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哲学 philosophy in (Guillermo Hurtado and Robert Eli Sanchez, Jr.)

首次发表于 2016 年 1 月 20 日星期三;实质性修订于 2020 年 11 月 13 日星期五

墨西哥哲学受到了各种思想传统的影响,这些传统被结合和转化以满足墨西哥生活的特定需求和环境。结果是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传统,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与秘鲁哲学一起,是美洲最古老的哲学传统。

尽管墨西哥哲学关注各种理论探究,但其特点可能是对伦理和政治问题以及哲学探究的具体后果的特别关注。关于人性和权力与理性之间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墨西哥哲学发展的核心,从对西班牙征服的正当性的早期思考到最近关于民主改革或恰帕斯的印第安起义的辩论。批判哲学欧洲中心主义是墨西哥哲学的另一个核心特征。

参考文献包括本文提到的所有书籍和文章,以及一些英文的次要文献的选择。


1. 一些元哲学问题

在拉丁美洲,哲学家们提出了关于他们自己哲学的独创性和特殊性的元哲学问题。同样,人们经常声称墨西哥的哲学与墨西哥哲学不同,并且虽然墨西哥的哲学有着悠久而卓越的历史,但用墨西哥哲学来定义其辩论或论文的独创性或真实性,其学派的独特性,或其风格或术语的独特性是错误的(参见 Romanell 1975)。其他学者持不同意见,并认为墨西哥哲学中确实存在着实质性、主题性或风格上的连续性,这些连续性构成了墨西哥哲学作为一种独特而真实的传统。还有人认为,尽管墨西哥的哲学尚未形成统一而独特的传统,但它有潜力成为一种。 (有关“墨西哥哲学”和“墨西哥的哲学”之间的区别的详细讨论,请参见 Hurtado 2007,特别是第 2 章。)

为了进一步复杂化元哲学讨论,虽然墨西哥已经有 500 多年的哲学产生,但在 1821 年墨西哥从西班牙赢得独立之前,称之为“墨西哥哲学”是具有误导性的。也就是说,在殖民统治或独立之前,墨西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很少认为自己或他们的工作是墨西哥的。即使在今天,鉴于墨西哥哲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墨西哥和拉丁裔哲学家之间的合作努力,也许更准确的说法是墨西哥跨境哲学——再次强调,这是一种不被政治边界清晰定义的传统。我们所说的墨西哥跨境哲学不应与墨西哥-美国或墨西哥裔哲学混淆,尽管它们之间有密切关联(请参阅有关拉丁裔哲学的相关条目)。相反,它指的是一种关注墨西哥哲学在墨西哥以外地区,特别是在美国的推广和应用的研究领域,以及墨西哥哲学在墨西哥和美国的当前发展如何相互支持。

即使我们对墨西哥哲学的定义有一定的灵活性,墨西哥并不是所有哲学家都认为培养墨西哥哲学作为一个独特传统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许多人认为我们应该把追求民族哲学的事业留在过去。因此,就像罗杰·巴特拉(Roger Bartra)创造了“后墨西哥条件”这个词(请参阅 Bartra 2002),我们可以谈论一个后墨西哥哲学,即在墨西哥产生的哲学,但它并不旨在代表墨西哥文化。

我们将不再进一步讨论这些元哲学问题(请参阅有关拉丁美洲哲学的相关条目:元哲学基础)。我们的主要关注是提供墨西哥哲学史的概述。

2. 前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哲学

在征服后的早年,西班牙人很快意识到前征服时期的墨西哥人拥有一个复杂而精密的关于人类和宇宙的信仰系统。在他的《新西班牙事物通史》(1585 [1950–1982])中,方济各会传教士贝尔纳迪诺·德·萨哈古恩(1499–1590)通过文件和证词复制了古代墨西哥的世界观。几个世纪后,随着新文件的发现和对土著语言的更深入了解,我们对中美洲原住民对世界的看法有了更好的理解。

墨西哥哲学的第一批历史学家认识到土著宇宙观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但他们并不认为它是真正的哲学。然而,在 1955 年,米格尔·莱昂-波蒂利亚(1926–2019)通过出版他具有影响力的《纳瓦特尔哲学》(La filosofía náhuatl)挑战了这种观点,并重新激发了我们对中美洲思想的兴趣。该书是一本翻译成西班牙语的收集了有关宇宙观、形而上学、人类学、伦理学和美学的文本的作品。在他的书中,莱昂-波蒂利亚认为墨西哥人(即阿兹特克人自称的方式)实际上进行了哲学,并通过重建他们的哲学传统并将其与古希腊哲学进行比较来证明这一点。多年后,其他作者效仿他的做法,并对玛雅文本(如《波波尔武》)撰写了广泛的评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了古典玛雅的宇宙观和人类学。

使用“哲学”一词来谈论墨西哥思想的做法受到了那些认为有必要去中心化西方哲学概念的人的赞赏。但是,那些认为将前西班牙时期的思想称为“哲学”未能欣赏到西方哲学作为一种成就与世界观或信仰体系之间的区别的人则对此提出了批评,当然,所有人都拥有这种观点。因此,一些学者声称将前征服时期的文本解释为哲学是在事后给它们附加了一些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具体而言是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理性反思和批判。其他人甚至质疑历史来源的真实性。

例如,墨西哥文化中的神祇奎特萨尔科亚特尔也是前阿兹特克托尔特克人的领袖,他挑战了传统的宗教神话,并提出了关于神性、宇宙和人性的独特观念。根据奎特萨尔科亚特尔的说法,至高神是双重性的神奥梅特奥特尔,他既是男性又是女性,是万物的创造者,并在现实的各个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不清楚奎特萨尔科亚特尔是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人物,因此也不清楚我们通常归因于他的观念应该如何理解,这些观念在我们理解纳瓦特尔哲学的发展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在特斯科科的国王内萨瓦尔科约特尔(1402-1472)是追随奎策尔科亚特尔智者传统的智者中最杰出的人物。特斯科科是一个小王国,也是阿兹特克的军事盟友。内萨瓦尔科约特尔国王发展了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在他的诗歌和叙事散文中得以保留,他对于在一个由变化和死亡定义的世界中人类生命的永久性表示怀疑。他思索道,如果金子和玉石可以破碎,那么人类必须接受他们在地球上的经过是暂时的。然而,我们的有限性不应该让我们陷入悲伤;相反,人类的心灵可以在花与歌(flor y canto)中找到意义,这是内萨瓦尔科约特尔用来指代艺术和美的方式。诗歌和歌曲在花谢和死亡之际依然存在,我们的任务是学会在面对超出我们所知的一切事物时保持耐心和谦卑,比如神的计划,这将永远是一个谜。尽管他的文本是零碎的和富有诗意的,我们可以认为内萨瓦尔科约特尔是一位哲学家,因为他质疑了神话和宗教对于传统哲学问题(如本质、变化和生命的意义)的回应。事实上,我们可以将他的思想和风格与赫拉克利特或巴门尼德斯进行比较。

近年来,前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思想与墨西哥哲学之间的联系加深了。其中一个例子是埃米利奥·乌兰加(1921-1988)在他的著作《墨西哥人的存在分析》(1952)中重新引入的“内潘特拉”概念。根据乌兰加的说法,内潘特拉指的是一种存在的本体条件,既捕捉到墨西哥存在的特定性质,又更普遍地捕捉到人类的条件。内潘特拉意味着处于两个对立面之间,既不完全拒绝也不完全接受。墨西哥和美国的几位作者此后以新颖的方式运用内潘特拉的概念来描述我们存在的各个方面(例如,格洛丽亚·安萨尔杜亚)。

其他作者恢复了土著幸存者创造的类别,并提出了对西方哲学的替代方案。例如,卡洛斯·伦克斯多夫(1926-2010)的《托霍拉巴尔密码哲学》(2002)对墨西哥恰帕斯州托霍拉巴尔土著人的信仰和实践进行了哲学重建。伦克斯多夫研究托霍拉巴尔人的语言和日常实践,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理解个人、社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方式。我们还可以在墨西哥土著人的政治思想中找到重要概念,例如扎帕蒂斯塔民族解放军(EZLN)成员的政治思想。

最近一项重建前西班牙殖民时期思想的努力是詹姆斯·马菲的《阿兹特克哲学》(2015)。马菲使用广泛的来源,新旧不一,重建了阿兹特克形而上学,运用西方形而上学的范畴和概念来展示纳瓦特尔思维的独创性。

3. 征服的哲学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对美洲的征服,尤其是对阿兹特克帝国的征服,是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事件,立即促使西班牙语哲学家和神学家反思人类的含义,战争、殖民和奴隶制是否有正当理由以及在什么条件下,以及“美洲”和“欧洲”之间的意义和关系。

萨拉曼卡大学的教授弗朗西斯科·德·维多利亚(1483-1546)质疑西班牙对美洲大陆的殖民是否构成“正义战争”。与其他亲眼目睹西班牙殖民残酷行为并怀疑征服和殖民是否能够合理正当的作者不同,维多利亚从未去过美洲,因此对此事没有直接经验。

巴托洛梅·德·拉斯卡斯神父(1484-1566)在墨西哥有丰富的经验,并反对西班牙的殖民。在 1550-1551 年,他与胡安·希内斯·德·塞普尔韦达进行了一场关于土著人是否是完全人类的著名辩论。拉斯卡斯声称土著人是理性的存在,与欧洲人并无二致,并应被视为完全人类,享有根据自然法保护的权利,选择自己的政府形式,并享有自由。因此,拉斯卡斯认为西班牙人没有权利奴役或以其他方式统治他们。拉斯卡斯的观点在印第安人法典(1542 年)中被证明是至关重要的,该法典要求对美洲土著人民进行一定的保护。

在 16 世纪中叶,伊拉斯谟人文主义的影响在一些作家身上显现出来,他们希望回归早期基督教的教义简单性和道德纯洁性,这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新斯多亚主义和解,强调人的尊严。我们还可以追溯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它启发了在新西班牙进行的社会实验。

胡安·德·苏马拉加神父(1468-1548)创办了特拉特洛科学院,这是一所为土著人提供基督教神学和哲学教育的学校。他还在 1539 年帮助安装了第一台印刷机,并构想了墨西哥皇家和教廷大学的创办(今天的墨西哥国立大学的前身)。苏马拉加写了几本书,展示了伊拉斯谟和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康斯坦蒂诺·庞塞的影响,后者曾是查理一世宫廷的牧师,后来被宗教裁判所指控为新教徒。

瓦斯科·德·基罗加(逝世于 1565 年)在米却肯创办了受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描述的社区启发的医院城镇。根据瓦斯科·德·基罗加的说法,土著人生活在卢基安·萨莫萨塔在他的《圣诞节》中描述的黄金时代。

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派遣弗朗西斯科·埃尔南德斯(1578 年去世)研究新西班牙的植物和动物。埃尔南德斯在墨西哥写了几部哲学著作,并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斯多噶派进行了评论。

