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詹姆斯 James, William (Russell Goodman)

首次发表于 2000 年 9 月 7 日,实质性修订于 2021 年 11 月 3 日

(约 1895 年,收录于《威廉·詹姆斯的信件》中,亨利·詹姆斯编辑,波士顿,1920 年)

威廉·詹姆斯是生理学、心理学和哲学领域之间的原创思想家。他的 1200 页巨著《心理学原理》(1890 年)是生理学、心理学、哲学和个人反思的丰富融合,给我们带来了“思维的流”和婴儿对世界的印象“作为一个巨大的盛开、嗡嗡作响的混乱”(PP 462)等思想。它包含了实用主义和现象学的种子,并影响了欧洲和美国的一代思想家,包括埃德蒙·胡塞尔、伯特兰·罗素、约翰·杜威和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詹姆斯在哈佛大学的劳伦斯科学学院和医学院学习,但他的著作从一开始就既有哲学性又有科学性。“关于斯宾塞对心灵的对应观的一些评论”(1878 年)和“理性情感”(1879 年,1882 年)预示了他未来的实用主义和多元主义,并包含了他的观点,即哲学理论是哲学家气质的反映。

威廉·詹姆斯在他最早的论文和《原则》中暗示了他对宗教的关注,但在《相信的意愿和其他流行哲学论文》(1897 年)、《人类不朽:对教义的两个假设性反对意见》(1898 年)、《宗教经验的多样性》(1902 年)和《多元宇宙》(1909 年)中,这些关注变得更加明确。詹姆斯在认为《宗教的多样性》这样的“人性研究”可以为“宗教科学”做出贡献的思考和宗教经验涉及一种完全超自然的领域之间摇摆不定,这种领域在科学上无法接触,但对个体人类主体是可接触的。

詹姆斯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中做出了一些最重要的哲学贡献。在 1904 年至 1905 年的写作热潮中(收录在《激进经验主义论文集》(1912 年)中),他阐述了最常被称为“中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观点,即存在一种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精神的基本“物质”。在《多元宇宙》中,他捍卫了神秘主义和反实用主义观点,认为概念扭曲而不是揭示现实,并在他有影响力的《实用主义》(1907 年)中,他系统地提出了一套关于真理、知识、现实、宗教和哲学的观点,这些观点贯穿于他从 19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的著作中。


1. 詹姆斯生平年表

    1. 威廉·詹姆斯出生于纽约市,是亨利·詹姆斯和玛丽·沃尔什的第一个孩子。詹姆斯在纽约的家庭教师和私立学校接受教育。

    1. 哥哥亨利出生。

    1. 妹妹爱丽丝出生。

  • 1855-8. 家人搬到欧洲。威廉·詹姆斯在日内瓦、巴黎和布洛涅-苏尔-默尔上学;对绘画和科学产生兴趣。

    1. 家庭定居在罗德岛纽波特市,詹姆斯与威廉·亨特一起学习绘画。

  • 1859 年至 1860 年,家庭定居在日内瓦,威廉在日内瓦学院学习科学;后来威廉决定继续学习绘画,于是返回纽波特。

    1. 威廉放弃绘画,进入哈佛大学劳伦斯科学学院学习。

    1. 进入哈佛医学院。

    1. 加入了他的导师路易斯·阿加西斯的亚马逊探险队,感染了轻微的天花,康复后继续前往亚马逊河,为阿加西斯在哈佛的动物学博物馆收集标本。

    1. 返回医学院。秋季遭受眼部疲劳、背部问题和自杀倾向的抑郁症。

  • 1867–8. 威廉·詹姆斯为了健康和教育而前往欧洲:德累斯顿,巴特特普利茨,柏林,日内瓦,巴黎。在柏林大学学习生理学,阅读哲学,心理学和生理学(文特,康德,莱辛,歌德,席勒,勒南,勒努瓦)。

    1. 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但从未从事医学实践。秋季严重抑郁。

  • 1870–1. 抑郁和身体状况不佳持续存在。

    1. 接受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的邀请,教授本科比较生理学课程。

    1. 接受全年解剖学和生理学教学职位,但推迟一年才开始教学以便在欧洲旅行。

  • 1874-5 年。开始教授心理学;建立第一个美国心理学实验室。

    1. 娶了爱丽丝·豪·吉本斯。在《思辨哲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斯宾塞对心灵定义的评论”。

    1. 在《心灵》杂志上发表了“理性情感”。

    1. 被任命为哈佛大学哲学助理教授。继续教授心理学。

    1. 前往欧洲旅行。与 Ewald Hering,Carl Stumpf,Ernst Mach,Wilhelm Wundt,Joseph Delboeuf,Jean Charcot,George Croom Robertson,Shadworth Hodgson,Leslie Stephen 会面。

    1. 关于“决定论困境”的讲座,并在《心灵》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一些内省心理学的遗漏》。

  • 1885-1892 年,在哈佛大学教授心理学和哲学:逻辑,伦理学,英国经验哲学,心理研究。

    1. 威廉·詹姆斯与波士顿的亨利·霍尔特合作出版《心理学原理》,在同意写作之后的十二年。

    1. 威廉·詹姆斯与亨利·霍尔特合作出版《心理学简明课程》。

    1. 威廉·詹姆斯与朗曼斯、格林公司合作出版《相信的意志和其他流行哲学论文》,并发表了关于“人类不朽性”的讲座(于 1898 年出版)。

    1. 在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哲学观念与实际结果”演讲中,自称为实用主义者。出现心脏问题。

    1. 与亨利·霍尔特合作出版《对教师谈心理学:对学生谈人生理想》(包括“关于人类某种盲目”和“什么使生活有价值?”)。成为反帝国主义联盟的积极成员,反对美国在菲律宾的政策。

