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多禄·达弥盎 Damian, Peter (Toivo J. Holopainen)

首次发表于 2003 年 8 月 27 日星期三;实质性修订于 2020 年 10 月 1 日星期四

彼得·达弥盎,一位十一世纪的修道院领袖和教会改革者,因其著作《神的全能》而在早期中世纪哲学史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这部作品中,达弥盎探讨了与神力限度相关的两个问题:上帝能否使一个失去贞操的女人恢复贞洁,上帝是否能改变过去?达弥盎经常被描绘为一位思想家,他在捍卫神的全能时甚至否定了非矛盾原则的普遍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对达弥盎的这种描述是没有根据的。然而,《神的全能》是一份与中世纪早期关于模态和神的全能的讨论相关的有趣文件。


生平与著作

伯多禄·达弥盎(Petrus Damianus 或 Petrus Damiani)生于公元 1007 年左右的意大利拉文纳。他在年幼时由照顾他的哥哥达弥盎(Damianus)得名为达弥盎或达米亚尼。彼得在拉文纳、费安萨和帕尔马学习了文科和法律,并以修辞学教师的声誉而闻名。大约在 1035 年,达弥盎经历了宗教改变,并进入了位于古比奥附近的方特阿韦拉纳修道院。由于他的热诚奉献和学识,达弥盎很快被委以自己和其他修道院的管理和教学任务。他于 1043 年成为方特阿韦拉纳的院长,并带领修道院走向新的繁荣。达弥盎成为了他所处时代教会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通过他的著作和个人联系,他努力促进修道院改革和教会改革。1057 年,达弥盎被提名为奥斯蒂亚的枢机主教,尽管他不情愿;几年后,他至少被解除了一些与这一职务相关的职责。由于达弥盎的修辞技巧和对教会法的了解,教皇多次任命他为自己的教廷使节。达弥盎在从一次使命归来时于 1072 年 2 月 22 日或 23 日在费安萨去世。

彼得·达弥盎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作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他的信件,共有 180 封。达弥盎的论著也包括在这些信件中,因为它们采取了信件的形式。被认为具有哲学意义的达弥盎作品中唯一一部是第 119 封信,更为人熟知的是《神圣全能论》。这封信是写给蒙特卡西诺修道院院长迪迪埃和他的社区的,日期是 1065 年初。

最近由 McCready(2011)和 Ranft(2012)撰写的关于达弥盎生平和思想的专著并非以哲学为导向,但可以有益地阅读以了解达弥盎的职业生涯和个性。

2. 段落 612A-B 和达弥盎的声誉

达弥盎作为一个否认矛盾原则普遍有效性的思想家的声誉可以追溯到德国学者 J.A.恩德雷斯在二十世纪初发表的一系列研究(恩德雷斯 1906 年,恩德雷斯 1910 年以及其他一些)。这个观念是恩德雷斯更全面的论文中的一个核心部分,该论文涉及十一世纪“辩证法者”和“反辩证法者”之间的争议 — “辩证法者”是具有理性倾向的思想家,而“反辩证法者”对于在与基督教信仰相关的讨论中使用世俗艺术持怀疑态度或敌对态度。伯多禄·达弥盎是恩德雷斯对反辩证态度的主要代表。恩德雷斯对达弥盎立场的解释最终取决于《神圣全能论》中的一段文字,即 612A–B 段(在明讷版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段文字,应该对《神圣全能论》的内容和目的进行一些初步说明。(但请参见第 6 节。)

在《神圣全能论》中,达弥盎处理了与神力相关的两个问题:上帝能否使一个失去贞操的女人恢复贞操?上帝是否能使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这些问题是在达弥盎最近访问蒙特卡西诺修道院期间的一次餐桌讨论中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由耶罗尼米的一封信中的一段引起的,这段信在其中一顿饭时被朗读出来(596C–D)。达弥盎坚持神圣全能的观点,并声称上帝能恢复贞操。第二个问题是由第一个问题引发的:一些人问达弥盎,在他看来,上帝是否能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例如,上帝是否能使罗马从未建立(601C)?达弥盎在处理这些问题时的一般倾向是明确的:他旨在捍卫神圣全能的教义。达弥盎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也是明确的:他明确而强调地宣称上帝能使一个失去贞操的女人恢复贞操。

