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求式祷告 petitionary (Scott A. Davison)

首次发表于 2012 年 8 月 15 日;实质修订于 2021 年 12 月 9 日。

祷告似乎是每个宗教的一个突出特征。当人们祷告时,他们试图与特殊的人或实体联系/沟通,比如上帝或众神,或者已故的亲人,或者被认为具有特殊地位的杰出人物。

人们祈祷的原因各种各样。有时人们祈祷是为了感恩,有时是为了赞美和崇拜,有时是为了道歉和寻求宽恕,有时是为了请求某些事物。本文的重点是祈求式祷告,即祈祷者请求某事。在历史上,与传统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拥有的一神论有关的祈祷问题引起了最多的哲学困惑。根据传统的一神论,上帝知道一切可以知道的事情,是完美善良的,不可感知的(不能受到外部来源的影响),不变的,并且自由。上帝也能够做到与刚刚列举的品质相容的任何事情。在本条目中,我们将探讨与向上帝提供祈求式祷告的想法相关的最突出的哲学困惑,以及解决这些困惑的最有影响力的尝试。


1. 祈求式祷告的概念

说一个祈求式祷告被回应了意味着什么?祈求式祷告通常对那些提出祷告的人产生许多影响,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参见 Phillips 1981 和 Brümmer 2008),但更具哲学意义的问题是这样的祷告是否对上帝产生影响。问题不在于上帝是否仅仅听到或注意到这样的祷告——毕竟,我们假设上帝知道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并且是完全善良的。通常,当哲学家讨论祈求式祷告的有效性时,他们想知道祈求式祷告是否会促使上帝以某种方式行动起来。这意味着什么呢?

哲学家通常假设,只有当上帝因为祷告的提出而实现了所请求的事物时,祷告才被回应,这样,如果没有提出祷告,所讨论的事物就不会发生。如果你向上帝祈求明天下雨,而明天确实下雨了,仅仅这一点还不足以说你的祈求式祷告是有效的——还必须是上帝实际上因为你的祷告而至少部分地带来了雨水。如果没有你的祈求,雨水本来也会下,那么你的祈求式祷告似乎就不是有效的。因此,有效的祷告是通过影响上帝而产生影响的祷告。(有关这个问题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Flint 1998 第 10 章,Davison 2017 第 2 章,Pruss 2013,Johnson 2020 和 Davison 2022 第 3 章。)

2. 神的不变性和不受感动性

如上所述,传统的有神论者认为上帝是不变的(不能改变)和无感的(不能受到任何外部事物的影响)。这些观念彼此相关,但并非相同:如果上帝是不变的,那么上帝就是无感的。但仅仅因为上帝是无感的,并不意味着上帝是不变的——上帝可能能够在不受任何外部来源影响的情况下改变。如果上帝既是不变的又是无感的,那么似乎没有祈求式祷告是有效的。

传统的有神论者在这一点上有许多不同的回应。一些有神论者认为有独立的理由来证明上帝既不是不变的也不是无感的。例如,许多人认为上帝既有同情心又宽恕。但要有同情心或宽恕似乎需要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回应,因此也许我们不应该说上帝是不变的或无感的(请参阅有关上帝和其他终极事物的条目)。

对这个难题的不同回应将涉及对神圣不变性和无感性的概念进行描述,以使它们适用于上帝,而不排除祈求式祷告的有效性。这是一个有趣的哲学项目本身(请参阅 Creel 1985 的讨论以及有关上帝和其他终极事物和不变性的条目),但其成功前景超出了本文的范围。

最后,第三种回应将涉及声称在表面上有效的祷告中,上帝并不真正回应祷告,而是作为神圣计划的一部分带来事件,这个计划包括祷告和对祷告的明显回答。圣托马斯·阿奎那斯的以下言论暗示了这种立场:“我们祈祷不是为了改变神圣的安排,而是为了通过祈求式祷告获得上帝通过祷告安排实现的东西”(引自 Stump 1979,并在此处详细讨论)。然而,根据我们上面对有效祷告的描述,这种方法似乎否认了祈求式祷告的有效性,因此它无法解决手头的问题。