  • 1901-1902 年,在爱丁堡发表“宗教经验的多样性”吉福德讲座(于 1902 年出版)。

  • 1904–5 在《哲学、心理学和科学方法杂志》上发表了《“意识”是否存在?》、《纯粹经验的世界》、《两个思维如何能够知道同一件事》、《激进经验论是否唯我论?》和《感情事实在纯粹经验的世界中的位置》。所有这些文章都被收录在《激进经验论随笔》(1912 年)中重新印刷。

    1. 辞去哈佛教授职位。与朗曼斯、格林公司合作出版了《实用主义:一种思维方式的新名称》,该书基于在波士顿和哥伦比亚的演讲。

    1. 与朗曼斯、格林公司合作出版了《多元宇宙》,该书基于前一年在英国和哈佛发表的希伯特讲座。

    1. 在 Hibbert Journal 上发表了《多元主义的神秘主义》。放弃了完成一部哲学“体系”的尝试。(他部分完成的手稿在他去世后发表为《哲学的一些问题》)。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夏季住所 Chocorua 因心力衰竭去世。

2. 早期著作

《关于斯宾塞对心灵的定义的评论》(1878 年)

尽管威廉·詹姆斯在发表这篇文章时正式担任心理学教授,但他对赫伯特·斯宾塞的讨论涉及到他哲学的特点主题:宗教和激情的重要性,人类对生活的各种反应的多样性,以及我们帮助“创造”我们“记录”的真理的观念(E 21)。詹姆斯采纳了斯宾塞的观点,即有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是心理进化的基本特征,詹姆斯指责斯宾塞将自己对应该是什么的愿景投射到他声称描述的现象上。詹姆斯断言,生存只是人类拥有的许多兴趣之一:“社会情感,各种形式的游戏,艺术的激动人心的预感,哲学思考的乐趣,宗教情感的休息,道德自我认可的喜悦,幻想和机智的魅力 - 这些中的一些或全部都是维持纯粹存在的概念可容忍的必需品;…”(E 13)。詹姆斯认为,我们都是以目的论为基础的生物,每个人都有一套先验的价值观和范畴。斯宾塞“只是站在他偏好的目的论一边”(E 18)。

詹姆斯的特征经验主义体现在他声称价值观和范畴在人类经验过程中进行斗争,并且他们的冲突“只能通过行走解决,而不能通过任何先验定义。”他总结道:“证明具有最大命运的公式将是真实的”(E 17)。然而,詹姆斯希望捍卫他的观点,即任何这样的表述都将由一个自由行动的人类思维和世界共同决定,这个立场他后来(在实用主义中)称之为“人本主义”:“从出生开始,心灵就具有一种自发性,一种投票。它参与其中,不仅仅是旁观者;它对于应该是什么的判断,它的理想,不能从思考的实体中剥离出来,好像它们是附属物…”(E 21)。

“理性情感”(1879 年,1882 年)

这篇文章的内容首次发表于 1879 年的《心灵》杂志和 1882 年的普林斯顿评论,然后在 1897 年的《相信的意志和其他流行哲学论文》中重新发表。尽管詹姆斯从未明确表示理性是一种情感,但他认为情感(实际上是一组情感)是理性的“标志”。詹姆斯写道,哲学家将会通过它对自己产生的某些主观标志来认识一个概念的理性性质,就像他认识其他一切一样。当他获得这些标志时,他可以知道他已经获得了理性。这些标志包括“强烈的轻松、平静、安宁的感觉”(WB 57),以及“对当前时刻的充分感觉,对其绝对性的感觉”(WB 58)。还有一种“对简洁的激情”(WB 58),在理论统一中感受到,以及一种对区分的激情,“对清晰和感知的完整性的忠诚,对模糊轮廓、模糊认同的厌恶”(WB 59)。詹姆斯认为,理想的哲学家将这两种理性的激情融合在一起,甚至一些伟大的哲学家在某个方向上走得太远或者太少:斯宾诺莎的一切事物统一于一体的观点是“贫瘠的”,同样,休谟的“一切的‘松散和分离’…”(WB 60)也是如此。

理性的情感不仅存在于逻辑或科学中,而且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当我们第一次进入一个房间时,“我们不知道什么样的气流可能吹到我们的背上,什么样的门可能打开,什么样的形式可能进入,什么有趣的东西可能在橱柜和角落里发现。”这些微小的不确定性充当着“心理刺激物”,当我们熟悉了房间,开始在那里“感到自在”时,这些不确定性就会消失(WB 67-8)。

威廉·詹姆斯在他的论文第二部分开始时考虑了“两种概念在满足逻辑需求方面同样合适”的情况。在这一点上,他认为,人们必须考虑“实际”的理性成分。那种“比其他概念更能唤起积极冲动或满足其他审美需求”的概念将被视为更为理性的概念,并且理所当然地占上风(WB 66)。詹姆斯将这一观点既表述为心理学的预测,又表述为判断,因为他认为它将理所当然地占上风。

正如他在关于斯宾塞的论文中所探讨的那样,詹姆斯探讨了气质与哲学理论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唯心主义“将会被一个情感构造不同的人选择,唯物主义则会被另一个人选择”。唯心主义提供了与宇宙亲密的感觉,即最终我“就是一切”。但是唯物主义者认为唯心主义具有“狭隘、密闭、病房的气氛”,并更喜欢构想一个不确定、危险和狂野的宇宙,这个宇宙“对我们的自我毫不尊重”。唯物主义者认为,“让潮水涌动”,即使它们淹没了我们,也无妨(WB 76)。詹姆斯既对宇宙是我们可以亲密接触的想法表示同情,也对它是狂野和不可预测的想法表示同情。如果他批评唯心主义具有“病房的气氛”,他批评唯物主义的还原形式否认“我们最亲密的力量在宇宙事务中的任何相关性”(WB 71)。这些对比哲学中描绘的亲密和狂野回应了人类的倾向、激情和力量,詹姆斯预测,这两种“心理气质”的“斗争”将始终在哲学中被看到(WB 76)。在威廉·詹姆斯的哲学中,这无疑总是能看到的。