根据前面段落中的信息,可以为主张达弥盎必须否定非矛盾原则构建以下论点:(1)达弥盎认为上帝可以使一个失去贞操的女人恢复贞操。(2)但贞操的恢复在于消除那些与她是处女不相容的过去事件。(3)因此,达弥盎必须坚持上帝可以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4)但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涉及矛盾。(5)因此,达弥盎必须声称非矛盾原则并非普遍有效。

达弥盎观点的构建与《神圣全能论》的文本并非毫无关联。在《神圣全能论》中有一段文字,达弥盎在其中涉及恢复贞洁的问题、撤销已成事实的问题以及非矛盾原则的有效性,即 Endres 基于此段文字得出对达弥盎立场的观点。该段文字如下(前文也包括在内,以提供上下文):

让不虔诚的问题的争辩再次提出;也要看看它是从什么根源产生的,因为那时应该被大地吞没的溪流,以免淹没和毁坏坚实信仰的丰硕果实,可能会因其源头而干涸。为了证明上帝不能在处女犯罪后恢复她的处女身,他们补充说,好像这是一个后果(quasi consequenter):因为即使上帝能够使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再发生,那又怎么样呢?好像如果确实确定了处女已经被玷污,她就不可能再是完整的。这在自然界方面确实是真实的,这种观点也是正确的。而且,已经发生了某事和同样的事情没有发生是不可能的。这两者确实是彼此对立的,如果其中一个存在,另一个就不可能存在。因为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不能真实地说它没有发生,反之亦然,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不能正确地说它已经发生。因为对立的事物不能在同一主体中重合。因此,这种不可能性(haec porro inpossibilitas)确实是正确的,如果它被归因于自然的手段的缺乏,但绝对不能应用于神圣的威严。因为那位生养自然的人在他意愿时很容易消除自然的必然性。(611D–612B)。

在这段文字的结尾,达弥盎似乎在说上帝可以恢复童贞,甚至可以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即使这需要违反非矛盾原则。至少这是恩德雷斯对这段文字的解释。根据恩德雷斯的说法,达弥盎将非矛盾原则列为自然法则之一;因此,它属于偶然领域,不能限制全能的上帝的行动。由于这段文字,达弥盎在其他地方提出的辩证法和其他世俗艺术的批评(见例如 603C–604A,610D–611D)获得了新的意义。达弥盎并不满足于简单地批评神学中辩证法的错误和误用;他的目标是否定科学独立于神学存在的可能性(恩德雷斯 1906 年,30–31;1910 年,23–30)。

最近的评论者对 612A-B 的正确解释存在分歧,但他们中没有人认为恩德雷斯的结论是合理的(见,例如,冈塞特 1956,100-101;坎坦 1972,139-140,173-176,203-206;雷姆南特 1978,260-261;雷斯尼克 1992,110-111;库努蒂拉 1993,65-66;霍洛帕宁 1996,36-39,42;加斯金 1997,232-233,240-243;最接近恩德雷斯观点的是鲍克-吕格 1998,443-451)。恩德雷斯对 612A-B 的阅读问题在于它与达弥盎在《神圣全能论》中其他地方所说的内容不符。换句话说,达弥盎认为上帝可能导致违反非矛盾原则的事情是荒谬的(见第 5.1 节)。恩德雷斯对 612A-B 的阅读要么完全错误,要么至少这段文字没有恩德雷斯想要赋予的重要性。

达弥盎关于恢复贞洁的想法中有一个奇怪的特征。达弥盎谈到了一些不需要干预过去事件的贞洁恢复方式(见第 4 节)。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破坏了我们对达弥盎必须否认非矛盾原则的普遍有效性的论证(上文,步骤 [1]–[5])。如果达弥盎不认同恢复贞洁是指消除过去的某些事件(步骤 [2]),那么《神圣全能论》中的两个问题可以分开处理和回答。尽管达弥盎肯定了恢复贞洁的可能性,但他不必肯定撤销已经发生的可能性。

