“现在是中午”,“现在是 12:01”)。至少对于那些时间性与我们自己相关的人来说是这样的。这个群体是否包括上帝?如果是这样,那么在 B-理论中,也有理由担心全知与永恒的结合。

论证 3

(1′)

上帝是全知的。

(2′)

如果上帝是全知的,那么上帝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

So (3′)

上帝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From (1′), (2′))

(4″)

如果 S 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那么 S 相信的内容会发生变化。

(5″)

上帝如何相信(上帝相信什么)会发生变化。(来自(3′),(4″))

(6″)

如果上帝的信仰发生变化,那么上帝就会改变。

(7)

如果上帝改变,那么上帝就是临时的。

因此,上帝是临时的。 (From (5″), (6″), (7))

5.2 Arguments from Divine Action 来自神圣行动的论证

当上帝创造宇宙时,上帝开始与宇宙共存,并维持其存在。获得这些和其他与宇宙的关系使上帝成为临时的,因为这构成了上帝在创造时经历的变化。即使上帝之前是永恒的,创造之后上帝就成为了临时的(Craig 2009)。

这种思路的问题再次在于不清楚如何理解在永恒的上帝身上应用的“之前”和“之后”的概念,以及获取和开始的含义。

然而,这一点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上帝被认为在世界中具有因果作用,其中这些因果关系包括上帝回应祈祷和积极参与世界历史。同样,上帝与世界共存,并在每一刻维持其存在。上帝爱着,并了解上帝的创造物的生活。所有这些都是关系。上帝与一个有时间性的世界存在因果和其他关系。这难道不会使上帝成为有时间性的吗(Mullins 2016, Ch. 5)?

神圣永恒的每个版本都试图以某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Aquinas 和其他人提出的一个相当激进的回应是,虽然世界与上帝有关,但上帝与世界无关。

5.3 Arguments from Divine Personhood5.3 神格的论证

假设一个人至少会做以下一些事情:记忆、预期、反思、深思熟虑、决定、打算和有意识地行动。如果永恒性排除了一个人做任何这些事情的可能性,那么永恒性与人的本质是不相容的。由于上帝是一个人,所以上帝并非永恒的。

但是,是否成为一个人需要一个人至少做一些以上的事情呢?相反,一个人可能认为,最多只需要一个人有能力至少做一些以上的事情。也许一个永恒的上帝有能力做一些以上的事情,即使上帝并没有去做这些事情。

或者,人们可能会质疑认为这些活动往往被永恒性排除的根据。事实上,它们似乎都涉及变化,即一个人心理状态的变化。但永恒性的支持者可能认为,我们应该在我们的概念体系中留出一个关于每种活动的永恒、不变版本的空间(Craig 2009; Murray & Rea 2008: Ch. 2)。

神圣永恒的论点

Arguments from Divine Perfection 来自神圣完美的论证

有许多支持神的永恒性的考虑是源自完美存在神学。完美存在神学是一种神学方法,它通过研究上帝作为最完美(或最伟大可能的)存在的基础来确定上帝的样子。一个一般的论证如下。最完美的存在,上帝,有最完美的存在方式。但是,时间存在是比永恒存在更不完美的存在方式。因此,上帝有一个永恒的存在方式。

为什么认为时间存在不如永恒存在完美?请注意,我们在这里主要关注第 4 节开头所区分的第二个问题,即上帝经历的本质(而不是第一个问题,即上帝是否位于时间/时空中)。这种想法是普通的时间经历涉及获得和失去,以及对时间不可避免的流逝的意识。相关地,对于普通的时间存在者,既不是遥远的过去也不是未来在感知上是可及的。我们记得过去的部分,但不完美,并且我们仅仅预期未来。我们对未来了解比过去少得多。我们无法改变或重新体验过去,也无法跳到以后的时刻,除非一次一个。

但是,上帝并不是一个普通的临时存在。时间性的辩护者可以回答说,虽然上帝的生活具有时间特征,即上帝经历了连续性,但上帝的时间体验在很大程度上与我们的体验不同(Mullins 2014)。例如,上帝是全知的,因此上帝不会忘记过去的任何部分,并且已经知道未来的一切。经历连续性意味着一次经历一件事情。但是,时间性的辩护者可能会补充说,这个特征对于例如享受音乐的能力是必要的,音乐是美好的,因此最完美的存在会拥有这种能力。

有更多间接的方式从完美到永恒的论证。例如,假设存在的最完美方式涉及不变性,并且不变性需要永恒。或者假设完美需要神圣的简单性,并且简单性需要永恒(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 SEP 关于神圣简单性和不变性的条目)。