3. 《心理学原理》

1878 年,詹姆斯同意为美国出版商亨利·霍尔特写一本心理学教科书,但他花了十二年时间才完成手稿,当他把它交给霍尔特时,他形容它为“一个令人厌恶、膨胀、肿胀、水肿的庞大物体,只能证明两个事实:第一,心理学科学不存在;第二,威廉·詹姆斯是个无能之辈”(《威廉·詹姆斯的信件》,亨利·詹姆斯编辑,波士顿:小布朗出版社,1926 年,第 393-4 页)。然而,这本千页的心理学、生理学和哲学著作被证明是詹姆斯的杰作,其中包含了他早期哲学思想的重要陈述,内容丰富,章节涵盖了“思维的流动”、“自我意识”、“情绪”、“意志”等众多主题。

詹姆斯告诉我们,在《原理》中他将遵循心理学的内省方法,他将其定义为“审视我们自己的思想并报告我们在那里发现的东西”(PP 185)。实际上,他在这本书中采用了多种方法论。早期,他包括了关于“大脑功能”和“大脑活动的一些一般条件”的章节,这反映了他在哈佛大学解剖学和生理学讲师的经历,并且他主张习惯是“基本上是一种物质原理”(PP 110)。随着书的进展,他与哲学家进行了讨论,例如在他关于自我的百页章节中与休谟和康德进行了讨论,并且他发现自己提出了一些先行于他后来的实用主义的形而上学主张,例如当他写道:“没有任何一件事物绝对必要的属性。在某种情况下作为事物本质的属性,在另一种情况下则成为一个非常不重要的特征”(PP 959)。

即使“内省”也包含了一系列的报告。詹姆斯讨论了他的同时代人温特、斯通普夫和费希纳在实验室中进行的实验,这些实验导致了一些结果,比如“声音的强度辨别不如光线那样精细”(PP 513)。但詹姆斯最重要和令人难忘的内省观察大多来自他自己的生活。例如:

一个失落的词的节奏可能存在,但没有声音来衬托它...每个人都必须知道某些被遗忘的诗歌的空白节奏的引人入胜的效果,它在人的脑海中不断地跳舞,努力用词语填充它(PP 244)。

我们的父亲和母亲,我们的妻子和孩子,是我们的骨肉。当他们去世时,我们自己的一部分也消失了。如果他们做错了什么,那是我们的耻辱。如果他们受到侮辱,我们的愤怒会像站在他们位置上一样迅速地爆发出来。(PP 280)。

在哭泣的时候,有一种兴奋感,这种兴奋感并不是没有一定的刺激性快感;但是,要发现干燥和萎缩的悲伤感中有任何可挽回的品质,需要一个幸福的天才(PP 1061)。

“你愿意还是不愿意这样?”是我们被问到的最深入的问题;我们每天都被问到这个问题,无论是关于最大的事情还是最小的事情,无论是最理论的事情还是最实际的事情。我们通过同意或不同意来回答,而不是通过言语。难怪这些哑巴的回应似乎是我们与事物本质沟通的最深层次的器官!(PP,第 1182 页)。

在最后这段引文中,詹姆斯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一个哲学问题。虽然他没有回答这个问题,即这些“回应”是否实际上是与事物本质沟通的深层次器官,只是报告说它们对我们来说似乎是如此,但在他后来的著作中,如《宗教经验的多样性》和《多元宇宙》,他承认,并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他认为这个问题应该被肯定回答的信念。

在“思维之流”这一章中,詹姆斯自认为提供了比休谟等传统经验主义者更丰富的经验描述。他认为关系、模糊的边界和倾向是直接经历的(这一观点后来成为他“激进经验主义”的一部分)。詹姆斯认为意识是一条流,而不是一系列“思想”。它的水混合在一起,我们个体的意识,或者他有时更喜欢称之为我们的“意识”,被周围的意识或思想之水“浸泡和染色”。我们的心灵生活有节奏:它是一系列的过渡和休息地,是“飞翔和栖息”的过程(PP 236)。当我们记起一直在寻找的名字时,我们会停下来休息;当我们听到可能是宝宝从小睡中醒来的声音时,我们又重新出发。

兴趣——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注意力——不仅是詹姆斯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渗透到他的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的讨论中。詹姆斯在《思维的流动》中指出,一件事物是一组“在实践上或审美上引起我们兴趣的品质,因此我们给予它们实质性的名称…”(PP 274)。而现实“仅仅意味着与我们的情感和行动生活的关系…任何激发和激励我们兴趣的事物都是真实的”(PP 924)。詹姆斯认为,我们对某一事物的注意力而非其他事物的能力,是“所有意识中的一种主动因素,…一种精神的东西…似乎向这些品质和内容发出,而它们似乎进来被它接收”(PP 285)。面对科学决定论与我们对自由或自主权的信念之间的紧张关系,詹姆斯——作为他已成为的哲学家而非心理学家——认为科学“必须不断地提醒自己,她的目的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她所需要的统一因果关系的秩序可能被更广泛的秩序所包容,而这个秩序对她没有任何要求”(PP 1179)。

在詹姆斯对意识的讨论中,他在不同的时候似乎是一个还原主义的唯物主义者,一个二元论者,一个原始现象学家,以及一个不敢考虑哲学问题的中立心理学家。《原则》中最原创的一层是詹姆斯对思维流的“纯粹”描述的追求,这种追求不预设它是心理的还是物质的,这种追求不仅预示了他自己后来的“激进经验论”,还预示了胡塞尔的现象学。例如,在他关于“感觉”的章节中,詹姆斯费尽心思地否认感觉是“在心灵中”,然后“通过我们特殊的行为‘引渡’或‘投射’出来,以便出现在外部世界中”(PP 678)。他认为我们最初的经验是客观的,“只有当反思得到发展,我们才会意识到内在世界”(PP 679)。然而,最初经历的客观世界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空间关系的世界:

当然,一个在波士顿新生的婴儿,从照亮卧室的蜡烛火焰或者从他的尿布中获得感觉,他并不感觉到这些物体位于经度 71°W 和纬度 42°N……火焰占据了它自己的位置,疼痛占据了它自己的位置;但是这些位置既没有与其他位置相同,也没有与其他位置区分开来。这些位置是儿童空间世界的元素,它们将伴随他一生。(PP 681-2)

詹姆斯在书的早期章节中讨论了“习惯”,从物理角度开始,最后考虑了其伦理学意义。詹姆斯认为自然法则本身就是习惯,“只不过是不同基本物质在彼此行动和反应中遵循的不变习惯”(PP 109)。在我们的大脑中,习惯是神经能量的路径,就像河流和溪流是水流的路径一样。在皮肤层面上,甚至疤痕也是一种习惯,“比相邻部位更容易磨损、发炎、感到疼痛和寒冷”(PP 111)。在心理层面上,“任何经常重复的心理行为序列都倾向于自我延续…”(PP 116)。习惯有助于减少我们对行动的关注,从而使我们能够发展“我们更高级的心智能力”(PP 126)。在社会层面上,习惯是“社会的巨大飞轮,它最宝贵的保守力量。只有它能让我们都遵守规则,使富人的子女免受穷人的嫉妒和起义”(PP 125)。詹姆斯所看到的“习惯法则的伦理学意义”(PP 124)涉及我们选择培养哪些习惯以及何时培养。许多习惯必须在生活的早期开始:“几乎没有人在二十岁后学会一门语言而不带有外国口音”(PP 126)。我们应该努力使我们的“神经系统成为我们的盟友而不是敌人”,尽早形成尽可能多的良好习惯。即使在生活的后期,我们也应该通过每天或每两天做一些“只是因为你宁愿不做它”的事情来保持我们的决心能力(PP 130)。

《原则》中的两个值得注意的章节是“情感”和“意志”。第一个章节阐述了这样一个理论,即情感是其身体表达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常识告诉我们,我们失去了财富,感到悲伤并哭泣;我们遇到了一只熊,感到害怕并逃跑;我们被竞争对手侮辱,感到愤怒并出手。这里要辩护的假设是,这种顺序是错误的……我们之所以感到悲伤是因为我们哭泣,感到愤怒是因为我们出手,感到害怕是因为我们颤抖……”(PP 1065-6)。詹姆斯认为,这种观点的重要性在于我们的情感与我们的身体表达紧密相连。他问道,如果没有眼泪、哭泣、心脏窒息和胸骨疼痛,悲伤会是什么样子?詹姆斯回答说,这不是一种情感,因为“纯粹脱离身体的人类情感是不存在的”(PP 1068)。

在他关于“意志”的章节中,詹姆斯反对了他同时代的威廉·温特的理论,即所有有意识行动中都存在一种特殊的感觉——“神经兴奋感”。在对一系列案例的调查中,詹姆斯发现有些行动涉及到决心或外出的神经能量,而其他行动则没有。例如:

晚饭后,我坐在桌子旁,时不时地从盘子里拿出坚果或葡萄吃。我的晚餐已经结束,在谈话的热烈中,我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但是水果的感知和我可能吃它的一闪念头似乎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这个行为。这里显然没有明确的命令……(PP 1131)。

关于“意志”的章节还包含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段落,预示了《宗教经验的种种形式》中的关注点:情绪、“心灵的变化”和“良心的觉醒”。詹姆斯观察到,这些可能会影响我们动机和冲动的“整个价值尺度”(PP 1140)。

4. 流行哲学论文集

詹姆斯的流行且有影响力的《相信的意志和其他流行哲学论文集》于 1897 年出版,收集了之前 19 年中已发表的论文,包括“理性情感”(上文已讨论)、“决定论的困境”、“伟大人物及其环境”和“道德哲学家与道德生活”。这本书的标题论文——仅仅两年前出版——因似乎推荐了不负责任或非理性的信念而引起争议。詹姆斯后来写道,他应该把这篇论文称为“相信的权利”,以表明他意图为在特定情况下持有某些信念辩护,而不是声称我们可以(或应该)仅凭意志行为来相信事物。

在科学中,詹姆斯指出,我们可以在进行调查之前等待结果来形成信念,但在其他情况下,我们是“被迫”的,即使所有相关证据尚未出现,我们也必须形成某种信念。如果我在一个孤立的山道上,面对着一个冰冷的悬崖,不知道自己能否过去,我可能被迫考虑一个问题,即我是否能够或者应该相信自己能够过去。这个问题不仅是被迫的,而且是“重大的”:如果我错了,我可能会掉下去摔死,而如果我正确地相信自己能够过去,我的这种信念本身可能有助于我的成功。在这种情况下,詹姆斯断言,我有“相信的权利”——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可能有助于实现所相信的事实。这是一个“在没有初步信念存在的情况下,事实根本无法出现”的案例(WB,25)。

詹姆斯将他的分析应用于宗教信仰,特别是可能存在的情况,即一个人的救赎取决于在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上帝存在的情况下相信上帝。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持有这种信念所导致的结果可能会证明这种信念是合理的。然而,他将他的分析扩展到了超越宗教领域的广泛的世俗人生范围内:

任何社会有机体之所以成为它自己,是因为每个成员都以相信其他成员将同时履行自己的职责的信任而进行自己的职责...政府、军队、商业体系、船只、学院、运动队,所有这些都是在这种条件下存在的,如果没有这种条件,不仅什么都无法实现,甚至什么都不会尝试(WB 24)。

道德问题也是重大的,而且不太可能通过“明智的证明”来支持。它们不是科学问题,而是“帕斯卡尔所称之为我们的心灵”的问题(WB 22)。詹姆斯捍卫我们有权相信这些问题的某些答案。