第 612A–B 段(或 611D–612B 段)似乎与这个问题有关。段落的开头显示,达弥盎打算就《神圣全能》中的两个问题的关系(或无关性)提出观点。(通过“不虔诚的问题”,达弥盎指的是关于撤销已经完成的问题。)从 612B 开始,达弥盎讨论上帝逆转自然法则的能力,并得出结论,上帝可以通过奇迹在某个当前时刻恢复童贞(参见第 4 节)。至于达弥盎关于“这种不可能性”(haec ... inpossibilitas)的说法,它适用于自然但不适用于上帝,目前尚不清楚他是指违反非矛盾原则的事物的实现不可能性,还是指恢复童贞的不可能性。如果他指的是后者,他的观点将是上帝可以恢复童贞,即使无法撤销已经完成的事情(Holopainen 1996,36–39)。

第 612A-B 段对于支持有关达米安观点的任何实质性主张都过于模糊;达米安并不应该因为为捍卫神的全能而否认矛盾原理的普遍有效性而享有他的声誉。(同时,必须补充的是,达米安对于那些上帝不负责的事物的矛盾原理的有效性并不十分清晰。请参见第 5.1 节。)

全能的定义

伯多禄·达弥盎在《神圣全能论》中的核心兴趣在于捍卫全能教义免受某些挑战。达弥盎提出的辩护建立在对全能性构成的特定理解之上。

众能论(全能)意味着上帝“能够做任何事情”(omnia possit; 例如,596C–D,610C–D)。在达弥盎看来,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认为上帝能够做任何事情。诚然,有许多上帝不能做的事情,例如,上帝不能说谎(例如,597C)。说谎是一件邪恶的事情。在达弥盎看来,一个行动者不需要能够做邪恶的事情才能被称为全能,因为不能做邪恶并不是无能或无能的迹象。实际上,上帝不能做任何邪恶的事情,他可以做任何善事。通过“全能”,达弥盎指的是这种能够做任何善事的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恰当地被描述为“全能”,因为邪恶的事情是“虚无”的(nihil)。要能够“做任何事情”(omnia),一个行动者必须能够做任何“实体”(aliquid)的事情,但他不需要能够做“虚无”的事情(598D–599A,600A–B,610C–D)。

关于“无”和“有”的言论与达弥盎对世界事物之间主要形而上学分歧的概念相关。世界中的事物可以分为善(bona)和恶或邪恶(mala),它们彼此之间有很大的不同(见 602A–C,608B–610D,618B–C)。善事物的特点是它们存在(esse)并且它们是某物(aliquid)。善事物是由上帝创造并且是上帝所愿。邪恶事物不是上帝所愿,它们远离上帝。邪恶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而非真实的。邪恶事物似乎存在,但在真理的证词中,它们并不存在(non esse);它们不是某物而是无(nihil)。上帝不是邪恶的创造者,因为“凡借着他造的,没有一样不是造的”(约翰福音 1:3)。

达弥盎在某些段落中假定,神的全能可以被描述为上帝能够实现他所愿的任何事情。因为上帝可以愿意任何善事,而他不能愿意任何恶事,这等同于将全能描述为上帝能够实现任何善事(参见 596C–597B,599A,600A–B)。然而,将全能描述为上帝能够实现他所愿的任何事情揭示了达弥盎对神力的重要方面,即神的自由。达弥盎非常强调上帝在创造活动中的自由。在他的全能中,上帝可以做任何善事,但他不必做所有善事 — 他根本不需要做任何事情(600B,605C,607A;有关奥古斯丁背景,请参见 Knuuttila 1993,66–70)。

根据达弥盎对全能的理解,原则上很容易确定上帝是否能够做某件事。只需找出所讨论的事情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是好事,那么上帝既能意愿,也能实现。如果是邪恶的,那是上帝甚至无法意愿的事情(参见 600B)。

上帝能恢复童贞吗?

为了确定上帝是否能恢复童贞,我们需要弄清楚恢复童贞是否是一件好事。在达弥盎看来,毫无疑问。由于失去童贞是一种邪恶,恢复童贞将是一件好事。由于全能的上帝可以意愿和做任何好事,他可以意愿恢复童贞,并且他可以恢复它。这是达弥盎对第一个问题的一般解决方案(599C–600B)。

达弥盎通过解释,阐明了理解处女复原的两种相关方式(见 600C–601B)。复原处女性要么涉及到功德的完整性(iuxta meritorum plenitudinem),要么涉及到肉体的完整性(iuxta carnis integritatem)。达弥盎认为,根据功德复原处女性是可能的,因为它包括回归主。而且,人类的创造者也可以修复处女性丧失所造成的肉体损害。因此,达弥盎可以大胆宣称上帝可以使一个女人恢复处女性,无论她有过多少丈夫,他也可以修复她肉体上处女的标志,使其与她从母亲的子宫中出生时一样好。