当然,欧洲知识分子并不是唯一一个思考征服和殖民的政治和知识后果的人。为了代表对征服和殖民的本土视角,米格尔·莱昂·波蒂利亚于 1959 年出版了《被征服者的视角》(英文译名为《断裂的矛头》)。而在 1958 年,埃德蒙多·奥戈尔曼(1906-1995)出版了《美洲的发明》,挑战了欧洲人“发现”美洲的假设,即美洲是一个未被发现的地点,哥伦布既知道又去寻找。相反,正如奥戈尔曼指出的那样,哥伦布是去寻找亚洲的,只是偶然发现了后来欧洲人称之为“美洲”的地方,使得关于美洲的概念、所谓的发现以及欧洲人对其和其居民的态度,完全是基于欧洲的假设和信念的构建。

4. 16 世纪:斯科拉哲学

由于西班牙帝国以其天主教热情为特征,它不允许在新西班牙研究新教、异教或“现代”哲学。相反,只有经院哲学是殖民当局和天主教会批准的哲学学派。尽管如此,墨西哥的许多杰出哲学家对经院传统做出了持久而独特的贡献。

弗拉尔·阿隆索·德·拉·维拉克鲁斯修士(1507-1584)是新西班牙的第一位哲学家。作为维多利亚的学生,他是第一批在新大陆教授经院哲学的人,并且是新西班牙第一位出版的哲学家。他写了几篇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评论,如《总结批判》(1554a)、《辩证法解析》(1554b)和《自然观察》(1557),这些评论被用作教科书。像维多利亚一样,阿隆索也质疑征服的正当性,但他对土著人口更加同情。阿隆索认为土著人因为是异教徒而没有失去对他们土地的权利,并声称西班牙王室从合法所有者那里偷走了这些土地。他还主张主权最终属于人民,而不是国王。

耶稣会神父安东尼奥·鲁比奥是 16 世纪哲学家中的杰出人物。他出生于西班牙,从 1576 年到 1600 年在新西班牙定居,并写了一本著名的逻辑论著《墨西哥逻辑》(1603)。阿尔卡拉大学将《墨西哥逻辑》作为其主要逻辑教材,并在欧洲印刷了许多缩略版。我们知道,例如笛卡尔在拉弗莱什的学生时代就学习了鲁比奥的逻辑。鲁比奥还写了其他关于哲学的书,提供了一门完整的哲学课程,但他的自然哲学著作已经出版,他的形而上学著作可能没有出版,可能是因为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的《形而上学争论》(1597)很受欢迎。

16 世纪新西班牙的另一位著名哲学家是托马斯·梅尔卡多,他撰写了几篇关于逻辑和经济哲学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商业贸易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5. 17 世纪:斯科拉哲学和巴洛克

在 17 世纪,多明我会士、奥斯定会士、耶稣会士和方济各会士继续培养斯科拉哲学,根据他们特定的宗教取向。然而,哲学实践几乎总是缺乏创新或批判。这种传统哲学观的典型代表是弗朗西斯科·纳兰霍,他以能够背诵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全文而闻名。同一时期的其他哲学家还包括迭戈·巴萨伦克、胡安·德·鲁埃达、阿隆索·格雷罗和迭戈·马丁·阿尔卡萨尔。

在欧洲,17 世纪被称为西班牙的黄金时代,出现了文学家弗朗西斯科·德·克韦多和路易斯·德·贡戈拉,以及画家迭戈·韦拉斯奎兹和巴托洛梅·穆里略等人。同样,我们也可以谈论新西班牙的黄金时代。在 17 世纪的墨西哥巴洛克时期,有三位非凡的人物不可忽视,他们是墨西哥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米格尔·桑切斯神父、卡洛斯·德·西根萨和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斯修女。他们三人都出生在墨西哥,用西班牙语写作,并熟悉纳瓦特尔语言和文化。

米格尔·桑切斯神父(1594-1674)在墨西哥大学学习,但最终未能成为该校教职员工。桑切斯是《圣母玛利亚的形象》(1648)一书的作者,在其中他对瓜达卢佩圣母进行了神学和哲学的解释。尽管圣奥古斯丁的影响在他的分析中占主导地位,但桑切斯是最早从拉美视角探讨人类历史的知识分子之一。

卡洛斯·西根萨和贡戈拉(1645-1700)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在墨西哥皇家和教皇大学教授天文学和数学,并因反对彗星是灾难的先兆的信念而闻名。在他的著作《天文和哲学天平》(1690 [1984])中,西根萨和贡戈拉是新西班牙最早以科学严谨的方式研究伽利略·伽利雷、笛卡尔和开普勒的知识分子之一。他还精通前哥伦布时代的思想和文化,并将古代阿兹特克人的道德和政治实践与信仰挽救了起来,并将其作为生活的榜样呈现。

墨西哥皇家和教皇大学不允许女性报名,所以圣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斯(1651-1695)未能入学。然而,她以智慧和文学才华而闻名于世。尽管圣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斯并非职业哲学家,但她的著作中包含了从斯多噶哲学和密教到笛卡尔后哲学的哲学元素。她的长诗《Primero sueño》(1692)是一部博学的关于认识论和神学的反思,基于多部古典和当代作品。圣胡安娜·伊内斯·德·拉·克鲁斯也以早期女权主义者而闻名,她描述了妇女被迫创造自己的哲学的不利条件。她的《Respuesta a Sor Filotea de la Cruz》(1691)是一篇女权主义的前言性反思,她在其中主张男女应该在相同的条件下得到充分发展。在那篇卓越而博学的文章中,她著名地声称:“如果亚里士多德是个厨师,他会写得更多。”

6. 18 世纪:现代性的困难接受

在 17 世纪和 18 世纪,新西班牙的主要宗教秩序负责教授哲学,根据他们特定的教义取向。方济各会采用了邓斯·斯科特的哲学;多明我会采用了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耶稣会对现代哲学更加接受。然而,在 18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们努力调和宗教与科学之间的表面紧张关系,以及现代与斯科拉传统之间的关系。

在 18 世纪,耶稣会在新西班牙的教育和文化领域中扮演着领导者的角色。他们的工作非常重要,不仅因为他们将现代欧洲思想适应到自己的环境中,还因为他们帮助灌输了一种民族认同感,这在 19 世纪导致了对西班牙的政治独立。然而,在 1767 年,正值他们影响力的巅峰时期(也正因为他们的影响力),西班牙王室将耶稣会驱逐出其领土。这对墨西哥现代哲学的发展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并在西班牙殖民统治下的墨西哥人中引发了一种新生的墨西哥民族认同感。

在被迫离开故乡的新西班牙的主要耶稣会士中,有两位杰出的哲学家:迭戈·何塞·阿巴德和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克拉维耶罗。迭戈·何塞·阿巴德教授了一门完整的哲学课程,其中他研究了笛卡尔和加桑迪等现代哲学家。阿巴德试图通过试图调和原子论和亚里士多德的形质论来调和现代哲学和斯科拉哲学。弗朗西斯科·哈维尔·克拉维耶罗(1731-1787)在《墨西哥古代史》(1780 [2006])中使用希腊罗马古典历史的模式研究了前哥伦布时期的历史。他还写了一本《哲学课程》,其中只保存了一个部分:《特殊物理学》(1765)。

其他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当代哲学学生包括胡安·贝尼托·迪亚斯·德·加马拉(1745-1783),他是《近代哲学要素》(1774)的作者;博学者何塞·安东尼奥·阿尔萨特(1737-1799),他是亚里士多德的激烈批评者;以及何塞·马里亚诺·莫西尼奥(1757-1820),他是植物学方面的杰出专家。这三位人物在挑战传统的统治地位上发挥了重要影响,从而挑战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7. 19 世纪:自由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

19 世纪是墨西哥动荡的时期。1808 年,拿破仑入侵西班牙,费迪南德七世国王退位,迫使西班牙美洲的公民重新审视主权的概念。具体而言,他们想知道,在没有君主的情况下,殖民地是否有权自行治理,直到君主重新登上王位。

几位墨西哥思想家和政治活动家援引启蒙思想的哲学(虽然并非总是明确),主张殖民地有权自治。其中之一就是墨西哥独立的奠基人之一米格尔·伊达尔戈(1753-1811)。伊达尔戈以对法国思想的偏爱和对修辞神学的反对而闻名,这在他的《关于修辞神学真正研究方法的演讲》(1784)中得到了证明。弗朗西斯科·塞韦罗·马尔多纳多(1775-1832)是另一位具有哲学思维的牧师,他写过有关独立和民族主义哲学基础的文章。

墨西哥在 1821 年获得独立后,以及整个 19 世纪期间,关于自由主义哲学原则及其在墨西哥现实中的应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自由派希望墨西哥宪法类似于美国宪法,捍卫个人权利、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他们还相信教会与国家应分离,并主张将墨西哥教会拥有的财富和土地征用以促进经济发展。自由派认为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并试图消除在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种族和文化不平等,特别是对土著社区的地位。捍卫自由主义思想的作者包括何塞·玛丽亚·路易斯·莫拉(1794-1850)、梅尔科尔·奥坎波(1814-1851)、伊格纳西奥·拉米雷斯(1818-1879)和伊格纳西奥·曼努埃尔·阿尔塔米拉诺(1834-1893)。 (请参阅有关拉丁美洲自由主义的相关条目。)

还有一些有影响力的保守派认为墨西哥应该保留其西班牙传统,例如卢卡斯·阿拉曼(1792-1853)。虽然保守派也推动立法保护土著民族和本地产业,但许多人认为天主教传统对于维护国家凝聚力是必要的。因此,尽管启蒙思想在 19 世纪开始在美洲传播,但一些著名的斯科拉学派仍然存在,例如克莱门特·德·耶稣·蒙圭亚(1810-1868),他是《思想与表述》(1852)的作者。

在 19 世纪中叶,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辩论具有重要的政治影响。一方面,墨西哥的自由派选举了第一位具有土著血统的总统贝尼托·华雷斯,他在 19 世纪 50 年代帮助在墨西哥全境推行自由改革。另一方面,从 1862 年到 1867 年,保守派支持亲法国的墨西哥君主制,由哈布斯堡的马克西米利安领导,暂时推翻了华雷斯。帝国崩溃和马克西米利安被处决后,保守党失去了大部分影响力,因为它与支持外国势力有关。

在 19 世纪,墨西哥的知识分子涉猎了各种哲学学派,包括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感性主义、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一些人还发展了无政府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思想,比如胡安·内波穆塞诺·阿多诺,他的《宇宙的和谐》(1862)提出了一种有神论哲学和对人性和社会的乌托邦构想。但是,占据 19 世纪下半叶主导地位的哲学学派是实证主义,广义上包括奥古斯特·孔特、赫伯特·斯宾塞、伊波利特·坦恩和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等作者。

墨西哥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加比诺·巴雷达(1818-1881)。在他的《公民演讲》(1867)中,巴雷达提出了一种受孔德历史哲学启发的墨西哥历史解释,根据这种解释,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宗教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科学阶段。巴雷达认为自由党的胜利最终是基于实证主义的论点。他还认为,国家改革不应该建立在宗教或思辨形而上学的基础上,而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实验方法上。基于这一观点,他推动了教育改革,从公立学校的课程中剔除了神学和思辨哲学,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哲学在公共教育中角色的长期辩论,至今仍在继续。