这个系列中的另一篇文章《反射行为与神论》试图调和科学和宗教。詹姆斯所说的“反射行为”指的是生物学中有机体对感觉作出一系列反应的图像。在高等动物中,感觉和行动之间有一个理论或思考阶段,而在人类中,这就是上帝的思想产生的地方。詹姆斯认为,这种思想是人类对宇宙的自然反应,独立于上帝是否存在的任何证明,并预测上帝将成为“解开生命之谜的一切尝试的重心”(WB,116)。他在文章结尾提倡一种“神论”,它假设“事物中存在着一种终极的不透明性,一种超出我们理论控制的存在维度”(WB 143)。

《相信的意愿》还包含了詹姆斯对道德的最完善阐述,《道德哲学家与道德生活》。詹姆斯认为,道德建立在感知之上,没有感知就没有道德要求和道德义务。但一旦有了感知,就会提出要求,道德就在宇宙中找到了“立足点”(WB 198)。尽管詹姆斯坚称道德没有共同的本质,但他在伦理哲学中找到了一个指导原则,即我们要“尽可能满足尽可能多的需求”(WB 205)。这种满足应该通过努力实现一个“更丰富的宇宙……最有组织性、最适合进入复杂组合、最有可能成为更包容整体的善”(WB 210)。这种努力通过一系列实验进行,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已经学会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再“多妻制和奴隶制、私人战争和杀戮自由、司法酷刑和专制王权”(WB 205)。然而,詹姆斯认为,“在任何实际给定的人类理想平衡中都没有最终的东西,[所以] 正如我们现在的法律和习俗曾经与其他过去的法律和习俗斗争并战胜了它们一样,它们将被任何新发现的秩序推翻,这个秩序将平息它们仍然引起的抱怨,而不会产生更大的抱怨”(WB 206)。

威廉·詹姆斯的论文《关于人类某种盲目性》,发表于他 1899 年的《教师心理学讲演与学生人生理想之谈》中,展示了詹姆斯道德观的另一个重要元素。詹姆斯所指的盲目性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盲目,他通过自己的生活故事进行了说明。在北卡罗来纳山区骑马时,他发现了一片荒凉的景象,没有树木,大地上有伤痕,偶尔有一片玉米在阳光下生长。但在与为了农场而砍伐森林的定居者交谈后,詹姆斯开始从他们的角度看待这一切(至少是暂时的):不是毁灭,而是“责任、奋斗和成功”的体现。詹姆斯总结道:“我对他们特殊境况的理想性视而不见,他们对我奇怪的剑桥室内学术生活的理想性也肯定会视而不见”(TT 233-4)。詹姆斯在这篇论文中描绘了多样的观点,既有形而上学/认识论的意义,也有伦理意义。他写道,这种多样性:

命令我们容忍、尊重和纵容那些我们看到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无害地感兴趣和快乐的人,无论这些方式对我们来说是否难以理解。不要干涉:没有任何单个观察者能够揭示出全部真理或全部善良,尽管每个观察者都从自己所处的独特位置获得了一种局部的洞察力优势。即使是监狱和病房也有它们特殊的启示(TT 264)。

尽管《某种盲目》是关于宽容和欣赏不同观点的,詹姆斯在选择文章中的英雄时表达了自己浪漫的观点:华兹华斯和雪莱,爱默生和 W·H·哈德森,据说他们都有一种对“自然事物的无限意义”的感知(TT 244)。即使在城市中,街道、河流和人群的日常事件中也有“深不可测的意义和重要性”(TT 254)。詹姆斯赞扬沃尔特·惠特曼,一个“苍白的懒汉”,因为他知道如何从生活的常见机会中获益:写作和洗澡的早晨之后,惠特曼乘坐公共汽车从 23 街到鲍灵格林和回来,只是为了享受和观赏(TT 252)。詹姆斯对他人内心生活的兴趣,以及对像托尔斯泰这样与他分享对“神秘的起伏”(TT 255)的理解的作家的兴趣,使他进行了长期的人类宗教经验研究,这些研究在 1901-1902 年以吉福德讲座的形式呈现,并于 1902 年出版为《宗教经验的多样性》。

5. 宗教经验的多样性

与《心理学原理》一样,《多样性》是一部关于“人类本性的研究”,正如其副标题所说。但是,它只有五百页左右,只有《心理学原理》的一半长度,这符合其更为有限但仍然广泛的范围。詹姆斯研究的是人类本性中与宗教经验有关的部分。他的兴趣不在于宗教机构、仪式,甚至大部分情况下也不在于宗教观念,而是在于“个体在孤独中所感知到与他们所认为的神圣有关的感受、行为和经历”(V 31)。

詹姆斯在《多元宗教经验的种类》的早期章节中,阐述了这本书的一个核心区别,即“健康心灵的宗教”和“病态的灵魂”。健康心灵的宗教信仰者,例如沃尔特·惠特曼,对“生活的美好”有着深刻的感知(第 79 页),并拥有一颗“天蓝色的灵魂”(第 80 页)。健康心灵可能是无意识的,对某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但通常会以更有意识的形式出现。例如,自由基督教代表了对病态的“旧地狱火神学”的坚决追求(第 91 页)。詹姆斯还引用了玛丽·贝克·埃迪的“心灵疗愈运动”,她认为“邪恶只是谎言,任何提到它的人都是说谎者”(第 107 页)。相比之下,“病态的灵魂”中,“根本的邪恶占了上风”(第 163 页)。无论一个人感觉多么安全,病态的灵魂都会发现“从每一个快乐的源泉的底部,就像古代诗人所说的那样,会突然涌出一些苦涩:一丝恶心,一种愉悦的消失,一阵忧郁的气息……”这些状态不仅仅是不愉快的感觉,因为它们带来“一种来自更深层次的感觉,并且常常具有令人震惊的说服力”(第 136 页)。詹姆斯的主要例子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我的忏悔录》,约翰·班扬的自传,以及一篇关于可怕的“恐惧”的报道,据称是来自法国的通讯员,但实际上是詹姆斯自己的经历。有些病态的灵魂永远无法康复,而其他人则康复甚至获得胜利:这些人被称为“两次重生”。在关于“分裂的自我及其统一过程”和“转变”的章节中,詹姆斯讨论了圣奥古斯丁、亨利·阿林、班扬、托尔斯泰以及一系列受欢迎的福音传道者,重点关注他所称之为“确信状态”(第 247 页)的实现。这种状态的核心是“摆脱一切担忧,感到自己最终与世界和谐相处,拥有平静、和谐、愿意接受,即使外部条件保持不变”(第 248 页)。

