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非洲哲学 contemporary (Paul C. Taylor)

首次发表于 2021 年 8 月 9 日星期一

非洲哲学近年来已成为专业学术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什么被视为对这个领域的贡献,以及这个领域是否足够统一以被视为一个领域,这些问题存在一些争议,部分原因是非洲哲学学者致力于探索这些问题。毫无争议的是,有声誉的出版商现在在这个领域出版作品,有声誉的机构现在寻求雇佣在这个领域有专长的学者,这两种情况在几年前是不存在的。(这些学者有时也会探讨另一个问题:什么被视为有声誉,以及为什么?)

这篇文章的重点将是指出自非洲哲学开始认真巩固其在专业哲学家中的地位以来出现的一些研究方向。文章将首先介绍一些框架主题、条件和原则,然后简要介绍当代非洲哲学的前史。然后,大部分内容将致力于探索当代贡献如何加强和扩展这个领域,并发展其动力主题。


1. 框架主题:界定主题范围

在刘易斯·R·戈登(Lewis R. Gordon)的《非洲哲学导论》中,他早期以一种看似简单的方式定义了非洲哲学,这既预示了重要的复杂性,又设定了一些基本的界限。他说,非洲哲学是“作为一个研究非洲裔散居所面临和提出的问题的哲学领域”(戈登,2008 年,13 页)。对问题和散居的引用立即指向该领域的两个重要的框架主题。

1.1 非洲性

第一个主题与底层的形而上学和社会人类学假设有关,这些假设支持“非洲”作为修饰语的使用。获得这个修饰语的事物(尤其是人和实践,机构和物质对象稍微少一些)被认为与非洲大陆有着有趣的联系,因此彼此之间也有联系。这引发了一些明显的问题。什么样的联系对此有意义?它们需要多么强大?

关于如何解释非洲哲学的统一性的论述是非洲哲学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这通常以关于“非洲性”的辩论形式出现,其关键轮廓已经被 Soulmane Bachir Diagne(2001)有益地记录下来。不幸的是,这个概念在研究非洲共同点(例如,加纳人和厄立特里亚人分享的东西,非洲裔英国人可能没有)和研究非洲散居的连续性之间存在歧义。为了尊重这些研究所关注的问题的独特性以及它们经常得出的结论,我将保留“非洲性”的概念用于关注非洲大陆的研究,并引入“非洲哲学性”的概念来表示对更广泛的散居联系的兴趣。

这不是详细考虑非洲哲学性的门槛问题的地方。幸运的是,这是一个相当直观的概念,根植于广泛而又常常模糊地理解非洲和其人民在过去几个世纪的社会和政治历史的事实。人们可以辩论这些事实的确切含义或支持非洲哲学思想的直觉的限制。但是,即使对于批评其在泛非政治中的广泛应用的人来说,基本的直觉也是临时有用的,正如 Lucius T. Outlaw Jr.所说的“聚集概念”,用于捕捉与“非洲血统”等说法相同的洞察,并为该洞察做准备,进行批判和阐述(Outlaw 2004, 90)。

1.2 问题性

非洲哲学的概念揭示了戈登对非洲哲学的快速定义中关注散居地的部分。但是其他部分呢?提到散居地面临和引发的问题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以这些问题作为研究的框架?

戈登的其他语言可能会有所帮助。他解释道:

由于在现代时代通过征服和殖民对非洲大陆的人民强加了非洲身份,因此在思想领域中也涉及到“非洲人”及其散居地出现的一系列独特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大多数非洲人与种族术语“黑人”及其众多内涵的融合。(戈登,2008 年,1)

戈登的观点是,认真对待非洲哲学意味着询问概念形成的条件。而询问这些条件就是探索一些社会、方法论和广义哲学问题,并考虑这些问题与非洲情况之间的奇特而牢固的联系。

我将这些问题的集合及其与非洲情况的联系称为问题性。这个第二个框架主题为该领域设定了三个重要任务。

首先,重要的是要负责地应对非洲及其散居地面临的真实问题。有许多明显的例子,从帝国侵略和强制迁徙到不对称地融入世界经济和独立后的威权统治。哲学探究者可以将这些条件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但他们也必须应对这些条件如何塑造和限制知识工作的前景。

其次,同样重要的是,要指出并纠正一种倾向,即假设非洲社区不仅面临问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本质上容易出现问题。这里的思想是,非洲性的条件不仅仅是面临问题,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问题。我借用了非洲哲学中一位经典人物的基本表述方式。在他的职业生涯早期,W.E.B.杜波依斯著名地邀请他的读者代表被种族化为黑人的人们考虑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成为一个问题是什么感觉?(杜波依斯“我们精神的奋斗”[1903] 1986,363)。这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道德失误和认识能力不足的活生生的代表,以及应对社会压力,将自己视为这些问题的根源,生活中是什么感觉?鉴于非洲性和黑人之间有很大的重叠,将“黑人视为一个问题人群”的倾向对非洲及其散居地来说非常重要(韦斯特 1999,104)。

这种问题性的现象学深度指向第三种模式,它不仅涉及面对问题或成为问题,还涉及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在非洲哲学中看到了这种程度的工作方式,它在形而上学、伦理学和认识论中引发了问题。但非洲性也引发了方法和世界观的更深层次的问题,并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涉及本体论。V. Y. Mudimbe(1988)所称的“非洲的发明”这种辞说事件使得某些标准的现代哲学行为方式变得复杂或者可以说是短路,或者更准确地说,迫使哲学的欧洲现代性误解并可能误解其实际的激励要求。这种复杂性导致黑格尔将非洲从他的世界历史舞台中排除在外,同时对实际历史和地理学造成了相当大的伤害。它导致像托马斯·杰斐逊和约翰·洛克这样的人物在他们的作品和生活中反映了现代政治思想的矛盾。它导致法农(在非洲哲学思想的另一个重要贡献中)指出,当他进入房间时,理性就离开了。这样的思想激发了戈登(2000)和其他人围绕“改变理性的地理”和将人文科学应用于那些成员往往只被脆弱地视为人类的人口的认识论挑战来组织大量富有成果的哲学工作。[2]

(明确一点:这里的观点并不是说非洲裔人和文化在本质上有问题。对经验证据和“本质上”的合理含义进行冷静思考是无法支持这种观点的。观点是,a)欧洲现代性在某种程度上是建立在非洲裔人天生有问题的信念上,以及 b)抵制这种信念的哲学干预变成了问题,对霸权主义的哲学方法产生了问题。)

以这些框架主题作为起点的目的是为了标记非洲哲学反思的某些重要背景。研究非洲哲学首先是要做其他哲学领域的事情:考虑一系列特定的问题和难题,研究一批经典人物和文本,参与围绕熟悉的修辞和手法组织的活跃辩论等等。但也要在由基础问题定义的背景下进行这些活动,这种程度是相当不寻常的,比如哲学探究的性质、知识生产的具体机制的结构和影响,甚至是探究者的人性。作为这一点的象征,可以考虑到非洲哲学作为一个受人尊敬的研究课题的确立——在下文中将详细阐述“受人尊敬”的意义——始于对一个单一、简单、现已过时的问题的辩论:非洲人能否从事哲学?

通过研究从戈登的看似简单的非洲哲学定义中出现的主题,我们现在更能理解一个类似但更详细的定义。奥特劳将“非洲哲学”描述为“一个第三阶段的、元哲学的、伞形概念……[该名字] 不指代特定的哲学、哲学体系、方法或传统”(奥特劳 2017 年,§1,第 1 段)。相反,它指的是一门研究领域,该领域出现于产生和涉及非洲及其散居地的独特条件之下,认真对待那些最直接受到和涉及这些条件影响的人民的经历和思考,并且由于前两个因素的结果,倾向于出现某些反复出现的关注点或主题。其中一些关注点和主题在上文中已经出现,并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得到更多关注,同时还会涉及几个额外的主题。

(Outlaw 还确定了一些“关键启发性假设”,可以帮助防止容易产生误解 [Outlaw 2017,§1,第 2 段]。其中最重要的假设是:a)有负责任的方法来解释“非洲哲学”这个谓词所涉及的现象的统一性和独特性;b)这些解释不预设非洲人民和文化之间的一致性和同质性,也不需要追求或规定这种一致性;c)“对非洲哲学的贡献者不必是非洲人或非洲血统的人”(Outlaw 2017,§1,第 5 段)。如上所述,本条目不会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假设。对于这些问题寻求保证的读者可以参考 Outlaw(2017)和 Gordon(2008)在该领域概述中探讨的基础文本。)

2. 框架条件:殖民性、异端和历史性

非洲哲学及其子领域的研究通常从承认这些领域最近才成为被公认的专业学术研究领域开始。这些承认涉及三个框架条件,对于理解该领域至关重要。

第一个条件与 Elena Ruíz 所称的“认识帝国主义”的一个版本有关。这是她对于一种情况的称呼,即霸权主义认识实践方式“再现有利于主导假设的解释条件”。在这些条件下,哲学活动“创造并维持了哲学中的解释空间,这些空间是自我确认的,而不是文化开放和多元的”,同时“通过暗含的方法论假设为非主导的知识传统贬值铺平了道路”(Ruíz 2018,52-53)。这意味着压迫性条件不仅通过阻止具有特定身体、背景、信仰或其他特征的人进入从事知识工作的机构来排除他们在知识生产中的参与,而且还通过设计概念和理论工具来促进认识麻木,并将排斥转化为抹消。