6.2 Arguments from Divine Foreknowledge6.2 神学预知的论证

有一种思路是,对于处于时间中的存在来说,未来的偶然事件的完全知识是不可能的。由于上帝是全知的,因此知道所有将要发生的事情,上帝是超越时间的。

另一种思路是,虽然上帝是全知的,因此知道一切将会发生的事情,但我们的一些行为是真正自由的。但这两个事实之间存在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可以通过将上帝看作是永恒的来解决。

这种思路更详细地表述如下。首先考虑一种神学宿命论的论证,即神的预知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观点(Pike 1965; Murray & Rea 2008: Ch. 2)。上帝是全知的。因此,上帝知道所有真实的事情,不相信任何虚假的事情。现在考虑命题 p,即您将在 1,000 年后阅读本节。假设 p 在 1,000 年前是真实的。那么上帝那时相信了 p。而您从未能选择上帝在 1,000 年前相信 p 这件事。您也从未能选择任何从上帝在 1,000 年前相信 p 所产生的事情,包括您今天阅读本节。因此,您从未能选择是否阅读本节,这意味着您并非自由地这样做。

一个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认 p 在 1000 年前是真实的。 (亚里士多德以这种方式回应了一个类似的、非神学的逻辑宿命论的论证。) 有关此解决方案的更多信息,请参阅 SEP 关于预知和自由意志以及宿命论的条目。

一位支持神的永恒性的辩护者可能尝试另一种解决方案(受博伊修斯启发)。上帝不处于时间中,因此上帝不知道或相信某些事情发生在某个时间。因此,上帝在 1000 年前相信 p 并非事实。相反,所有时间事件都在上帝的“一次”之前,或者在一个非时间性的现在。然而,一些人认为仍然会出现类似的问题(Zagzebski 1991:第 2 章)。一位支持神的永恒性的辩护者可能尝试另一种解决方案(受博伊修斯启发)。上帝不处于时间中,因此上帝不知道或相信某些事情发生在某个时间。因此,上帝在 1000 年前相信 p 并非事实。相反,所有时间事件都在上帝的“一次”之前,或者在一个非时间性的现在。然而,一些人认为仍然会出现类似的问题(Zagzebski 1991:第 2 章)。

6.3 相对论的论证

上帝是非物质的。假设由此可推知上帝不在空间。那么可以认为相对论暗示上帝也不在时间中,因为根据相对论,任何在时间中的东西也在空间中(Leftow 1991: 272)。

尽管基本思想足够清晰,但人们可能会担心这个论点的细节。在相对论中,在基本层面上不存在时间或空间位置。因此,至少可以说,根据相对论,位于时间的任何事物都位于空间位置是至少具有误导性的。但是,这个论点的辩护者可能正考虑到(特殊)相对论的这一含义,即时空区域是基本的,因为没有将时空唯一分解为时间和空间的方法。据推测,相对论对当前辩论的教训可以得到适当的重新表述。

进一步阅读有关上帝和时间的内容:Pike 1970; Braine 1988; Yates 1990; Gale 1991; Mawson 2008; Craig 1998, 2001, 2009; Murray & Rea 2008; Leftow 2010; Tapp & Runggaldier 2011; Oppy 2014; Mullins 2016; Melamed 2016; Deng 2019; Schmücker, Williams and Fischer 2022; Moravec (即将出版); 以及 Ganssle (其他互联网资源).

关于永恒的其他辩论

永恒性或非时间性,以及永恒性或永恒性,都是广泛适用的概念。本节概述了一些非宗教哲学辩论,其中永恒的概念,在非时间性的意义上,可以发挥作用(McDaniel 2016)。

考虑关于命题、数学对象或其他抽象事物的本质的问题。也许这些是非时间性实体,存在于时间/时空之外,并且与其他实体不处于任何时空关系。什么样的考虑可能会影响它们是否是这样的实体?以命题为例,句子表达的真或假的事物。拿一个随时间改变其真值的句子来说(例如,“天晴了”)。这样的句子在不同时间是否表达不同的命题(在 t1 时是晴天,在 t2 时是晴天等)?还是它在不同时间表达相同的命题(是晴天)?如果是前者,那么表达的命题本身不会改变真值。如果是后者,那么命题(是晴天)本身会改变真值。在后一种情况下,这可能会让人认为该命题位于时间内而不是时间之外。另一方面,也可能不是。毕竟,真值似乎也随着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然而,我们可能不愿从中推断出该命题具有空间位置。

作为另一个例子,考虑到时间不存在的观点,例如由像麦克泰格特(McTaggart)或 F. H. 布拉德利(F. H. Bradley)这样的推测形而上学家所辩论的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一切都是永恒的(在非时间性的意义上)。