达弥盎(Section 2)已经暗示,达弥盎所肯定的处女复职并不意味着干涉过去的事件。这既适用于功德的完全恢复,也适用于肉体的完整恢复。在达弥盎后来在《神圣全能论》中提出的有关处女复职的评论中,他主要集中在根据肉体的完整性进行处女复职(见 611B–D,614C)。

达弥盎进行了一些比较,明确指出处女复原是在某个当下时刻内的奇迹。达弥盎说,复原处女相比处女诞生是一个较小的奇迹。处女诞生就像不打开门就穿过门一样;复原处女就像关闭已经打开的门(611B–C)。达弥盎进一步将处女诞生和复原处女比作以诺的永生(《德训篇》44:16;希伯来书 11:5)和拉撒路的复活(约翰福音 11)(614C)。处女复原、复活和关闭门的共同之处似乎在于,在这三种情况下,某物被恢复到其原始状态。这种复原不必以任何方式影响过去。复原处女并不改变一个女人失去处女之事实并且一直没有处女的事实,就像拉撒路的复活并不消除他已经死亡并且一直死亡的事实一样。复原处女是一种“普通”的奇迹,可与圣经中报道的一些奇迹相媲美。

在《神圣全能论》中,达弥盎提出了一些关于上帝创造奇迹的权力的系统性评论。上帝对自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作为自然及其法则的创造者,他保留了根据自己的自由选择改变自然法则并随心所欲地弯曲它们的权利。自然不得不顺从其造物主的意志(612B–D)。作为这一观点的证据,达弥盎列举了大量违反自然常规的奇迹和神奇现象(612D–614B;参见 610D–611D)。讨论以再次肯定上帝若愿意能够恢复童贞的能力而结束(614C)。达弥盎提到的奇迹中没有一个意味着上帝可以撤销已成事实或导致矛盾状态的发生。达弥盎讨论的目的似乎是要论证上帝可以奇迹般地恢复肉体的物理完整性,尽管改变过去是不可能的(参见 615A–B 和第 2 节)。

上帝能否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

达弥盎的主要方法

达弥盎在《神的全能性》中讨论的第二个问题是上帝是否能够使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达弥盎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些复杂,他并没有太明确地说明自己在做什么。有一些相关的段落提供了可以确定为达弥盎主要方法的内容(601C–610D,615A–B,618B–D,620C–D)。在接近结尾时,有一个段落,达弥盎将其标记为额外考虑(619A–620C;见第 5.2 节)。

达弥盎对第二个问题的主要方法是认为过去是无法被撤销的,因为上帝所创造的东西不会失去其曾经存在的地位。在直接论证这一观点之前,达弥盎提出了两个初步考虑,这有助于将问题置于适当的背景中。这两个初步考虑中的第一个与辩证法的一些讨论有关,而第二个则是神学性质的。

在第一次初步考虑中(602D–604B;另请参见 609A 和 615A–B),达弥盎将关于撤销已完成之事的问题与他所说的辩证法中的有争议问题联系起来,“关于必然性和不可能性后果的问题”(quaestio ... de consequentia necessitatis vel inpossibilitatis, 604A)。

达弥盎认为,那些提出关于上帝是否能够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的问题的人是轻率的,因为他们不理解他们提问的意义。他们在问上帝是否能够使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再发生。然而,这里暗示的不可能性不仅涉及过去,还涉及现在或未来。人们还必须问上帝是否能够使已经存在的事情不存在,或者他是否能够使将来发生的事情不会发生。在达弥盎看来,这些问题的逻辑是相同的。辩证法的规则表明,无论陈述的时态如何,你都可以推断其必然性和其矛盾性的不可能性,推理方式如下:已经发生的事情必然已经发生,不可能没有发生;正在发生的事情只要存在就必然存在,不可能不存在;将要发生的事情必然会发生,不可能不会发生(602D–603B)。