3. 神圣全知

关于祈求式祷告的有效性,还存在一个与神圣全知有关的难题,即上帝知道一切可知的事物。例如,如果上帝已经知道未来,那么祈求式祷告如何能起到作用呢?毕竟,未来只是将要发生的事情的集合。如果上帝以其所有细节知道未来,那么似乎没有空间让祈求式祷告起作用:无论祷告中请求的事情是上帝已经知道将会完成的事情,还是不是,无论哪种情况,看起来祷告都不会有任何影响。像神学中的许多其他问题一样,这个难题引发了一个关于上帝知识限度的有趣问题。任何人,包括上帝,是否可能知道未来的所有细节?哲学家对此存在严重分歧。在这里,我们将简要探讨对这个问题的三种可能答案。(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 Borland 2006(其他互联网资源)以及全知和预言的条目。)

首先,根据所谓的“开放神学”观点,上帝无法预知那些尚未确定的未来部分,例如人类的未来自由行为,这可能是因为尚无可知的真理,或者因为没有任何人,包括上帝在内,能够知道它们(参见哈斯克尔 1989 年,里斯勒 2006 年,关于过程神学的条目,其他互联网资源)。这并不意味着上帝不是全知的,因为上帝仍然知道一切可以知道的事情(根据开放神学的观点,这就是全知的含义)。因此,开放神学家有一种方法来解决关于全知与未来有关的祈求式祷告的困惑:如果我们的祷告是自由的,或者上帝是否决定回应我们的祷告是自由的(或者两者都是),那么这些事情就不能成为确定的未来的一部分,上帝也无法提前知道它们。但是开放神学是有争议的,因为(除其他事项外:参见里斯勒 2006 年),它似乎否认了神学家传统上肯定的某些东西,即上帝全知未来的所有细节。

其次,还有一种被称为“中间知识”观点的存在。这个立场认为,神知道未来的所有细节,是因为祂知道每个人和每件事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会做什么(1),以及每个人和每件事实际上将被置于哪种情况中(2)(参见 Flint 1998)。根据这个观点,神知道未来的所有细节,但神对人类未来自由选择的了解取决于他们会做出什么选择 - 这是由相关的人类决定的,而不是由神决定的。尽管神知道你将来会做什么,但根据这个观点,决定权仍然在你手中。事实上,当你做出自由选择时,你有能力做一些事情,以至于如果你这样做了,神将会一直知道与事实不同的事情(这有时被描述为对神的知识具有所谓的“反事实能力”:参见 Flint 1998)。

根据中间知识的支持者,祈求式祷告仍然可以产生影响,因为当神计划如何随时间创造世界时,神可以考虑到那些未来可能提出的祷告。仅仅因为神知道未来的所有细节,并不意味着这个未来是确定的。因此,中间知识的支持者有一种方法来回答关于全知的难题。但是中间知识理论非常有争议;批评者怀疑是否存在关于每个情况下每个人和每件事会做什么的真理,即使存在这样的真理,神又如何知道这些事情(参见有关预言的条目和 Zagzebski 2011)。

持有“永恒无时”的观点的辩护者认为,上帝从时间之外的视角一次性地知晓整个历史(参见关于永恒的条目)。与中间知识的支持者一样,永恒无时的辩护者会说,仅仅因为上帝知道未来,并不意味着上帝决定了未来。他们还会说,上帝从时间之外的单一创造行为在时间中产生了许多效果,包括可能是上帝从永恒的视角预期到的祷告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永恒无时的辩护者可以回答关于全知的难题。但是,与开放神学和中间知识理论一样,上帝是永恒无时的观念也是有争议的;首先,如果上帝能够从永恒的视角知道人们将来会祷告什么,上帝也应该能够知道上帝在同样的未来中将会做什么(如果有的话),因此很难看出这种知识如何能够影响神圣的选择(参见 Hasker 1989,Flint 1998,Pruss 2007,Hunt 2009 和 Zagzebski 2011)。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节中,有一种被称为“神学决定论”的观点,根据这种观点,上帝在每一个细节上决定了一切,因此基于这一点,上帝知道过去、现在和未来。尽管神学决定论对于造物主的责任和邪恶问题提出了其他问题,但它确实解释了上帝如何能够以一种允许上帝回答祷告的方式知道未来的祷告(有关这些问题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Hasker 1989,Timpe 和 Speak 2016,White 2019 和 Furlong 2019)。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节中,一些哲学家认为,如果上帝存在,不仅为未来祈祷是有意义的,而且为过去祈祷也是有意义的-这样的祈祷可能是有效的,取决于上帝的知识程度。例如,根据我们对有效祈求式祷告的描述,只要所讨论的事情确实发生在昨天,那么昨天发生的事情的祈祷可能是有效的。这是因为上帝可以知道我将来会祈祷,并且可以在昨天考虑到这一点,只要上帝能够知道未来。因此,持中间知识和永恒无时的辩护者可以说,对过去的祈祷可能是有效的(但似乎开放神论者不能这样说:有关这个问题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Timpe 2005)。