时间是虚幻的观点也是由库尔特·哥德尔基于广义相对论考虑而辩论的(哥德尔,1949 年)。哥德尔的出发点是他发现了爱因斯坦场方程的解决方案,允许封闭时间样曲线的存在。他认为,这样的时空不包含时间维度,因为只有在时间真正流逝时才存在时间,而在这样的世界中不可能有真正的时间流逝。这反过来暗示着时间不会流逝,因此在实际世界中也不存在时间(有关该论点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Savitt,1994 年;Dorato,2002 年;Yourgrau,2005 年)。

最近,一些从事量子引力方法的物理学家和物理学家已经开始认为时空可能并非根本(见量子引力的 SEP 条目)。当然,关于在这种情况下是否适用非时间性概念取决于如何最好地理解时空不是根本的主张。

Bibliography

  • Alston, William P., 1984, “Hartshorne and Aquinas: A Via Media”, in John B. Cobb and Franklin I. Gamwell (eds.), Existence and Actualit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also in Alston 1989b: 136.

  • –––, 1989a, “Does God Have Beliefs?”, in Alston 1989b: 178–193.

  • –––, 1989b, Divine Nature and Human Language: Essays in Philosophical Theology, Ithaca and London: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Anselm, The Monologion, translated by Simon Harrison, in Anselm of Canterbury, The Major Works,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Brian Davies and G.R. Eva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 Augustine, The Confessions, Henry Chadwick (tra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 Balashov, Yuri and Michel Janssen, 2003, “Presentism and Relativity”,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54(2): 327–346. doi:10.1093/bjps/54.2.327

  • Boethius, The Consolation of Philosophy, V. E. Watts (tran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69; also translated by H. F. Stewart, E. K. Rand, and S. J. Tester, Loeb Classical Library,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3.

  • Braine, David, 1988, The Reality of Time and the Existence of Go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Craig, William L., 1990, “God and Real Time”, Religious Studies, 26(3): 335–347. doi:10.1017/S0034412500020503

  • –––, 1998, “The Tensed vs. Tenseless Theory of Time: A Watershed for the Conception of Divine Eternity”, in Robin Le Poidevin (ed.), Questions of Time and Tens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pp. 221–250.

  • –––, 1999, “The Eternal Present and Stump-Kretzmann Eternity”, American Catholic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73(4): 521–536. doi:10.5840/acpq199973437

  • –––, 2000, “Timelessness and Omnitemporality”, Philosophia Christi, Series 2, 2(1): 29–33.

  • –––, 2001, Time and Eternity: Exploring God’s Relationship to Time, Wheaton, IL: Crossway Books.

  • –––, 2009, “Divine Eternity”, in Thomas P. Flint and Michael C. Rea (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hilosophical Theolog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Deng, Natalja, 2019, God and Tim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DeWeese, Garrett J., 2002, “Atemporal, Sempiternal or Omnitemporal: God’s Temporal Mode of Being”, in Ganssle & Woodruff 2002: 49–61.

  • –––, 2004, God and the Nature of Time, Aldershot, Hants.: Ashgate.

  • Dolezal, James E., 2017, All that is in God: Evangelical Theology and the Challenge of Classical Christian Theism, Grand Rapids: Reformation Heritage Books.

  • Dorato, Mauro, 2002, “On Becoming, Cosmic Time, and Rotating Universes”, Craig Callender (ed.), Time, Reality and Experience, (Royal Institute of Philosophy Supplements, 50),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253–276. doi:10.1017/CBO9780511550263.013

  • Duby, Steven J., 2023, Jesus and the God of Classical Theism: Biblical Christology in Light of the Doctrine of God, Grand Rapids: Baker Academic.

  • Fales, Evan M., 1997, “Divine Intervention”, Faith and Philosophy, 14(2): 170–194. doi:10.5840/faithphil199714215

  • Fitzgerald, Paul, 1985, “Stump and Kretzmann on Time and Eternity”,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82(5): 260–269. doi:10.2307/2026491

  • Gale, Richard M., 1991, On the Nature and Existence of Go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Ganssle, Gregory E., 1993, “Atemporality and the Mode of Divine Knowledge”,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34(3): 171–180. doi:10.1007/BF01313790

  • –––, 1995, “Leftow on Direct Awareness and Atemporality”, Sophia, 34(2): 30–37. doi:10.1007/BF02772290

  • –––, (ed.), 2001, God and Time: Four Views, Downers Grove, IL: Inter Varsity Press.

  • –––, 2002, “Direct Awareness and God’s Experience of a Temporal Now”, in Ganssle & Woodruff 2002: 165–181.