智者对非洲哲学产生了智者帝国主义的问题,因为霸权主义的机构在历史上承认,并在相当大程度上仍然承认,通过对殖民和种族隔离的要求进行标准校准,哲学干预措施才能获得学术尊重。这个故事的一个非常简短的版本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大学体系,包括非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大学体系,最初是欧洲殖民势力或殖民地当局的创造和工具。(这只是故事的一个版本,因为它当然不仅仅是关于大学体系的故事。它还是关于出版社、词典、"哲学" 一词以及欧洲精英文化附加的包袱的故事。Outlaw 和 Gordon 也很好地讲述了这个故事。)因此,毫不奇怪的是,在殖民民族赢得正式独立并种族隔离政权正式接受民主之后的几年里,这些机构才开始全面认可不以非洲落后、野蛮或野蛮为前提的研究计划和课程倡议。

智者们花费了许多年时间才开始将认识规范与殖民和种族隔离的要求分离开来,这凸显了第二个背景考虑因素,称之为“异端条件”。非洲哲学议程的很大一部分是在精英欧洲影响的知识文化认为可敬的论坛之外产生的。在某些情况下,这意味着非洲裔学者在替代的、常常是种族隔离的机构中工作,并在替代的空间中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其他情况下,这意味着这些学者在主流机构的边缘工作,与在不同情况下本应是他们的同事和对话者的人们进行高度受限的互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意味着非洲和非洲裔社区的人们改进并采用了自己的知识生产机制。在所有这些情况下,非洲哲学的知识工作具有重要的异端或异端的特点。

非洲哲学相对较晚进入“可敬”知识生产领域,这指向了该领域的第三个框架条件,即其明显的历史性。该领域作为不断演变的社会政治条件的产物,使得历史动态成为一个问题,而其他领域(除了哲学史之外)通常可以回避这个问题。因此,对当代活动的研究必须从关注该领域随时间的发展开始,至少在三个层面上。重要的是关注某些观念的发展和某些文本和人物的正典化,考虑非洲哲学家从事工作的不断演变的社会和制度条件,并承认对历史的重新考虑构成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当代研究领域的程度。

3. 当代视角下的历史:指导原则

智者哲学的知识和制度历史在非洲哲学中占据了异常重要的地位,并且以异常紧密的方式交织在一起,但这不是详细探讨制度历史的地方。下一节将提供一个当代知识历史,以建立组织我们即将考虑的大部分当代工作的结构要素和主题关注点。然而,重要的是以一种能容纳负责任的制度历史并接纳其见解的方式组织讨论。

因此,将有三个原则指导接下来的讨论。首先,这项研究将聚焦于非洲哲学作为一个领域。这意味着个别思想家的贡献,无论多么引人注目或有洞察力,在这里主要与邀请用“学科”和“传统”等术语描述的知识交流网络和机构认证相关。这也意味着要观察非洲哲学作为一项事业的历史与非洲裔哲学家作为一个群体的历史之间的区别。这个群体的许多成员当然对该领域做出了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贡献,从亚历山大·克鲁梅尔这样的重要人物开始,他建立的美国黑人学院是建立这些网络的早期实践。但正如斯蒂芬·C·弗格森二世指出的那样,“不需要(也没有)专门从事非洲经验作为研究领域”(弗格森,2009 年,23 页)。前者将成为这里讲述的故事的一部分;后者则不会。

其次,这项研究将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专业学术工作。学术界之外的哲学活动——在其他机构空间或当代大学及其专业学者出现之前——在这里不会被断然排除,但只要与在学术界内或附近发生的工作有关,就会变得相关。学术界当然不是唯一负责知识生产的场所,但它是一种机制,将某些尝试系统地确立为更多工作的资源。这就是我在这里要探讨的非洲哲学的方面。

第三,讨论将以跨学科的形式来看待这个领域,也就是说,它将关注在哲学系内或附近发生的工作。在这里提到与哲学系的接近,我主要是指捕捉两个重叠的思想家类别:在英语系或政治科学系等部门从事可辨认的哲学主题或资源的学者;以及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部门隶属关系,但他们做出了那些鼓励哲学家邀请他们参与该领域叙述的举动和声音的历史人物。也就是说:如果社会科学哲学可以有克利福德·吉尔茨和广义哲学可以有休谟、基尔克高斯、爱默生和简·亚当斯,那么非洲哲学可以有帕特里夏·希尔·科林斯和亚历山大·克鲁梅尔(他们两人将在下文中回归)。

保持在哲学学科的轨道上至关重要,原因有三:一是为了保留对非洲哲学所提出的独特哲学问题进行反思的空间;二是培养处理这些问题的独特哲学资源;三是赞赏那些在该领域确立自身作为一个关注点之前,为非洲裔哲学家做出贡献并发展职业生涯的少数人。然而,仅关注持有哲学家证书的人的工作将过于局限。首先,这个学科和职业长期以来一直对定义该领域的问题进行持续反思持敌对态度,并以相当具体的方式对试图进行这种反思的人持敌对态度。因此,这种反思的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其他地方,如政治理论、社会学、文学理论、艺术实践等。此外,作为相关问题,非洲哲学在实践中一直非常包容,这一点在关键参考作品的贡献者名单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排除政治理论家、社会学家、黑人研究学者和其他与专业哲学家进行对话以推动该领域发展的人,不仅会不必要地限制可用资源,而且会与持续的实践相悖。

在确立了这些指导原则的基础上,并考虑到历史性、殖民性和异端性的框架条件,下一节将简要介绍非洲哲学的历史。构建历史叙述总是在某种程度上与当下相关:它试图在当代关切的指导下,通过当代资源的支持来解读过去。这种解读将倾向于这一方面——实际上,它是一种从当代视角看待历史的阅读,因此也是进一步涉足本文主题的当代关切的一种方式。

这种当下取向建议将历史分为两个广泛的阶段。第一个是在此处受到审查的跨学科形成的漫长的“前历史”,即在霸权认知社群中建立该领域之前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出现了许多关键主题、问题、文本和人物。第二个是一个较短、较近期的阶段,由三个较短的时期组成,该领域在这些时期内确立了自己,实现了巩固,并进入了当代时刻。

4. 第一阶段:出现

与哲学研究的其他领域一样,非洲哲学在其从业者确定并继续探索一系列核心要素时出现并成熟。在组织对话和对该领域的贡献的文本、人物、辩论、运动、学派和主题中,许多在非洲哲学历史的第一阶段引起了关注。一些在学院之外长期担任政治动员、存在维持、审美体验和批判教育资源的角色,而其他一些则是明确学术反思的产物。(有些则同时具备两者。)无论它们的起源如何,这些早期的异端要素中的许多已经或正在进入一个长期不愿与它们有太多关系的学术世界,并且它们继续为当代工作设定议程。

准确地确定这个早期时期的开始再次引发了潜在的棘手的形而上学和经验上的难题。在非洲作为一个统一实体的概念获得足够的关注之前(这一点的确切发生时间是经验上的难题),并不存在有趣地可识别为非洲或非洲哲学的东西。在后来出现的自觉以非洲为导向的反思与那些早期活动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的原因。但戈登(Gordon)无疑是正确的,他说将古埃及或库什视为一些学者所称的古典非洲文明“必须是对过去的现代强加”(Gordon 2008, 15)。他还指出,我们通常在其他情境中允许这种强加,而不加评论,例如在亚洲哲学的研究中,或者假设从希腊到德国的西方哲学有机地连贯。

除了源起之谜外,非洲哲学作为一个专业的跨学科形成的长期准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在该领域的解释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主题。第 4.1 节将介绍其中一些特征性主题,而第 4.2 节将考虑跨地区的主题统一性问题,并在此过程中介绍一些核心思想家。

4.1 特征性主题

在上述提到的非洲性和问题性的框架主题之后,我们可以像 Gordon(2008)和 Outlaw(2017)一样注意到其他一些关注点,如下所示:

  1. 哲学人类学(因为对于那些被假定为亚人的人来说,人类的问题当然是一个欧洲现代性的基石之一)

  2. 解放(出于明显的原因,从生活在压迫环境中的伦理和存在主义负担开始,以及在正当抵抗和不道德过度之间找到平衡)

  3. 对理性的元反思(因为对于那些通常被认为是感性、感官、非理性野兽的人来说,理性的意义非常重要,他们的生活机会受到了强大的形式的认知不公正的限制)

  4. 身份和自我意识(因为认识论不公常常阻碍自我认知的追求,并提高了负责任地构建自我的伦理和存在主义风险)

  5. 理论考古学(这是 Dotson(2017)对非洲裔个体和文化的被低估贡献的恢复的术语,正如 Outlaw(2004)所说)

这些主题绝不是非洲哲学家的专属领域。非洲哲学思想的关键在于这些主题如何汇聚并发展出非洲性的条件,这与独特的种族化模式紧密相连,并根植于一个有着重叠但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实践的宇宙。