达弥盎认为,人们应该如何看待任何真实的单数陈述所带来的必然性和不可能性?这是否意味着一切都是必然发生的(以至于连上帝也无能为力)?在达弥盎时代的辩证学中存在一个争议性问题,涉及这些类型的疑问。这个问题的根源是亚里士多德在《解释篇》第 9 章中对单数未来陈述的讨论,这些讨论是 11 世纪辩证学家在博伊西乌斯的拉丁翻译中阅读的。他们还了解博伊西乌斯在他对《解释篇》的两篇评论和《哲学的安慰》中对这一主题的看法。这些作品为达弥盎所提到的问题提供了背景,但达弥盎所知道的表述似乎是早期中世纪的发明。达弥盎自己说,这个问题是古代自由艺术中的一个古老问题,最近又被重新提起。然而,当代讨论与古代讨论不同之处在于,古人将这个问题纯粹作为辩证学问题进行讨论,而当代作家已将其转变为一个准神学问题,涉及神圣权力。

安塞尔姆·坎特伯雷的《为何上帝成为人》II.17 中的讨论是另一个关于这个问题的当代资料,大约三十年后。安塞尔姆区分了两种必然性:有先行必然性(necessitas praecedens)和后续必然性(necessitas sequens)。先行必然性是一种有效的必然性,它是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后续必然性并不引起任何事情,而是由一件事情发生引起的。任何真实的单数陈述所产生的必然性都是后续必然性。安塞尔姆的讨论暗示了必然性和不可能性的后果问题源于未能区分这两种必然性(Knuuttila 1993, 74; Knuuttila 2004, 122–124; Marenbon 1996, 12–16; Holopainen 1999; Binini 2017, 251–253)。

达弥盎没有告诉我们如何解决关于必然性和不可能性后果的问题。他可能熟悉《为何上帝成为人》II.17 中可以找到的解决方案(参见 Holopainen 1999, 227–232; Holopainen 2006, 116–119)。无论如何,达弥盎认为这个问题可以以一种不限制全能的方式解决,因为他认为这个问题与神力的讨论无关(604A–B;参见 609A 和 615A–B)。在同一语境中,达弥盎还对将辩证法应用于神学做出了评论:当辩证法和其他人类知识领域应用于神学问题的研究时,它们必须像女仆(ancilla)侍奉女主人一样;它们不应试图占据主导地位。达弥盎还指责他的讨论伙伴在他们的艺术领域无能:他们尚不了解辩证法的基础知识,但仍试图将其应用于神学问题(603B–D)。

达弥盎在处理第二个问题时的第二个初步考虑主要集中在神的普遍性上。达弥盎主要依据奥古斯丁的著作,对上帝的永恒性以及他与被造物的关系进行了长篇讨论(604C–608A;另见 599A–B 和 618C–D)。上帝是不变的,无论是在他自身还是在与创造物的关系中。他不在任何时间或地点,而是所有时间和地点,以及所有生物都包含在“上帝智慧的宝藏”中,或者说包含在他的普世中。对上帝来说,没有过去或未来;一切对他来说都在永恒的当下中。对他而言,没有任何变化或运动;所有在时间中流逝或经过的事物都在他的普世中不变地永恒存在。

伯多禄·达弥盎提出了关于改变过去的问题的神圣关怀教义(见 607A–610D)。这一教义证明了达弥盎的主张,即在讨论上帝的力量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物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同的。神圣关怀教义还立即清楚地表明了对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必须是什么:过去无法改变,因为过去的事件在不可改变的神圣关怀计划中是不变的(607A)。

对达弥盎而言,询问上帝是否能够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是在询问上帝是否能够导致一种矛盾的情况。在达弥盎看来,显然这是上帝无法做到的事情。

因此,当你要求同一事物既已存在又未存在,是又不是,将来会存在又不会存在时,你确实努力混淆一切已经存在或将要存在的事物,并表明它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摇摆不定。当然,事物的本质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因为没有任何事物可以同时存在和不存在;但在事物的本质中不存在的东西,无疑是不存在的。因此,你问道,严厉的批评者,要上帝创造他所没有的东西,也就是无。但是瞧!福音书作者站在你的对立面,说没有一样东西是在没有他的情况下创造的(约翰福音 1:3)。上帝还没有学会创造无。你,教导他,并命令他为你创造无!(608C; 翻译自 Holopainen 1996, 32)