4. 神圣的道德完美

传统上,有神论者对上帝的行动有一些限制。例如,常常坚持认为上帝的全能并不意味着上帝可以做不可能的事情,比如创造对上帝来说太重的石头。常常还坚持认为上帝不能做本质上邪恶的事情,因为上帝是道德完美的。(关于为坏事祈祷的讨论,请参见 Smilansky 2012)。由于上帝是提供者,人们可能怀疑上帝不会回应那些会干扰上帝对世界的提供计划的祈祷。在这些限制之内,人们可能会想知道在上帝的理由空间中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进行祈求式祷告,并且这样的祷告可以为上帝提供什么样的理由。

有人认为,上帝的道德完美意味着祈求式祷告无法产生影响,因为无论是否有人为这些事情祈求,上帝都会为每个人做最好的事情。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祈求式祷告似乎从未得到过上述意义上的回应。

针对这个担忧,一些作者提出,在某些情况下,上帝通过祈求式祷告来实现某些事情,比独立于任何请求而实现这些事情要好。为了探索这个想法,有必要进行区分。有时人们为自己祈祷,有时他们为他人祈祷。让我们称第一种祷告为“自我导向的”,称第二种祷告为“他人导向的”。

首先,考虑自我导向的祷告。埃莉诺·斯坦普(Eleonore Stump)认为,在某些情况下,上帝在授予我们某物之前会等待我们的请求,以避免宠坏或压倒我们。如果上帝自动回应我们的所有祷告,我们可能会被上帝宠坏;如果上帝在我们请求之前就为我们提供一切好的事物,我们可能会被上帝压倒(斯坦普,1979 年)。迈克尔·默里(Michael Murray)和库尔特·迈尔斯(Kurt Meyers)也以类似的方式提出,通过使某些事物的供应依赖于祈求式祷告,上帝帮助我们避免崇拜偶像,即完全自给自足而不承认上帝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源头。他们还说,在某些情况下要求祈求式祷告有助于我们认识上帝的旨意,因为我们能够认识到祷告的模式(已回应和未回应的:参见默里和迈尔斯,1994 年和下面的第 5 节)。

其次,考虑其他指向他人的祷告。默里和迈尔斯认为,如果上帝使某些事物的供应取决于我们为他人的祷告,那么这可以帮助建立相互依赖和社区(默里和迈尔斯 1994 年)。相比之下,理查德·斯温伯恩和丹尼尔和弗朗西斯·霍华德-斯奈德认为,通过在某些情况下要求祈求式祷告,上帝使我们对自己和他人的幸福负有更多责任,而不是我们本来享有的(斯温伯恩 1998 年,霍华德-斯奈德和霍华德-斯奈德 2011 年)。这种方法的批评者们想知道这是否涉及上帝将他人用作达到目的的手段(贝辛格 1983 年),或者这是否真正扩展了我们对他人的责任(戴维森 2017 年,第 7 章)。

最后,一些哲学家(例如,贝辛格 2004 年)指出,有许多种方式可以理解上帝对受造之人的义务,其中只有一些方式表明如果上帝不提供某些东西是因为没有提供祈求式祷告,那么上帝的善良将受到损害。因此,有许多种回应的方法可以解决源于上帝道德完美的祈求式祷告之谜题。(有关这个问题的更多信息,请参见戴维森 2017 年,第 6 章和戴维森 2022 年,第 4 章。)