对于墨西哥实证主义者来说,挑战在于协调自由和秩序,无论是道德上的还是自然上的。在他的论文《论道德教育》(1863)中,巴雷达坚持认为自由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的自由(即摆脱约束的自由)。真正的自由总是受到法律的限制,就像自由下落的物体遵循自然法则一样。同样,道德自由和进步受到道德法则的限制,并且必须与科学法则保持一致。

除了孔德的哲学之外,墨西哥的知识分子还将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应用于墨西哥历史和社会的理论中,正如胡斯托·西埃拉(1848-1912)和弗朗西斯科·布尔内斯(1847-1924)的作品所展示的那样。根据社会进化论,国家就像动物物种一样:它们的器官已经进化以实现特定的目的,主要是生存。布尔内斯在他的著作《西班牙美洲国家的未来》(1899)中声称,墨西哥将不得不进行重大改变,以在与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斗争中生存下来。从政治角度来看,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是墨西哥进步将来自于缓慢、有意识地计划的演化,而不是另一场革命的基础。例如,胡斯托·西埃拉的著作《墨西哥人民的政治演化》(1902)被一些人用来为波菲里奥·迪亚斯将军的持续独裁统治辩护,迪亚斯统治墨西哥近三十年,直到 1910 年的墨西哥革命。

在逻辑和认识论领域,密尔的影响被广泛接受。在这些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可能是波菲里奥·帕拉(1845-1912)的《归纳和演绎逻辑的新系统》(1903),他在其中捍卫了唯心主义版本的经验主义。

8. 20 世纪

8.1. 哲学与墨西哥革命(1910 年-1930 年)

墨西哥革命始于 1910 年,是现代墨西哥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虽然它主要是为了捍卫政治民主与平等、全面的土地改革和工人权益而展开的军事运动,但有人认为它深受“思想氛围”的影响,包括古典和社会自由主义、天主教教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灵性主义、博尔赫斯主义和实用主义。革命中一些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首先是活动家,比如里卡多·弗洛雷斯·马贡和弗朗西斯科·马德罗,他们都与波菲里奥·迪亚斯的独裁统治作斗争。从 1904 年到 1922 年去世,弗洛雷斯·马贡一直在美国生活,先是作为流亡者,后来成为囚犯。在他通过地下刊物《再生》传播的许多著作中,他发展了一个基于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哲学的社会观念。而马德罗,作为墨西哥的总统当选者,也是艾伦·卡尔德克灵性主义派别的重要捍卫者,他因其 1908 年的著作《1910 年总统继任》而闻名。

如果一些革命者主要是活动家,其他人则主要是成为他们这一代声音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这就是墨西哥城聚集的一群年轻学生的情况,他们自称为“青年雅典”。安东尼奥·卡索(1883-1946)和何塞·巴斯孔塞洛斯(1882-1959)是其中最杰出的成员之一,他们都批评了实证主义的主导地位,认为这种主导地位在文化上是堕落的。特别是,他们反对实证主义的观点,即人类是由自私的计算驱动的,道德是对自然法则负责的,宇宙是由决定论法则统治的。雅典成员们表示,人类是自由的、有创造力的和有灵性的,能够用直觉来理解世界,并受到超越自然法则的道德感觉的启发。这种对人类和世界的理解也可以被视为墨西哥革命思想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东尼奥·卡索是 20 世纪前几十年墨西哥哲学的主要人物,作为一位魅力十足的教授,他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追求哲学。卡索还创建了墨西哥国立大学的哲学系,并帮助墨西哥人了解当代欧洲哲学家和思想流派。他最重要的作品《存在如同经济、无私和慈善》(1919 年)挑战了达尔文的生物学理论、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尼采的超人学说和马克斯·斯蒂尔纳的激进利己主义,并从伯格森、托尔斯泰和基督教等各种来源汲取灵感。

根据卡索(Caso)的观点,人类存在有三个层次:生物或经济层次,无私或审美层次,以及慈善层次。卡索认为最后一层是人类尊严的最高表达,并将这种区分应用于其他道德、政治和审美问题。在 1930 年代,卡索捍卫学术自由和大学的自治,并谴责 1933 年墨西哥宪法改革公共教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变革。例如,他与墨西哥马克思主义者维森特·隆巴多·托莱达诺(1894-1968)就国会计划将公共教育社会主义化进行了著名的辩论。在《人类个体与极权主义国家》(1941)中,卡索捍卫了民主制度对抗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有关卡索哲学的全面概述,请参阅墨西哥哲学家罗莎·克劳泽·德·科尔特纽克(1923-2003)的《安东尼奥·卡索哲学》(1961)。

何塞·巴斯孔塞洛斯(José Vasconcelos)是 20 世纪墨西哥文化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和推动者之一。他作为知识分子、政治家和作家的声誉比作为哲学家的声誉更为显赫。然而,在墨西哥哲学史上,他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他的理论著作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包括他发展出的哲学体系的著作,从《美学》(1936)到《逻辑学》(1945),特别是他在 1916 年的《毕达哥拉斯,一种节奏理论》中勾勒出的一种总体形而上学观点。巴斯孔塞洛斯认为他对哲学的主要贡献是审美先验的概念,以及基于音乐而不是逻辑或科学的形而上学范畴的列表。根据他的观点,宇宙更像是一部交响乐而不是逻辑论文,理解需要情感和智力的共同作用。

不幸的是,他的哲学遗产受到了他粗暴的个性和自我隔离的影响,因为他不像卡索那样是一位哲学教授。瓦斯孔塞洛斯认为他对拉丁美洲历史和文化的写作——第二组著作——次于他的哲学工作。然而,他对拉丁美洲历史和文化的解释比他的哲学工作更有影响力。他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宇宙种族》(1925 年)是一篇预言性的文章,他在其中认为拉丁美洲是一个混合的宇宙种族的源泉,将综合四个人类种族,并引领人类达到其发展的高度:美学。尽管瓦斯孔塞洛斯认为哲学应该为了自身而学习,为了其思想的普遍性,他还声称拉丁美洲国家应该利用哲学来抵制北方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知识上的统治(参见他的《伦理学》1932 年)。

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约翰·杜威的教育理念对墨西哥教育产生了影响。瓦斯孔塞洛斯认为杜威的哲学是美国帝国主义的工具,并写了一篇批评杜威的文章,题为《从鲁宾逊到奥德修斯》(1935 年)。

8.2. 专业哲学的形成(1930 年至 1960 年)

20 世纪 30 年代的知识氛围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一代的学生,其中许多人是卡索和瓦斯孔塞洛斯的门徒,对决定论与自由、唯物主义与精神论的辩论不感兴趣。对他们来说,价值观、客观性和社会责任是当时的核心问题。他们拒绝了卡索和瓦斯孔塞洛斯的直觉主义和非理性主义,倾向于一种新的理性主义和普遍主义。对于墨西哥人的身份意义的批判性思考也开始变得重要起来,尽管直到 1940 年代末才真正引起关注。

当时,墨西哥哲学家也对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充满信心。一方面,后革命时期的墨西哥文化正享受着创造力的黄金时代,特别是关于其真正的民族身份。另一方面,两次世界大战使许多知识分子相信,西方文明的未来将在美洲找到。建立一种美洲哲学,特别是墨西哥哲学,被视为拯救古希腊哲学传统免受欧洲颓废和野蛮的唯一途径。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和 40 年代,卡索的前学生,如何塞·罗曼诺·穆尼奥斯(1890-1967)、塞缪尔·拉莫斯(1897-1959)、阿达尔贝托·加西亚·德·门多萨(1900-1963)、奥斯瓦尔多·罗布雷斯(1905-1969)、埃德蒙多·奥戈尔曼(1906-1995)、弗朗西斯科·拉罗约(1908-1981)、爱德华多·加西亚·迈内斯(1908-1993)、安东尼奥·戈麦斯·罗布莱多(1908-1994)和吉列尔莫·赫克托·罗德里格斯(1910-1988)采纳并推广了来自德国的哲学思潮,如马尔堡和巴登学派的新康德主义、迪尔泰的历史主义、胡塞尔的现象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凯尔森的法律实证主义,以及舍勒和哈特曼的价值哲学。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尤其是他的期刊《西方评论》也对那一代产生了影响。

一些哲学家,如塞缪尔·拉莫斯(Samuel Ramos),采用欧洲模式和理想来内省地反思拉莫斯所称的“墨西哥心灵”。拉莫斯是卡索哲学风格和无理性辩护的著名批评家,他认为墨西哥需要一种新的哲学,能够诊断墨西哥人性格中的缺陷,特别是致力于普世价值观,尤其是理性的使用。因此,尽管拉莫斯对墨西哥人性格进行了哲学思考,但他最终认为墨西哥哲学应致力于对人类存在和客观价值领域的严格研究。拉莫斯还对美学产生了兴趣,并推动了哲学的专业化。他的一些重要作品包括:《墨西哥人和墨西哥文化概况》(1934)、《走向新人文主义》(1940)和《艺术生活哲学》(1950)。

并非所有哲学家都热衷于将哲学应用于墨西哥主题。例如,弗朗西斯科·拉罗约(Francisco Larroyo)是墨西哥新康德主义的主要代表,他写了许多关于哲学、科学和教育的新康德主义观点的书籍,包括《价值哲学》(1936)和《科学逻辑》(1938)。拉罗约声称墨西哥的进步需要一种严谨、理性和科学的哲学。另一位著名的新康德主义者和凯尔森主义者是吉列尔莫·赫克托·罗德里格斯(Guillermo Héctor Rodríguez)。

除了捍卫新康德主义外,一些哲学家还捍卫和完善新托马斯主义,如奥斯瓦尔多·罗布雷斯(Oswaldo Robles),他试图调和新托马斯主义、现象学和精神分析。他的著作中可以提到《马勒布朗什的思想理论与哲学传统》(1937)和《哲学人类学概要》(1942)。

最后,如果没有讨论墨西哥 20 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别是文森特·隆巴多·托莱达诺的工作,对于墨西哥哲学的完整历史将是不完整的。像我们调查中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隆巴多·托莱达诺的哲学贡献也因为他首先是一位劳工领袖和政治家,即学者活动家,并且因为他通过公开辩论和讨论发展了他的许多观点而变得复杂(参见上面提到的卡索和隆巴多之间的辩论)。尽管如此,隆巴多撰写了墨西哥革命的第一批哲学分析之一,他的作品对于那些对 20 世纪上半叶墨西哥主题的马克思主义解释感兴趣的人来说是必读的。