这段文字为上帝无法撤销已发生事情的观念提供了理由,这并不与他的全能相矛盾。在达弥盎看来,全能包括上帝能够实现任何善事的力量。矛盾的情况将是虚无和邪恶,因此能够实现这种情况并不包括在全能之内(参见第 3 节)。

在另一段(608D–610D)中,达弥盎提出上帝意志的有效性来论证矛盾的事态无法实现。在这里,对善与恶有不同的考量(参见第 3 节)。善事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上帝意志使然。上帝的意志作为存在者存在的效果原因具有如此强烈的力量,以至于他所愿意的事物必然存在,而他不愿意存在的事物则不可能存在。因此,善事在于它们存在的情况是明确的,而通过某种善事同时存在和不存在的矛盾事态是无法实现的。就善事而言,我们可以说,非矛盾原则的有效性是神圣全能的结果:这是上帝意志作为存在的效果原因的力量的表现。同样适用于必然性和不可能性的有效性;一些人认为这是对上帝权能的限制,实际上是他权能的表现(608D–609A,610B)。

达弥盎对于邪恶事物的矛盾原则的有效性存在模糊看法。他指出,通过某种邪恶事物同时存在和不存在,无法实现矛盾的状态。然而,他支持这一观点,并指出邪恶事物的存在是表面的而非真实的:它们无法同时“存在”和“不存在”,因为它们从未具有像善事物那样的“存在”(esse)(610B–C)。这留下了一种可能性,即某种邪恶事物在同一时刻可能具有或不具有其准存在(参见 Resnick 1992, 110–111)。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是达弥盎观点的一个预期特征。无论如何,这个问题对于达弥盎关于上帝之力的讨论并不相关,因为上帝以一种明确的方式赋予存在。

在他的主要方法的结论中,达弥盎专注于他理解的矛盾原则。他首先让我们明白,我们不需要担心邪恶的事物。至于其他事物,即好事物,暗示它们的存在不是明确的是荒谬的。

因此,当提出这个问题时,用这样的话:“上帝如何能使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再发生”,让一个信仰坚定的兄弟回答说,如果已经发生的事情是邪恶的,那不是某物而是虚无,因此必须说它并没有发生,因为造物主没有命令的事物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因为他说,就成了,他命令,它们就被创造了(诗篇 32:9)。因为一切都是借着他造的,凡没有借着他造的,没有一样成了(约翰福音 1:3)。因此,问道:“上帝如何能使已经发生的事情不再发生?”就等同于问:“上帝能否使他所造的事物不再被造?”毫无疑问,上帝所造的,上帝不会再造!因此,说出这话的人应该被唾弃,他不值得回答,而应该被判处烙印。(618B–C; 翻译自 Holopainen 1996, 40)。

在达弥盎看来,过去是无法被撤销的,因为上帝所造之物不会失去其曾经存在的地位(因为上帝创造了他想要创造的事物,他的意志在永恒中是不变的)。出于同样的原因,非矛盾原则对一切来自上帝的存在都是普遍适用的。此外,一旦来自上帝的事物存在,它们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因此必然性和不可能性的结论对它们也是有效的(609A)。

5.2. 一种补充方法

达弥盎在《神圣全能论》的结尾提出了另一种解决已成事实问题的方法(619A–620C)。达弥盎明确指出这一段是一个额外的考虑,可以用来对抗那些对他的主要解决方案不满意的傲慢之人(619A)。尽管如此,这一段经常被误解为达弥盎对这个问题的主要陈述;在许多选文中,只包括了额外的方法,而达弥盎的主要方法被省略了(除了关于必然性和不可能性后果的问题)。

达弥盎的主要方法是要表明,即使上帝无法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神的全能依然完整无缺。在补充性方法中,他追求一种不同的策略:有一种意义上可以说,并非愚蠢的方式,上帝“能够”使已经发生的事情未曾发生。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证明。由于上帝的力量与上帝自身同在,它是不变的。在时间开始之前,上帝有可能使我们所知的过去中的任何事情都不会发生。因此,这对他来说现在和永远都是可能的。