5. 认识论

是否有可能知道或合理地相信上帝已经回应了特定的祈求式祷告?正如人们所预料的,哲学家们对这个问题持不同意见。一些有神论者认为,就我们所知,对于发生的任何特定事件,上帝可能有独立的原因使该事件发生,因此我们无法知道上帝是否因为祷告而使其发生(与因其他原因使其发生相反——有关这一论点的更多信息,请参见 Basinger 2004、Davison 2017 年第 4 章、Choi 2016 年和 Davison 2022 年第 4 章)。考虑到所谓的怀疑神论最近的流行,这种思路尤其有趣。怀疑神论通过声称我们永远无法准确知道特定事件如何与彼此以及好坏后果相互联系来回应邪恶问题,其中一些后果可能超出我们的理解范围(请参见 McBrayer 2010 年和其他互联网资源)。其他人则认为,只要人们有理由相信,一般而言,上帝有时会回应祷告,那么当人们知道所请求的事情已经发生时,就有可能合理地相信自己的祈求式祷告已经得到了回应(请参见 Murray 和 Meyers 1994 年、Murray 2004 年和 Choi 2016 年)。

有许多人试图进行统计研究,以确定祈求式祷告是否有效。这些研究试图衡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其中一个群体是祈求式祷告的对象,另一个群体则不是。尽管一些早期的研究表明患者康复与祈求式祷告之间存在正相关(请参见 Byrd 1998 年;Harris 等人 1999 年;Leibovici 2001 年),但最近的研究表明,提供祈求式祷告(以及知道这样的祷告已经被提供)与患者康复没有正相关(请参见 Benson 等人 2006 年)。

有人提出,这些研究从一开始就存在缺陷(参见 Brümmer 2008 和 Davison 2017,第 5 章)。例如,很难确保某个群体没有接受过祈求式祷告,因为我们无法阻止人们为他们所认识的人祈祷。此外,通常假设上帝是一个自由的人,而不是一个在所有类似情况下自动行动的自然力量,因此我们不能假设上帝会简单地忽视那些没有接受祈求式祷告的人。这意味着即使一项研究显示出两组人之间存在某种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我们也不能确定这仅仅是由于祈求式祷告的提供,而不是其他因素所致。

Bibliography

  • Basinger, David, 1983, “Why Petition an Omnipotent, Omniscient, Wholly Good God?” Religious Studies, 19: 25–42.

  • –––, 2004, “God Does Not Necessarily Respond to Prayer,” in Michael L. Peterson (ed.),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Philosophy of Religion,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255–264.

  • Benson, Herbert; Jeffery A. Dusek; Jane B. Sherwood; Peter Lam; Charles F. Bethea; William Carpenter; Sidney Levitsky; Peter C. Hill; Donald W. Clem, Jr.; Manoj K. Jain; David Drumel; Stephen L. Kopecky; Paul S. Mueller; Dean Marek; Sue Rollins; and Patricia L. Hibberd, 2006, “Study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Intercessory Prayer (STEP) in cardiac bypass patient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of uncertainty and certainty of receiving intercessory prayer” American Heart Journal, 151(4): 934–42.

  • Byrd, R. C., 1988, “Positiv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Intercessory Prayer in a Coronary Care Unit Population,” Southern Medical Journal, 81: 826–9.

  • Brümmer, Vincent, 2008, What Are We Doing When We Pray? On Prayer and the Nature of Faith, Farnham: Ashgate Publishing Limited.

  • Choi, Isaac, 2016, “Is Petitionary Prayer Superfluous?” in Jonathan Kvanvig (ed.), Oxford Studies in Philosophy of Relig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68–195.

  • Creel, Richard, 1985, Divine Impassibility: An Essay in Philosophical Theolog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Davison, Scott A., 2010, “Prophecy,”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ummer 2010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URL = <Prophecy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Summer 2010 Edition)>.

  • –––, 2011, “On the Puzzle of Petitionary Prayer: Response to Daniel and Frances Howard-Snyder,” European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3: 227–37.

  • –––, 2017, Petitionary Prayer: A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2022, God and Pray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Elements Series).