非洲哲学当然涉及的主题比这些要多得多。但是,在这一点上,扩展列表并减少解释列表意义的空间比考虑这个企业根植于重叠的社会历史背景意味着更少的用处。这需要从统一主题的研究转向对将非洲哲学家引向独特地区和方法论关注的离心力的思考。

然而,在继续讨论区域和方法的这些较窄的考虑之前,还需要提及一个最终的总体主题。Adeshina Afolayan 和 Toyin Falola 在他们对优秀的《帕尔格雷夫非洲哲学手册》的引言中指出了一种新的迫切需求,这种需求影响了他们的编辑方法。非洲哲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专注于巩固他们的专业地位和应对学术内部的辩论。然而,正如 Afolayan 和 Falola 所建议的那样,现在是时候让“非洲哲学走上街头,让他们的理论被大陆上的困境弄脏”(Afolayan 和 Falola 2017 年,12 页)。换句话说,非洲哲学应该拥抱它作为 Outlaw(2017 年)所说的“斗争哲学”的地位,这是根据 Leonard Harris(继 Frederick Douglass 之后)的说法。这显然是非洲哲学作为一个整体的主题之一,应该加入到列表中。

  1. 斗争哲学(因为哲学反思不是一种用于解开抽象难题的休闲锻炼,或者不仅仅是或总是或最重要的是如此。它是(除其他外)一种将哲学冲动和资源应用于某些紧迫生活问题的实践,并且在频繁出现问题的情况下,行使与这些问题无关的哲学冲动,而是与美或知识理论等相关的冲动)

4.2 区域的连续性和不连续性

学者们通常将非洲哲学划分为三个广泛的区域方法,一个适用于非洲大陆,另外两个适用于散居地的绝大多数参与者所在的地区:加勒比地区和美洲地区。这些地区不仅在地理上有所不同,而且在历史和文化的组合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差异,尤其是由于复杂的内部情况使得整个地区的概括变得复杂。此外,这些不同的地区在全球主流知识生产网络中占据不同的位置,这使得它们具有不同的、并且权重不同的出版和学术交流机会。鉴于这些条件,不难理解每个地区的居民经常发现自己提出了独特的问题和难题,并且使用一定程度上具有地区特色的哲学反思方式和通用基准——特定的文本和人物来追求这些问题和难题。

尽管存在区域特异性,非洲性的条件意味着一些重要的主题连续性贯穿各个地区。其中一些涉及反种族主义斗争中暴力的作用,非洲根源对散居地的人们的意义,以及基于种族、阶级和性别的社会正义方法之间的紧张关系,这些方法引发了交叉性和相关概念的讨论。其他一些主题则重点关注上述总体主题,并特别强调去殖民化、反奴隶制斗争和反帝国主义斗争。

尽管存在这些连续性,但区域之间的关注点并不难找。例如,戈登(2008)合理地指出,现代性可能是非洲哲学的一个统一主题。但每个地区往往采取自己的方法。非洲思想家经常探索现代性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有时将解放的前景与非洲现代化的前景联系起来,而有时则复杂化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明显区别,以及现代化与文明以及欧洲之间的明显混淆。相比之下,加勒比非洲裔思想家对一个遥远的“传统”世界不太感兴趣,而对由被迫移民、土著人民和殖民者的碰撞所产生的世界更感兴趣。这种方法最终导致了埃杜瓦·格利桑特(1989)对克里奥利特的研究等等。最后,在美洲,不同的人口条件和历史轨迹使许多(当然不是全部)杰出人物将传统问题转变为关于种族提升和种族融合的辩论。

4.3 复杂性

出现期为非洲哲学的当代工作奠定了许多关键要素。然而,对这一时期的仔细研究揭示了一些重要的挑战,这些挑战继续困扰着当代工作。

一个重要的复杂因素是偏见的叠加,它限制了什么被视为知识贡献以及谁被视为贡献者的标准概念。这些标准概念往往集中在精英男性的书面产出上,即使在研究不处于相关社会等级制度顶端的人口、文化和社会的情况下也是如此。考虑这些偏见的原因超出了本文的范围,尽管我们可以说有些原因比其他原因更好。(当然,文学作品——文学——比口头传统更容易追踪和保存。但是,即使是女性的书面贡献也经常被忽视或被排除在书面创作的经济活动之外。)

现在可以说,非洲哲学思维在其哲学模式中经常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赋予在荒谬条件下组织负责任生活所需的哲学劳动以应有的认可,尤其是当从事这种劳动的人看起来或行为方式与标准哲学家不同。对于像弗雷德·莫滕(2017 年)在他对艺术家桑顿·戴尔的研究中的思考者来说,这有时是关于审美产物的哲学意义的问题。对于其他人来说,正如我们将很快进一步考虑的那样,这是关于政治行动或白话文化的哲学内容的问题。当然,这几乎总是关于如何赋予妇女和没有财富、高收入、住房和其他高社会经济地位标志的人的工作以应有的认可。

第二个重要的复杂性根源于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将非洲哲学的广泛区域方法作为焦点,那么当地或国家的传统会发生什么变化?提出这个问题的一种方式是关注海地和牙买加之间的差异,以及安特诺尔·菲尔曼和马库斯·加维之间的差异。另一种方式是坚持承认和重视具有独特国家传统的哲学活动的完整性和重要性,正如 Teodros Kiros(2004)和一些学者在与 17 世纪埃塞俄比亚哲学家泽拉·雅各布等人的关系中所做的那样。

关于区域性或跨国性与当地或国家之间的这种潜在紧张关系,有两点需要说明。首先,不同尺度的分析完全可以共存。问题只是是否有足够的理由来支持每个层面的分析。正如我们很快将看到的,早期的非洲哲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准确地表明与非洲性相关的跨国企业需要哲学思考,并且长期以来一直引发了哲学思考。这绝不排除了更多的当地研究。其次,非洲哲学的一个核心观点是,当地背景往往深受更广泛动态的影响。这些动态在具体案例中是否重要,需要根据案例的细节来解决。现代世界的一个不可否认的特征是,关于种族、理性和文明等事物的全球性观念如何塑造了几代人的生活机会。这似乎与非洲社区和其散居地的哲学活动有一定关系。

第五阶段:建立和巩固

非洲哲学的出现的第一阶段最终让位于该领域的建立和巩固阶段。在此期间,早期哲学中的主题和关注点,受到地区关注的影响,逐渐进入专业哲学的轨道。在此过程中,它们被翻译成学科子领域和方法论学派的独特词汇,从而创造性地扩展了这些词汇。(或者它们承认这种翻译的可能性,并对其进行抵制或复杂化。)

我们可以说,当该领域开始在学术哲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中获得认可时,第一阶段结束,出现让位于建立。Kwasi Wiredu 在他的经典著作《非洲哲学伴侣》中解释说,直到六十年代中后期,非洲大学才开始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独立带来了“大量独立后的非洲学者”(Wiredu 2004, 2)。同样,Outlaw 指出,在反种族主义解放斗争的推动下,“连续几代非洲裔人士进入该行业”,并且这些人组织了会议和其他网络和学术交流机制,通常跨越国家和地区的界限(Outlaw 2017,§10,第 2 段)。

如果建立始于 Wiredu 和 Outlaw 的学者的到来,那么它在 20 世纪 80 年代达到了顶峰。这是一些原始贡献进入印刷出版物的时刻。在这里可以想到 Richard A. Wright 的《非洲哲学导论》(1984)、Cornel West 的《预言的拯救!》(1982)、Angela Davis 的《妇女、种族和阶级》(1983)、Leonard Harris 的《斗争中诞生的哲学》第一版(1983)、V. Y. Mudimbe 的《非洲的发明》(1988)和 Edouard Glissant 的《加勒比话语》(1989)。

20 世纪 90 年代和 21 世纪初是巩固的年份。这是一个更加稳固地定位的学术专业人士产生的作品,其影响范围比之前时代的作品更广泛。在这里可以想到 Kwame Anthony Appiah 的《在我父亲的家中》(1993 年),Charles W. Mills 的《种族契约》(1997 年),Lucius T. Outlaw Jr.的《论种族和哲学》(1996 年),Lewis R. Gordon 的《虚伪和反黑种族主义》(1995 年),Paget Henry 的《卡利班的理性》(2000 年),Kwame Gyekye 的《传统与现代性》(1997 年),Patricia Hill Collins 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第一版(1990 年)和 Bernard R. Boxill 的《黑人和社会正义》修订版(1992 年)。

随着非洲哲学成为一个被专业认可的领域(与充满活力但异端的企业或传统相对,与主流知识生产仅有轻微重叠),工作开始,可以说,对该学科的公认运动和学派进行了改编。非洲哲学专业人士将主流专业资源与早期由斗争产生的哲学关注和创新进行对话。这种练习在最好的情况下并不仅仅是将复杂的资源应用于非哲学的原始材料,而是将两种哲学反思模式融合在一起。其中一种享有主流认可,而另一种则通过在其对应方面的应用中进行测试和改进而受益;并且每种模式原则上都可以弥补另一种模式的不足之处。结果是一种作品,往往像莫滕(Moten)在罗宾逊(Robinson)之后所说的黑人激进马克思主义一样,涉及“保留和破坏,原创和回应”(Moten 2017,9-10)。[3](这也是可以说的非洲裔散居音乐实践在欧洲传统中产生的差异,产生了像桑巴和爵士乐这样的新形式。因此,引用“riffing”。)