在他的附加方法中,达弥盎故意提出了他知道有问题的想法。因为如果上帝无法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那么任何似乎证明他可以的论点都必定存在问题。为了使读者中的信徒免受过多困惑,达弥盎建议他提出的额外考虑主要是语法性质的。换句话说,他指出当我们谈论上帝能够使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时,“他能够(potest)做到”这种表达适用于谈论永恒的上帝;从我们的时间观点来看,“他本来可以(potuit)做到”是适当的表达方式(619A–C)。如果我们遵循这一线索,上帝可以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的说法就变成了上帝本来可以选择使过去与实际发生的不同(Remnant 1978;Moonan 1980;Holopainen 1996,42)。当然,这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改变过去。达弥盎在这里假设的是上帝本来可以选择不同的主宰计划,而不是上帝可以对他实际选择的主宰计划进行更改。

伯多禄·达弥盎的目标

伯多禄·达弥盎关于非矛盾原则的有效性和改变过去的可能性的立场很容易被误解。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达弥盎一些想法的混乱。另一个重要因素也促成了这种误解。在达弥盎看来,有一些想法是你不应该表达的,即使它们是真实的。上帝无法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的想法就属于其中之一。

伯多禄·达弥盎试图规范人们对上帝的言论,De divina omnipotentia 的情况始于达弥盎在蒙特卡西诺的迪迪尔修道院的餐桌旁进食。在用餐时,有人朗读了耶罗姆写给尤斯托基乌的信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声称即使上帝能够做任何事情(omnia possit),他也不能使失去贞操的女人重新变得贞洁。达弥盎表示,他一直觉得将无能(inpossibilitas)轻易归因于上帝是令人不安的。接着展开了一场讨论,达弥盎辩护上帝有恢复贞洁的能力的观点,而迪迪尔则支持耶罗姆的观点认为上帝无法恢复贞洁。在达弥盎看来,我们可以说上帝有能力恢复贞洁,因此我们必须肯定他能够恢复贞洁(596C–601B)。

达弥盎在蒙特卡西诺的桌边的目标是通过建议我们应该避免说出任何暗示上帝在某些方面无能为力的话语来保护神的全能教义。坐在桌旁的一些修士对达弥盎的建议不太感兴趣,而更感兴趣的是全能问题本身。他们足够大胆地向达弥盎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上帝在一切事情上都是全能的,正如达弥盎所断言的那样,他是否有能力使已经发生的事情没有发生(601C)?我们可以肯定达弥盎会觉得这个问题非常恼人。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也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而不会对上帝不能做什么做出陈述。达弥盎没有向我们提供有关讨论如何继续的报告。然而,在《神的全能性》中有一句话表明,达弥盎本人被指控暗示上帝在某种程度上无能为力(620D)。

达弥盎在《神的全能性》中的目标是双重的。首先,达弥盎在谈论上帝时重申了他关于节制的观点(例如,597B–599A,603B–604B,614D–616C)。他强烈建议我们应该避免传播某些种类的言论,即使这些言论在圣经中也有出现(597B–C)。达弥盎在这里最重要的动机似乎是保护那些简单信徒的信仰。

若是传达给普通民众上帝在某种程度上被断言为无能(这是一种邪恶的说法),未受过教育的群众会立即感到困惑,基督教信仰将会受到干扰,对灵魂也将构成严重危险。 (597C; tr. Spade 3.18–22).

第二,达弥盎为自己辩护,反驳了有人指责他说上帝在某种程度上是无能的指控(620D)。在《神圣全能论》中,他的微妙任务是说服读者,即使上帝无法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神圣的全能依然完整无缺,而从未说上帝无法撤销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这是“一种邪恶的说法”。

Bibliography

Editions

  • Pierre Damien, Lettre sur la toute-puissance divine, ed. and tr. A. Cantin (Sources chrétiennes 191), Paris: Cerf, 1972. (The best edition available of De divina omnipotentia, with French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y. Cantin reproduces the column numbers in Migne’s Patrologia Latina, vol. 145.)

  • Pier Damiani, De divina omnipotentia e altri opuscoli, ed. P. Brezzi, tr. B. Nardi (Edizione nazionale dei classici del pensiero italiano 5), Firenze: Vallecchi, 1943. (Critical edition and Italian translation of De divina omnipotentia and some other works.)