一些哲学家将哲学的概念扩展到墨西哥和普遍主题的历史、哲学和文学分析中。例如,在他的论文《Del arte o de la monstruosidad》(1940)中,著名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埃德蒙多·奥戈尔曼认为,对前哥伦布时期艺术的研究应该基于不同于评价欧洲艺术所使用的范畴。在《Crisis y porvenir de la ciencia histórica》(1947)中,他从历史主义和存在主义的角度批评实证主义的历史学,并为他随后提出的“美洲的发明”观念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样,虽然阿方索·雷耶斯(1889-1959)和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1998)不是专业哲学家,但他们的著作不应被排除在墨西哥哲学史之外。在《El deslinde》(1944)中,雷耶斯运用现象学的工具提出了一种文学理论,在《El arco y la lira》(1956)中,帕斯撰写了一种运用存在主义和结构主义元素的文学理论。

关于墨西哥哲学的专业化问题,爱德华多·加西亚·马伊内斯在哲学和行政贡献方面都有突出表现。1940-1941 年,加西亚·马伊内斯创办并担任第一任主任的 Centro de Estudios Filosóficas(哲学研究中心)后来更名为 Instituto de Investigaciones Filosóficas(哲学研究所),他还创办了有影响力的期刊 Filosfía y Letras(哲学与文学),该期刊一直发行到 1958 年。他的著作《Los principios de la ontología formal del derecho y su expresión simbólica》(1953 年)标志着墨西哥哲学中逻辑转向的开始,预示着十年后分析哲学的语言转向。他的其他作品包括:《La definición del derecho. Ensayo de perspectivismo jurídico》(1948 年)和《Filosofía del derecho》(1974 年)。加西亚·马伊内斯认为法律的有效性取决于客观价值的存在,但他补充说,尽管价值具有客观性,但在文化、具体实践和地理方面,价值还是受到多种相对主义的影响。与拉莫斯一样,加西亚·马伊内斯认为墨西哥需要一种客观主义的价值论来实现社会进步。他还声称法律自由是一种“二级权利”,即通过选择行使某些独立能力的规范性权利。这一论点的发展迫使他坚持认为任何公理化和形式化的规范体系都包含先验原则。他的“三个圈子理论”认为,法律的定义作为形式上有效、本质上有效和正当权利的定义在理论上是不兼容的,尽管在实践中是兼容的。

8.3. 西班牙流亡者

西班牙内战(1936 年-1939 年)迫使一些最著名的西班牙哲学家迁往墨西哥。华金·希劳(1895 年-1946 年),何塞·加列戈斯·罗卡福尔(1895 年-1963 年),温塞斯劳·罗塞斯(1897 年-1992 年),何塞·高斯(1900 年-1969 年),路易斯·雷卡森斯·西切斯(1903 年-1977 年),尤金尼奥·伊马兹(1900 年-1951 年)和爱德华多·尼科尔(1907 年-1990 年)在墨西哥生活,度过他们的职业生涯,并在墨西哥去世。胡安·大卫·加西亚·巴卡(1901 年-1992 年)和玛丽亚·桑布拉诺(1907 年-1991 年)在墨西哥的流亡期间度过了一部分时间。阿道夫·桑切斯·瓦斯克斯(1915 年-2011 年),拉蒙·希劳(1924 年-2017 年)和卡门·罗维拉(出生于 1923 年)年幼时来到墨西哥,并在他们新的养育国家完成了他们的学业。通过他们的创造力、教学和翻译,他们都在墨西哥哲学上留下了宝贵的印记。

华金·希劳写了几本关于形而上学、哲学史和教育哲学的书。抵达墨西哥后,他写了《爱与世界》(1940 年),这是对爱的反思,理解为爱神和卡里塔斯。他的本体论是辩证的,他声称,如果将存在和价值以及主体和客体视为静态的现实而不考虑变化,那么它们只是抽象的概念。他在 50 岁时过早去世,这阻止了他比他本应该更有影响力。

何塞·高斯(José Gaos)在墨西哥写了他大部分的出版物,他作为一位教授和导师的非凡影响力令人铭记。对于高斯本人来说,他捍卫了一种激进的透视主义观点:对于高斯来说,哲学是一种个人的自白,因此没有哲学比另一种更好或更差,因为每种哲学最终都是个体的表达。他最重要的作品有:《Del hombre》(1970)和《De la filosofía》(1962)。他在墨西哥和拉丁美洲思想史研究方面的贡献也非常有影响力。他关于如何教授哲学的观点被纳入了墨西哥各个哲学系的课程中。他的学生中有一些是 20 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哲学家。

路易斯·雷卡森斯·西切斯(Luis Recasens Siches)是一位法学哲学家,他写了许多书,其中可以看出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José Ortega y Gasset)的影响。其中之一是《Vida humana, sociedad y derecho》(1940)。

爱德华多·尼科尔(Eduardo Nicol)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哲学系创办了形而上学研讨会,在那里他以严谨和卓越的教学,于 1955 年创办了至今仍在出版的有影响力的期刊《Dianoia》。对于尼科尔来说,哲学应该恢复其作为首要科学的地位。他的形而上学本质上是辩证的,旨在调和存在与表象、真理与历史。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在墨西哥写的,包括:《La idea del hombre》(1946)、《Metafísica de la expresión》(1957)和《Los principios de la ciencia》(1965)。

8.4. 墨西哥的 Hyperion 集团

1934 年,塞缪尔·拉莫斯(Samuel Ramos)出版了一本关于墨西哥文化的重要著作《墨西哥人与墨西哥文化概况》,对历史、文化和墨西哥人的性格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墨西哥人患有自卑情结。根据拉莫斯的观点,墨西哥人设定了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特别是因为他们试图模仿更发达的国家,这导致他们产生了自卑感,解释了他们的个体和集体行为,以及墨西哥社会和政治的许多问题。拉莫斯的书引起了很大争议,并引发了对墨西哥存在的类似研究,如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的《孤独的迷宫》(1950)。

Hyperion 集团是由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年轻哲学家组成的一个团体,包括莱奥波尔多·塞亚(Leopoldo Zea,1912-2006)、霍尔赫·波蒂亚(Jorge Portilla,1918-1963)、里卡多·格雷拉(Ricardo Guerra,1928-2007)、埃米利奥·乌兰加(Emilio Uranga,1921-1988)和路易斯·维洛罗(Luis Villoro,1922-2014)。该团体活动于 1948 年至 1952 年,其目的是运用存在主义的范畴来分析墨西哥和墨西哥存在,这种分析旨在揭示墨西哥和墨西哥存在的现实,并鼓励墨西哥人改变他们的现实。

乔治·波蒂利亚(Jorge Portilla)于 1966 年出版的《放松现象学》是对墨西哥道德和行为复杂性的现象学研究。

可以说,超级群体最重要的作品是埃米利奥·乌兰加(Emilio Uranga)于 1952 年出版的《墨西哥人的存在分析》。这本书提出了墨西哥性的本体论和墨西哥文化的哲学。根据乌兰加的观点,表现出墨西哥人的负面特征,如怨恨、忧郁和不安,是墨西哥存在的一种构成模式,他称之为“偶然性”。(这里乌兰加使用了学院派对事故和实质的区分。)乌兰加进一步论证,尽管墨西哥人在整个历史上一直被认为是低人一等,特别是欧洲人认为墨西哥人不是完全的人类,但事实上墨西哥人更接近于人类的本质,即偶然性。因此,欧洲人需要向墨西哥人学习,而不是相反。如果墨西哥的征服试图将墨西哥文化同化为欧洲文化,乌兰加所做的是试图将人类存在的整体同化为墨西哥人对人性的体验,即使人类认识和重视其被压抑的偶然性。通过将墨西哥性与偶然性等同起来,乌兰加将墨西哥存在转化为一个本体论范畴。

“墨西哥哲学”是一种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运动,对其他文化领域产生了影响。然而,在 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将墨西哥作为哲学研究对象的愿望逐渐减弱,直到最近几年,一小群墨西哥和墨西哥裔美国哲学家在合作中试图挽救该运动的元素,从哲学角度思考墨西哥,并从墨西哥的角度思考哲学。

8.5. 墨西哥的 Leopoldo Zea

Leopoldo Zea 是 20 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墨西哥哲学家,尤其在拉丁美洲和前苏联集团地区。他的一些著作包括:《墨西哥的实证主义》(1943)、《美洲在历史中》(1957)、《美洲哲学作为无他哲学》(1969)和《从边缘和野蛮中的演讲》(1988)。

在他的论文《关于拉丁美洲哲学》(1945)中,Zea 主张拉丁美洲哲学应该致力于特定的拉丁美洲主题,除了其他哲学的普遍问题。在《哲学作为承诺》(1948)中,他声称拉丁美洲哲学应该旨在改变哲学家的现实,而不仅仅是理解它。从那时起,Zea 的工作采取了明确定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目标,即解放拉丁美洲和“第三世界”。

总之,Zea 认为哲学是一种解放工具。他强烈反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人性、历史和理性的解释,这种批评在后现代主义和后殖民主义几十年后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在 20 世纪下半叶的大部分时间里,Zea 推动了“拉丁美洲哲学”的发展,这被理解为一门学科,结合了对这个地区社会、思想和历史的跨学科研究。

其他对拉丁美洲哲学发展做出贡献的墨西哥哲学家有 Joaquín Sánchez McGregor(1925–2008)、Abelardo Villegas(1934–2001)、Mario Magallón Anaya(1946 年出生)和 Horacio Cerutti(1950 年出生)。

8.6. 路易斯·维约罗

路易斯·维洛罗是 20 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哲学思潮的勤奋学生:存在主义、现象学、马克思主义、分析哲学和多元文化主义。然而,在他的思考中,人们可以观察到关于他者的形而上学理解、理性的界限和边界、知识与权力的关系、社区、对不公正的伦理反思、对文化多样性的捍卫和尊重以及对哲学角色的批判性审视的持久问题的共同线索。他的一些著作有:《墨西哥的印第安主义的重要时刻》(1950 年)、《相信、知道、认识》(1982 年)、《意识形态的概念》(1985 年)和《权力与价值》(1997 年)。

在属于分析传统的《相信、知道、认识》一书中,维洛罗发展了一种从知识的定义中排除真理的认识论,以便理解实践中认识论的历史和政治维度。对于维洛罗来说,“知道 p”就是“以足够客观的理由相信 p”。而相信 p 的理由如果是确凿、完整和连贯的,不管是谁支持 p,都可以被认为是足够客观的。然而,一个人的理由在一个认识社群中可能足够客观,但在另一个认识社群中可能不够客观。这导致了维洛罗接受的认识相对主义,作为回应怀疑主义挑战的唯一方式(请参阅有关拉丁美洲认识论的相关条目)。在《哲学与统治》(1978 年)中,他坚持认为哲学必须始终通过独立运用理性来批判继承和强加的信念,即不成为意识形态。

在《权力与价值》中,维洛罗反思了政治权力和道德价值的本质。经过全面而深入的分析,维洛罗坚持认为我们应该优先考虑将个体与社区联系在一起的价值观,当然,这并不会削弱个体自由或社会秩序。最终,维洛罗捍卫一种激进民主的形式,即政治权力集中在普通人手中,这些人沉浸在具体的社交网络中。维洛罗认为,墨西哥的土著社区是他所支持的社会和政治平等主义多样性的活生生的模型,任何关于维洛罗的知识传记都不完整,如果不提到维洛罗是墨西哥全国解放军的秘密成员,并且与马科斯亚军事指挥官有着哲学上丰富的通信。