理解这种变革性、即兴性的关系是正确定位出现和巩固时期的贡献的先决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以承认戴维斯和奥特劳都对批判理论传统做出了贡献,并从中汲取,而不会削弱他们的独创性或传统流利性。同样,韦斯特和哈里斯在实用主义传统上进行演奏,穆迪姆贝和格利桑特创造性地借用和运用后结构主义资源,戈登和亨利在威廉·R·琼斯和其他人的指导下发展了非洲哲学的存在主义现象学形式,阿皮亚和博克西尔以分析的方式代表非洲哲学思想。

我将 2003 年至 2004 年任意地定为巩固时期和当代时刻之间的分界线。这些年间出版了汤米·L·洛特和约翰·P·皮特曼的《非裔美国哲学伴侣》和韦尔杜的《非洲哲学伴侣》。我会说这两卷书的情况与阿福拉扬和法洛拉对韦尔杜卷的评价类似:它们构成了“对非洲哲学在全球学术界出现的重要认可”(阿福拉扬和法洛拉,2017 年,1 页)。

6. 阅读当代——结构

当代非洲哲学在四个方面建立在出现、确立和巩固的时期基础上。一些思想家致力于加强和扩大该领域的原始文本和人物。其他人继续在主流学派和运动的定义特征上进行创新。还有一些人复杂化和扩大了区域关注的地图。所有这三种类型的干预都将新的主题和辩论,或者对旧主题和辩论的新看法,推向该领域的中心。前三种将成为本节的主题,而第四种将成为第 7 节的主题。

6.1 加强和扩大,支柱和理论考古学

非洲哲学在当代时期的长期发展中的一个好处是,一种思想传统已经形成,具有核心人物、文本和问题。这一传统本身成为哲学活动的素材。其中一部分活动用于确定和巩固(某些人认为的)该领域的历史基础,而另一部分活动则用于扩大建立在这些基础之上的建筑物。

我所指的加固或支撑的一种版本是对少数几个知名人物的高度关注的结果,可以称之为“支柱方法”。这些知名人物包括库珀、杜波依斯和法农,他们是非洲裔美国哲学的基石人物,具有最明显的正当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哲学家研究这些人物的作品并对他们和彼此进行更多的评论,子领域开始围绕他们发展起来。这使得非洲哲学具有熟悉的子学科形态,任何了解该领域的人都必须对几位重要人物有所了解。罗伯特·古丁-威廉姆斯(2009 年)的巨著《杜波依斯的阴影》是这种干预的一个明确而有影响力的例子。

支柱方法不仅对加固有用,也对扩展有用。扩展版本侧重于那些尚未得到哲学家关注的标志性人物。这里的目标是给予詹姆斯·鲍德温、马丁·路德·金、洛林·汉斯贝里和奥德丽·洛德等人与戈登的支柱人物一样的关注。汤米·谢尔比和布兰登·M·特里(2018 年)关于金的著作和伊玛尼·佩里(2018 年)关于汉斯贝里的研究就是这种倾向的典范。

与主流方法相反,还有扩张主义和加固主义的变种,更关注传统的广泛范围,而不是标志性人物。在这里,加固主义方法涉及恢复与图标进行对话的人物和思想,从而不仅恢复个体思想家的工作,还恢复他们所处的认识社群和话语背景。这就是布里特妮·库珀(2017)在《超越可尊重性》一书中恢复了范妮·巴里尔·威廉姆斯与有色妇女国家协会在二十世纪初的工作的精神。这种方法的扩张版本研究被忽视的文本或人物,要么为了从中挖掘哲学洞见,要么填补零散的历史。在这种精神下,约翰·H·麦克伦登三世和斯蒂芬·C·弗格森二世(2019)提供了他们令人瞩目的新著《非洲裔美国哲学家与哲学》,以促进非洲裔学术哲学家的恢复。

6.2 转变学校和运动

当代非洲哲学的第二个广泛活动类别涉及类似上述即兴方法。在这里,我们发现学者们利用非洲思想的资源创造性地重新发明主流哲学传统、学派和方法。由于篇幅限制,我只能在这里简要提及一些例子,并且必须迅速地进行,以便对这个类别进行覆盖,但远远不足以涵盖其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这种转型倾向的最明显例子通常具有与塞德里克·罗宾逊的黑人马克思主义一样具有误导性的简单形容词标签。考虑戈登在《非洲存在主义》(2000 年)和其他地方的开创性努力,以定义非洲哲学和去殖民化的存在主义现象学,并围绕此构建了一个遍布全球的知识界社群。或者考虑戈登所称的“非裔美国实用主义”,它在韦斯特和哈里斯的基础干预之后继续发展壮大(戈登 2008 年,93-99 页)。埃迪·格劳德(2007 年)特别明确指出,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关于黑人占用经典哲学资源(或者更不友好地说,关于经典理论的“黑脸化”)。非常符合罗宾逊干预精神的是,它关乎非洲哲学传统有时如何预见并改进定义我们人为限制的主流传统的举措,以及当代学者如何将这些传统进行相互丰富的对话。

戈登所称的“非裔美国分析哲学”(2008 年,110 页)在这里值得特别提及,因为它将盛行于英语世界的主导哲学范式的工具应用于非洲哲学思想的独特主题、问题和人物。米尔斯和谢尔比与戈登一起成为非洲哲学最显著和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们在这一传统的伦理政治翼上进行了坚实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借鉴了像博克西尔和阿皮亚这样的创始人的工作,并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果,下文将对此进行进一步考虑。类似的进展在美学(泰勒 2016 年)、认识论(多特森 2017 年)、语言哲学(安德森 2015 年)和其他领域也越来越明显。

6.3 地理转变

当代非洲哲学的第三个广泛关注点重新构想了上述的区域划分。大陆、加勒比海和美洲之间的常见三分法是合理的,但它忽略了一些新的工作强调的领域。

一个关注点是拒绝将散居地缩小到加勒比海和美国,并探索相对被低估的非洲社区。在这方面,Chike Jeffers(2012)、Peter James Hudson 和 Aaron Kamugisha(2014)等人提出了一种方法,考虑到特别是加拿大形式的非洲思想的前景。另一种方法则关注欧洲的散居地。Alanna Lockward(2013)的 BEBoP(黑人欧洲身体政治)策展项目是这项工作的一个显著例子,Barnor Hesse(2009)和其他人对《黑人欧洲与非洲散居地》一书的贡献也是如此。

第二个关注点是关注标准种族地理的某些内部复杂性。这是一群思想家正在以这种精神提出非洲的白人居民问题。这些殖民地移民后裔在殖民入侵之后的某个时期成年,出生在非洲,并且尤其是在南非,他们的命运和自我意识与非洲的前景以复杂的方式紧密相连。因此,他们在大陆上的地位以及如下所述,在学科中已成为哲学反思的主题是不足为奇的。Samantha Vice(2010)的开创性论文《我如何生活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将这一讨论置于南非的背景之中。[5]

7. 阅读当代-不断演变的主题

尽管迄今为止讨论的三个广泛的活动类别探讨了与非洲哲学作为一个领域的结构相关的主题,但第四个类别更直接地反映了该领域不断演变的主题重点。许多当代干预探讨了这些定义性主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条件、辩论和概念资源。以下是几个有启示性的例子。

7.1 性别和性取向

非洲哲学中当代感兴趣的关键领域之一是性别和性取向的研究,这既有希望又难以概括。事实上,如果不考虑本文的阐述限制和即将提到的所有限定条件,将其描述为一个单一领域将是极具误导性的。它不是一个领域,而是一系列尚未成为非洲哲学子领域的主题和问题。对于该领域难以捉摸的原因的详细研究超出了本文的范围,但值得注意的是,最明显的因素之一——历史上阻碍或公开排斥研究这些问题或对其感兴趣的人参与的结构的存在——是该领域研究者所关注的主题之一。

尽管存在这些困难,对性别和性取向的研究在非洲哲学中变得越来越突出,部分原因是历史上限制性的结构有所缓解。驱动这些研究的问题并不新鲜,因此在这个广阔领域中选择一条道路的一种方式就是简单地追踪一些先期时期的有影响力的文献和作者的影响。按照这种方式进行需要快速跳过 Saba Fatima 及其同事(2017)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的一个版本:那就是可能涉及或交叉非洲研究性别和性取向的各个领域(如去殖民化女性主义、黑人酷儿理论、有色人种女性主义、第三世界女性主义、黑人女性主义等)之间的关系如何?对这个问题给予应有的关注超出了本项目的范围。我只会简单地假设两个前提:即“黑人”和“非洲哲学”这两个范畴有足够的重叠来证明对黑人性别和黑人性取向的研究与非洲哲学思想相关;并且将重叠区域扩大以包括可能自我认同为其他范畴(去殖民化、第三世界等)之一的思想家将揭示各个项目中的一些有用的连续性。