  • Die Briefe des Petrus Damiani, 4 vols, ed. K. Reindel (Monumenta Germaniae Historica. Die Briefe der deutschen Kaiserzeit 4.1–4), München 1983–1993. (Critical edition of Damian’s letters; De divina omnipotentia is Letter 119, in volume 3, 1989, 341–384.) [Reindel edition available online]

English translations

There is a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De divina omnipotentia (Letter 119) in Peter Damian, Letters 91–120, tr. O.J. Blum (The Fathers of the Church. Mediaeval Continuation 5), Washington, DC: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1998, 344–386. (Unfortunately, there are mistak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some passages of Damian’s treatise which are crucial to its understanding. See the Supplement Document.)

Secondary literature

  • Bauke-Ruegg, J., 1998, Die Allmacht Gottes, Berlin: de Gruyter (especially pp. 430–457).

  • Binini, I., 2017, Possibility and Necessity in the Philosophy of Peter Abelard, Ph.D. thesis, Pisa: Scuola Normale Superiore.

  • Cantin, A., 1972, Pierre Damien, Lettre sur la toute-puissance divine. Introduction, texte critique, traduction et notes (Sources chrétiennes 191), Paris: Cerf.

  • Dressler, F., 1954, Petrus Damiani. Leben und Werk, Roma: Herder.

  • Endres, J.A., 1906, “Die Dialektiker und ihre Gegner im 11. Jahrhundert”, Philosophisches Jahrbuch, 19: 20–33. [Endres 1906 available online]

  • –––, 1910, Petrus Damiani und die weltliche Wissenschaft (Beiträge zur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des Mittelalters 8.3), Münster: Aschendorff. [Endres 1910 available online]

  • Gaskin, R., 1997, “Peter Damian on Divine Power and the Contingency of the Past”, 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5: 229–247. doi:10.1080/09608789708570965

  • Gonsette, J., 1956, Pierre Damien et la culture profane, Louvain: Publications Universitaires & Paris: Béatrice-Nauwelaerts.

  • Holopainen, T.J., 1996, Dialectic and Theology in the Eleventh Century, Leiden: Brill (especially Ch. 2: “Peter Damian: De divina omnipotentia”, 6–43).

  • –––, 1999, “Necessity in Early Medieval Thought: Peter Damian and Anselm of Canterbury”, in Cur Deus Homo, P. Gilbert et al. (eds.), Roma: Herder, 221–234.

  • –––, 2006, “Future Contingents in the Eleventh Century”, in Mind and Modality, V. Hirvonen et al. (eds.), Leiden: Brill, 103–120. doi:10.1163/9789047409670_008

  • Knuuttila, S., 1993, Modalities in Medieval Philosoph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 2004, “Anselm on Modality”, in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Anselm, B. Davies & B. Leftow (e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11–131. doi:10.1017/CCOL0521807468.006

  • McArthur, R., and M. Slattery, 1974, “Peter Damian and Undoing the Past”, Philosophical Studies, 25: 137–141. doi:10.1007/BF00373165

  • McCready, W.D., 2011, Odiosa sanctitas: St Peter Damian, Simony, and Reform, Toronto: Pontifical Institute of Mediaeval Studies.

  • Marenbon, J., 1996, “Anselm and the Early Medieval Aristotle”, in Aristotle in Britain during the Middle Ages, J. Marenbon (ed.), Turnhout: Brepols, 1–19. doi:10.1484/M.RPM-EB.4.000075

  • Moonan, L., 1980, “Impossibility and Peter Damian”, Archiv für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62: 146–163. doi:10.1515/agph.1980.62.2.146

  • Ranft, P., 2012, The Theology of Peter Damian: “Let Your Life Always Serve as a Witness”, Washington, DC: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 Remnant, P., 1978, “Peter Damian: Could God Change the Past?”, Canad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8: 259–268. doi:10.1080/00455091.1978.10717050

  • Resnick, I.M., 1992, Divine Power and Possibility in St. Peter Damian’s De divina omnipotentia, Leiden: Brill.

Academic Tools

Other Internet Resources

Anselm of Canterbury [Anselm of Bec] | Augustine, Saint | Boethius, Anicius Manlius Severinus | eternity, in Christian thought | future contingents: medieval theories of | miracles | modality: medieval theories of | omnipotence | providence, divine

Copyright © 2020 by Toivo J. Holopainen <toivo.holopainen@helsinki.fi>

最后更新于

Logo

道长哲学研讨会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