"Varieties" 经典章节中的“神秘主义”提供了“四个标志,当一个经验具备这些标志时,我们可以称之为神秘的…”(V 380)。第一个是无法言喻:“它无法表达…它的品质必须直接体验;它不能被传授或转移给他人。”第二个是“认识品质”:神秘状态呈现为知识状态。第三,神秘状态是短暂的;第四,主体对它们是被动的:他们无法控制它们的来去。詹姆斯在章节结束时问道,这些状态是“思维通过它们看向更广阔和包容性世界的窗户吗?”(V 428)。

在题为“哲学”的章节中,詹姆斯发现宗教经验总体上是有用的,甚至是“人类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之一”,但他承认这并不意味着它是真实的。然而,詹姆斯表达了自己的信念——他并不声称证明——宗教经验将我们与一个更大、或更远的现实联系起来,这在我们正常的认知关系中是无法接触到的:“我认为,我们存在的进一步限制,完全投入到与感性和仅仅‘可理解’的世界不同的存在维度中去了”(V 515)。

6. 后期著作

实用主义 (1907)

詹姆斯在 1898 年在伯克利发表的一场名为“哲学概念与实际结果”的演讲中首次宣布了他对实用主义的承诺。后来,实用主义的来源包括 1905 年在韦尔斯利学院的讲座,以及 1906 年和 1907 年在洛厄尔研究所和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座。在詹姆斯的书中,实用主义呈现为六个方面:一种哲学气质,一种真理理论,一种意义理论,一种整体性的知识观,一种形而上学观点,以及一种解决哲学争议的方法。

实用主义的气质出现在书的开篇章节中,詹姆斯根据哲学家的气质进行分类(这是他在“关于斯宾塞对心灵定义的评论”中首次提出的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是“强硬型”或“温和型”。实用主义者是这些极端之间的调解者,像詹姆斯自己一样,他对事实具有“科学忠诚”,但也具有“对人类价值的旧有信心和由此产生的宗教或浪漫类型的自发性”(P 17)。解决争议的方法和意义理论在詹姆斯对一个关于一个人追逐松鼠绕树而行的争论的讨论中展示出来。将意义视为“对象可能涉及的实际效果”,实用主义哲学家发现“绕过”这个词有两个“实际”意义:要么是人绕着松鼠的北、东、南、西四个方向,要么是他先面对松鼠的头,然后是松鼠的一侧,然后是松鼠的尾巴,最后是松鼠的另一侧。“做出区分,”詹姆斯写道,“就没有进一步的争议了。”

真理的实用主义理论是本书第六章(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第二章)的主题。詹姆斯认为,真理是“一种好的事物”,就像健康一样。真理是好的,因为我们可以“乘坐”它们进入未来,而不会感到不愉快的惊讶。它们“引导我们进入有用的言语和概念领域,直接指向有用的感性终点。它们导致一致性、稳定性和流动的人类交往。它们远离偏心和孤立,远离受挫和贫瘠的思考”(103 页)。尽管詹姆斯认为真理是在人类经验过程中“创造”的(104 页),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它们“以信用制度”生存,即它们目前没有得到验证,但他也持有经验主义观点,即“由某人具体验证的信念是整个超结构的支柱”(P 100 页)。

威廉·詹姆斯在“实用主义与人文主义”一章中阐述了他的意志论认识论。“我们像刻出星座一样,为了服务我们的人类目的,创造一切东西,”詹姆斯说道(P 100)。然而,他认识到“每一次真理创造的经验中都存在着抵抗因素”(P 117),包括我们当前的感觉或经验以及我们先前信仰的整体。詹姆斯既不认为我们从无中创造真理,也不认为真理完全独立于人类。他接受“人文主义原则:你无法剔除人类的贡献”(P 122)。他还接受了一个关于过程的形而上学观点,声称“对于实用主义来说,[现实] 仍在形成中”,而对于“理性主义来说,现实是早已成型且完整的”(P 123)。实用主义的最后一章“实用主义与宗教”遵循了詹姆斯在《宗教的多样性》中的观点,批判了“超验绝对主义”因其无法验证的上帝观,同时捍卫了基于人类经验的“多元主义和道德主义宗教”(144)。詹姆斯写道:“根据实用主义的原则,如果上帝的假设在最广泛的意义上能够令人满意,那它就是真实的”(143)。

《多元宇宙》(1909)

最初作为一系列关于“哲学现状”的讲座在牛津发表,詹姆斯在他的书中开始讨论哲学理论的气质决定,正如他在《实用主义》中所做的那样,詹姆斯说:“这些理论只是一种视觉,一种通过整体性格和经验强加给人的推动,而且总体上被偏爱——没有其他真实的词语——作为最佳的工作态度”(PU 15)。詹姆斯坚持认为哲学家的“视觉”是关于他的“重要的事情”(PU 3),他谴责“我们美国大学的年轻学生们过于技术化,因此显得枯燥无味…”(PU 13)。