要考虑的一本有影响力的文献是柯林斯的《黑人女性主义思想》。《种族与种族研究》杂志的编辑们在介绍这本书的周年纪念研讨会时指出,该书的出版“可以看作是研究种族、阶级和性别交叉的转折点……事实上,在近几十年出版的有关种族和种族的书籍中,几乎没有一本能够在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上超越它”(Bulmer 和 Solomos 2015,2314)。这种影响力延伸到哲学领域,正如两位哲学家所示,她们都是黑人女性主义者,她们参加了 2015 年的一个研讨会,该研讨会除了(理论导向的)社会科学家外,还有其他参与者。简要介绍她们的工作将为该领域新兴发展提供有用的窗口。

克里斯蒂·多特森(Kristie Dotson)和凯瑟琳·贝尔(Kathryn Belle)以言行充分证明了柯林斯对她们工作的影响,从而证明了柯林斯对该领域的影响。多特森将《黑人女性主义思想》描述为“迄今为止对美国黑人妇女的知识问题和压迫进行最全面的论述之一”,并赞扬了它“突出了认识论失败作为压迫的重要层面”(Dotson 2015,2323)。多特森的研究(2012 年,2017 年)将这一点(以及许多其他影响)引向(除其他方面外)与那些既将黑人女性主义排除在哲学之外,又模糊了黑人女性主义知识传统的连贯性和相关性的条件积极对话的政治认识论。这种学术产出与多特森在其他领域的努力是连续的,比如她与金伯莱·克伦肖(Kimberlé Crenshaw)的非裔美国政策论坛以及她提供的女性主义教育学培训工作。

虽然 Dotson 关注 Collins 在“批判社会理论”中的认识论维度(Collins 1989,xiv),Belle 则关注其存在主义和现象学维度。她解释说 Collins 的工作“强调为黑人女性提供安全空间以自由发言作为抵抗和赋权的必要条件”(Belle 2015,2345)。这种对行为体、发声和话语社区的取向显然影响了 Belle 作为学者的工作(Davidson,Gines 和 Marcano 2010)。但它也塑造了她作为一个机构建设者的工作,最明显的是她作为黑人女性哲学家学院的推动力量,自 2007 年以来,该学院的目标是“为黑人女性哲学家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以相互支持、鼓励和学习”(Belle 2015,2345)。

如果有机会“继承”帕特里夏·希尔·柯林斯的工作(正如 Dotson [2015] 在她关于柯林斯的文章标题中所说),这已经激发了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哲学中两位有影响力的人物,而另一位作者的重要著作所涉及的问题则推动了非洲哲学研究中关于性别和性取向的另一种思路。尼日利亚社会学家奥耶朗克·奥耶乌米的《女性的发明》(1997)使她成为非洲女性主义思想中“最著名且备受争议的学者之一”(Coetzee 和 Halsema 2018, 179)。道格拉斯·菲塞克解释说,她的“核心观点是,在约鲁巴地区,性别不是一个本土的组织原则,西方的‘身体推理’和‘生物逻辑’既不在语言中,也不在约鲁巴的认识论中存在”(Ficek 2006, 543)。这个观点立即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对意见,包括 2006 年出版的《Quest: A Journal of African Philosophy》专题《非洲女性主义》中多位作者的持续审视 [6]。奥耶乌米的论点仍然有助于构建当代重新思考非洲生活中性别角色的努力,正如她在最近的 Palgrave Companion 中关于性别和女性主义的文章中所展示的(例如,du Toit 和 Coetzee 2017)。

法律理论家金伯莱·克伦肖为当代对性别和性取向的持续反思提供了另一个基石,但其重要性(以及被低估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这些领域。在 1989 年和 1991 年的两篇开创性文章中,她介绍了交叉性的解释/原理,激发了“很少有理论能够产生的”“跨学科和全球参与”的热潮(Carbado 等人,2013 年,303 页)。她在这两篇文章的第二篇中说,她开始使用交叉性的概念“来表示种族和性别相互作用塑造黑人女性就业经历的多个维度的各种方式”(Crenshaw,1991 年,1244 页)。从这个简单的起点开始,出现了一系列评论和分析的小产业,学者、艺术家、评论家和活动家几乎与其使用交叉性一样,辩论其含义和正确使用方式。交叉性仍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概念,部分原因是它引发了各种深层次的哲学问题。学者们问道,例如,交叉性对个人身份理论意味着什么,它是否充分捕捉到人类经验的复杂性,它对联盟政治的前景有何影响,为什么这个概念在社会理论中与一系列相关的旧概念相比更为突出,标准的交叉性方法是否足够重视黑人男性,以及还有许多其他问题。

结束这一部分的最好方式是讨论酷儿理论对非洲哲学日益增长的影响,但可惜的是很少有话可说。许多哲学以外的研究展示了相当大的哲学深度,从政治学中的先驱性工作开始,如卡西·科恩的工作,继续到像 C·莱利·斯诺顿这样的人物的工作。[8] 到目前为止,出于上述原则性的理由,我愿意将持卡的哲学家与学科外的思想家进行对话;但在这种情况下,学科内外的工作差距之大如此鲜明,以至于它值得特别评论。

非洲哲学尚未认真面对过去十五年来困扰黑人研究和相关领域的挑战。德怀特·麦克布赖德在 2007 年明确提出了这一挑战:

在美国讲述黑人生活的真相需要多样的声音。它需要投入于黑人男性和女性的故事和经历的声音;黑人异性恋者和黑人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和跨性别者的声音...黑人单亲家庭...等等。当我们允许自己被黑人生活的消毒版本总结,遵循一种黑人可敬的形式时,我们只讲述了我们故事的一部分。(麦克布赖德 2007,438-439)

麦克布赖德在呼吁“新的黑人研究”之前,对种族内多样性问题提出了一些评论。这种呼吁的某个版本无疑与非洲哲学相关。因此,V. Denise James 和 Anika Simpson 即将发表的作品在美国的背景下尤为受欢迎(我将把对其他背景有更深入了解的评论者对其他地方的有希望的发展发表评论)。James 正在研究奥德尔·洛德的哲学论述,而 Simpson 正在准备一项研究,该研究要求对单身黑人母亲的负责任参与对家庭、性别、性取向和政治生活的标准哲学方法进行异化。[9]

7.2 批判性民族哲学

民族哲学的概念起源于关于非洲哲学适当内容和方法的辩论,并且最常见的是由保林·洪通吉最突出地使用,“作为对非洲哲学传统主义方法的一种负面描述”(Wiredu 2004, 3)。哈伦描述了这种方法的令人担忧的版本:

民族哲学将自己呈现为人民的哲学,而不是个体的哲学;在非洲社会中,人们因此会得到这样的印象,即没有类似苏格拉底或者泽诺的人物。民族哲学只谈论南部非洲哲学、多贡哲学、约鲁巴哲学...。民族哲学的来源在于过去,即所谓的真实、传统的非洲...在“现代性”之前。这些主要可以在语言产品中找到:寓言、谚语、诗歌、歌曲、神话...。因此,民族哲学倾向于将非洲的信仰描绘成一种...某种程度上是永恒的...对于严谨的论证和批判的强调较少,而这些是寻求真理的先决条件。(哈伦,2004 年,122 页)

我将这称为令人担忧的传统主义版本,因为洪通吉和其他人为较不令人担忧、更具批判性的传统主义留出了空间。例如,佩吉特·亨利重新提出了民族哲学的概念,以表示对非洲哲学统一过于抽象的修正,这是历史和文化根源的修正。他这样说:“尽管关于民族哲学实践的争议一直存在,但我认为它是所有非洲导向哲学的必要组成部分”(亨利,2000 年,154 页)。

亨利在这里与阿皮亚(1993 年)一起呼吁一种批判性的民族哲学,这种哲学挖掘非洲文化的洞见,并使其在哲学上可知,而不是将其与批判性审查隔离或冻结在前殖民时期的琥珀中。这种工作前景继续吸引关注并激发研究人员的灵感。除了亨利对加勒比非洲哲学的方法之外,将非洲哲学概念引入当代伦理学和政治哲学的辩论中的文献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乌班图的概念可能是最常见和最突出的接受者,这种方式引发了相当大的争议(我们将在后面回顾)。但还有许多其他例子。例如,考虑 Mbih Jerome Tosam(2014 年)对科姆谚语哲学基础的研究,或者 Adebola B. Ekanola(2017 年)对约鲁巴人对和平的理解的研究。在非洲大陆之外,与亨利对传统主义的重新运用并列的是越来越多的作品,比如 Lindsey Stewart(2017 年)对 Hoodoo 爱情仪式作为自由实践模式的研究。

在批判性民族哲学的重要辩论中,围绕南非的 ubuntu 研究以及白人哲学家在这项工作中的角色展开了一系列的辩论。塔迪乌斯·梅茨(2007 年)和莫戈贝·拉莫塞(2015 年)可能是对于当前目的而言,这些辩论的关键发言人。一方面,有学者旨在将 ubuntu 的概念视为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工作的另一种资源,并将这种方法视为对非洲土著资源的尊重的表达。另一方面,有学者对非洲概念的突然“主流化”持极度怀疑态度,往往出于与对审美体验相关的文化实践被滥用的担忧类似的原因。对这种担忧的简短而温和的版本可能是这样的:在一个黑人占多数的国家里,拥有白人哲学教授的大多数国家,教授队伍的形成并不是自然力量或偶然性的结果,而是由于沿着种族线慎重保护资源和机会,因此白人哲学家在没有首先改变其机构结构以授予来自这些文化的人们实质性进入权的情况下开始开采非洲文化的资源是不合适的,也许是应受谴责的(拉莫塞 [2015 年] 指出,通常还没有学习相关语言,就像他们会学习希腊语认真研究斯多亚派一样)。当然,有各种方法来发展这种担忧并对其做出回应;现在的重点只是将围绕此进行的辩论标记为非洲哲学领域近期关注的一个例子。