8.7. 扩张的年代(1960 年-2000 年)

在 20 世纪,几位墨西哥哲学家从希腊化主义、多米尼克主义和存在主义等不同的视角发展了人文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形式。

安东尼奥·戈麦斯·罗布莱多(1908-1994)是一位杰出的人文主义者和法学家,他优雅而非教条地研究和捍卫了希腊-拉丁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价值。他的作品包括:《论智力美德》(1957)、《对正义的沉思》(1963)和《苏格拉底和苏格拉底主义》(1966)。他还翻译了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马库斯·奥勒留的《沉思录》等经典之作。他对国际法原则和西班牙法律传统的研究也应被纳入墨西哥哲学史。

拉蒙·希劳(Ramón Xirau)从事哲学、文学批评和诗歌创作,并以丰富的方式将它们结合起来。希劳探讨了哲学和诗歌之间作为两种不同知识形式的关系,以及人类存在的本体性质,将 ser 和 estar 理解为不同的范畴。他最著名的作品包括:《哲学史导论》(1964)、《诗歌与知识》(1979)和《生活的时间》(1985)。

朱莉安娜·冈萨雷斯(出生于 1936 年)是爱德华多·尼科尔的学生。她教授并撰写了关于哲学和道德人类学的主要问题,以及尼采、弗洛伊德和海德格尔的著作。冈萨雷斯的伦理学基于对人类的复杂视野,强调了我们的选择能力。冈萨雷斯还研究了精神分析和基因组学的伦理和形而上学维度。她的一些著作包括《伦理与自由》(1989a)、《道德的不安》(1989b)和《爱神的力量》(1999)。

Carmen Rovira(1923 年出生)是 Gaos 的学生。在她漫长的学术生涯中,她努力介绍和分析墨西哥的思想史,特别是墨西哥的中世纪哲学。除了她的所有编辑集外,Rovira 还著有《18 世纪葡萄牙折衷主义者及其对美洲的影响》(1958 年)和《弗朗西斯科·德·维多利亚。西班牙和美洲。权力与人类》(2004 年)。

Elsa Cecilia Frost(1928 年至 2005 年)也是 Gaos 的学生,O'Gorman 和 Leon-Portilla 也是。她主要关注殖民哲学的历史和创造现代墨西哥文化的同化过程。她的著作《墨西哥文化的范畴》(1972 年)是墨西哥文化哲学领域中广泛研究和受人尊敬的著作。

José Sánchez Villaseñor(1911 年至 1961 年)、Fernando Sodi Pallares(1917 年至 1980 年)、Héctor González Uribe(1918 年至 1988 年)、José Sanabria(1924 年至 2002 年)和 Miguel Mansur(1928 年至 1993 年)都在 Iberoamericana 大学教授新托马斯主义。Carlos Llano(1932 年至 2010 年)、Virginia Aspe(1952 年出生)、Héctor Zagal(1963 年出生)和 Luis Xavier López Farjeat(1973 年出生)都在 Panamericana 大学学习亚里士多德传统。在蒙特雷,Agustín Basave Fernández del Valle(1923 年至 2006 年)发展了他所称的“整体形而上学人类学”。在他的众多著作中,我们可以单独提到《形而上学条约。存在论理论》(1982 年)。

墨西哥革命期间,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一种流行的意识形态。除了使用马克思主义框架解释墨西哥状况的伦巴多·托莱达诺的工作外,何塞·雷韦尔塔斯(1914-1976)是一位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其文学和政治著作中讨论了哲学主题。然而,尽管伦巴多和雷韦尔塔斯的影响,学术界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才开始认真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那个时期,墨西哥学界的两位马克思主义中心人物是埃利·德戈尔塔里(1918-1991)和阿道夫·桑切斯·瓦斯克斯。

德戈尔塔里是墨西哥最早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研究辩证逻辑的基础和逻辑在科学中的应用,并致力于数学和物理学的哲学、命题演算的机械化以及墨西哥科学史。1955 年,他创办了科学和哲学问题研讨会。他的著作包括《逻辑科学》(1950 年)和《物理辩证法》(1964 年)。

阿道夫·桑切斯·瓦斯克斯在抵达墨西哥并开始他的哲学研究时非常年轻。他创作了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美学概念的作品。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贡献是对实践概念进行的批判性反思,他批评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理论。他的主要著作包括《马克思的美学思想》(1965 年)、《实践哲学》(1967 年)和《伦理学》(1969 年)。许多墨西哥后续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都是在他的指导下学习的,桑切斯·瓦斯克斯与维洛罗之间就意识形态概念进行了重要的辩论。

古巴革命对许多拉丁美洲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影响。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马克思主义者的数量呈指数增长,无论是在大学内外,马克思主义都成为一些墨西哥大学的主导思想。许多年轻学生阅读了格拉姆西、马尔库塞和阿尔都塞的著作,以及何塞·马尔蒂、何塞·卡洛斯·马里亚特吉和保罗·弗莱雷的著作。那个时期墨西哥的主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有:波菲里奥·米兰达(1924-2001),《马克思和圣经》(1971)的作者;恩里克·冈萨雷斯·罗霍(1928 年出生);塞萨雷奥·莫拉莱斯(1936 年出生);海梅·拉巴斯蒂达(1940 年出生),《生产、科学和社会:从笛卡尔到马克思》(1969)的作者;加布里埃尔·瓦尔加斯·洛萨诺(1947 年出生),《崩溃之外》(1994)的作者;奥雷利亚诺·奥尔特加(1952 年出生)。卡洛斯·佩雷拉(1940-1988)是一位历史哲学家和著名的左翼知识分子。他的哲学论文被收集在《哲学、历史和政治》(2010)一书中。玻利瓦尔·埃切韦里亚(1941-2010)写了《巴洛克的现代性》(1998),从拉丁美洲的视角对资本主义现代性进行了批判。

如上所述,拉斐尔·塞巴斯蒂安·吉列恩·维森特(1957 年出生),也被称为“马科斯副司令”(EZLN),是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他将自己的思想付诸实践。他与路易斯·维约罗的通信被收录在《替代方案。观点和变革的可能性》(维约罗 2015)一书中。

柏林墙倒塌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了急剧下滑。在知识分子们辩论如何最好地改革墨西哥国家的同时,他们开始阅读其他外国政治哲学家的著作,如韦伯、阿伦特、罗尔斯、博比奥和哈贝马斯。一些关注民主、正义和贫困本质的哲学家包括:路易斯·阿吉拉尔·维拉努埃瓦(1938 年出生);保莱特·迪特伦(1947 年出生),《贫困:一项哲学研究》(2003 年)的作者;路易斯·萨拉萨尔(1949 年出生);莱昂·奥利韦(1950-2017 年);格里塞尔达·古铁雷斯(1951 年出生);玛丽亚·皮亚·拉拉(1954 年出生),《道德纹理》(1998 年)的作者;安布罗西奥·韦拉斯科(1954 年出生);罗多尔福·瓦斯克斯(1956 年出生),《自由与平等之间》(2006 年)的作者;马里奥·特奥多罗·拉米雷斯(1958 年出生),《从理性到实践》(2003 年)的作者;以及恩里克·塞拉诺(1958 年出生)。

墨西哥政治哲学在那个时期的两场公开辩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场辩论涉及左翼政治团体在接受选举民主与武装革命(如古巴)之间的程度。另一场辩论涉及墨西哥是更适合被描述为一个同质混血国家还是一个种族和文化多样的国家。

解放哲学是 20 世纪 70 年代初在南美洲兴起的一股运动。起初,它融合了解放神学、依赖理论和拉丁美洲哲学的元素。恩里克·杜塞尔(1934 年出生于阿根廷)是墨西哥解放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许多作品已经被广泛翻译成其他语言,包括《解放哲学》(1977 [2003])和《全球化与排斥时代的解放伦理学》(1998 [2013])。杜塞尔从穷人和被排斥者的角度对西方历史和哲学进行了全面的批判,特别是在拉丁美洲。杜塞尔派的解放哲学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运动,在世界各地都有学生。(详见有关解放哲学的相关条目)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初开始,哲学家们开始研究分析哲学,特别是罗素、卡尔纳普、维特根斯坦、斯特劳森和奎因等作者。当时有人声称,墨西哥需要一种受科学启发的哲学来实现现代化,不同于 19 世纪下半叶的实证主义转向。1967 年创办的《批判》杂志加速了分析哲学在墨西哥的流行。20 世纪 60 年代末,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哲学研究所成为该国和拉丁美洲的主要分析哲学中心。在那个时期,分析哲学的主要推动者是亚历杭德罗·罗西(1932-2009),他是《语言与意义》(1969)的作者,以及费尔南多·萨尔梅隆(1925-1997),他也广泛研究了墨西哥哲学的历史。

到了 1970 年代末,一群分析哲学家开始脱颖而出:恩里克·维利亚努埃瓦(1938 年出生)、何塞·安东尼奥·罗布雷斯(1938 年-2014 年)、玛格丽塔·瓦尔德斯(1941 年出生)、雨果·马尔甘(1942 年-1978 年)和奥尔贝特·汉斯伯格(1943 年出生),他是《情感的多样性》(1996 年出版)的作者。在 1980 年代,更多的分析哲学家加入了哲学研究所,其中包括:劳尔·奥拉延(1942 年-2003 年),他写了《逻辑、意义和本体论》(1989 年);乌利塞斯·穆林斯(1946 年出生),一位结构主义科学哲学家;马克·普拉茨(1947 年出生),《意义的方式》(1979 年)的作者;莱昂·奥利韦(1950 年-2017 年),他写了几本关于科学和文化哲学的书;以及阿道夫·加西亚·德拉西恩拉(1951 年出生),一位神学家和经济哲学家。

墨西哥的分析哲学自 1960 年代以来一直遵循着分析哲学的主流趋势。起初,它与牛津大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如今它已经与世界各地的其他哲学系建立了工作关系。一些墨西哥的分析哲学家在国外学习并且一直待在境外,比如阿古斯丁·雷约(1973 年出生)。还有一些人在墨西哥工作,但大部分作品都是用英语发表的,比如马里奥·戈麦斯·托伦特(1967 年出生)。还有一些人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写作,比如迈特·埃斯库迪亚(1966 年-2018 年)。还有一些人主要用西班牙语写作,比如亚历杭德罗·托马西尼·巴索尔斯(1952 年出生),他写了很多本书,对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进行了原创性的解释。

卡洛斯·佩雷达(1944 年出生)还写了几本重要的书,包括《论证的眩晕》(1994 年)、《傲慢理性批判》(1999 年)和《关于信任》(2009 年)。他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智慧概念和康德的实践理性是普遍的观点,以推荐策略来帮助应对生活中的诱惑和模糊不清。佩雷达提供了一种特殊的理论,用于诊断理性的纠缠和病态,包括他所称之为论证性眩晕,即一种使我们对其他观点视而不见或使我们固执和对他人感受麻木的智力或道德头晕。