  • Ganssle, Gregory E. and Woodruff, David M. (eds.), 2002, God and Time: Essays on the Divine Na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93/acprof:oso/9780195129656.001.0001

  • Gödel, Kurt, 1949, “A Remark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ity Theory and Idealistic Philosophy”, in P.A. Schilpp (ed.), Albert Einstein: Philosopher-Scientist, La Salle, II1.: Open Court, 1949, pp. 557–562; reprinted with additions and corrections in Kurt Gödel, Collected Works (Volume II), S. Feferman et al. (ed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 Hartshorne, Charles, 1947, The Divine Relativity,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 Hasker, William, 1989, God, Time, and Knowledge,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 2002, “The Absence of a Timeless God”, in Ganssle & Woodruff 2002: 182–206.

  • Helm, Paul, 1988, Eternal Go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doi:10.1093/0198237251.001.0001

  • –––, 2001, “Divine Timeless Eternity”, in Ganssle 2001: 28–60.

  • Kenny, Anthony, 1979, The God of the Philosophers,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Kretzmann, Norman, 1966, “Omniscience and Immutability”,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63(14): 409–421. doi:10.2307/2023849

  • Leftow, Brian, 1991, Time and Eternity,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 2002, “The Eternal Present”, in Ganssle & Woodruff 2002: 21–48.

  • –––, 2005, “Eternity and Immutability”, in William Mann (ed.), The Blackwell Guide to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doi:10.1002/9780470756638.ch3

  • –––, 2010, “Eternity”, in Charles Taliaferro, Paul Draper, and Philip L. Quinn (eds.), A Companion to Philosophy of Religion, 2nd edition, Oxford and New York: Blackwell.

  • Le Poidevin, Robin, 2023, And Was Made Man: Mind, Metaphysics, and Incarn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Lewis, Delmas, 1984, “Eternity Again: A Reply to Stump and Kretzman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15(1–2): 73–79. doi:10.1007/BF00142103

  • Lucas, John R., 1973, A Treatise on Time and Space, London: William Clowes & Sons Limited.

  • –––, 1989, The Future: An Essay on God, Temporality and Truth, Cambridge: Basil Blackwell Inc.

  • Maimonides, Moses, The Guide of the Perplexed,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Shlomo Pines and an introductory essay by Leo Straus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3.

  • Mawson, T. J., 2008, “Divine Etern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64(1): 35–50.

  • McDaniel, Kris, 2016, “Eternity in Twentieth-Century Philosophy”, in Yitzhak Y. Melamed (ed.), Eternity: A Hist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93/acprof:oso/9780199781874.003.0016

  • McTaggart, John M. E., 1908, “The Unreality of Time”, Mind, 17(4): 456–473. doi:10.1093/mind/XVII.4.457

  • Melamed, Yitzhak Y., 2016, Eternity: A Histor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Moravec, Matyas, forthcoming, Henri Bergson and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New York: Routledge.

  • Mozersky, M. Joshua, 2015, Time, Language, and Ontology: The World from the B-theoretic Perspectiv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93/acprof:oso/9780198718161.001.0001

  • Mullins, Ryan T., 2014, “Doing Hard Time: Is God the Prisoner of the Oldest Dimension?”, Journal of Analytic Theology, 2: 160–185.

  • –––, 2016, The End of the Timeless God, (Oxford Studies in Analytic Theolog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93/acprof:oso/9780198755180.001.0001

  • Murray, Michael J. and Michael C. Rea,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Cambridge Introductions to 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17/CBO9780511801488

  • Nelson, Herbert J., 1987, “Time(s), Eternity, and Dur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22(1–2): 3–19. doi:10.1007/BF00135431

  • Oppy, Graham, 2014, Describing Gods: An Investigation of Divine Attribut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17/CBO9781316091807

  • Padgett, Alan G., 1992, God, Eternity and the Nature of Time, London: Macmillan.

  • –––, 2001, “Eternity as Relative Timelessness”, in Ganssle 2001: 92–110.

  • Pike, Nelson C., 1965, “Divine Omniscience and Voluntary Action”, 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74(1): 27–46. doi:10.2307/2183529

  • –––, 1970, God and Timelessness, New York: Schocken.

  • Pinnock, Clark H., John Sanders, Richard Rice, William Hasker, and David Basinger, 1994, The Openness of God: A Biblical Challenge to the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God, Downers Grove: InterVarsity Press.

  • Rice, Richard, 2020, The Future of Open Theism: From Antecedents to Opportunities, Downers Grove: InterVarsity Press.