7.3 上下文中的政治思想

当代工作中的第三个主题也明显源于较早的趋势。作为一种“诞生于斗争”的企业,非洲哲学以非同寻常的频率和一致性关注其研究者面临的伦理和政治问题。几乎在每个领域的研究,包括形而上学(例如与人的概念相关)和认识论(例如与证言不公问题相关),伦理学的含义很少离开视野。但是,直接的政治哲学仍然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就像奥德拉·奥鲁卡(Odera Oruka)在 1981 年著名地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化视为非洲哲学活动的四个主要领域之一时一样(奥鲁卡,1981 年,无页码)。

非洲政治哲学的范畴太过庞大,无法在此处负责任地进行全面覆盖。此外,这是一个地区和地方差异特别突出的领域,从而使任何广泛的概括变得复杂。尽管如此,值得注意的有三个趋势。

首先,对标志性人物的评论仍然是一项常见的任务,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供进行此类研究的人物范围当然发生了变化。每个地区的标志性人物仍然是研究的活跃选项,正如最近《非洲哲学杂志》关于恩克鲁马和阿齐奎的专题问题、对杜波依斯和库珀的各种场合的持续关注以及重新思考森戈尔和塞萨尔的遗产的最近尝试所证明的那样。不同的是,现在这项工作更常与对 C.L.R.詹姆斯、休伊·牛顿、洛林·汉斯贝里和贝尔·胡克斯等人的研究共享空间。

其次,类似地,尽管学者们继续对特定的、具有上下文敏感性的问题进行调查,但这些问题在某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地缘政治变化之后发生了变化。这里所涉及的问题范围特别令人望而生畏,但伊万·卡普和 D·A·马索洛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广泛框架。他们提出了非洲独立后哲学发展的三个大致十年阶段。他们说,20 世纪 70 年代是关于民族哲学的辩论,而 20 世纪 80 年代是关于批评非洲文化生产方式的,从传统实践到精英知识工作。与此同时,90 年代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这个新阶段...既是对后殖民非洲国家危机的回应,也是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的理论化尝试,这些问题在新独立国家的乌托邦世界中是不可想象的。(卡普和马索洛 2000 年,引自 Afayolan 和 Falola 2017 年,9 页)

卡普和马索洛(2000 年)对这个新的后乌托邦阶段的描述追踪了世界各地非洲社区中正在展开的重要动态。在某些地方,它常常以对后种族主义失望的反思形式出现,在许多地方则专注于奥巴马时代夸大的乐观主义和随后的失望。在其他地方,它以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形式出现,或者以对反殖民斗争或后殖民批判的必要性以及去殖民化转型的形式出现。然而,所有这些情况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非洲哲学资源适应在冷战结束后、在全球反恐战争和多极争夺后帝国影响力的政治条件下不断变化的挑战。

非洲哲学政治的第三个影响趋势是各种新理论和概念的涌现。其中一些来自于批判性民族哲学的实践,比如南非的 ubuntu 辩论。其他则源于细心学者对社会世界的思考和创造性概念工程。在这里考虑 Afropolitanism 的概念,它最早由阿希尔·姆本贝在 2000 年代初权威地提出,他用它来主张“‘非洲人’的意义必须从种族中解放出来……并向全球网络和世界混杂性的流动敞开”(巴拉克里希南 2017 年,§4,第 5 段)。或者考虑汤米·谢尔比在与城市“贫民窟”相关的社会理论化中对“医学模式”的引入和拒绝(谢尔比 2016 年)。最后,考虑到米尔斯极具影响力的种族契约论证(1997 年)所引发的持续反响。

在这方面,米尔斯和谢尔比特别值得注意。在他们的早期工作获得全球范围内和学术学科间的关注之前,人们更容易担心分析性的非洲思想方法对于非洲性带给专业哲学的变革潜力做得相对较少(参见泰勒 2009 年,戈登 2006 年)。但是,他们最近明确呼吁采用“黑人激进”方法来对待标准的政治理论立场,如平等主义和自由主义(米尔斯 2017 年,谢尔比 2016 年)。而且,他们通过在一种传统的基础上重新创造核心理论资源来支持这一呼吁。例如,米尔斯(1997 年)通过从(某种形式的)去殖民化或黑人激进主义的视角审视社会契约传统,对其进行了改造,而谢尔比(2005 年)则使用 Rawlsian 契约理论的要素来改造克鲁梅尔、杜波依斯和卡伦加等人的黑人民族主义。

7.4 黑人生活与社会死亡

当代非洲哲学中的最后一个主题以某种方式将我们带回了起点。它反映了一种由斗争而生的哲学的必然性,它揭示并建立在问题性的核心思想上,并反映了刚刚讨论的不断努力,以寻找更加充分的概念工具来应对深层次问题。这个主题——称之为对黑人生活和社会死亡的关注——统一了几种不同的思想和行动潮流,它们都是根本不同的,但都对黑人生活在一个仍然反黑人的世界中的伦理和存在主义利害关系感兴趣,这种反黑人不仅仅存在于个体偏见的层面,还存在于社会政治、认识论、价值论和本体论结构的层面。

对这项工作的一种方法导致了弗兰克·威尔德森、赛迪娅·哈特曼等人的非洲悲观主义,或者导致了关于这一观点的支持者和那些拒绝主张这一观点的人之间的辩论,比如莫滕。这是一种难以捉摸的方法,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国际关系领域比在政治理论和哲学领域更为突出的另一种观点也被称为非洲悲观主义。关于我们在这里关心的哲学观点,贾里德·塞克斯顿引用布莱恩·瓦格纳的话将其描述为“试图在没有超越的安慰的情况下制定一种 [黑人] 苦难的解释…。”(瓦格纳 2009 年,2,引自塞克斯顿 2016 年,第 8 段)。在这篇引人注目的文章的其他地方,塞克斯顿解释道:

非洲悲观主义不是一种干预,而是一种阅读或元评论…。它是对试图——冲动——限定黑人生活的“坏消息”,确定其精确的范围和规模,找到一个超越或之前的边缘,真正的生活在其中展开。(塞克斯顿 2016 年,第 16 段)

这篇阅读的内容和动机涉及“既有认识论项目,也有伦理项目”(Sexton 2016,第 15 段)。伦理项目涉及抵制一种懒散、虚伪的乐观主义,该乐观主义将斗争和行动建立在希望而不是对黑人在反黑人世界中面临挑战的清醒对抗上。认识论项目涉及找到实现这种清醒对抗的工具。在哈特曼(Hartman)和克里斯蒂娜·夏普(Christina Sharpe)等人手中,这意味着实施某些重要的概念重新定位,比如坚持大西洋奴隶贸易的余波在当代社会组织方式中的存在。

第二种哲学上涉及黑人生活和社会死亡的方式在构成“黑人命也是命”运动的各种组织形式和反组织倾向中得到凝聚。当然,这不是一个学术企业,但它在智识和伦理上与这里考虑的大部分工作有着许多相同的根源。运动背后的推动力量——像艾丽西娅·加尔扎(Alicia Garza)、帕特里斯·库洛斯-汗(Patrice Cullors-Khan)和奥帕尔·托梅蒂(Opal Tometi)这样的人,他们是给予该运动名称的短语兼社交媒体存档工具的作者——明确提出了哲学问题,例如正义的要求、国家的角色(以及国家暴力的合法性)、权力的运作和人类的意义。更重要的是,他们经常以范农(Fanon)、奥德丽·洛德(Audre Lorde)、史蒂夫·比科(Steve Biko)和塞德里克·罗宾逊(Cedric Robinson)等人的观点为基础进行这样的探讨。这是哲学的实践:它“旨在找到、阐述和推广对哲学问题的答案”,同时也是关于“对人类奋斗条件的哲学回应方式的建模”——可以将其称为积极参与的良好生活的强有力版本(Taylor 2019,297)[15]。

对于黑人生活和社会死亡问题的第三种方法实际上贯穿了迄今提到的两种方法。研究黑人美学和非洲衍生文化实践已成为学术增长领域,部分原因是美学实践在反种族主义抵抗工作中起到了核心作用。我说“部分原因”是因为在这个领域中一些最有趣的工作明显抵制将美学降低为反种族主义的诱惑。非洲裔人士和其他被种族化为黑人的社区生活,像任何地方一样,具有不可避免的美学维度和资源。这些资源有时被投入到防御性努力中,以抵御对黑人或非洲人类的攻击。但更常见的是将这些资源投入到对生活的庆祝、对社区的思考、对爱的寓言、对思维和感官的挑战等方面。事实上,对于跨国、跨历史的黑人美学传统的合理解读表明,这种工作通常围绕着负责任地面对生活问题和庆祝和享受生活可能性之间的紧张关系(泰勒,2016 年)。这种紧张关系激发了阿尔伯特·默里对托尼·莫里森(和其他人)的指责,激发了韦斯特对杜波依斯的批评,并贯穿于莫滕对非洲悲观主义的拒绝之中,尽管没有完全定义。