哲学解释学的主要代表人物,莫里西奥·贝乔特(1950 年出生),早期以历史学家和新西班牙哲学和中世纪哲学的翻译家而著称(例如,《中世纪语言哲学》1981 年),以及他对托马斯主义和分析哲学的综合(例如,《逻辑与本体论》1986 年)。然而,在 1990 年代,他转向了解释学。在他的《类比解释学论》(1997 年)中,他发展了一个他称之为“类比解释学”的系统。他的论点是,为了避免实证主义的“单义主义”或后现代的“多义主义”的过度,必须采用类比作为主要的解释方法。贝乔特的类比解释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启发了数百名学生的哲学运动。

尽管墨西哥妇女自 20 世纪初就完全合法地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她们被劝阻不要追求高级学位或哲学教授的职业。除了少数几个值得注意的例外情况外,直到 1960 年之后(不无巧合的是,避孕措施开始广泛普及的那一年),妇女才开始更加定期地发表自己的哲学作品。除了上述几位妇女(如 Krauze,Frost,Rovira)之外,Vera Yamuni Tabush(1917-2003)也是 Gaos 的学生,她用西班牙语、阿拉伯哲学和女权主义写作哲学。例如,她的备受推崇的作品《Conceptos e imágenes en pensadores de lengua española》(1951)。

随着妇女开始追求哲学的高级学位,她们开始对墨西哥文化中妇女的角色以及渴望成为知识分子和艺术家的女性面临的挑战进行哲学思考。墨西哥女权主义者的长列表可以追溯到索尔胡安娜,其中包括 Paula Gómez Alonso(1896-1972),墨西哥大学哲学系的第一位毕业生,她的硕士论文题为《La cultura femenina》(1933);Rosario Castellanos(1925-1974),一位著名作家,撰写了一篇名为《Sobre cultura femenina》(1950)的哲学论文;以及 Graciela Hierro(1928-2003),女权主义哲学的主要倡导者,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性别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她的两本著作分别是《Ética y feminismo》(1985)和《De la domesticación a la educación de las mexicanas》(1989)。

正如在其他拉丁美洲国家一样,哲学的历史是一个受欢迎的研究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多数哲学系倾向于从历史而不是主题或分析的角度来教授这门学科。最受欢迎的哲学时期包括古代哲学、现代哲学、现象学和德国存在主义。在当今的哲学史学家中,我们可以提到:劳拉·贝尼特斯(1944 年出生)、阿尔贝托·康斯坦特(1949 年出生)、安东尼奥·齐里翁(1950 年出生)、恩里克·胡尔斯(1954 年-2019 年)、古斯塔沃·莱瓦(1959 年出生)、佩德罗·斯特潘涅科(1960 年出生)、埃弗拉因·拉索斯(1962 年出生)、埃内斯托·普里亚尼(1962 年出生)、里卡多·萨莱斯(1965 年出生)、法维奥拉·里韦拉(1967 年出生)和安赫尔·索洛科齐(1969 年出生)。

9. 21 世纪

与墨西哥文化的其他领域类似,哲学的产出也集中在墨西哥城。然而,如今墨西哥共和国各地的许多哲学系正在不断壮大并产生影响力。许多大学现在提供研究生学位,并且一些大学出版自己的期刊和书籍,例如瓜纳华托、米却肯、普埃布拉、韦拉克鲁斯和萨卡特卡斯州立大学。

墨西哥有几个哲学协会,尽管墨西哥哲学协会是最大的。自 1975 年以来,墨西哥哲学协会(类似于美国哲学协会)举办了一次重要的双年会议,对形成国家哲学社区起着重要作用(参见下面的其他互联网资源)。

哲学在墨西哥中等教育中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虽然自 19 世纪以来公立高中就开始教授哲学,但 2009 年墨西哥政府试图从公立教育中取消哲学教学(类似于 19 世纪下半叶在巴雷达的实证主义课程指导下和卡登纳斯试图使墨西哥教育社会主义化的情况)。然而,作为回应,一群学者成立了墨西哥哲学观察所,最终阻止了政府的干预(参见下面的其他互联网资源)。墨西哥哲学观察所对墨西哥哲学的捍卫非常成功,以至于 2019 年,政府进行了宪法修正,承认哲学教学是所有墨西哥人的权利。

这种对哲学价值的官方承诺并非没有先例;它代表了对墨西哥生活中哲学角色的长期质疑和重申。这段历史中的其他事件(如上所述)包括墨西哥独立战争,受启蒙哲学指导;巴雷达通过实证主义教育来定义墨西哥国家身份;阿特内奥在墨西哥革命期间对实证主义的批评;1933 年宪法修正案,旨在使公共教育社会主义化;以及“lo mexicano”哲学,对 20 世纪墨西哥民族主义的表达和批判。

研究墨西哥哲学在墨西哥以外地区,特别是在美国,面临的一个挑战是缺乏英文资源。然而,在过去几年中,一群学者开始翻译并评论经典文本。一个值得注意的例子是《20 世纪墨西哥哲学:重要读物》,由卡洛斯·阿尔贝托·桑切斯和罗伯特·埃利·桑切斯编辑(有关将墨西哥哲学更广泛地提供给英语读者的未来项目,以及致力于墨西哥哲学发展的双边社区建设,请参阅其他互联网资源中的《20 世纪墨西哥哲学》)。APA 的《拉美和拉丁裔问题哲学通讯》也是一个宝贵的信息和研究来源(请参阅其他互联网资源)。

如今,墨西哥哲学是一个专业、多元化且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墨西哥和美国哲学家之间的合作,使得推进研究所需的资源现在在西班牙语和英语中都很容易获取。随着新的翻译、评论和历史的不断涌现,以及定期的双边会议,现在可以合理地期望墨西哥产生的哲学和有关墨西哥(或墨西哥裔美国人)经验的哲学将继续吸引新的学者,并很快因其对世界哲学的卓越贡献而得到认可。

Bibliograph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ources in Spanish

  • Adorno, Juan Nepomuceno, 1862, La armonía del universo. Ensayo filosófico en busca de la verdad, la unidad y la felicidad, México: Tipografía de Juan Abadiano.

  • Barreda, Gabino, 1863 [1992], “De la educación moral”, El Siglo XIX, 839(3 May 1863). Reprinted in Barreda 1941: 113–125.

  • –––, 1867 [1941], “Oración cívica”, speech at Guanajuato, 16 September 1867. Printed in Barreda 1941: 69–100.

  • –––, 1992, Estudios, José Fuentes Mares (ed.),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Bartra, Roger, 2002, Blood, Ink, and Culture: Miseries and Splendors of the Post-Mexican Condition, Mark A. Healey (trans.),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 Beuchot, Mauricio, 1981, La filosofía del lenguaje en la edad media,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 1986, Lógica y ontologia, Guadalajara: Universidad de Guadalajara.

  • –––, 1997, Tratado de hermenéutica analógica,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Basave Fernández del Valle, Agustín, 1982, Tratado de metafísica. Teoría de la habencia, México: Limusa.

  • Bulnes, Francisco, 1899, El porvenir de las naciones hispanoamericanas, México: Imprenta de Nava.

  • Caso, Antonio, 1919, La existencia como economía, desinterés y caridad, México: Ediciones México Moderno. An excerpt translated as Existence as Economy, Disinterest, and Charity can be found in Gracia 1986: 48–52.

  • –––, 1941, La persona humana y el estado totalitario,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An excerpt translated as The Human Person and the Totalitarian State can be found in Gracia 1986: 43–47.

  • Castellanos, Rosario, 1950, Sobre cultura femenina, México, América, revista antológica.

  • Clavijero, Francisco Javier, 1780 [2006], Historia Antigua de México, México: Porrúa, 2006. Translated as The History of Mexico, New Yorl: Garland Publishing, 1979.

  • –––, 1765, Physica particularis, Manuscript 209, Fondo Franciscano, Guadalajara: Universidad Publica del Estado de Jalisco.

  • De la Cruz, Sor Juana Inés, 1691, “Respuesta a Sor Filotea de la Cruz”, reprinted in de la Cruz 1976. Translated in de la Cruz 1997.

  • –––, 1692, “Primero sueño”, reprinted in de la Cruz 1976. Translated in de la Cruz 1997.

  • –––, 1976, Obras completas,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1976.

  • –––, 1997, Poems, Protest, and a Dream: Selected Writings, Margaret Sayers Peden (trans.), New York: Penguin Classics.

  • Díaz de Gamarra, Juan Benito, 1774, Elementa Recentioris Philosophiae, México.

  • Dieterlen, Paulette, 2003 [2005], La pobreza: un estudio filosófico, México: Instituto de Investigaciones Filosóficas,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Translated as Poverty: A Philosophical Approach, Francisco Miró Quesada and Ernest Sosa (eds), Dordrecht: Rodopi.

  • Dussel, Enrique, 1977 [2003], Filosofía de la liberación, México: Edicol. Translated as Philosophy of Liberation, Aquilina Martinez and Christine Morkovsky (trans), Wipf and Stok Publishing, 2003.

  • –––, 1998 [2013], Ética de la liberación en la edad de la Globalización y la Exclusión, México: Trotta. Translated as Ethics of Liberation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and Exclusion, Nelson Maldonado-Torres, Eduardo Mendieta, Yolanda Angulo, and Camilo Pérez Bustillo (trans); Alejandro A. Vallega (ed.),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13.

  • Echeverría, Bolívar, 1998, La modernidad de lo barroco, México: Era.

  • Frost, Elsa Cecilia, 1972, Las categorias de la cultura mexicana,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onoma de México.

  • Gaos, José, 1962, De la filosofía,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 1970, Del hombre,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García Máynez, Eduardo, 1948, La definición del derecho. Ensayo de perspectivismo jurídico, México: Editorial Stylo.

  • –––, 1953, Los principios de la ontología formal del derecho y su expresión simbólica,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 1974, Filosofía del derecho, México: Porrúa.

  • Gómez Alonso, Paula, 1933, La cultura femenina, tesis inédita de maestría, UNAM, México.

  • Gómez Robledo, Antonio, 1957, Ensayo sobre las virtudes intelectuales,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 1963, Meditación sobre la justicia,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 1966, Sócrates y el socratismo,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González, Juliana, 1989a, Ética y libertad,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 1989b, El malestar en la moral,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 1999, El poder de Eros,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Gortari, Eli de, 1950, La ciencia de la lógica, Morelia: Ediciones de la Universidad Michoacana.

  • –––, 1964, Dialéctica de la física,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Gracia, Jorge J. E. (ed.), 1986, Latin American Philosophy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Man, Values, and the Search for Philosophical Identity, Buffalo, NY: Prometheus Books. Some translations of Caso and Ramos.

  • Hidalgo, Miguel, 1784, Disertación sobre el verdadero método de estudiar teología escolástica, Valladolid.

  • Hierro, Graciela, 1985, Ética y feminismo,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 1989, De la domesticación a la educación de las mexicanas, México: Torres Asociados.