  • Flint, Thomas P., 1998, Divine Providence: The Molinist Account,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Furlong, Peter, 2019, The Challenges of Divine Determinism: A Philosophical Analysi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Harris, W. S.; M. Gowda; J. W. Kolb; C. P. Strychacz; J. L. Vacek; P. G. Jones; A. Forker; J. H. O’Keefe; and B. D. McCallister, 1999,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he Effects of Remote, Intercessory Prayer on Outcomes in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Coronary Care Unit,”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volume, 159: 2273–8.

  • Hasker, William, 1989, God, Time and Knowledge,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Helm, Paul, 2010, “Eternity,”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pring 2010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URL = <Eternity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Spring 2010 Edition)>.

  • Hoffman, Joshua, 1985, “On Petitionary Prayer,” Faith and Philosophy, 2(1): 21–29.

  • Howard-Snyder, Daniel and Frances, 2011, “The Puzzle of Petitionary Prayer,” European Journal for Philosophy of Religion, 3: 43–68.

  • Hunt, David P., 2009, “The Providential Advantage of Divine Foreknowledge,” in Kevin Timpe (ed.), Arguing About Religion,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Press, 374–385.

  • Johnson, Daniel, 2020, “How Puzzles of Petitionary Prayer Solve Themselves: Divine Omnirationality, Interest-Relative Explanation, and Answered Prayer,” Faith and Philosophy, 37(2): 137–57.

  • Leftow, Brian, 2011, “Immutability,”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ummer 2011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URL = <Immutability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Summer 2011 Edition)>.

  • Leibovici, L., 2001, “Effects of Remote, Retroactive Intercessory Prayer on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Bloodstream Infection: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323: 1450–1.

  • Murray, Michael and Kurt Meyers, 1994, “Ask and It Will be Given to You,” Religious Studies, 30: 311–30.

  • –––, 2004, “God Responds to Prayer” in Michael L. Peterson (ed.), Contemporary Debates in Philosophy of Religion, Malden, MA: Blackwell Publishing: 242–254.

  • Phillips, D. Z., 1981, The Concept of Prayer, New York: Seabury Press.

  • Pruss, Alexander R., 2007, “Prophecy Without Middle Knowledge,” Faith and Philosophy, 24(4), 433–57.

  • –––, 2013, “Omnirationality,” Res Philosophica, 90(1), 1–21.

  • Smilansky, Saul, 2012, “A Problem About the Morality of Some Common Forms of Prayer,” Ratio, 25(2): 207–215.

  • Stump, Eleonore, 1979, “Petitionary Prayer,” 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 16: 81–91.

  • Swinburne, Richard, 1998, Providence and the Problem of Evil,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Timpe, Kevin, 2005, “Prayers for the Past,” Religious Studies, 41(3): 305–322.

  • Timpe, Kevin and Speak, Daniel, 2016, Free Will and Theism: Connections, Contingencies, and Concer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Viney, Donald, 2020, “Process Theism,”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ummer 2012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URL =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um2020/entries/process-theism/.

  • Wainwright, William, 2010, “Concepts of God,”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10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URL = <Concepts of God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Winter 2010 Edition)>.

  • White, Heath, 2019, Fate and Free Will: A Defense of Theological Determinism, Notre Dame, IN: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 Wierenga, Edward, “Omniscience,” 2010,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pring 2010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URL = <Omniscienc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Spring 2010 Edition)>.

  • Zagzebski, Linda, 2011, “Foreknowledge and Free Will,”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Fall 2011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URL = <Foreknowledge and Free Will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Fall 2011 Edition)>.

Academic Tools

Other Internet Resources

  • Prayer, in The Catholic Encyclopedia.

  • Borland, Tully, 2006, “Omniscience and Divine Foreknowledge,” in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McBrayer, Justin P., 2010, “Skeptical Theism,” in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Rissler, James, 2006, “Open Theism,” in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Timpe, Kevin, 2006, “Free Will,” in the 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freedom: divine | free will: divine foreknowledge and | God: and other ultimates | immutability | omnipresence | omniscience | prophecy | providence, divine

Copyright © 2021 by Scott A. Davison <s.davison@moreheadstate.edu>

最后更新于

Logo

道长哲学研讨会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