威廉·詹姆斯从对乔西亚·罗伊斯的唯心主义和黑格尔的“恶性知识分子主义”的批判性讨论中转向他钦佩的哲学家的视野:古斯塔夫·费希纳和亨利·勃尔格松。他赞扬费希纳认为“整个宇宙在其不同的跨度和波长、排除和发展中,无处不是活着和有意识的”(PU,70),并试图完善和证明费希纳的观点,即独立的人类、动物和植物意识在“更广泛范围的意识”中相遇或融合(PU 72)。詹姆斯运用亨利·勃尔格松对“知识分子主义”的批评来论证“经验的具体脉动似乎没有被我们的概念替代品所限制。它们不断地相互交融”(PU 127)。詹姆斯最后得出结论,接受了他在《宗教经验的多样性》中更为暂时地提出的立场:宗教经验“以合理的概率指向我们的意识与更广阔的精神环境的连续性,而这种环境是普通谨慎的人(科学心理学所关注的唯一人)所隔绝的”(PU 135)。在《实用主义》中,詹姆斯将宗教纳入实用主义之中(作为成功地在世界中前进的另一种方式),而在《多元宇宙》中,他暗示宗教提供了与宇宙更高级的关系。

《激进经验主义论文》(1912 年)

这本死后出版的文集包括了詹姆斯关于“纯粹经验”的开创性论文,最初发表于 1904-1905 年。詹姆斯的基本观点是,心灵和物质都是更基本的东西——纯粹经验的方面或结构,尽管被称为“经验”,但它既不是心理的也不是物理的。詹姆斯解释说,纯粹经验是“生活的直接流动,为我们后来的反思提供了概念范畴的材料……一种尚未具体化的东西,却准备成为各种各样的东西……”(ERE 46)。纯粹经验可能是心灵和身体、人和物质对象,但这并不取决于这些“纯粹经验”之间的基本本体论差异,而取决于它们所进入的关系。一些纯粹经验的序列构成物理对象,而其他序列构成人;但一个纯粹经验(比如对椅子的感知)既可以是构成椅子的序列的一部分,也可以是构成一个人的序列的一部分。事实上,一个纯粹经验可能是两个不同心灵的一部分,正如詹姆斯在一章中解释的那样,该章名为“两个心灵如何认识同一件事物”。

詹姆斯的“激进经验主义”与他的“纯粹经验”形而上学有所不同。在这些论文中,它从未被准确地定义,最好通过《真理的意义》中的一段话来解释,詹姆斯在其中陈述了激进经验主义由一个假设、一个事实和一个结论组成。假设是“哲学家之间唯一可以争论的事物应该是可以用从经验中得出的术语来定义的事物”,事实是关系与它们所关联的事物一样直接地被体验到,结论是“经验的各个部分通过它们自身也是经验的关系相互连接在一起”(MT,6-7)。

威廉·詹姆斯在 1910 年去世时,仍在致力于对他的“纯粹经验”学说的反驳,回应对实用主义的批评,并撰写哲学问题的导论。他的遗产延伸到心理学和宗教研究领域,不仅在他创立的实用主义传统中(与查尔斯·皮尔斯一起),而且在现象学和分析哲学中也有影响。埃德蒙·胡塞尔将詹姆斯关于“边缘”和“光环”的概念纳入他的现象学中,伯特兰·罗素的《心灵分析》受到詹姆斯关于“纯粹经验”的学说的影响,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从詹姆斯的《心理学》中学到了“意志行为的缺席”,纳尔逊·古德曼、理查德·罗蒂和希拉里·普特南提出的“新实用主义”版本中充满了詹姆斯的思想。在物理学中,詹姆斯的人文实用主义以及他关于“新的存在以局部地点和区域的形式出现”的建议,激发了被称为 QBism 的量子理论版本。詹姆斯是最具吸引力和可爱的哲学家之一:因为他对一个“野性的”,“开放的”宇宙的愿景,这个宇宙仍然受到我们人类力量的塑造,并满足我们最深层次的需求,但正如罗素在他的讣告中所观察到的那样,也因为他以“宽容和人性”来阐述这个愿景。(《国家报》(1910 年 9 月 3 日:793-4))

Bibliography

Primary Literature: Works by William James

The works that correspond to the abbreviations [PP], [WB], [TT], [V], [P], [PU], [MT], and [E] are referenced below -- the abbreviation is indicated occurs at the end of relevant reference.

  • The Works of William James, Cambridge, MA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7 vol., 1975–.

  • William James: Writings 1878–1899. New York: Library of America, 1992.

  • William James: Writings 1902–1910. New York: Library of America, 1987

  • “Remarks on Spencer’s Definition of Mind as Correspondence,” first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 1878. Contained in Essays in Philosophy, pp. 7–22.

  •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890 [PP].

  • The Will to Believe and Other Essays in Popular Philosophy, Cambridge, MA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first published in 1897 [WB].

  • “Philosophical Conceptions and Practical Results,” 1898. Contained in Pragmatism, in The Works of William James, pp. 255–70.

  • Talks to Teachers on Psychology and to Students on Some of Life’s Ideals. New York: Henry Holt, 1899 [TT].

  • The Varieties of Religious Experience, New York: Longmans, Green, 1916.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02 [V].

  • Pragmati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07 [P].

  • A Pluralistic Univers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09 [PU].

  • The Meaning of Truth, Cambridge, MA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MT].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09.

  • Essays in Philosophy. Cambridge, MA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E].

  • Some Problems of Philosophy. Cambridge, MA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1911.

  • The Letters of William James, ed. Henry James, Boston: Little Brown, 1926.

  • The Correspondence of William James, ed. Ignas K. Skrupskelis and Elizabeth M. Berkeley, 12 volumes. Charlottesvil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1992–.

  • Selected Letters of William and Henry James, Charlottesville and London, University Press of Virginia, 1997.

Secondary Literature

  • Baghramian, Maria and Sarin Marchetti (eds.), 2017, Pragmatism and the European Traditions: Encounters with Analytic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y Before the Great Divide,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 Barzun, Jacques, 1983, A Stroll with William James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 Benoist, Jocelyn, 2005, “A Phenomenology or Pragmatism?” in Pragmatism, Critical Concepts in Philosophy, vol. 2, Russell B. Goodman (ed.),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pp. 89–112.