在非洲哲学思想中,对美学的关注是一种长期的传统。例如,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Frederick Douglass)不仅作为作家和演说家取得了成就,还通过摄影积极努力构建自己的公众形象,从而对现代跨大西洋视觉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盖茨,2016 年)。美国的“新黑人”运动(通常与哈莱姆文艺复兴有关),黑人自豪运动以及世界各地的黑人艺术运动都受到哲学承诺的推动,在前两种情况下,哲学家(阿兰·洛克和利奥波德·森戈尔)起到了重要作用。接近现在,标志着非洲哲学建立的伴随卷册中,Nzegwu(2004 年)和其他人对艺术和美学做出了贡献。当代思想家们继续在种族和美学方面进行研究,举办关于黑人美学的专题讨论会,并研究种族化空间中纪念碑和纪念物的哲学意义。[16]

8. 结论

在本条目的背景下讨论黑人生活和社会死亡的研究,意味着回到非洲哲学领域中的一种经常出现的紧张关系。这个领域不仅诞生于斗争,而且还从种族化的坩埚中崛起。非洲哲学与负责任的哲学种族理论密切相关,但并不可简化为种族理论:它是一系列观点、方法、传统、问题、辩论和人物的组合,其作为一个相对统一的事业的存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归功于种族制造的实践,但它更深入地涉及特定社区的生活,而不仅仅依赖于种族理论分析的结果,比如对约鲁巴人对和平概念的研究。

当然,这项研究所涵盖的远远不及所包含的。例如,这里没有提到 Nkiru Nzegwu 在非洲哲学和研究国际学会(ISAPS)[17] 和非洲知识项目方面的创新机构建设努力,也没有提到 Sylvia Wynter 在去殖民化和非洲加勒比哲学方面的有影响力的干预 [18]。也没有空间来探索 Achille Mbembe 对死亡政治的研究,George Yancy 对批判现象学的卓越再创造,Molefi Asante 的非洲学的长期阴影,Tommy Curry 的黑人男性研究的创新,Anita Allen-Castellitto 对隐私的深入研究以及她对该行业的雄辩评论,以及从 Sun-Ra 到 Janelle Monae 的动态非洲未来主义人物。

在对相关领域的简短研究中,遗漏和疏忽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以 Outlaw 对类似研究的版本中的语言作为结束是合适的。可以说这个条目与 Outlaw 的说法相似:它“并不意味着详尽无遗”,而是“提供示例并征求额外的贡献,以使解释更全面和准确”(Outlaw 2017,§2,第 23 段)。

Bibliography

  • Abdel-Shehid, G., and Kolia, Z., 2017, “In Light of the Master: Re-reading Césaire and Fanon,” C.L.R. James Journal, 23 (1–2): 175–192.

  • Afolayan, A., and Falola, T., 2017, “Introduction: Rethinking African Philosophy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in A. Afolayan and T. Falola (eds.),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African Philosoph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p. 1–16.

  • Anderson, L., 2015, “Racist Humor,” Philosophy Compass, 10 (8): 501–509.

  • Appiah, K. A., 1993, In My Father’s House: Africa in the Philosophy of Cultur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Apusigah, A. A., 2006, “Is Gender Yet Another Colonial Project? A Critique of Oyeronke Oyewumi’s Proposal,” Quest: An African Journal of Philosophy/Revue Africaine De Philosophie, 20 (1–2): 23–44.

  • Balakrishnan, B., 2017, “The Afropolitan Idea: New Perspectives on Cosmopolitanism in African Studies,” History Compass, 15 (2): e12362. [Available online].

  • Belle, K. S. (as Gines, K. T.), 2015, “Ruminations on Twenty-Five Years of Patricia Hill Collins’s Black Feminist Thought: Knowledge, Consciousness and the Politics of Empowerment,”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38 (13): 2341–2348.

  • Boxill, B., 1992, Blacks and Social Justice, Revised Edition, Lanham, M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 Bulmer, M., and Solomos, J., 2015, “Introduction: Symposium on Patricia Hill Collins’s Black Feminist Thought: Knowledge, Consciousness and the Politics of Empowerment,”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38 (13): 2314.

  • Carbado, D. W., K. W. Crenshaw, V. M. Mays, and B. Tomlinson, 2013, “INTERSECTIONALITY: Mapping the Movements of a Theory,” Du Bois Review: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on Race, 10 (2): 303–312.

  • Coetzee, A., and Halsema, A., 2018, “Sexual Difference and Decolonization: Oyĕwùmí and Irigaray in Dialogue About Western Culture,” Hypatia, 33 (2): 178–194.

  • Cohen, C. J., 1997, “Punks, Bulldaggers, and Welfare Queens: The Radical Potential of Queer Politics?” GLQ, 3 (4): 437–465.

  • Collins, P. H., 1989, Fighting Words: Black Women and the Search for Justice,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 –––, 1990, Black Feminist Thought, Boston: Unwin Hyman.

  • Cooper, B., 2017, Beyond Respectability: The Intellectual Thought of Race Women,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 Crenshaw, K. W., 1989, “Demarginalizing the Intersection of Race and Sex: A Black Feminist Critique of Antidiscrimination Doctrine, Feminist Theory and Antiracist Politics,” University of Chicago Legal Forum, 1989, Article 8. [Available online].

  • –––, 1991, “Mapping the Margins: Intersectionality, Identity Politics, and Violence against Women of Color,” Stanford Law Review, 43 (6): 1241–1299.

  • Davidson, M. d. G., K. S. Belle (as K. T. Gines), and D-D. L. Marcano (eds.), 2010, Convergences: Black Feminism and Continental Philosophy, Albany, NY: SUNY Press.

  • Davis, A., 1983, Women, Race, and Class, New York: Vintage Books.

  • de Allen, G. J. G., 2012, “In Search of Epistemic Freedom: Afro-Caribbean Philosophy’s Contributions to Continental Philosophy,” Journal of Speculative Philosophy, 26 (2): 394–403.

  • Diagne, S. B., 2001, “Africanity as an Open Question,” in S. B. Diagne, A. Mama, H. Melber, and F. B. Nyamnjoh (eds.), Identity and Beyond: Rethinking Africanity, Upsala, Sweden: Nordiska Afrikainstitutet, pp. 19–24.

  • –––, 2012, African Art as Philosophy: Senghor, Bergson and the Idea of Negritude, C. Jeffers (trans.),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Dladla, N., 2017, “Towards an African Critical Philosophy of Race: Ubuntu as a Philo-Praxis of Liberation,” Filosofia Theoretica: Journal of African Philosophy, Culture and Religions, 6 (1): 39–68.

  • Dotson, K., 2012, “How Is This Paper Philosophy?” Comparative Philosophy, 3 (1): 3–29.

  • –––, 2015, “Inheriting Patricia Hill Collins’s Black Feminist Epistemology,”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38 (13): 2322–2328.

  • –––, 2017, “Theorizing Jane Crow, Theorizing Unknowability,” Social Epistemology, 31 (5): 417–430.

  • Du Bois, W.E.B., [1903] 1986, “Of Our Spiritual Strivings,” in N. Huggins (ed.), W.E.B. Du Bois: Writings, New York: Library of America, pp. 363–371.

  • du Toit, L., and A. Coetzee, 2017, “Gendering African Philosophy, or: African Feminism as Decolonizing Force,” in A. Afolayan and T. Falola (eds.),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African Philosoph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p. 333–347.

  • Ekanola, A., 2017, “Yorùbá Conception of Peace,” in A. Afolayan and T. Falola (eds.),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African Philosoph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p. 671–80.

  • Eze, C., 2006, “African Feminism: Resistance or Resentment?” Quest: An African Journal of Philosophy/Revue Africaine De Philosophie, 20 (1–2): 97–118.

  • Fatima, S., K. Dotson, R. Seodu Herr, S. J. Khader, and S. Nyanzi, 2017, “Contested Terrains of Women of Color and Third World Women,” Hypatia, 32 (3): 731–742.

  • Ferguson, S., 2009, “Review of Lewis Gordon’s Introduction to Africana Philosophy,” APA Newsletter, 9 (1): 22–25.

  • Ficek, D., 2006, “Review Essay: Distinction Without Difference (Under Consideration: Oyèrónké Oyewùmí’s The Invention of Women),” Philosophy & Social Criticism, 32 (4): 543–549.

  • Frankowski, A., 2015, The Post-Racial Limits of Memorialization: Toward a Political Sense of Mourning, Lanham, MA: Lexington Books.

  • Gates, H. L., 2016, “Frederick Douglass’s Camera Obscura,” Aperture, 223: 25–29.

  • Glaude, E., 2007, In a Shade of Blue: Pragmatism and the Politics of Black America,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 Glissant, E., 1989, Caribbean Discourses, M. Dash (trans.), Charlottesville, VA: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 Goodin, P. L., 2000, “On the Very Idea of an Afro-Caribbeana Philosophy,” African Philosophy, 13 (2): 143–152.