  • Rogers, Katherin A., 1994, “Eternity has no Duration”, Religious Studies, 30(1): 1–16. doi:10.1017/S003441250002268X

  • –––, 2000, Perfect Being Theology,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 –––, 2007, “Anselmian Eternalism: The Presence of a Timeless God”, Faith and Philosophy, 24(1): 3–27. doi:10.5840/faithphil200724134

  • Savitt, Steven F., 1994, “The Replacement of Time”,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72(4): 463–474. doi:10.1080/00048409412346261

  • Skow, Bradford, 2015, Objective Becoming,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93/acprof:oso/9780198713272.001.0001

  • Schmücker, Marcus, Michael T. Williams, and Florian Fischer (eds.), 2022, Temporality and Eternity: Nine Perspectives on God and Time, Berlin, Boston: De Gruyter.

  • Stump, Eleonore and Norman Kretzmann [S&K], 1981, “Eternity”,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78(8): 429–458. doi:10.2307/2026047

  • –––, 1987, “Atemporal duration: a reply to Fitzgerald”, 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84(4): 214–219. doi:10.2307/2027159

  • –––, 1992, “Eternity, Awareness, and Action”, Faith and Philosophy, 9(4): 463–482. doi:10.5840/faithphil19929433

  • Swinburne, Richard, 1965, “The Timelessness of God”, Church Quarterly Review, 116: 323–337.

  • –––, 1977, The Coherence of Theism,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 1993, “God and Time”, in Eleonore Stump (ed.), Reasoned Faith,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p. 204.

  • –––, 1994, The Christian God, Oxford: Clarendon Press.

  • Tapp, Christian and Edmund Runggaldier (eds.), 2011, God, Eternity, and Time, Aldershot: Ashgate Press.

  • Torre, S., 2010, “Tense, Timely Action, and Self-ascription”,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80(1): 112–132. doi:10.1111/j.1933-1592.2009.00312.x

  • Wierenga, Edward R., 1989, The Nature of God: An Inquiry into Divine Attributes,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 2002, “Timelessness out of Mind”, in Ganssle & Woodruff 2002: 153–164.

  • Wolterstorff, Nicholas, 1975, “God Everlasting” in Clifton Orlebeke and Lewis Smedes (eds.), God and the Good: Essays in Honor of Henry Stob, Grand Rapids, Mich.: Eerdmans, pp. 181–203.

  • –––, 2000a, “God and Time”, Philosophia Christi, series 2, 2(1): 5–10.

  • –––, 2000b, “God is ‘everlasting’, not ‘eternal’”, in Brian Davies (ed.), Philosophy of Religion: A Guide and Anthology,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2001, “Unqualified Divine Temporality”, in Ganssle 2001: 187–213.

  • Wüthrich, Christian, 2013, “The fate of presentism in modern physics”, in Roberto Ciunti, Kristie Miller, and Giuliano Torrengo (eds.), New Papers on the Present, Focus on Presentism, Philosophia Verlag, Munich.

  • Yates, John C., 1990, The Timelessness of God, Lanham: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 Yourgrau, Palle, 2005, A World Without Time: The Forgotten Legacy of Gödel and Einstein, New York: Basic Books.

  • Zagzebski, Linda, 1991, The Dilemma of Freedom and Foreknowledg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Zimmerman, Dean, 2002, “God Inside Time and Before Creation”, in Ganssle & Woodruff 2002: 75–94.

  • –––, 2010, “The A-theory of Time, Presentism, and Open Theism”, in Melville Y. Stewart (ed.), Science and Religion in Dialogue, Volume Two, Oxford: Wiley-Blackwell.

Academic Tools

Other Internet Resources

Aquinas, Thomas | Augustine, Saint | Boethius, 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 Duns Scotus, John | fatalism | free will: divine foreknowledge and | immutability | McTaggart, John M. E. | quantum theory: quantum gravity | simplicity: divine | space and time: being and becoming in modern physics | time | time: the experience and perception of

Acknowledgments

The author wishes to thank Paul Helm, for graciously giving permission to reuse verbatim some paragraphs from sections 2, 4, 5 and 6 of the previous entry in this entry’s section 3. Many thanks also to Brian Leftow, Ryan Mullins, Yuri Balashov, Baptiste Le Bihan, Evan Fales, Ulrich Meyer, Ludwig Neidhart, and participants of a workshop in Bonn on “God and Time”, August 2017, for comments on earlier drafts.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in part) by the Yonsei University Future-Leading Research Initiative of 2018 (2018-22-0100).

Copyright © 2023 by Natalja Deng <nmdeng@gmail.com>

最后更新于

Logo

道长哲学研讨会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