  • Bernstein, Richard, 2010, The Pragmatic Turn, Cambridge, U.K. and Malden, MA: Polity Press.

  • Bird, Graham, 1986, William James (The Arguments of the Philosophers),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 Campbell, James, 2017, Experiencing William James: Belief in a Pluralistic World,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 Carrette, Jeremy, 2013, William James’s Hidden Religious Imagination: A Universe of Relations, New York: Routledge.

  • Edie, James, 1987, William James and Phenomenology,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Feinstein, Howard M., 1984, Becoming William James,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Friedl, Herwig, 2019, Thinking in Search of a Language: Essays on American Intellect and Intui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 Fuchs, Christopher A., 2017, “Notwithstanding Bohr: The Reasons for QBism,” Mind and Matter, 15(2): 245–300; page reference is to the preprint of Fuchs 2017 available online].

  • Gale, Richard M., 1999, The Divided Self of William Jam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2004, The Philosophy of William James: An Introduc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Girel, Mathias, 2004, “Les Angles de l’acte. Usages d’Emerson dans la Philosophie de William James,” Cahier Charles V, XXXVII (October): 207–245.

  • Goodman, Russell B., 1990, American Philosophy and the Romantic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hapter 3.

  • –––, 2002, Wittgenstein and William Jam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2004, “James on the Nonconceptual,” Midwest Studies in Philosophy, XXVIII: 137–148.

  • –––, 2008, “Emerson, Romanticism, and Classical American Pragmatism,”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merican Philosophy, ed. Cheryl Misa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19–37.

  • –––, 2010, “William James’s Pluralisms,” Revue Internationale de Philosophie, 2: 155–76.

  • –––, 2016, “Thinking about Animals: James, Wittgenstein, Hearne”, in Nordic Wittgenstein Review, 5(1): 9–29.

  • Healey, Richard, 2017, “Quantum-Bayesian and Pragmatist Views of Quantum Theory,” in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pring 2017 edition), Edward Zalta (ed.), URL =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pr2017/entries/quantum-bayesian/.

  • Jackman, Henry, 2008, “William James,” in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merican Philosophy, Cheryl Misak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60–86.

  • –––, 2017, “William James on Conceptions and Private Language,” Belgrade Philosophical Annual, 30: 175–193.

  • Klein, Alexander, 2009, “On Hume on Space: Green’s Attack, James’s Empirical Response,” in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47(3): 415–49.

  • ––– (ed.), 2018, The Oxford Handbook of William Jame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Levinson, Henry S., 1981, The Religious Investigations of William James,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 Madelrieux, Stéphane, 2008, William James, l’attitude empiriste, Pari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 Marchetti, Sarin, 2015, Ethics and Philosophical Critique in William Jame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 –––, forthcoming, The Jamesean Mind,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 Matthiessen, F. O., 1947, The James Family, New York: Knopf.

  • McDermott, John, 1986, Streams of Experience: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American Culture, Amherst: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 Misak, Cheryl, 2013, The American Pragmatis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Moore, G. E., 1922, “William James’ ‘Pragmatism’,” in Philosophical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pp. 97–146.

  • Moran, Dermot, 2017, “Phenomenology and Pragmatism: Two Interactions. From Horizontal Intentionality to Practical Coping,” in Baghramian and Marchetti 2017, pp. 272–93.

  • Myers, Gerald, 1986, William James: His Life and Though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Pawelski, James O., 2007, The Dynamic Individualism of William James, Albany, 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Perry, Ralph Barton, 1935, The Thought and Character of William James, Boston: Little, Brown, 2 vols.

  • Pihlström, Sami, 2008, The Trail of the Human Serpent is over Everything: Jamesian Perspectives on Mind, World, and Religion,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 Poirier, Richard, 1992, Poetry and Pragmatis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Proudfoot, Wayne, ed., 2004, William James and a Science of Religion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Putnam, Hilary, 1987, The Many Faces of Realism, La Salle, IL: Open Court.

  • ––– (with Ruth Anna Putnam), 1990, “William James’s Ideas,” in Putnam, Hilary, Realism with a Human Fac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p. 217–231.

  • Putnam, Ruth Anna, 1997,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William Jam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Richardson, Robert D., 2006, William James: In the Maelstrom of American Modernism,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 Russell, Bertrand, 1921, The Analysis of Mind,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 –––, 1986, The Collected Papers of Bertrand Russell (Volume 6), 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pp. 257–306.

  • Simon, Linda, 1998, Genuine Reality: a life of William Jame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Seigfried, Charlene Haddock, 1990, William James’s Radical Re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y,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 Skillen, Anthony, 1996, “William James, ‘A Certain Blindness’ and an Uncertain Pluralism,” in Philosophy and Pluralism, ed. David Archar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33–45.

  • Slater, Michael R., 2009, William James on Ethics and Fait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2014, Pragmat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Sprigge, T. L. S., 1993, James and Bradley: American Truth and British Reality, Chicago: Open Court.

  • Suckiel, Ellen Kappy, 1982, The Pragmatic Philosophy of William James, Notre Dame, I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 –––, 1996, Heaven’s Champion, Notre Dame, IN and London: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 Tarver, Erin C. and Shannon Sullivan (eds.), 2015, Feminist Interpretations of William James, University Park, PA: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 Taylor, Eugene, 1996, William James on Consciousness Beyond the Fringe, 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Wahl, Jean, 1925, Pluralist Philosophies of England and America, trans. Fred Rothwell , London: Open Court.

  • Wilshire, Bruce, 1979, William James and Phenomenology: A Study of “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 New York: AMS Press, 1979.

Academic Tools

Other Internet Resources

Dewey, John | Husserl, Edmund | pluralism | pragmatism | religious experience | Russell, Bertrand | Wittgenstein, Ludwig

Copyright © 2021 by Russell Goodman <rgoodman@unm.edu>

最后更新于

Logo

道长哲学研讨会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