  • Gooding-Williams, R., 2009, In the Shadow of Du Bois: Afro-Modern Political Thought in America,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Gordon, L. R., 1995, Bad Faith and Antiblack Racism, Atlantic Highlands, NJ: Humanities Press.

  • –––, 2000, Existentia Africana, New York: Routledge.

  • –––, 2006, “African American Philosophy, Race, and the Geography of Reason,” in L.R. Gordon and J. A. Gordon (eds.), Not Only the Master’s Tools: African American Studies in Theory and Practice, Boulder, CO: Paradigm, pp. 3–50.

  • –––, 2008, An Introduction to Africana Philosoph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Gyekye, K., 1997,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Philosophical Reflections on the African Experie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Hallen, B., 2004, “Contemporary Anglophone African Philosophy: A Survey,” in K. Wiredu (ed.), A Companion to African Philosophy, Malden, MA: Blackwell, pp. 99–148.

  • Harney, S., and F. Moten, 2013, The Undercommons: Fugitive Planning and Black Study, New York: Minor Compositions.

  • Harris, L. (ed.), 1983, Philosophy Born of Struggle: Anthology of Afro-American Philosophy from 1917, Dubuque, Iowa: Kendall/Hunt.

  • Henry, P., 2000, Caliban’s Reason, New York: Routledge.

  • Hesse, B., 2009, “Afterword: Black Europe’s Undecidability,” in D. C. Hine, T. D. Keaton, and S. Small (eds.), Black Europe and the African Diaspora, Urbana, IL: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pp. 291–304.

  • Hudson, P. J., and A. Kamugisha, 2014, “On Black Canadian Thought,” C.L.R. James Journal, 20 (1–2): 3–20.

  • James, V. D., 2014, “Musing: A Black Feminist Philosopher: Is That Possible?” Hypatia, 29 (1): 179–186.

  • Jeffers, C., 2012, “Do We Need African Canadian Philosophy?” Dialogue: Canadian Philosophical Review/Revue Canadienne De Philosophie, 51: 643–666.

  • Johnson, C. G., forthcoming, “Huey P. Newton and the Last Days of the Black Colony,” in M. L. Rogers and J. Turner (eds.), African American Political Thought: A Collected History,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p. 1045–1091.

  • Jones, W. R., 1973 [1998], Is God a White Racist?, New York: Beacon.

  • Karp, I., and D. A. Masolo, 2000, “Introduction,” in I. Karp and D. A. Masolo (eds.), African Philosophy as Cultural Inquiry,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Kiros, T., 2004, “Zera Yacob and Traditional Ethiopian Philosophy,” in K. Wiredu (ed.), A Companion to African Philosophy, Malden, MA: Blackwell, pp. 183–190.

  • Lamola, M. J., 2016, “Senghor, Globalism, and Africanity,” Phronimon (South Africa), 17 (2): 51–67.

  • Lockward, A., 2013, “Black Europe Body Politics: Towards an Afropean Decolonial Aesthetics,” Social Text Online [Available online].

  • Lott, T. L., and J. P. Pittman (eds.), 2003, A Companion to African-American Philosophy, Malden, MA: Blackwell.

  • McBride, D. A., 2007, “Toward the New Black Studies: Or Beyond the Old Race Man,” in V. O. Okafor (ed.), Journal of Black Studies (Special Issue: Sustaining Black Studies), 37 (3): 428–444.

  • McClendon, J. H., and Ferguson, S. C., 2019, African American Philosophers and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Concepts, and Contemporary Issues, 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 Metz, T., 2007, “Toward an African Moral Theory,” Journal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15 (3): 321–341.

  • –––, 2011, “Ubuntu as a Moral Theory and Human Rights in South Africa,” African Human Rights Law Journal,11 (1): 532–559.

  • Mills, C., 1997, The Racial Contract, Ithaca: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 2007, “Black Radical Kantianism,” Res Philosophica, 95 (1): 1–33.

  • –––, 2017, Black Rights/White Wrongs: The Critique of Racial Liberalis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Moten, F., 2017, Black and Blur (consent not to be a single being), Durham, NC: Duke University Press.

  • Movement for Black Lives, n.d., “A Vision for Black Lives: Policy Demands for Black Power, Freedom & Justice,” viewed on January 13, 2018 [Available online].

  • Mudimbe, V. Y., 1988, The Invention of Africa: Gnosis, Philosophy, and the Order of Knowledge, Bloomington, I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Nzegwu, A., 2016,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Nkiru Nzegwu,” Journal on African Philosophy, 14: 25–42.

  • Nzegwu, N., 2004, “Art and Community: A Social Conception of Beauty and Individuality,” in K. Wiredu (ed.), A Companion to African Philosophy, Malden, MA: Blackwell, pp. 415–24.

  • Onwudiwe, E., 2005, “Afropessimism,” in M. C. Horowitz (ed.), New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Volume 1), Detroit, MI: Charles Scribner’s Sons, pp. 33–35.

  • Oruka, O., 1981, “Four Trends in Current African Philosophy,” in A. A. Diemer (ed.), Philosophy i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frica, Wiesbaden: Steiner. n.p.

  • Outlaw Jr., L. T., 1996, On Race and Philosophy,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 –––, 2004, “Africana Philosophy: Origins and Prospects,” in K. Wiredu (ed.), A Companion to African Philosophy, Malden, MA: Blackwell, pp. 90–98.

  • –––, 2017, “Africana Philosophy,”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Summer 2017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URL = https://plato.stanford.edu/archives/sum2017/entries/africana/.

  • Oyeleye, O., 2017, “Feminism(s) and Oppression: Rethinking Gender from a Yoruba Perspective,” in A. Afolayan and T. Falola (eds.),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African Philosophy,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p. 349–369.

  • Oyewumi, O., 1997, The Invention of Women: Making an African Sense of Western Gender Discourses,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 Perry, I., 2018, Looking for Lorraine: The Radiant and Radical Life of Lorraine Hansberry, Boston, MA: Beacon Press.

  • Ramose, M., 2015, “On the Contested Meaning of ‘Philosophy,’”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34 (4): 551–558.

  • Ruíz, E. F., 2018, “The Hermeneutics of Mexican-American Philosophy,” Inter-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9 (2): 45–57.

  • Sexton, J., 2016, “Afro-Pessimism: The Unclear Word,” Rhizomes, 29 [Available online].

  • Shelby, T., 2005, We Who Are Dark: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Black Solidarit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 2016, Dark Ghettos: Injustice, Dissent, and Reform,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Shelby, T., and B. Terry (eds.), 2018, To Shape a New World: Essays on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Martin Luther King, Jr.,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Simpson, A., 2013, “Black Philosophy and the Erotic,” The Black Scholar (Special Issue: The Role of Black Philosophy) 43, (4): 74–79.

  • Snorton, C. R., 2017, Black on Both Sides: A Racial History of Trans Identity, Minneapolis,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 Stewart, L., 2017, “Work the Root: Black Feminism, Hoodoo Love Rituals, and Practices of Freedom,” Hypatia, 32 (1): 103–118.

  • Taiwo, O., 2000, “Presidential Address,” 6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frican Philosophy and Studies, University of Nairobi, Nairobi, Kenya, March 10–12, 2000 [Available online].

  • –––, 2004, “Post-Independence African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K. Wiredu (ed.), A Companion to African Philosophy, Malden, MA: Blackwell, pp. 243–59.

  • Taylor, P. C., 2009, “A Future for Africana (Post-)Analytic Philosophy,”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 108 (3): 501–17.

  • –––, 2016, Black Is Beautiful: A Philosophy of Black Aesthetics, Malden, MA: John Wiley & Sons.

  • –––, 2019, “Black Lives Matter and the Ferguson Moment: Toward a Philosophy of Urban Relegation,” in S. M. Meagher, S. Noll, and J. S. Biehl (eds.), Routledge Handbook of Philosophy of the City, New York: Routledge, pp. 291–300.

  • Tosam, M. J., 2014, “The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of Kom Proverbs,” Journal on African Philosophy, 9: n.p.

  • Vice, S., 2010, “How Do I Live in this Strange Place?”, Journal of Social Philosophy, 41 (3): 323–342.

  • Wagner, B., 2009, Disturbing the Peace: Black Culture and the Police Power After Slavery,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West, C., 1982, Prophecy Deliverance! An Afro-American Revolutionary Christianity, Philadelphia, PA: The Westminster Press.

  • –––, 1999, “Black Strivings in a Twilight Civilization,” in The Cornel West Reader, New York: Basic—Civitas, pp. 87–118.

  • Wiredu, K. (ed.), 2004, A Companion to African Philosophy, Malden, MA: Blackwell.

  • –––, 2004, “Introduction: African Philosophy in Our Time,” in K. Wiredu (ed.), A Companion to African Philosophy, Malden, MA: Blackwell, pp. 1–27.

  • Wright, R. (ed.), 1984, African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Academic Tools

Other Internet Resources

Africana Philosophy | Afro-Caribbean Philosophy | Cooper, Anna Julia | critical philosophy of race | Du Bois, W.E.B. | Fanon, Frantz | feminist philosophy, approaches: Black feminist philosophy | Négritude | race

Copyright © 2021 by Paul C. Taylor <pcttwo@gmail.com>

最后更新于

Logo

道长哲学研讨会 2024