  • Hurtado, Guillermo, 2007, El búho y la serpiente: Ensayos sobre la filosofía en México en el siglo XX, Me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Krauze de Kolteniuk, Rosa, 1961 [1985], La filosofía de Antonio Caso, México: UNAM. Third edition 1985.

  • Labastida, Jaime, 1969, Producción, ciencia y sociedad: de Descartes a Marx, México : Siglo XXI.

  • Lara, María Pía, 1998, Moral Textures: Feminist Narratives in the Public Sphere,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 Larroyo, Francisco, 1936, La filosofia de los valores, México: Logos.

  • –––, 1938, La lógica de las ciencias, México: Logos.

  • Lenkersdorf, Carlos, 2002, Filosofar en clave tojolabal, México: Miguel Ángel Porrúa.

  • León Portilla, Miguel, 1955 [1963], La filosofía náhuatl,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Translated as Aztec Thought and Culture: A Study of the Ancient Nahuatl Mind, Jack Emory Davis (trans), Norman, OK: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63.

  • ––– (ed.), 1959 [1962], La visión de los vencidos, Angel Maria Garibay K. (trans. from Nahuatl),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Translated as The Broken Spears: The Aztec Account of the Conquest of Mexico, Lysander Kemp (trans.), Boston: Beacon Press, 1962, revised version 2006.

  • Madero, Francisco, 1908, La sucesión presidencial en 1910, San Pedro, Mexico: Coahuila.

  • Miranda, José Porfirio, 1971, Marx y la Biblia: crítica a la filosofía de la opresión, Salamanca: Ediociones Síguema.

  • Munguía, Clemente de Jesús, 1852, Del pensamiento y su enunciación, Morelia.

  • Nicol, Eduardo, 1946, La idea del hombre,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 1957, Metafísica de la expresión,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 1965, Los principios de la ciencia,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O’Gorman, Edmundo, 1940, “El arte o de la monstruosidad”, en Tiempo, num. 3, marzo.

  • –––, 1947, Crisis y porvenir de la ciencia histórica,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 1958 [1961], La invención de América,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Translated as The Invention of America: An Inquiry into the Historical Nature of the New World and the Meaning of Its History,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61.

  • Orayen, Raúl, 1989, Lógica, significado y ontología,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Parra, Porfirio, 1903, Nuevo sistema de lógica inductiva y deductiva, México: Tipografía económica.

  • Paz, Octavio, 1950 [1990], El laberinto de la soledad,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Translated as The Labyrinth of Solitude, Lysander Kemp, Yara Milos, & Rachel Phillips Belash (trans.), New York: Penguin Twentieth Century Classics, 1990.

  • –––, 1956, El arco y la lira : El poema. La revelación poética. Poesía e historia,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Pereda, Carlos, 1994, Razón e incertidumbre, México: Siglo XXI.

  • –––, 1999, Vértigos argumentales, Madrid: Anthropos.

  • –––, 2009, Sobre la confianza, Madrid: Heder.

  • Pereyra, Carlos, 2010, Filosofía, historia y politica. Ensayos filosóficos (1974–1988), edición de Gustavo Ortiz-Millán y Corina de Yturbe,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Platts, Mark, 1979, Ways of Meaning, London: Routledge.

  • Popol Vuh: The Sacred Book of the Maya: The Great Classical of Central American Spirituality translated from the Original Maya Text, translated by Delia Goetz and Sylvanus G. Morley from the Spanish translation by Adrián Recinos, Norman, OK: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2007.

  • Portilla, Jorge, 1966, Fenomenología del relajo, México: Ediciones Era, 1966. Translation by Eleanor Marsh and Carlos Alberto Sánchez included in C. Sánchez 2013: appendix.

  • Ramirez, Mario Teodoro, 2003, De la razón a la praxis, Mexico: Siglo XXI Editores.

  • Ramos, Samuel, 1934 [1962], El perfil del hombre y la cultura en México, México: Imprenta Mundial. Translated as Profile of Man and Culture in Mexico, Peter G. Earle (trans.), (Texas Pan-American Series), Austin, TX: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62.

  • –––, 1940, Hacia un nuevo humanismo,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An excerpt translated as Toward a New Humanism can be found in Gracia 1986: 69–78.

  • –––, 1950, Filosofía de la vida artística, México: Espasa Calpe.

  • Recasens Siches, Luis, 1940, Vida humana, sociedad y derecho,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Reyes, Alfonso, 1944, El deslinde; prolegómenos a la teoría literaria, México, El Colegio de México.

  • Robles, Oswaldo, 1937, La teoría de la idea en Malebranche y la tradición filosófica, México: Veritas.

  • –––, 1942, Esquema de antropología filosófica, México: Pax.

  • Rossi, Alejandro, 1969, Lenguaje y significado, México: Siglo XXI.

  • Rovira, Carmen, 1958, Eclécticos portugueses del siglo XVIII y algunas de sus influencias en América, México: El Colegio de México y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 2004, Francisco de Vitoria. España y América. El poder y el hombre, Mexico: Miguel Ángel Porrúa.

  • Rubio, Antonio, 1603, Logica mexicana, Alcalá de Henares.

  • Sahagún, Bernardino, 1585 [1950–1982], Historia general de las cosas de la Nueva España, México: Porrúa Translated as Florentine Codex: General History of the Things of New Spain, 12 volumes, Arthur J. O. Anderson and Charles E. Dibble (trans.), Santa Fe, NM, School of American Research, 1950–1982; reprinted Salt Lake City, UT: 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2002

  • Salles, Ricardo, 2005, The Stoics on Determinism and Compatibilism, Aldershot: 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 Sánchez, Miguel, 1648, Imagen de la Virgen María Madre de Dios de Guadalupe, México: Imprenta de la Viuda de Bernando Caldero.

  • Sánchez Vázquez, Adolfo, 1965, Las ideas estéticas de Marx, México: Grijalbo.

  • –––, 1967 [1977], Filosofía de la praxis, México: Grijalbo. Translated as The Philosophy of Praxis, Mike Gonzalez (trans.), Atlantic Highlands, NJ: Humanities Press, 1977).

  • –––, 1969, Ética, México: Grijalbo.

  • Sierra, Justo, 1902 [1969], Evolución política del pueblo mexicano, en Obras Completas, vol. XII,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1984. Translated as The Political Evolution of Mexican People, Charles Ramsdell (trans.), Austin, TX: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69.

  • Sigüenza y Góngora, Carlos, 1690 [1984], Libra astronómica y filosófica,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Uranga, Emilio, 1952, Análisis del ser del mexicano, México: Porrúa.

  • Vasconcelos, José, 1916, Pitágoras, una teoría del ritmo, México: Editorial Cultura.

  • –––, 1925 [1997], La raza cósmica, Barcelona: Agencia Mundial de Librería. Translated as The Cosmic Race: A Bilingual Edition, Didier T. Jaén (trans.), Baltimore, MD: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1997.

  • –––, 1932, Ética, Madrid: Aguilar.

  • –––, 1935, De Robinson a Odiseo. Pedagogía estructurativa, Madrid: Aguilar.

  • –––, 1936, Estética, México: Botas.

  • –––, 1945, Lógica, México: Stylo.

  • Vázquez, Rodolfo, 2006, Entre la libertad y la igualdad: Introducción a la filosofía del derecho, Trotta.

  • Veracruz, Alonso de la, 1554a, Recognitio summularum, México.

  • –––, 1554b, Dialectica resolutio, México.

  • –––, 1557, Physica speculatio, México.

  • Villoro, Luis, 1950, Los grandes momentos del indigenismo en México, México: El Colegio de México.

  • –––, 1982, Creer saber, conocer, México: Siglo XXI. Translated as Belief, Personal, and Propositional Knowledge, David Sosa and Douglas McDermid (trans), Amsterdam: Rodopi, 1998.

  • –––, 1978 [1985], “Filosofía y dominación”, Nexos, December. Reprinted in his El concepto de ideología y otros ensayos,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135–152.

  • –––, 1997, El poder y el valor,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 2015, La alternativa. Perspectivas y posibilidades de cambio,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 Xirau, Joaquín, 1940, Amor y mundo, México: El Colegio de México.

  • Xirau, Ramón, 1964, Introducción a la historia de la filosofía, México: Universidad Nac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

  • –––, 1979, Poesía y conocimiento, México: Joaquín Mortiz.

  • –––, 1985, El tiempo vivido, México: Siglo XXI.

  • Yamuni Tabush, Vera, 1951, Conceptos e imágenes en pensadores de lengua española, México: El Colegio de México.

  • Zea, Leopoldo, 1943 [1974], El positivismo en México, México: El Colegio de México. Translated as Positivism in Mexico, Josephine H. Schulte (trans.), Austin, TX: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74.

  • –––, 1945, “En torno a una filosofía americana”, México: El Colegio de México.

  • –––, 1948, “La filosofía como compromiso”, en Cuadernos Americanos, num 1, Enero-febrero 1949.

  • –––, 1957 [1992], América en la historia, México: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Translated as The Role of the Americas in History, Sonja Karsten (trans.)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Amy Oliver, Savage, MD: Rowman and Littlefield, 1992.

  • –––, 1969, La filosofía americana como filosofía sin más, México: Siglo XXI.

  • –––, 1988, Discurso desde la marginación y la barbarie, Barcelona: Anthropos.

Secondary Sources in English

  • Alcoff, Linda Martín and Eduardo Mendieta (eds.), 2000, Thinking from the Underside of History: Enrique Dussel’s Philosophy of Liberation,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 Beuchot, Mauricio, 1997 [1998], Historia de la filosofía en el México colonial, Barcelona : Herder. Translated as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in Colonial Mexico, Elizabeth Millán (trans.), Washington, DC: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1998.

  • Candelaria, Michael, 2012, The Revolt of Unreason: Miguel de Unamuno and Antonio Caso on the Crisis of Modernity, Amsterdam: Rodopi.

  • De la Cueva, Mario, (ed.), 1966, Major Trends in Mexican Philosophy, A. Robert Caponigri (trans.), Notre Dame, IN: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Contains essays by Miguel León-Portilla, Edmundo O’Gorman, José M. Gallagos Rocafull, Rafael Moreno, Luis Villoro, Leopoldo Zea, and Fernando Salmerón.

  • Díaz, Kim, forthcoming, “José Vasconcelos”, in Danilo H. Figueredo (ed.), Encyclopedia of Latino and Latina History, New York: Facts on File.

  • Flores, Rubén, 2011, “John Dewey and the Legacy of Mexican Pragmatism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Pappas 2011: 69–88.

  • Gandler, Stephan, 1999 [2015], Peripherer Marxismus : kritische Theorie in Mexiko, Hamburg: Argument Verlag. Translated as Critical Marxism in Mexico: Adolfo Sánchez Vázquez and Bolívar Echeverría, George Ciccariello-Maher and Stefan Gandler (trans), Leiden: Brill Academical Publishers, 2015. Also translated as Marxismo crítico en México. Adolfo Sánchez Vázquez y Bolívar Echeverría, México, D.F.: Fondo de Cultura Economica, 2007.

  • Gallegos, Francisco, 2013, “Seriousness, Irony, and Cultural Politics: A Defense of Jorge Portilla”, APA Newsletter on Hispanic/Latino Issues in Philosophy, 13(1): 11–18.

  • Gallo, Rubén, 2010, Freud’s Mexico: Into the Wilds of Psychoanalysi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 Gracia, Jorge J. E. and Elizabeth Millán-Zaibert (eds.), 2004, Latin American Philosophy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Human Condition, Values, and the Search for Identity, Amherst, NY: Prometheus Books.

  • Haddox, John H., 1967, Vasconcelos of Mexico: Philosopher and Prophet, Austin, TX: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 –––, 1971, Antonio Caso: Philosopher of Mexico, Austin, TX: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 Hale, Charles A., 1968, Mexican Liberalism in the Age of Mora, 1821–1853,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 –––, 1990,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beralism in Late Nineteenth-Century Mexico,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Hurtado, Guillermo, 2006, “Two Models of Latin American Philosophy”, The Journal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 20(3): 204–213. doi:10.1353/jsp.2007.0004

  • –––, 2010, “The Anti-Positivist Movement in México”, in Nuccetelli, Schutte, and Bueno 2010: 82–94. doi:10.1002/9781444314847.ch6

  • –––, 2015, “Portraits of Luis Villoro”, translated by Kim Díaz, APA Newsletter on Hispanic/Latino Issues in Philosophy, 15(1): 24–27.

  • Lipp, Solomon, 1980, Leopoldo Zea: From Mexicanidad to a Philosophy of History, Waterloo, Ontario: Wilfried Laurier University Press.

  • Lomnitz, Claudio, 2014, The Return of Comrade Ricardo Flores Magón, Brooklyn, NY: Zone Books.

  • Mack, Philp, 2015, “Should a Concept of Truth be Atributed to Nahuatl Thought? Preserving ‘the Colonial Difference’ between Concepts of the West and Nahua Philosophy”, APA Newsletter on Hispanic/Latino Issues in Philosophy, 14(2): 11–15.

  • MacMullan, Terrance, 2015, “Pragmatism as Gunship Philosophy: José Vasconcelos’ Critique of John Dewey”, Inter-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6(1): 16–31.

  • Maffie, James, 2015, Aztec Philosophy: Understanding a World in Motion, Boulder, CO: University Press of Colorado.

  • Marentes, Luis A., 2000, José Vasconcelos and the Writing of the Mexican Revolution, Woolbridge, CT: Twayne Publishers,.

  • Mendieta, Eduardo (ed.), 2003, Latin American Philosophy: Currents, Issues, Debates,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Mijangos y González, Pablo, 2015, The Lawyer of the Church: Bishop Clemente De Jesús Munguía and the Clerical Response to the Mexican Liberal Reforma, Lincoln,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 Millon, Robert Paul, 1966, Mexican Marxist: Vicente Lombardo Toledano, Chapel Hill, NC: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 Mitcham, Carl (ed.), 1993,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 in Spanish Speaking Countries, Dordrecht: Springer. doi:10.1007/978-94-011-1892-7

  • Nuccetelli, Susana, 2001, Latin American Thought: Philosophical Problems and Argument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 Nuccetelli, Susana and Gary Seay, 2004, Latin American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with Readings, Upper Saddle Brook, NJ: Prentice Hall.

  • Nuccetelli, Susana, Ofelia Schutte, and Otávio Bueno (eds.), 2010, A Companion to Latin American Philosophy, Malden, MA: Wiley-Blackwell.

  • Oliver, Amy A., 2011, “Mestizaje, Mexicanidad, and Assimilation: Zea on Race, Ethnicity and Nationality”, in Forging People: Race, Ethnicity, and Nationality in Hispanic American and Latino/a Thought, Jorge J. E. Gracia (ed.), Notre Dame, IN: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249–268.

  • Orosco, Jose-Antonio, 2011, “Jose Vasconcelos, White Supremacy and the Silence of American Pragmatism”, Inter-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2(2): 1–13.

  • Pappas, Gregory Fernando (ed.), 2011, Pragmatism and the Americas, New York: Fordham University Press.

  • Paz, Octavio, 1982 [1988], Sor Juana Inés de la Cruz, o, Las trampas de la fe, México : Fondo de Cultura Económica. Translated as Sor Juana, or, the Traps of Faith, Margaret Sayers Peden (tran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Recaséns Siches, Luis, Carlos Cossio, Juan Llambías de Azevedo, and Eduardo García Máynez, 1948, Latin American Legal Philosophy (20th Century Legal Philosophy Series, 3), Gordon Ireland, Milton R. Konvitz, Miguel A. de Capriles, and Jorge Roberto Hayzus (tran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Redmond, Walter Bernard, 1972, Bibliography of the Philosophy in the Iberian Colonies of America, The Hague: M. Nijhoff.

  • Romanell, Patrick, 1952, Making of the Mexican Mind: A Study in Recent Mexican Thought, Lincoln, NE: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 –––, 1975, “Samuel Ramos on the Philosophy of Mexican Culture: Ortega and Unamuno in Mexico”, Latin American Research Review, 10(3): 81–101.

  • Salles, Arlene and Elizabeth Millán-Zaibert (eds.), 2005, The Role of History in Latin American Philosophy: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s,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Sáenz, Mario, 1999, The Identity of Liberation in Latin American Thought: Latin American Historicism and the Phenomenology of Leopoldo Zea, Lanham MD: Lexington Books.

  • Sánchez, Carlos Alberto, 2008, “Heidegger in Mexico: Emilio Uranga’s Ontological Hermeneutics”, Continental Philosophy Review, 41(4): 441–461. doi:10.1007/s11007-008-9090-9

  • –––, 2011, “Leopoldo Zea, Stanley Cavell, and the Seduction of ‘American’ Philosophy”, in Pappas 2011: 185–195.

  • –––, 2013, The Suspension of Seriousness. On the Phenomenology of Jorge Portilla,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 2016, Contingency and Commitment: Mexican Existentialism and the Place of Philosophy,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 2018, “The Gift of Mexican Historicism”, Continental Philosophy Review, 51(3): 439–457. doi:10.1007/s11007-017-9425-5

  • Sánchez, Carlos Alberto and Francisco Gallegos, 2020, The Disintegration of Community: On Jorge Portilla’s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Sánchez, Carlos Alberto and Robert Eli Sanchez, Jr. (eds.), 2017, Mexican Philosophy in the 20th Century: Essential Reading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oi:10.1093/oso/9780190601294.001.0001

  • –––, 2018, “The Philosophy of Mexicanness: An Introduction and Translation of Emilio Uranga’s ‘Essay on the Ontology of Mexican Being’”, AEON Magazine, 25 June 2018. [C. Sánchez and R. Sanchez 2018 available online]

  • Sanchez, Robert Eli, 2014, “Review of Aztec Philosophy: Understanding a World in Motion by James Maffie”, Notre Dame Philosophical Reviews, 2014.10.11, R. Sanchez 2014 available online>.

  • –––, 2020, Latin American and Latinx Philosophy: A Collaborative Introduction, New York: Routledge. doi:10.4324/9781315100401

  • Santana, Alejandro, 2008, “Did the Aztecs Do Philosophy?”, APA Newsletter on Hispanic/Latino Issues in Philosophy, 8(1): 2–9.

  • Schmidt, Henry, C., 2000, The Roots of Lo Mexicano, Self and Society in Mexican Thought 1900–1934, College Station, TX: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 Schutte, Ofelia M., 1990, “The Master-Slave Dialectic in Latin America: The Social Criticism of Zea, Freire, and Roig”, Owl of Minerva, 22(1): 5–18. doi:10.5840/owl199022124

  • –––, 1993, Cultural Identity and Social Liberation in Latin American Thought,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Stavans, Ilan, 2011, José Vasconcelos: The Prophet of Race,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 Toledo, Roberto, 2008, “The Authenticity of Indigenous Rebellion in Mexico: Luis Villoro Critique of Leopoldo Zea’s Nationalism”, APA Newsletter on Hispanic/Latino Issues in Philosophy, 7(2): 2–5.

  • Vallega, Alejandro A, 2014, Latin American Philosophy from Identity to Radical Exteriority,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Vargas, Manuel R., 2000, “Lessons from the Philosophy of Race in Mexico”:, Philosophy Today, 44(supplement): 18–29. doi:10.5840/philtoday200044Supplement3

  • –––, 2016, “Review of Contingency and Commitment: Mexican Existentialism and the Place of Philosophy, by Carlos Alberto Sánchez”, Notre Dame Philosophical Reviews, 2016.09.24, [Vargas 2016 available online]

  • –––, 2018, “Review of Mexican Philosophy in the 20th Century: Essential Readings edited by Carlos Alberto Sánchez and Robert Eli Sanchez, Jr.”, 2018.9.27. [Vargas 2018 available online]

  • –––, 2019, “Canonical Philosophy, Mexican Philosophy”, APA Newsletter On Hispanic/Latino Issues, 18(2): 8–13.

  • –––, 2019, “Disagreement and Convergence on the Case of Latin American Philosophy, For Example: Reply to Carlos Pereda and Robert Sanchez”, Comparative Philosophy, 10(1): 209–213. doi:10.31979/2151-6014(2019).100114

  • –––, forthcoming, “The Philosophy of Accidentalit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Association, first online: 18 July 2020. doi:10.1017/apa.2019.15

  • Vargas Lozano, Gabriel, 1994, Más allá del derrumbe: socialismo y democracia en la crisis de civilización contemporánea, México, D.F.: Siglo Veintiuno Editores.

  • Villanueva, Enrique, 1984, “Philosophical Analysis in Mexico”, in Philosophical Analysis in Latin America, Jorge J.E. Gracia (ed.), Dordrecht: Reidel, 165–172.

Academic Tools

Other Internet Resources

anarchism | Bergson, Henri | civic humanism | Comte, Auguste | democracy | Dewey, John | Enlightenment | epistemology: in Latin America | Erasmus, Desiderius | existentialism | hermeneutics | history, philosophy of | Latin American Philosophy | Latin American Philosophy: meta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 liberalism | liberalism: in Latin America | liberation, philosophy of | liberty: positive and negative | Marxism, analytical | Mill, John Stuart | More, Thomas | nature of law: natural law theories | Ortega y Gasset, José | phenomenology | Platonism: in metaphysics | race | socialism | Spencer, Herbert | Stoicism | Suárez, Francisco | war

Acknowledgments

We would like to thank Kim Díaz, Gregory Pappas, Fanny del Río, Carlos Alberto Sánchez, Aurelia Valero Pie, and Manuel Vargas for their valuable comments on previous versions of this paper.

Copyright © 2020 by Guillermo Hurtado <gmhp@unam.mx> Robert Eli Sanchez, Jr. <sanchezjr.robert@gmail.com>

最后更新于

Logo

道长哲学研讨会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